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崛起正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各行各业,其中农业领域的变革尤为引人注目。在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这一现代化的引擎。数字经济对传统农业模式的影响体现在提高生产效率、拓宽销售渠道、推动农业社区协同等多个方面。这种影响既为农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农业生产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发展模式的推动作用
数字经济的涌现对传统农业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第一,数字经济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信息化,使传统农业从依赖经验的生产方式向数据驱动的生产方式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往往依赖于农民的经验和直觉,而数字经济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科学、精准。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第二,数字经济拉近了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通过电商平台、农业App等数字化工具,农产品生产者能够更加直接地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这种直接的联系不仅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农产品的价格,也使消费者更容易获取到关于农产品的信息,增加了产品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第三,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农业社区的协同合作。以往,农村地区的信息闭塞,合作相对有限,但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农民能够更容易地获取到各种信息,形成农业社区内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协同。这种协同合作不仅提高了农业社区的整体竞争力,也促使农业社区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数据驱动决策助力智能农业发展。在数字经济的引导下,智能农业正崭露头角,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数据驱动决策是智能农业的核心,通过大数据分析、传感器技术以及先进的农业物联网,农业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和高效。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带来了农业生产环节的深度了解。传感器在农田中广泛应用,可以监测土壤湿度、气象条件、作物生长状况等多个因素。这些数据的实时收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农田状况,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方案。数据驱动的决策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农业是一个涉及多种资源的综合系统,包括水、土地、肥料等。通过数据的精确分析,可以实现农田局部化的精细化管理,精准施肥、定量灌溉等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数据驱动的智能农机设备也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智能化农机设备能够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调整,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了能耗,推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数字经济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
构建数字主体,强化能力建设。数字化能力建设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第一,农业主体的数字化能力建设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来实现。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培训项目,向农民传授数字化技术的基础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包括使用智能农机设备、数字化管理农田、利用农业App等。第二,农业主体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也需要注重农民的参与意愿。政府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民对数字化技术的接受程度和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贴近农民实际需求的培训计划。同时,通过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数字化技术的认知度,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第三,农业主体的数字化能力建设也涉及到数字金融的普及。数字支付、电子商务等数字金融工具可以方便农民进行资金的管理和交易,提高其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联合开展数字金融服务的推广,使农民更好地享受数字经济带来的便利。
建设基础设施,打造发展平台。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支撑。这包括通信基站建设、农村宽带覆盖、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第一,通信基站建设是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首要任务之一。良好的通信网络是数字化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对农村而言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支持和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大对农村通信基站的建设力度,确保农村地区的通信网络覆盖和质量。第二,农村宽带的普及也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数字经济时代,农村需要更快速、更稳定的互联网连接,以支持数字农业、电子商务等数字化应用。政府可以通过推动农村宽带项目,提升农村的上网速度和质量。第三,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对农村现代化也至关重要。要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平台、数字农业服务平台等,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数字化服务。通过这些平台,农民可以方便地获取农业生产信息、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提高他们的决策水平和获得感。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的引领下,现代农业农村正迎来历史性的机遇。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农业决策中的角色,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数字化的农业产业链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也为农业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政府和企业可以共同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等手段,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产业和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甘丹丽,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江易华,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课题: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适应能力再造视域下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活改善可持续研究”(22BGL222)的阶段性成果;2.湖北工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城乡融合视域下分类市民化研究”(BSQD2020090)的阶段性成果;3.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项目“‘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有效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