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出发点和距离,无人插秧机就会自动完成插秧工作;点一点显示屏,农田现场的虫情、苗情、气象等信息就能一览无余;路灯坏了,打开手机小程序拍张照,就会有专人来解决......数字化不仅深刻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更深入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力推动着乡村全面振兴。
近年来,常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数字乡村作为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重点突破,分步推进,以数字技术持续赋能乡村发展,促进乡村振兴腾“云”驾“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治理更有序。
“智”“农”结合,书写“数字强农”新篇章
推进数字技术、智能设备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未来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常州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一批智能设备相继亮相。
精准化种植是数字农业的基础。在金坛区指前镇的稻麦科技示范中心,植保无人机正在麦田里来往穿梭,进行作业。金坛全区小麦总面积16.84万亩,目前,金坛侧深施肥插秧机保有量185台,植保无人机110台,从育秧、施肥到病虫害防治均实现了一体机械作业,工作效率比人工操作提高了5倍。侧深施肥机实现了插秧与施肥一体化,可直接将肥料施到土下2-3公分,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部分稻田插秧机还安装了北斗定位系统,只需输入出发点和距离,就可按照规划路线自动行进自动插秧,节省了大量人工。
“智”“产”融合,走出“数字致富”新征程
随着数字经济向乡村振兴稳步深入,乡村产业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催生出乡村“产业优”“集体强”“群众富”的新动力。
好的农产品,需要有好的销售渠道,近几年,农村电商在常州落地开花。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事”,数字经济成为乡村产业变革的“加速器”。
走进位于武进区大成村的前黄镇综合农产品交易市场,年轻的李孝红正在抖音直播间介绍本地各类网红水果,“咱们水果,经过冷藏、冷链,保证新鲜上乘、口感极佳......”小李口中的“新鲜”,得益于近年来常州市为扶持乡村经济发展,全力支持镇农合联与农业科技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大成村设立常州前黄农产品供销服务中心。利用数字化管理模式,农户负责按照标准种、合作社负责包装销售,从收果、分类、装箱到发货一站式操作,一条数字电商助农发展道路就此打开,优质稻米、林果、蔬菜嫁接上数字乡村快车道,伴随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成村数字农业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农民富裕目标正在实现。
而在常州溧阳,茶农们利用直播卖货,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茶事,销售额超48万元。据了解,自新冠疫情以来,溧阳将农村电商作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通过扶持产业、长效培训等手段,引导和鼓励村民们开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整合农产品资源,打造乡村旅游、特种水产、优质茶果、观光采摘、活性炭等五大特色电商产业带,培育“百家兴”“天目云露”“白露山”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电商品牌123个,扶持建设“晓付合作社”“优鲜到家”“加顺农场”等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旗舰电商企业十多家。直播电商的兴起助推溧阳农特产品完成了从线下到线上的更迭,成为溧阳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农产品电商,不是仅仅把农产品搬到网上,更是在“耕种”互联网这块“大田”,放大特色、保证品质才能实现“好身价”。在村里的帮助下,穆奇贤注册了家庭农场,计划引进车厘子种植。很快,樱桃园周边还将建起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公共设施,将樱桃作为主打产业之一,开拓生态旅游新业态,打造新晋“网红打卡地”。
“智”“治”配合,开启“数字治理”新时代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现代化治理是保障。常州坚持用好大数据这一技术助推器,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村治理深度融合。
在常州金坛区三星村,党总支书记罗竹君就来到村委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查看村民学习台账和需要办结的村民服务事项,填写值班统计表。全村大小事情,都在这个平台上一一展现。
让数字融入日常治理的“未来式”乡村生活,也同样深入到了常州经开区五一村的日常之中。作为经开区率先实施数字化建设的乡村,五一村通过数字赋能、智慧引领,让民情沟通效能不断提升。家门口的路灯坏了,村民只需打开手机找到“数字五一”管理服务小程序,在“随手拍”上报问题,村里的网格员看到后会立刻帮助处理。
据了解,“数字五一”管理服务小程序,是五一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的一部分,平台开辟了“党建引领”“我要帮忙”“美丽乡村”“政策服务”“用工招聘”“随手拍”“智能填报”“我要派单”等十多个模块,为村民提供数字化政务、居民生产、就业等线上服务。着眼于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数字平台还对独居留守老人、低保户、五保户、外来出租户等需要重点关照的人群进行了特别标记,可以及时提供相应服务。
除了“数字五一”,五一村委还设置了数字化大屏,滚动展示村庄情况、最新信息、产业结构等内容,提升乡村治理中的政策宣传、民情沟通、便民服务等工作效能。
如何检验数字乡村建设的成色,关键还要看其服务人民群众的效能及底色。在武进区蒲岸村,数字智能、共享共治的生活方式已渐渐普及。大病补助线上申请,安全监控全村覆盖,蒲岸村已经搭建起“村—户—人”三级管理体系,村民事务“屏”上办,以数字之“智”提升治理之“质”。
而除了“大喇叭、随手拍、曝光台”这三个数字平台传统“法宝”,蒲岸村还从为民服务角度出发,专门打造了一套名为“蜂鸟蛋”的系统。参与治理的村民,平台会给予一定的信用积分奖励。同时,对于网格服务进行及时反馈及时奖励,网格员完成交办任务后,群众可在线对工作进行满意度评价,表现好的可获得加分奖励。积分后期可兑换“蜂鸟蛋”虚拟货币,用于蒲岸大环线内用餐、游览、服务预约、蔬菜购买等活动。
乡村振兴,数字赋能。未来的常州,将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让数字赋能乡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江苏乡村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