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美科林公司种植基地,设施大棚依次排列。大棚内,种满了各类瓜果蔬菜。金美科林公司负责人代信一正在操控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进行农药喷淋作业。
为了提高管护效率,降低管护成本,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湖北文理学院研发了一款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精准地解决了公司的需求。
以一个大棚三亩地为例,平均一个大棚打药至少需要3到4人,工人背的喷雾器大概每一桶有50kg,一个人至少要7到8次才能把一个大棚喷洒完成。但是通过我们这台设备,平均只需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一个大棚的喷洒,它最主要的是通过前面雾化方圆半径7米的喷头,把药物均匀地喷洒在每个角落。
代信一算了一笔账,相比传统喷雾器打药方式,使用这款机器人,每年每亩可节省农药、人工成本1100余元,一年下来可以节省成本6万元左右。更让人惊奇的是,机器人不仅效率高、费用低,还拥有智慧的“大脑”。
代信一告诉记者,过去为了减少作业次数,人工打药时经常一次复配多种药剂,容易造成农药施用过量。这款机器人设计配套了智能控制软件,自动收集当地辣椒、西红柿常见害虫种类图像数据。机器人在行进过程中,可实时采集农作物虫害照片进行精准识别。
机器在行进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高清摄像头,对行进路线及农作物进行图片的实时回传,通过大数据和我们后台的图库进行对比,判断地里有哪些病虫害,对症下药,实施靶向杀虫。
除了智能识别,研发团队还运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赋予了机器人定位功能和超强记忆力。
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及自制的软件进行协同,让机器按照我们规划的路线行走。只需要首次在棚里走一遍路线,后续机器会按照制定的路线自动巡航,操作工可以彻底的解放双手。
据了解,在今年4月结束的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这款自动喷洒农药机器人从来自世界各地的1000余项发明中脱颖而出,获得银奖。今年以来,公司还结合设施大棚使用场景,成功研发了“自动旋耕机器人”、“自动除草机器人”、“自动搬运机器人”三款机器人,覆盖了设施大棚种植、管护等多个环节。
后期我们会建一个总控室,操作工可以通过5g传输模式,在总控室就可以直接遥控设备,完成所需要的如除草、旋耕、打药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