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韵大别山,新质太湖美。12月7日,小黄牛产业发展峰会暨第二届大别山(太湖)小黄牛文化活动在合肥成功举办。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挂职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安徽省财政厅二级巡视员张力;安庆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周建春;安徽出版集团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郑成良;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韩新东;安徽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王明辉;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许尚忠;原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安徽省牛羊产业协会会长章孝荣;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徽局规划建设处处长汪云海;安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永生;县长吴海宏,县委副书记杨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彬,副县长陈杰、张家侠、卓帅,县政协副主席石金印,中尽国际控股集团(安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华等出席活动。
赵皖平在活动中指出,安徽省农科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工作的号召,与太湖县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一系列科研项目的实施,成功助力企业申报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完善了大别山牛核心育种群建设,并为太湖县的大别山小黄牛农业产业园、绿色种养循环、大别山生态牧场等项目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指导与支持,推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小黄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致辞中,吴海宏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出席活动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太湖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她从深厚的人文风韵、秀丽的文旅风光、独特的舌尖风味、良好的发展风貌等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太湖基本县情。并指出,太湖县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通过优化秸秆利用、加强良种繁育、推广生态养殖和完善屠宰加工等环节,形成了肉牛产业的全链条发展格局。她表示,太湖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定不移育龙头、创品牌、强集群,走出一条具有太湖特色的小黄牛产业发展之路。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企业家走进太湖、了解太湖,开展更深层次交流、更大范围合作,全面助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黄牛产业新质太湖”主题对话环节,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深入探讨小黄牛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动力及新质太湖建设。大家一致认为,要以科技创新提升品种质量,大力实施肉牛振兴计划,实现精准智慧养殖;坚持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养殖模式;要大力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多元化发展新格局;要深入挖掘和宣传大别山小黄牛的遗传、文化、生态、科研、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价值,强化品牌建设,加大人才培养与保种育种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随后,在晚宴环节还进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诗歌朗诵、黄梅戏、歌曲演唱等节目依次登场,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近年来,太湖县大力发展大别山小黄牛产业,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这一中国优良地方品种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小黄牛生长在大别山腹地,享受优质生长环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大别山中第一美味。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技术指导、市场开拓、品牌建设等,并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黄牛贷”等金融服务,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太湖县引入科学技术,建设科技小院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将专家智慧转化为先进养殖技术,使小黄牛成为“科技牛”。通过“公司+村级集体+养殖户”模式,打造“大别山小黄牛”品牌,并积极拓展市场,站稳“长三角”高端市场。此外,太湖县还通过举办黄牛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开发新业态产品,吸引游客体验小黄牛文化,享受自然人文之美。目前我县小黄牛养殖户达2600多户,总存栏量约2.88万头,年出栏量约1.75万头,综合产值约6.76亿元。今年,百里镇成功获批农业农村部产业强镇项目立项建设,奖补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小黄牛产业发展。
中尽国际控股集团(安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华说:“这次活动举办的非常成功,下一步我们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肉牛的品质,延伸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增强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把小黄牛产业做大做强。”(记者:刘?辉?陈振伟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