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美团配送骑手刘彪在送餐途中。本报记者孙静摄
出入境大厅办证“不断线”
河南日报记者王斌本报通讯员许艳灵李鑫
自1月8日起,我国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新政实施以来,我省出入境证件办理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2月7日上午9时,郑州市金水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出入境专区刚开门“营业”,柜台前就排起了队。工作人员介绍,最近几天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数不少。
专区内,办证群众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拍照、填表、领号,忙而有序。
柜台前,辅警侯倩倩正忙着指导群众填表,她告诉记者,最多时一天要接待300多名前来咨询、办证的群众,加班加点是常态。临近中午,等待办理业务的群众依然不少,侯倩倩和同事们也仍在忙碌,4个办理窗口全力运转。
下午6时30分,郑州市惠济区市民服务中心,其他业务办理窗口早已关灯下班,出入境业务办理窗口却灯火通明,民警马英、辅警李莎依然在忙着为群众办理业务。送走最后一名群众,已是晚上7时,两人从工位上站起来,边互相揉肩膀边交流工作:“今天咱一共办理了102单业务!”
忙碌的不只是省会郑州的出入境接待大厅,我省县域也迎来了出入境业务办理的“小高峰”。
小小的出入境办证窗口,投射出一种“争分夺秒”的状态。采访期间记者发现,不管是出国求学的,探亲旅游的,还是出差经商的,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期待”,而出入境管理机构的民警、辅警正铆足了劲儿为大家做好服务。
据了解,为应对办证高峰,满足群众出行需求,我省推出一系列出入境便利化措施:坚持预约优先,引导群众错峰办证;为孕妇、老年人、有紧急需求的申请人开辟“绿色通道”“急事急办”;提供“延时服务”,让群众“只跑一次”,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证。
井上井下一样“凉快”
河南日报讯(记者张建新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王冰珂)“从一开始靠往井下运冰块降温,到后来引进国外制冷设备,再到如今取得国产关键设备及技术突破,在节水节风的同时实现高温掘进头面降温除湿,这是跨越式的变化。”2月4日,从煤矿一线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对记者说。
当天,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多领域权威专家对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与格力电器公司联合研发的“深部矿井热害治理新型制冷成套设备关键技术及应用”作出鉴定,认为该项目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井下高温高湿环境对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职工健康危害极大。
近年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职工生命健康的高度,围绕深部矿井热害治理难题,一方面加快井下智能化建设,努力减少采掘一线人数,另一方面把井下降温工程作为安全工程、民生工程,不断探索井下降温除湿路径,确保把原煤安全高效采出来。
2020年年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携手”格力电器公司,尝试研发矿用制冷设备。经过反复测试论证、攻克诸多技术难题,2021年8月,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矿用制冷设备研发成功,截至目前,已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煤矿安装运行16套,采掘头面普遍降温10摄氏度以上、减湿30%以上,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了原煤产量。
“以前在温度高的巷道中会出现中暑的情况。现在好了,空调一开,就像在井上一样凉快。”该集团一名采煤工说。
据介绍,在该成果的支撑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今年将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高温采掘工作面制冷系统全覆盖,为破解煤炭行业长期受井下热害困扰的难题发挥示范作用。
今年努力在郑州安家
河南日报记者孙静
“年后写字楼都上班了,点早餐的人非常多,早高峰两个小时能接20多单。”说话间,他已经抢到了5个订单,3份胡辣汤、水煎包,2份奶茶,“这都是送到金城国贸写字楼的,路我跑得熟,十几分钟就能送完。”
今年35岁的刘彪在郑州干骑手已经5年了。他所在的美团配送郑州市人民路丹尼斯站点,附近有大卫城、万象城、百货大楼等,是郑州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经历了3年疫情,热闹的商场、忙碌的写字楼、排队的饭馆以及响个不停的派单提醒,都让他格外珍惜。
一口气忙完午餐高峰,刘彪下线休息,准备回家吃饭并给电动车充电。“下午五六点开始就是晚餐的送餐高峰,加加班能跑到晚上10点多。”他算了一下,抓住早、中、晚三个送餐高峰,一天跑个八九十单没有问题。
为什么这么拼呢?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在郑州干了几年了,就想着能买个房,给孩子们安个家。”
首付攒够了吗?“差不多了。”他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大家都在拼事业,我们的订单不仅多也很稳定,俩人一起干,很快就能买房了。”
把农资送到田间地头
河南日报记者李若凡
“小麦长势很好,今年丰收有基础了。”2月8日上午,在固始县洪埠乡高皇村的一块麦田里,种植大户吴昆岭看着绿油油的麦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吴昆岭今年种植小麦2200多亩,全部是优质弱筋小麦。前两天,他在地里查看苗情时,发现50亩小麦有点“营养不良”,他马上跟县供销合作社农技人员联系,请求支援。
农技人员查看后认为,小麦是受了前期干旱影响,除了浇水,还可以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多次喷雾,降温增湿。“诊断书”开出半小时,肥料就送到了地头。农技人员又帮忙联系无人机,及时施肥,这些麦苗才得以渡过“难关”。
为啥选择供销合作社购买化肥?“价格稳定、保真、配套服务好。”吴昆岭说,“他们就像农民的‘大管家’,五星级服务。”
“以网络建设为重点,夯实发展基础,使传统业务焕发生机。”固始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冯诗忠坦言,5年前,该社在各乡镇设立的二级农资配送站仅有80余个,通过网点整合、改造提升,如今在各乡镇设立二级农资配送站,在部分村庄设立终端网点,全县连锁门店达到353个,每年销售农资3.6万吨,形成了高效运转的农资流通服务网络。
冯诗忠介绍,为了保障农资供给,每年春节前,县供销合作社专门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及网点调查市场需求,并与省内外大型化肥厂家签订合同,组织调运储备各种化肥1.5万吨、尿素0.1万吨,确保化肥供应及时,不断档、不脱销。
此外,他们注重发挥为农服务中心辐射带动作用,为在外务工的农民和缺少劳动力的困难家庭开展农资配送、代收代种等服务。据了解,该县供销合作社洪埠为农服务中心自2021年投入运营以来,累计在全县全托管土地8830亩、半托管土地5000多亩,开展统防统治1万多亩,参加秋收4000多亩,培训新型农民450人次,销售“袁两优1000”水稻种子1.75万公斤、化肥200多吨,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