2021年7月,全国工商联“万企兴万村”行动吹响了号角,浙江省工商联积极响应号召,动员广大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
为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新昌县举行兴村富民基金成立大会,会上成立了新昌县新村富民基金,这是新昌县积极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有益实践。新昌县委书记黄旭荣出席会议并为8家助推共富功勋企业授牌,这标志着新昌从单纯“输血”方式转变成以市场化为乡村注入产业的“造血”方式。新昌民营企业在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上走出了新路径,为新昌县争当共富标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今年以来,新昌县深入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推进大会精神和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资金入股“兴村富民基金”,盘活开发农村资源要素,以市场化为乡村注入产业的“造血”方式,高质量推动共同富裕。目前,首期已到位资金3.2亿元,由绿色股权基金和民营企业共同出资,其中民营企业1.4亿,由投发集团及两山公司共同运作,推动实施“低效林改造种植万亩香榧”和“小水电整合增效扩容”两个项目,预期每年可增加1600余万元的直接收益,专项用于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增收,力争年底经营性收入达到40万元以上。同时,每年撬动上千万元的农民务工管理收入,走出一条民企“造血”共富新路子。
政企联动,注入“活水”
“新昌县是山区县,地貌特征‘八山半水分半田’,有大量由毛竹林构成的低效林,不利于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此,新昌群策群力,发动智慧,结合多方力量推动实施‘低效林改造种植万亩香榧’项目。”新昌县工商联党组书记、主席潘学超说,在项目筹划前期,新昌县整合具有开发潜能的农村闲置低效资源,通过资产整合、增效扩容、统一运维,全面推进农村产业提质,增强村级“造血”能力。
据介绍,该项目首期计划完成4.5万亩林地流转和20个村级小水电站改造。通过机制赋能,搭建民企“造血”新路径,拓展企业先富帮后富的“能量通道”,设立“兴村富民基金”,探索“政府-民企-基金管理团队”利益联结机制。共同参与“全省缩小收入差距领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试点”建设,灵活的认缴方式为民营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搭建平台。截至目前,8家民营企业按1000万-3000万不等出资额入股,共认缴1.4亿元,为共富项目的开发实施注入“源头活水”。
添绿生金持续发展
“我们正积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具有多重价值的科研项目,提升香榧产品的综合附加值,充分挖掘香榧在各领域的发展潜力,进行深加工。”新昌县共创共富专班负责人、县低效林改造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进成说。
一直以来,新昌县树立绿色优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导向,因地制宜谋划产业项目,加大绿色领域投资投入。据了解,目前新昌县把基金优先配置到香榧林、中药材、绿电、乡村旅游等产业前景好、安全环保优的项目上来。如已实施推进的小水电整合增效扩容项目,在整合完成后,将统一实施流域绿色小水电示范区建设,可全面修复减脱水河段生态,并通过上下游电站的优化调度运行,形成电站绿色、流域绿色、区域绿色的水电发展新格局,实现添绿又生金。不仅盘活低效资源,而且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态势,针对低效林、小水电等资源缺少经营管理、经济效益低下现状,通过设立基金,带动全县低效林改造、绿电产业发展,实现村集体闲置低效资产盘活利用,有效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打破山区农业产业“低小散”的先天劣势,实现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让强村富民更有质量、更可持续。
多方共赢,共谋共富
据王进成介绍,经过长达一年多的排摸、调研、分析,十几次的专题研究,编制了详细的可行性报告,梳理出“土地流转、资源入股、平台开发、规模经营、金融扶持、期权兑现、强村富民”的闭环运行机制。对低效毛竹林、板栗林,荒芜的果园茶园,宜林荒山荒地进行流转,目前已种植香榧5000亩,完成签约低效林流转土地5.9万亩,已完成基地林区道路规划设计65公里,其中已审批46公里,已修建20公里。已有81个农村经济合作社参股,向村集体和农户兑现土地流转费、政策处理费累计3844万元。在他看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多方共赢,构建了共富共享新模式。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灵活就业提供新渠道。
据悉,“兴村富民基金”以及项目运作中,将村集体和农户将低效林等资源折算成股份流转给强村公司,获取流转费用,并通过经营实现收益,以“入股搭车”实现村集体增收,保障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1600万元,同时立足良性循环,建立返投机制,将年化收益率超5%的部分,留在基金投资项目,形成“造血式”良性循环。
企业在“造血”过程中将会承担一定风险,对此,新昌县建立收益再分配机制、保本退出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民营企业可以按认缴比例获得相应收益,放心进入,安全退出,并让入股民营企业在参与共同富裕、共享基金收益分配成果的基础上,优先获得碳汇、绿电指标。同时又通过常态化推进“爱企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及时帮助民营企业解决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产业链供应链畅通等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县领导结对企业32家,已选派397名驻企服务员到381家企业开展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在疫情防控、项目申报、高层次人才需求、重点物资运输等方面遇到的难题1000余个,让企业在“造血”过程中更有动力。
新昌县民企“造血”共富的模式,充分释放了政府、民企、村集体等各方的创造潜能,实现“企业做大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农户共同致富”的三赢目标。潘学超认为,当前的“造血”模式卓有成效,村民有收入,村干部有信心,企业有决心。新昌县工商联将继续发挥民营企业与村集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推进项目的走深走实,打造企业发展和富民增收共同体,为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并在推动绿色共富的道路上持续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