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教师承诺丁先生,购买课程后,一周仅需6—8小时学习,即可通过考试。不通过就退费,这些承诺免除了丁先生的后顾之忧。然而,就在丁先生购买课程的第二天,另一名指导教师又推荐了一个价值26900元的“钻石尊享实战班”,并且声称,不过的话,还可以全额退款。丁先生一听就动了心。
消费者丁先生:第一原题,出题老师给你命题,给你上课;第二押题百分之百;第三不过全额退费;第四要配合宣传,需要保密,要参加3—4天线下培训。他的意思就是,你只要参加课程,百分之百帮你过。
经不住指导老师“一考就过”的诱导,丁先生最终又缴纳了26900元,签订了所谓的保密协议和开课协议。随后,丁先生按照课程表的安排,完成了相应的网络课程,今年9月,丁先生满怀信心地去参加一级建造师的全国统一考试,然而进入考场看到试卷后,丁先生却傻了眼。
消费者丁先生:进了考场,说实话已经傻眼了。大概看了一下卷子,案例分析题基本上占总分的80%左右,案例分析题他们一题都没押中。
丁先生很后悔自己当初出于投机取巧心理购买的这个课程,丁先生联系客服要求退款,却被告知,不能退费,只能续课,并表示与丁先生签订包过协议的是西安和成都的公司,与北京总部并无关联。也就是说,丁先生所签的合同和之前得到所有的承诺,北京总公司并不认账。
随即,丁先生又联系了成都和西安两地的12345市长热线进行投诉,嗨学网公司以按合同约定不满足退费条件为由,拒绝了丁先生的诉求。
12月9日,丁先生查询到了考试结果,四门考试,三门没有通过。
消费者丁先生:基本上复习都在他们划的那些点上,这才造成今年只过了一门。如果我自己看,说不定过的门数还更多一点,太相信对方了。
记者调查发现,丁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年来,知识付费行业日益兴起,2023年全国知识付费用户规模突破5.7亿人。
直到直播课程第5天,主播老师就开始宣传14800元的“声音变现实战班”课程,声称现在报名只需要8800元。
浙江省消保委消费调查监督部副主任陈梦:主播不断在直播间推销价值14800元的课程,并且直播间不断弹出“学位仅剩两个”“学位告急”这样的字眼来营造紧张气氛,消费者在这种气氛下就很容易冲动购买。
目前,各大平台或主播推出的专业性极强的财经金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等课程,对讲师资质要求较高。
记者查阅2022年印发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里面明确规定: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2024年,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同时要求,强化专业资质认证管理,要求在较高专业水平的领域,加强对主播资质核验,并在显著位置展示其服务资质、职业资格、专业背景等认证材料名称,加注所属领域标签,并对无认证资质、假冒专业人士身份开展直播的账号依法依规依约从严处置。
记者随同消保委工作人员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对有关讲师资质审核及备案的管理仍然存在问题。
这位自称王老师的主播在直播间里介绍有关数学、物理课程的解题思路,并同时售卖自己的直播课程。记者向抖音平台客服询问该主播是否有执业资质、教师资格证时,而客服却回复:无法查询到主播是否在平台有报备资质。
浙江省消保委消费调查监督部副主任陈梦:我们这次在体察中发现,其实大部分的课程都是没有主动公示讲师资质,甚至有的直播类的课程也没有向平台报备讲师的资质。
浙江消保委知识付费消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6.1%消费者遇到过存在低价引流的情况;42.7%消费者购买的课程未公示讲师资质;36.9%消费者遇到过“套娃”式收费的情况;还有23.3%消费者购买的课程退费困难。
记者随同消保委工作人员展开调查发现,在很多阅读App上,阅读小说是按章节收费的。在晋江小说平台,用安卓手机阅读,这部小说每章节收费0.33元左右,全部章节购买需要188.88元。
在起点小说平台,用安卓手机阅读,每章节收费0.1—0.15元不等,全部购买需要167.69元。
记者随后购买了这两部小说当前的所有章节,但没想到的是,平台却显示“未完待续”。也就是说,新出的章节还是需要继续付费用才能阅读,这两个平台在未提前告知消费者的前提下,导致消费者阅读一部小说付了几百元也依然看不到结尾。专家表示,这种现象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
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砺金:我们提供的这种会员服务,我想是一种视听享受,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而不是一个视听的折磨,肯定是要提供情绪价值,不是提供情绪负值。我们怎么样从消费者的维度去反向研究,从根本上去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要去把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这些最基本的权利,切切实实落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