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助力乡村振兴,扩大国光农土产品销售渠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路子,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使命。”驻村前,詹芳芳在合肥新站区站北社区工作,期间积聚了许多人脉。2024年6月,她担任国光社区驻村第一书记以来,立足村里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拓宽线下销售渠道。在她的牵线搭桥下,新站区总工会、新站区内大型企业公司与国光社区生态农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定点合作,首次采购国光家门口集市南岗家庭农场供应的大米、菜籽油近3000公斤,销售额达6万余元。
自打驻村以来,詹芳芳以村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她发挥自身的电商专长,积极为国光社区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户生产的农土产品,通过“书记助农直播带货”和线上线下全渠道发力,拓宽消费兴农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近三个月的带农货进城的实验,她发现社区支持农业是生态农产品最好的出路。她积极利用现有条件,依托新站区,辐射瑶海、庐阳、包河区,捋顺线下销售渠道。
此外,她不辞辛苦,多方联系,引进安徽大学商学院的电商教学资源,并成功邀请电子商务老师来社区调研指导、洽谈合作事项,拟达成电商创业团队参与助农电商项目实践的意向共识。将利用搭建平台,开展线上推广和社区直供服务,缩短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距离。
谈到驻村期间感受,詹芳芳欣慰地说,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应当主动放下身段、扑下身子,乐当小学生和农民朋友的“孺子牛”,服务好群众,做到“多听、多问、多思考”即多听村“两委”和老党员、老村干意见;多问村民的需求,尤其是确需救济的老弱孤寡病残等弱势群体需求;多思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遇到的难题。
驻村更要驻心,要始终有一颗公道正派的心。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问计于民,与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心连心,这样才能树立组织威信、赢得群众信任、获取百姓支持,对在开展各项工作中会得心应手,遇到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詹芳芳表示:要珍惜驻村的每一天。村里工作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选派驻村干部是来帮助村里工作的,也是对自身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要坚持边干边学、以学促干、学干结合,不浪费驻村日子的每时每刻。
“针对市场竞争激烈,销售农产品面临的困难,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家门口集市,让‘农土特产’脱离‘土’味,吸引更多回头客。”她将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充分发挥自身桥梁纽带作用,积极联系协调各方资源,开拓家门口集市和农货土产品销售新途径,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国光生态农业农村专业合作社成为村民致富的“金钥匙”。(汪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