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包中海
2022年是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农)成立70周年。70年来,浙农砥砺奋进、深化改革、不断创新,规模效益稳步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从一个省级农资流通企业成长为农资流通领域明星上市企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70岁的浙农不是一个年轻企业,但依然保持了稳健向好的发展势头,上市后营业收入、净利润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一如既往的呈现着青春面貌。8月,时值浙农70周年庆之际,中国农资流通协会成立30周年系列活动组走访了浙农股份董事长包中海。
守正创新续写发展新篇
“浙农秉持敢为人先的胆魄,在发展变革中始终坚持创新这条主线,可主要归结为四方面举措。”包中海说。“一是坚持党建引领企业发展。浙农始终将党的领导放在第一位,企业经营中党的‘把方向、管大局’的核心作用发挥的十分突出。二是坚持员工创业体制机制。实现企业同员工紧密连接、目标一致和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性安排,是浙农业务延伸、积累发展优势的强大内生动力。三是坚持有限多元发展路径。农业综合服务、汽车商贸服务、医药生产流通三大业务板块渐进形成,始终没有偏离服务城乡人民生产生活这条主线。四是坚持风控管理稳健经营。企业十分强调风险防控和制度规范。这样发展速度可能会比风口来时慢一点,但风暴来时,企业就能挺住。”在包中海看来,“浙农上市后,品牌影响力大大提升、发展条件大大拓宽。”谈到今后发展,包中海坦言:“上市是浙农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一个新起点,近些年国内外市场不确定性较多,浙农一样面临新的挑战。作为公众企业,今后所有经营决策都要更经得起市场和公众检验,作为企业主要负责人,唯有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带领浙农续写新的发展篇章。”
顺势而为破解农业难题
“农资业务是根,不可动摇;是旗帜,要一直高高举起。浙农始终坚持为农服务这一主责主业。”在被问及如何看待上市后农资业务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时,包中海十分坚定地说。“我考虑问题和做事倾向于看大势、顺应大势,顺势就是要吃透国家的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方向与主管部门的要求,顺势背后就是要实事求是,努力找出问题、研究问题,进而破解问题。”包中海认为,当前我国农资行业仍存在结构性供需矛盾,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逐渐壮大,农资行业的优胜劣汰步伐加快,行业集中度将逐步提高,农业需求将更趋专业化、体系化,这是大的趋势,而后的重要课题是摸清和破解行业面临的痛点问题与强化做好企业转型升级。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在以包中海为代表的浙农经营班子带领下,在为农服务上,公司呈现农资核心资源控制力不断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服务网络不断拓展、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合作伙伴不断增多、数字化建设不断推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可喜局面。目前,浙农已建立起了3000多个经营网点、129家庄稼医院、1个检测机构,拥有200多名农技专家,建设了年产能共60多万吨的多家专用肥生产企业,掌握年化肥资源量500多万吨、无人机资源1000架,年实施飞防面积可达1000万亩次······,形成了作物解决方案、检验检测、土壤治理、肥药订制、农资配供、农技服务、农产品助销等多方面优势,为企业集成服务功能、推进业务板块融合和外部联合合作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坚守责任擘画战略使命
传统意义上,大家认为浙农体制机制完善、业务经营稳健、资产实力雄厚,发展前景光明。若纯粹从一份工作的角度而言,作为企业的董事长,是足可以“躺平”的。当访谈及上述观点时,包中海却动情地说:“我觉得一个人做事情还是要有责任心的。我也经常跟公司的年轻同志讲,我看人第一条就是责任心,你有责任心,什么事情干不成?!如果没有这份心,能力再强也没有用。”他表示,浙农不能满足于既往,更不能止步于当前,要敢于打破一些东西,才能孵化出新的东西。特别是顺应行业发展大势的前提下,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绝对不能无所作为,要敢于担责、敢于破题,要实事求是地直面问题,特别是要对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和战略方向做好把握,在任期内和位置上能为后继者留下一点东西,通过这样层层接力,企业也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农为政本,食乃民天。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对于未来,包中海信心满满:“浙农全体员工将继续勇当‘改革先锋’,强化为农服务主责主业,全力践行战略规划,奋力成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的集成者,谱写浙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