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通用12篇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工作相当重视,制定了多项政策方针,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作了大量投入。但是,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仍然较低,尤其是我省广大农村社会经济水平发展缓慢,在居住环境、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等方面均与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有着较大差距,当前农村生活垃圾的乱堆乱放更是突出了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因此,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是目前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然而,由于我国农村的地理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差异较大,垃圾的收集处理方式也会有所差异。为能使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全面有效的常态治理,还得根据贵州省省情及农村的特点寻求适宜的治理路径,使得我省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高效进行。

1国内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现状

1.1我国生活垃圾治理模式

从目前我国对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开展较为先进的省份来看,基本都推行农村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对于剩余垃圾主要遵循“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基本模式,交通便利且转运距离较近的村庄,可按“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方式,交通不便利或者转运距离较远的村庄通过收集后采取适当方式就近处理。

1.2我国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垃圾约80%采取了处理措施,处理方式以卫生填埋为主,有少部分采取焚烧或其他技术,其中发达地区垃圾焚烧处理占比较大。

全国约有4万个乡镇、60万个行政村,大部分垃圾为随意丢弃,堆放;少部分被扔到指定地点统一清运至简易堆放场;仅有极少部分得到了有效治理。

四川省2009年以来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省8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处理;山东省2011年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70%的县(市、区)实现了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浙江、江苏、广西、安徽等地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3贵州省城乡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已建成和在建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共计88座,建设总规模约为1.4万吨/日;已建成和在建的生活垃圾转运站约440座,建设总规模约为1.1万吨/日。但是其处理及收运范围基本为城市和小城镇,农村垃圾还处于任意堆放,田边、沟边、河边等垃圾随处可见,农村垃圾的治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只有小部分乡镇周边的垃圾是与乡镇垃圾一并运至指点地点进行简易堆放或者露天焚烧,但堆放点基本在农村范围内;少量的城市范围内的农村垃圾是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一并处理;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村建有垃圾收集箱、垃圾收集池等,制定了保洁制度,但是终端处理还是简易堆放,形成集中污染。

我省农村生活垃圾占比较大,约占全省垃圾量的50%,经估算,农村垃圾产量约为1.3万吨/日,全省城乡生活垃圾总产量约为2.6万吨/日,而我省现有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处理能力仅为1.4万吨/日,转运能力仅为1.1万吨/日,转运设施和处理设施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环卫机制,农村上一级政府基本没有健全的环卫机构,有的部门虽然意识到垃圾的危害性,但是均停留在设想上、形式上,投入力度及执行力度远远不够。

因此,要使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不仅要有匹配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还要因地制宜的制定收运模式及技术路线,同时要制定标准,建立管理机制,保证资金渠道,才能使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有效进行。

2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方案的设置

2.1贵州省村庄分类及治理模式的确定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全省地貌分为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四种基本类型,以高原山地居多,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大部分农村只通三级及以下公路,山路崎岖,小型运输车辆时速一般仅为20-30公里/小时,而且人口居住分散,人口密度较低。

根据我省村庄的特点,可以制定不同的治理技术路线,具体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的垃圾可纳入城市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与城市生活垃圾一并处理;

第二类:乡镇规划区内的村庄。这类村庄的垃圾可纳入乡镇收集体系进入乡镇转运站后一并运往垃圾处理设施;

第三类:近城镇村庄。这类村庄本文定义为交通条件较好且距离城镇20公里范围内的村庄,可采取“户定点――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第四类:远城镇村庄。这类村庄本文定义为交通不便利或距城镇20公里范围外的村庄,主要采取“户定点――村收集――村处理”的模式。

从以上四类分类不难看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整治的难点在于近城镇村庄和远城镇村庄。

2.2垃圾收运设施的设置

不管是哪类农村的垃圾收运,均包含有户定点、村收集,以及村垃圾运输环节,遵循“源头分类减量、就地消纳”的原则,每个村庄均应配备标准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点、废物回收站、垃圾收集车辆等。

2.2.1标准垃圾收集桶

标准垃圾桶的设置数量可根据户分类收集和户混合收集来设置,如果从户开始分类收集,按5-10户设置一组标准垃圾收集桶,分为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便于村民在投放时自行分类,垃圾桶要有标志便于识别和分类投放。垃圾桶装满后,再用人力车或者与垃圾桶配套的小型运输车分别运至相应的点投放,比如废物回收站、垃圾收集点等;

如果是在户内粗分类后混合投放由保洁员来进行细分类,按5户设置一只标准垃圾收集桶。垃圾收集桶装满后,用人力车或者与垃圾桶配套的小型运输车运至垃圾收集点或者废物回收站由保洁员进行细分类。

2.2.2垃圾收集点

垃圾收集点可采用密闭式垃圾收集池、移动式垃圾收集箱,或者是采用垃圾收集房,在收集房内设置盛放垃圾的容器。垃圾收集点可按每200人设置一座,或者是按照村庄面积每200米服务半径下设置一座。

垃圾收集点的垃圾装满后,用人力车或者电动车或者与垃圾收集箱配套的小型运输车分别运至相应的点投放,由保洁员进行分类,按类别分别投放至废物回收站的分类池;也可以只把有毒有害、可回收、可利用的垃圾暂时投放在废物回收站,不可回收垃圾直接运输至附近垃圾转运站或者垃圾处理设施。

2.2.3废物回收站

按每个村庄设置一座废物回收站,废物回收站分为不同类别的单格,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可利用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等,各种类别的垃圾装满后再用小型垃圾运输车外运至相应的处理地点。

2.2.4垃圾收集车辆

2.3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设置需要从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综合效益等多方来考虑,并且实际的调查表明并不是每个乡镇、村庄都有必要单独建设垃圾处理场。目前,垃圾处理场的布点方式主要有“一镇(村)一处理设施”(即单独处理),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以及并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等方式。由于并入大城市处理系统的方式的限制条件明显,仅限于城市周边地区采用,而对于大多数远离大城市的乡镇、村庄,前两种处理方式比较适用。

按照目前我国对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结合贵州省省情,以上三种处理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如下:

1、并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以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为中心,运输距离(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在30公里以内的区域,垃圾统一运到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场或者垃圾焚烧厂为中心,运输距离(转运站至无害化处理场的距离)在50公里以内的区域,垃圾统一运到区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场处理。

2、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不能纳入城市垃圾处理系统,地域上相邻距离不超过30公里的两个或以上个数的乡镇,可在区域组团的核心位置集中建设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区域性联合集中处理场建设规模不宜小于40t/d。

3、“一镇(村)一设施”模式的服务范围界定:不能纳入以上两种模式范围内的乡镇或村庄,可单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处理设施的工艺应结合当前政策、经济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符合环保要求的适用于小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

3建设运作模式

3.1项目投资模式

1、由政府投资建设,培养专业的队伍或者委托有资质、有经验的垃圾处理企业进行运行管理,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运行费用。其优点是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补助,减轻政府投资压力,项目建成后仅需支付垃圾处理运行费用。

2、采用PPP模式进行项目运作,采取城乡收运处理一体化的模式建设,委托垃圾处理企业运行管理。其优点是政府可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各级资金补助,不足部分由垃圾处理企业投资,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投资压力,确保建设工期。该模式下项目的投入小于传统模式的投入,消除费用的超支;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平滑政府财政投入;促进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其风险分配合理,应用范围广泛。

3、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还可以以村为单位委托保洁维护,由村民通过村内公开竞争的方式承包。其优点是实现管干分离,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

3.2管理体系

完善垃圾治理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机构,是落实垃圾有效收集和处理的重要保障措施。

3.2.1管理机制

落实责任主体,以县主管指导、镇参与执行、村落实到位为基本原则,进行层层责任考核,各层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将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依据,对工作不力的严肃问责,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村、镇等基层政府对垃圾治理的管理力度。必须派专人对运营单位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引导村名参与配合。

3.2.2组织机构

3.2.3宣传引导

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重点还在村民,需体现其主体责任,明确其义务,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以村民组为单位召开户主大会,全民动员,全名参与,共同搞好农村垃圾治理;

2、印发宣传资料,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唤醒缴费意识;

3、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使村民在户内就能做到垃圾分类减量,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回收,发展循环经济,支持废品回收企业发展。

3.3运行费用保障

要确保设施建成后能够正常运行,必须保证其运行费用的稳定投入。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垃圾收运处理费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建议按照“政府承担大头,村民分担小头”的模式来统筹解决垃圾治理的运行费用。

垃圾处理收费要加强监管,垃圾处理费实行专户存储,收费收入要全部用于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不得擅自截留、挪用,否则依法予以查处。

4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的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要做好贵州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要把握好其发展路径。首先,要有指导依据,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就要求要编制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专项规划,或者是行动计划、或者实施方案等,制定统一的指标,再由各县级因地制宜的编制适合于自身发展的规划或者计划或者方案,并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内容纳入村庄规划;其次,要保障稳定的资金渠道和构建严格的管理体制,以保障垃圾治理工作有序的进行;再次,要制定实施计划,分时序、分批次的制定目标,逐步完成,最后形成常态的治理。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农村生活垃圾五年专项治理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黔建村字[2015]84号;

[2]贵州省乡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技术指南;

[3]四川省农村垃圾治理工作的经验借鉴;

[4]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技术规程,CJJ205-2013;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问题;处理方法;技术路线

中图分类号:R124.3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日用消费品的普及,农村生活垃圾也是逐年增加。大量生活垃圾无序丢弃或露天堆放,对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不仅占用土地、破坏景观,而且还传播疾病,影响环境卫生和居民健康。因此,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农村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2东源县生活垃圾产生情况及处理现状分析

2.1东源县生活垃圾产生情况

东源县全县区域面积4070km2,下辖21个乡镇,总人口52万人,按生活垃圾产生系数0.6kg/人·天来算,日产垃圾312吨,年产垃圾11.39万吨。

2.2东源县生活垃圾的特点

(1)总量少,变动性强

我县城镇人口规模小,绝大多数乡镇生活垃圾日产量不足20T,其产量和组分极容易受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局部开发、集市贸易等因素影响而发生较强的波动。

(2)产生源分散

我县城镇人口密度小,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组分复杂,交通落后,不利收集。

(3)可资源化物质含量低

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低,生活垃圾中有机组分少、无机成分多,热值低,废品含量少。

(4)未经分类

受多种因素制约,我县生活垃圾分类难以有效推广。

2.3生活垃圾的危害

由于绝大部分农村生活垃圾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医疗垃圾、废旧电池、报废灯管、农药包装等危险垃圾也被随意抛弃,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生产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和潜在危害。垃圾中的有害成分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结构,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有害物质进入水体,将严重污染水体。垃圾腐烂产生恶臭、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垃圾分解或焚烧释放的有害气体污染大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乱堆乱放的垃圾形成了景观污染,直接影响村庄环境、破坏居住环境。另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低、饮用水大多取自浅井,逐年增长和堆积的垃圾经过雨水的浸渍和废水本身的分解,其渗滤液和有害化学物质转化和迁移,必然会对附近地区的河流及地下水系和资源造成污染,威胁到农民的饮用水安全,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2.4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情况

2.4.1分类收集

(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

分类收集是在垃圾产生源头按不同组分分类的一种收集方式。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为了取得最佳的效益,每种方式都对待处理的垃圾有最基本的技术要求。所以为了能对收运的垃圾采取更有效的处理方式,有必要首先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我县农村地域广大,交通落后,垃圾集中收运困难。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后,可就地分化处理掉一部分垃圾,当地无法处理的再集中收运处理,这就减少了垃圾的运输量;分类收集使各组分相互分离,增加纯度,方便对垃圾进行资源化、能源化、和综合利用。

(2)分类收集现状

现在我县在分类收集这方面除农村的厨余垃圾和可燃垃圾,有一部分分类收集用于喂养家禽和燃烧堆肥之外,其它基本上没有分类收集。也没有分类收集的设施,加上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对于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处置的知识非常有限,垃圾分类收运作业不分类,以及主要以堆放和填埋方式处理垃圾,这些因素也都影响了居民分类的积极性。

2.4.2回收利用现状

东源县以村为单位基本没有废品回收站,只有很少一部分乡镇有废品回收站,农民回收的废旧物资无人来收,导致无人愿意再分类收集,回收利用率非常低。而部分以盈利性为主的个人回收利用就只回收那些经济回报率高的废品,相当一部分污染大、但回收效益小的废品,如废旧电池、日光灯管、废塑料等,就无法做到环境无害的回收利用。

2.5处理现状

我县村镇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各方面都相当落后,资源化率极低,生活垃圾资源化方法也十分有限,基本以废品回收为主。我县大多村镇,没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随意倾倒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河流池塘岸边;一些村镇,设置有生活垃圾收集点,但收集点为露天的,没有任何有效的密封、清洁措施,生活垃圾收集后也只是直接在离住宅区较远处堆放或进行简易填埋,没有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对于周边人居环境,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资源都是一种极大的危害;还有一些村镇,将生活垃圾从收集点直接运至简易填埋场进行处理,但所谓的填埋场也只是由镇一级建设的简易填埋场,在技术、管理方面都达不到卫生填埋场的要求,在运输和处理过程中都很容易引起二次污染。

2.6处理能力

目前全县共有垃圾处理场3座,均采用简易填埋的处置方式,设计容量共38.6万立方米,年处置生活垃圾1.6万吨,这就意味着我县一年有8万多吨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向环境。

2.7存在的问题

东源县是全省第二大县,面积大,交通落后,运输成本高,导致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经费严重不足。另外农民环保意识差,收入相对较低,垃圾收费难于实现,治理资金不易筹集。

3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分析

解决垃圾问题的目标是将垃圾减容、减量、资源化、能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前主要有填埋、堆肥、焚烧和综合利用四种方法。

3.1填埋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理方法,能处置各种类型的生活垃圾,是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

3.2堆肥

堆肥处理是利用微生物分解垃圾有机成分的生物化学过程。

3.3焚烧

焚烧就是将垃圾作为固体燃料送入焚烧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可燃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热量并留下固体残渣的过程。

3.4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是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减量化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生活垃圾进入环境之前对其进行回收利用,可大大减轻后续处理处置的负荷。

4几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的比较

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限制因素

由于农村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农村的生活垃圾处理不能简单套用现有城市垃圾处理的方案。一是成本高。农民居住比市民分散得多,显然,包括垃圾桶、中转站以及运输车辆的使用,都很难实现规模效益,从而加大垃圾收集和运输成本。二是不符合农村的特点。农村人居住比较散,各村规模小,日均产生活垃圾量在几吨左右,垃圾产量太少,也不适合长距离运输进行集中处理。三是经济条件限制。经济承受能力是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与正常运行的关键条件。而农村一般存在经济承受能力弱、资金少等困难,如果将各个小城镇的垃圾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可能要增加几倍的成本,地方财力很难承受。

6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路线

根据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原则及上述选择处理技术的影响因素,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大致如下:①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强废品的回收利用;②推广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大力发展农村沼气;③合理选择天然的低洼地作为填埋场;④发展农户清洁能源循环利用技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⑤借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经验,总结、提炼、创新适合在农村推广普及的生活垃圾处理方法。农村垃圾治理难度较大,单凭政府的推动显然不够,但仅凭农民自己去治理也不现实,因此只有以农民为主体、以政府为主导,利用成熟工艺,发展专用新兴工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才能真正治理好农村垃圾问题。

结语

建设新农村、解决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是很重要的,农村生活垃圾也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因此寻求一种投资少、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的处理工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从上述几种处理方法来看,应选用卫生填埋法来处置我县的生活垃圾,但是卫生填埋存在土地占用量大、渗滤液处理困难且费用高、资源化利用不足、封场后维护监管期长,限制土地再生利用等问题,不能满足长远发展目标的需要,没有真正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目标,应继续加大对垃圾资源化、减量化与实用性技术的研究,逐步改变现有垃圾单一卫生填埋的方式,向综合利用、处置的转变。

[1]张小平.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17.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榆树街道曾家村的石广文谈起村里实行垃圾分类,十分赞成,每天分门别类把垃圾扔进垃圾桶早已养成习惯。他说,“随手就能做到的事,为保护环境做了贡献,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石广文是大洼区榆树街道曾家村推进垃圾分类试点50户家庭之一,早在2014年11月,曾家村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由不会到会,由嫌麻烦到习惯成自然,农村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农户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2016年12月21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会议明确提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为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市委、市政府结合建设国际化中等发达城市要求部署,把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列入今年全市重大民生实事全力推进。

“通过垃圾分类,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处理量,实现垃圾资源利用,改善生活环境质量。”围绕这个理念,该市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程。1月10日,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现场会召开。会议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的通知》,副市长白光就此项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会后,各县区(经济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立即按照会议要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该市各县区(经济区)在早期试点工作基础上,宣传动员、设备采购发放、保洁员培训等工作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全面启动并正在有序推进,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该市各县、区(经济区)在深入开展广泛宣传的过程中花样翻新,他们通过活动宣传、入户宣传、媒体宣传、保洁员专业培训等多种途径宣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及分类方法,确保村民和保洁员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前村民知晓率已经达到95%以上。

该市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目标是,今年年底前,全市将彻底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分类达标率、处理利用率均将达到100%。接下来,全市将继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宣传和督查力度,确保垃圾分类存储器具全部发放到位、垃圾收集车全部改造配备到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日益规范,生活环境质量将大幅改善。

关键词:农村建筑;环境保护;污水;生活垃圾;生态策略

中图分类号:D912.6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农村建筑整体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农村面貌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农村的环境保护,在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和聚居地生态环境方面产生了不少问题,如: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或仅简单处理后排放,造成了村庄周围土壤、大气和水体的严重污染。农村畜禽屠宰的废物废水直接排入下水道、水渠、河流;农民放养的畜禽任意在村中排泄粪尿;生物残体、固体废物乱堆放,雨水冲刷进入水体,生物残体腐烂发酵,有害藻类孳生,池塘富营养化,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不但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影响了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农村建筑的环境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治理,生态策略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必须充分考虑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建立长远的发展观,协调人、建筑、环境的关系,强调建筑与人文、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发展。应在农村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拆除过程)中,从生态的角度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2农村污水治理生态对策探讨

2.1农村污水污染现状

广西农村多分布在丘陵区,村民房屋依山地而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除了城镇周边的农村地区用上了自来水以外,其他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用水仍为河水、井水及山泉水,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象严重。长期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农田和河流,将会加大农村地区周围水环境的自净负荷,污水排放超过环境承载力,造成村庄周边自然水体水质下降,从而导致水质污染问题,进而影响村民安全用水威胁村民的身体健康,引发传染病流行。

2.2农村污水特点

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为:①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污水,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②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住房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自然村落布局零散,排污口设置无规律,大部分没有排水收集管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

2.3农村污水治理生态对策

农村建筑污水治理的生态对策主要针对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提出收集处理的要求,应采取源头控制的原则方针,着重从生活污水的收集模式、污水处理技术这两方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广西农村地区的经济承受能力及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能照搬采用城市和北方地区解决环境问题的模式。

广西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现状存在污染源分散的特点,因此,农村污水收集模式应因地制宜,采用“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污水收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庭院收集排放模式:由于广西山多,平原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且广西境内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存在部分村民居住点住户分散、高程落差大、地势复杂,不适宜建设管网或沟渠收集污水,可以散户为单元就地收集处理生活污水,优先考虑采用单户或几户的庭院收集排放模式,具有灵活性高、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等特点,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广西山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有现实意义。

②分散收集排放模式:在广西农村地区,大部分住户分散,相互之间距离远,地势起伏,将污水收集到一起集中处理,难度很大,甚至需要进行污水局部提升。为了有效治理污水并节省工程投资,可采用分散收集的模式。该模式可根据村庄的居住密度、地势坡度、沟渠路桥位置等,将每个村划分为大小不同的区域,各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单独排放或回用,适用于村庄布局分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污水处理。

③集中收集排放模式:通过铺设全村污水管网,将污水收集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为城市污水收集的主要形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处理彻底、出水水质标准高、抗冲击能力强、运行安全可靠、出水水质好等特点。该模式适用于村庄布局相对密集、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处于水源保护区内的单村或联村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生态策略最高的目标是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产品价值再利用和废弃物质再循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水资源的利用要实现从“供水—用水—排水”的单向线性水资源代谢系统向“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回用”的闭环式水资源循环系统过渡。然而,目前由于“污水回用”的建设成本还相对较高,要求的技术工艺也较为复杂,因此,在非缺水地区现在还不提倡采取这种措施,而在水源型缺水地区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建议考虑选择污水回用方案。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以分解为污水收集、污水处理和生态净化三个步骤,主要以污水处理关键技术为中心,因地制宜地进行各单项技术的优化组合与系统化,同时把污水处理与农村环境的生态修复、生态整治以及农田灌溉回用和景观用水需求等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既处理生活污水、又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体现污水处理与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理念。

根据广西农村地区的区域特征和水污染控制的特征,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应选择投资较低、运行费用较低、便于运行管理的技术,并综合考虑污水治理与利用相结合;在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的农村,应采用生物生态结合的工艺。常见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分为自然净化系统和人工处理系统两种。推荐采用人工湿地、土地渗滤、厌氧生物膜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池、氧化沟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作为广西农村污水处理的常规技术;将化粪池和沼气池作为污水处理的预处理技术。有条件的农村宜合理利用丘陵地区的高差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动力消耗。

目前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工艺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各种处理工艺还在不断地尝试与探索。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进行,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定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会极大地改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状况和农村水环境。农村污水的处理应满足当前达标处理与今后再生利用的需要,针对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道路交通以及居民住宅建设布局等具体情况。探索因地制宜的农村污水处理模式与技术,既解决当前村庄污水达标处理排放问题,又充分考虑今后回用的需要。

3农村垃圾治理生态对策探讨

3.1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现状及特点

农村生活垃圾是指生活在村、屯的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厨余垃圾等有机垃圾,纸类、塑料、金属、玻璃、织物等可回收废品,砖石、灰渣等不可回收垃圾等。近年来,广西已在大力开展农村垃圾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在75个县(市)开展垃圾“农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城处理”试点。但在一些偏远农村,由于无法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系统,垃圾“围村堵河”现象堪忧。特别是随着城市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为节省成本,城市的污染工业、工业废弃物、城市垃圾往往选择向近郊和农村转移,以致农村环境逐渐被污染,使碧水蓝天、空气清新的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农村生活垃圾与城市垃圾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垃圾产生源高度分散、产生密度低,交通落后,集中收运处理困难。因此,农村生态建筑中对生活垃圾的处理以保障公共环境卫生和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强调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应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强化回收、分类处理。

3.2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广西农村建筑基于生态及可持续视角,考虑集中和分散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偏远农村采取“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的村屯分散处理模式,让垃圾不出村、不出屯,就地科学处理,创建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广西农村的体制、经济状况等现状,可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分为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和村屯就地垃圾处理模式二种,有条件的农村应优先采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

村屯就地垃圾处理模式:村屯就地垃圾处理模式即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村处理”来运作的垃圾处理模式,适用于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与距离垃圾处理场(厂)太远而无法纳入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的乡、镇、村、屯。采用村屯就地垃圾处理模式的地方,应遵循“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合理选择简易堆肥、沼气池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热解、焚烧、简易填埋等单一或组合方式处理生活垃圾。

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即生活垃圾通过“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方式纳入县级以上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来运作的垃圾处理模式。它原则上适用于处于垃圾处理场(厂)周边约30公里范围以内、与城市间运输道路60%以上具有县级以上道路标准的乡、镇、村、屯以及位于环境敏感区的村庄。对采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的农村,由转运工人负责将转运站收集的垃圾运输至县市垃圾处理场(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运输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封闭或覆盖,避免遗撒。从乡镇转运到县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的垃圾,由无害化处理场(厂)按国家标准、规范进行处理。

3.3生活垃圾处理

农村建筑生活垃圾的生态对策为及时收集、清运垃圾,保持村庄整洁,是针对对生活垃圾处理的一般性要求,以改善村庄普遍缺乏垃圾收集设施、垃圾随意弃置的现状,对村庄环境生态治理提出垃圾应收集清运的具体管理要求。

目前,能够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的技术主要有卫生填埋、堆肥、焚烧。从工艺技术角度分析,各系统所追求的目标相互一致,各有利弊,技术难易程度差异较大。农村建筑的生活垃圾处理,生态策略上侧重于居民的垃圾产量控制、分类收集等源头处理。而整个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应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生活垃圾转运、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行监管等重点环节,这需要国家、各级政府落实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过程中的污染控制,着力构建“城乡统筹、技术合理、能力充足、环保达标”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

垃圾处理技术往往是与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投资费用较大的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农村实用性较差,而垃圾填埋以其处理成本低,适用范围广的特点较易在农村推广,同时,农村生活垃圾堆肥技术也有广泛的应用。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应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综合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促进生活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4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生态对策探讨

农村建筑的生态理念应当从村庄建设发展和生态环境规划开始,以确保实现土地节约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展现自然乡村景观、促进人文生态建设、合理配置各类设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力开展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改变农村污染物无序排放现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广西农村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污染物的治理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应根据村庄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排水特点及排放要求、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提出符合广西农村各地实际的污染物处理方式和利用措施的生态策略。

农村建筑环境保护工作的生态策略的基本原则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在农村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尽量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强调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有机结合,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体现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少,能源消耗小,对环境影响小,循环利用率高的新特征。实现人与生态的完美结合。因此农村建筑应着重生态建设与规划设计的结合,强调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共存、有机结合,从村庄选址、场地布局、道路交通、服务设施配套等村庄建设发展问题,和景观生态格局、生态环境修复、空气污染防治、绿地规划等生态环境规划中,体现出对自然资源的索取少,能源消耗小,对环境影响小,再生利用率高的新特征。

参考文献:

[1]佟庆远,等.新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设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

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层面困境

1.治理理念错位。在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于治理方式探究不足,与其他公共事务处理方式混淆,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过度干预村民在参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事务中的主体性。一方面直接将城市垃圾治理政策使用到农村,没有考虑到农村差异化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未能有效掌握垃圾分类的“内在原因”,仍然秉持长期以来的“惯性思维”,农村公共事务依然简单依赖“政府+村干部”完成,没有引入足够的市场化机制。

2.治理方式错误。从多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情况来看,大部分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没有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重“治”不重“用”。农村自身的生态环境系统往往可以分解一部分农村生活垃圾,对于可分解部分,再次循环使用的效果远远大于治理效果,而对于工业介入下产生的塑料袋、矿泉水瓶、塑料包装等难以降解的垃圾才是治理的重点。但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保持政绩需求,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直接形式化地进行治理,或者“一股脑”全部处理,严重不符农村生态规律,往往无法产生持久作用。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治理理念,借鉴治用结合的方法,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会产生持久而正面的效果。

(二)村民层面困境

1.环保理念不足。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一项持久的农村公共事务,垃圾治理的主体应是村民。就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出现的问题来看,大部分村民的思想还是将垃圾分类作为“配合”政府工作的“任务”,村民没有认识到治理垃圾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其自身不仅是垃圾治理的践行者,更应当承担主体责任,同时村民受教育程度相对来说较低,环保理念和环保认知多有不足,意识无法正确指导实践,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面临推行难、治理效果差的问题。

2.弱集体性活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个体不需要通过集体力量来生存,使得农村社会有机体不断瓦解,村民之间联系越来越少,乡村公共性不断淡化,集体行动力也逐步减弱,在此基础上,村民开始“隔离化”生存,不断成为独立的个体,原子化分布现象在乡村中愈发明显。这种情况下,农村公共事务开展的基础变得较为薄弱,对于政府和村干部下达的指令,弱集体活动性成为一大阻碍。

(三)社会层面困境

1.基础设施建设覆盖率低。不同于城市人口聚集性居住特点,农村人口居住地点较为分散,并且居住范围较广,距离问题使得垃圾场、垃圾转运站、堆肥房等基础设施无法覆盖全部村民的居住范围,在进行垃圾运输与垃圾处理方面,不仅产生了高昂的运营费用,对于监管和治理来说也增加了一部分管理费用。

三、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运行模式

基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问题,笔者根据多位学者对其的研究,以及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了解,将目前较为有效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分为了四种类型。

(一)模式一:政府+村集体+村民

但目前就此模式来看,在分类端的成效较为明显,但运输端和分类处理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政府和村集体无法保证有效的分类运输及后期的垃圾处理情况,并且对后期垃圾处理形式也无法把控,没有实现规模化的链条来进行末端垃圾处理。

(二)模式二:政府+村集体

由于有些可回收垃圾属于不可堆肥垃圾,这部分垃圾可以再次循环利用,部分村民将可以变卖和循环使用的垃圾收集起来,而其他所剩下的垃圾不再进行“可堆肥”与“不可堆肥”分类,直接混合送入集中垃圾场,使“阳光堆肥房”收效甚微,而政府和村集体对于垃圾分类和分类回收的情况,在监管上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去监督,管理成本较高。

(三)模式三:政府+市场

委托模式下,便会滋生形式主义的出现,由于政府无法全程参与分类、运输及最终的垃圾处理,监管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此外,垃圾治理问题属于社会问题,见效慢也无法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多数企业不愿意涉足此领域。

(四)模式四:政府+市场+第三方公益机构+村集体+农户

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新机制

(二)明确主体责任,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深度参与

村民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主动参与性不强、村集体的公共精神欠缺、政府相对经验不足、财政依赖性较强、技术发展与技术使用的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导致了主体责任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工作效果。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必须要有一个主要主体支撑,其他主体进行辅助,作为一项公共事务,村民必定是参与的主要支柱,政府要适当减少“大包大揽”的做法,把权力放回村民手中,加强村民参与的主动性与参与深度,培育村民的主体性,并且外部群体进行持久的辅助,更好的实现农村社会自治的可操性和实用性,在农村内部社会建立长久有效的治理机制。

(三)培育公共精神,发挥熟人社会治理优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在持续递增,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面临着新挑战。

目前,大部分农村还没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村民把垃圾随意倾倒。同时,对垃圾的处理仍以填埋为主。这种方法虽然相对简单,可容易污染农村土地,影响农村环境和人的健康。填满后又要重新选址和占用新的土地,对土地使用又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在我国的一些发达地区,已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些地区还成立专业回收队,把城乡垃圾收集起来用来发电,垃圾焚烧后的废渣又制成环保建材,这是个很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

为了我们农村地区的未来环境,希望大家都能够重视起来,共同建设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城乡共同繁荣。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翠屏山办事处

土山寺居委会乔凯

2012年1月20日

《党建》杂志社:

江苏徐州读者乔凯来信提出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应重视”的问题收悉,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乔凯的建议对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方面问题有借鉴意义。江苏省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省份,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全省选择若干地区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综合处置试点工作,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路,借鉴日本等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关键词: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

1、引言

村镇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由收集、清运、转运几个环节构成,而其中的收集和中转运输则构成了生活垃圾的转运系统。收运是垃圾源头管理与最终处置之间最重要的衔接部分。因此,选择合理的收运管理模式,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提高生活垃圾的收运效率,对降低垃圾处理处置成本及控制村镇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2、工艺流程

根据《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本次设计生活垃圾处理主要采用“村庄收集、乡镇集中运输、县域内定点集中处理”的方式。

本次设计内容为某村生活垃圾处理,主要包括垃圾的收集系统、清运系统及转运系统。(1)垃圾的收集,指从垃圾产生源到垃圾收集容器或集装点的过程;(2)垃圾的清运,通常指垃圾的近距离运输。一般用清运车辆沿一定路线收集清除收集容器中的垃圾,并运至垃圾转运站或直接运至就近的处置场;(3)转运,特指垃圾的中远距离运输。

3、方案论证

本项目拟采用吊臂地埋式和车载压缩式收运工艺进行对比。

吊臂地埋式和车载压缩式收运工艺对比表

综上比较及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经济情况及实用情况等,车载压缩式比吊臂地埋式收运工艺更具有优势,故采取车载压缩式收运工艺。

4、垃圾量

日垃圾收集转运量采用下列计算公式:

式中:Q—收集站的日转运量;

5、收运设备

5.1垃圾收集箱设置

本次设计垃圾收集箱采用240L垃圾箱,尺寸74×59.3×107(cm),有效容积为240L,垃圾收集箱中的垃圾按每天清运1次考虑。为使农户投放垃圾方便,每2户家庭共用一个垃圾箱。

5.2压缩式垃圾车

3.0t压缩式垃圾车负责将垃圾收集箱的垃圾收运至某县垃圾填埋场;,采用XX型压缩式垃圾车1辆,每天转运1次,其车库设在垃圾管理站。

6、垃圾管理站

本次设计建设某村生活垃圾管理站,管理站内在建(构)筑物有环卫室、车库及化粪池,配备1辆3.0吨压缩式垃圾车,将车辆存入管理站的车库内。

车辆调配有某县环境保护局管理处统一调配使用。

管理站占地750m2,长:25.0m,宽:30.0m。

[1]土罗春,赵爱华,赵由才.生活垃圾收集与运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6。

[2]蒋建国.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一、主要工作内容

(一)实施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补短板工程。截止目前已完成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县污水收集管网、县农村生活了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项目,正在建设县城区(更庆镇)垃圾处理厂改造工程项目、县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工程项目、县污水管网恢复重建工程、县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正在建设县镇污水处理设施,该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开展设备安装,竹庆垃圾填埋厂正在建设;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省城镇污水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2020-2022年)>项目申报的通知文件精神,启动了我县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三年推进方案的编制工作。

17年来,我县实施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3个(2个新建项目,1个改造提升项目),为县城区(更庆镇)垃圾处理厂改造工程项目、县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工程项目、县竹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工程项目;实施污水处理设施项目4个(2个污水处理设施项目,2个配套管网项目),为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县污水收集管网、县污水管网恢复重建工程、县镇污水处理设施;实施了110个村村级垃圾池建设,配套75村垃圾转运车辆及垃圾箱;通过广东援建资金,为阿须镇、竹庆镇购买大型垃圾运输车一辆;新建农村公厕115座。

(二)实施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持续推进全县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回头看,加快入河排污口污水乱排整治,防止污水直排,确保全县范围内不出现黑臭水体。

(三)大力实施污水垃圾三年行动。按照《州城镇污水、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已完成县城区(更庆镇)垃圾处理厂改造工程项目、县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加快推进县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力度,提高我县污水、垃圾处理能力。

(四)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竹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厂,县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力度,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合理规划建设一批适度规模的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服务周边乡镇;规划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

(五)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推动老旧污水管网和河流排水管网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对接入河排污口工作,防止污水直排;完善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建设,对县城附近的村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处理。对州级“百镇”附近的村庄,按照“户分类、村收集和转运、镇处理”的模式处理。对高山半高山和偏远、人烟稀少的村庄,采取低温热解等方式,实行就地分散处理。对相邻较近的村庄,建立相对集中的垃圾处理站,采取卫生填埋、低温热解等方式,实行就地联合处理。

(六)开展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根据我县污水处理厂实际位置情况,结合实际,计划将污泥转运至垃圾厂处理进行填埋处理,并制定污泥清运方案,确保污泥日产日清。

二、存在的问题

(一)、我县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多,资金量大,我县为深度贫困县,县财政资金缺乏,垃圾污水建设项目资金短缺,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二)、垃圾、污水处理运行维护需要专业人员,我县与之对应的专业人员少,存在困难。

关键词:农村环境;整治;生活污水;生活垃圾

随着城市乡镇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加剧,农村范围内生活废水以及废物处置措施缺乏,自然环境中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众多农村的生存以及饲养家禽导致污染越来越恶劣,农村一些生活用水的水质得不到保证,江湖中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以农村生态的全面治理势在必行。

1农村环境现状

2农村环境整治技术方向

对于农村部分存在的环境问题,要先进行废物根源的缩减,根据农村区域本身状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按部就班以及分别引导的规则,促进分散以及综合处置形式的综合、乡镇和附近农村整治污染相综合、农村生存以及制造污染预防相综合,尽量选用依附本地能源以及已经建筑的环境设备、措施建议、经营费用少、辐射牵动面广的措施形式。

3整治技术的选择

3.1农村生活污水

农村废水关键特征是不好搜集在一起,废水浓度高,从能源使用方面来讲农村废水归于能够再进行使用的废水,由于含有的富营养高,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料,所以在对农村废水处置时要注重这一特征进行整治。

现在,农村生存废水普遍治理方式有生化方式以及生态处置方式两种。现在我国城市生存废水关键使用生化处置方式,其关键技术有:以往活性淤泥处置措施、氧化沟处置措施、生物接触氧化处置措施、序列间歇式活性淤泥法措施和CASS处置措施等。生态处置方式典型技术有:RI系统、SR系统、OF系统、WL系统、UG系统等,还有比较优异的人工土壤迅速渗滤方式、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置方式等。不过农村废水处置措施的选用要全面想到农村区域财政状况承受力。在选用处置措施时既要考虑到有效性又要考虑到此技术的可靠性。所以政治农村废水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展:

3.1.1按照废水品质、水的多少、排出规范,按照农村的真实状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确保处置体系整治排水水品质符合规范,进行整治后的水尽可能的回收使用。

3.1.2根据经济条件,在确保处置成果的基础上,优先使用成本低、消耗低、建筑费用低、操做简单、占据位置少的优秀处置技术。

3.1.3选用的整治技术一定要符合排水水品质所需的标准,达到有关规定的条件。

3.1.4整体安排争取顺序通畅,科学紧密,占据面积少,土方均衡,保证绿化建筑。

3.1.5处置程序通畅,全面运用地质形状性质,尽可能防止以后再次开支。

3.1.6有能力的区域尽量把雨水以及污水分开,防止水量过多的影响因素,降低成本。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方向:a.治理区域范围内村庄布局分散、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宜采用无动力的庭院式小型湿地、污水净化池和小型净化槽等分散处理技术。分散收集、分散处理、就近排放的原则,采用雨污分流后,通过四格净化池对单户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易于推广特点。b.村庄布局相对密集、人口规模较大、经济条件好、村镇企业或旅游业发达的村庄,宜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有动力或微动力)等集中处理技术。c.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符合高程等接入要求的村庄污水可采用城乡统一处理技术模式。

3.2农村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危害环境有:

3.2.1占据地表。废物推挤在表面,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面积,对人类的生存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并且还损坏了生态均衡。

3.2.2污染生态。固体垃圾中具有很多有害因素,整治不好就会对大气、水源以及土壤产生破坏,同时对生物包含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3.2.3散播疾病。废物中具有很多微生物,这些地方是细菌繁殖的地区,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的威胁。

3.2.4对土壤以及水体产生污染。废物形成垃圾液转变了土壤构造以及构成,有毒的废物会经过食物链传播到人。废物毁坏了土壤的构造以及物理化学性能,对水源产生损坏,对水中的动植物以及水源产生不良作用。

3.2.5污染气体。废物的微小颗粒会因为风四处散播,增强气体受损。数量较多的废物就在室外堆积,臭气冲天、老鼠苍蝇携带病菌的生物数量繁多,排出的气体对气候影响很坏,就单单有机物能够蒸发出的气体就有一百多种,还有很多气体会致癌等。

4目前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

4.1卫生填埋

卫生填埋是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垃圾无论采用何种处理方法,最终者会产生一些残渣需要加以处理,所以垃圾卫生填埋场在垃圾处理方案中是不可少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必须具有防止对地下水、大气及周围环境污染的设施,如底部卫生填埋、沼气收集、垃圾渗滤液及污水处理设施。卫生填埋场底部衬层的防渗系数必须小于10-7cm/s。垃圾卫生填埋的优点是投资费用较低,缺点是大量占用土地。

4.2垃圾高温堆肥

垃圾高温堆肥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对垃圾进行发酵、生物分解,使垃圾达到无害化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少,并且可以做到垃圾资源化。垃圾高温堆肥要对垃圾进行分拣、分类,要求垃圾的有机含量较高。而且堆肥处理不能减量化,仍需占用大量土地。

4.3焚烧

焚烧的实质是将有机垃圾在高温及供氧充足的条件下氧化成惰性气态物和无机不可燃物,以形成稳定的固态残渣。首先将垃圾放在焚烧炉中进行燃烧,释放出热能,然后余热回收可供热或发电。烟气净化后排出,少量剩余残渣排出、填埋或作其它用途。其优点是迅速的减容能力和彻底的高温无害化,占地面积不大,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有热能回收。但垃圾焚烧需要的一次性投资比较高,同时焚烧尾气的二次污染处理工艺复杂,操作和控制的技术要求高。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经济发达,垃圾热值较高、土地较少的地区。

5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

垃圾无害化处理工艺路线选择,应从本地区的经济状况,自然地理情况,及生活垃圾的组成、热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方面综合考虑。比较典型的垃圾处理工艺路线有四种:①转运+卫生填埋;②转运+焚烧+卫生填埋;③转运+堆肥+卫生填埋;④转运+焚烧+堆肥+卫生填埋。

在现在农村,散布不集中、经济跟不上时代、运输不便利的村落,领先使用废物划分,同时在领先实施废物划分的根本上,选用有机废物以及秸秆和稻草等农业形成的垃圾聚积在一起,进行能源化使用措施,不能使用这项措施的废物就在村落中另外设施一个垃圾站,按时送到能够对废物进行处置的位置。针对村庄布置紧密、人口多、经济还不错、村庄有生产企业或旅游业的区域可以使用全面式填埋和焚烧处置。

在治理农村生态程序中,要尽可能多的运用到传播媒介,使用很多种类的方式宣扬环保、进行农村生态整治作业的关键影响、治理成果、进行大众科学的学习,提升农村人们的环保思想。

环卫局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1、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处理收费方法。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实施方案,行政村(城中村)采取一事一议的形式筹集资金,承担生活垃圾有偿清运处置费、道路保洁费和垃圾桶购置费;镇(街、区)辖区内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菜市场等公共场所承担道路保洁、生活垃圾清运处置费。各镇、村、单位与环卫局签订托管协议,根据协议筹集缴纳

环卫托管费。各镇(街、区)村庄落实“一事一议”筹集托管资金情况,市政府督查办每季度对镇(街、区)进行督察通报,市人大、政协督导组每季度对镇(街、区)进行专项督导。各各镇(街、区)对各行政村落实资金筹集情况,每周进行调度,每月进行通报。

2、不断改进垃圾处理收费方式。为解决镇(街、区)环卫托管资金挪用、迟缴问题,环卫局改变托管费收缴模式,行政村托管费由原来的镇(街、区)经管站代管改变为经经管站监督直接支付给环卫局。各单位的有偿服务费直接向环卫局缴纳。通过完善资金保障机制,规范了资金的收取途径和方式,保证了托管资金的及时到位,保障了环卫托管业务的正常进行。

3、不断扩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融资渠道。环卫局积极探索融资途径,通过市场化运作,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采取bt模式融资建设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工程,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达到了处理过程污染零排放的效果。

(三)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打造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利用新体系

今年来,市环卫局立足实际,科学谋划,把垃圾治理作为统筹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真正实现城乡垃圾“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模式,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不落地、零污染、资源化利用的目标。

1、设置垃圾桶,实行集中收集,实现了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实践经验让我们认识到:设置露天生活垃圾存放点或建设大门无窗式样垃圾房及垃圾池,无法解决垃圾二次污染,加之清运不及时,特别到夏季臭气熏天,蚊蝇满天飞。虽然以前予以重点治理,效果仍不明显。自去年以来,市环卫局创新思路,采取设置垃圾桶的方法,实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在城区26条街道定点设置垃圾桶500个、果皮箱560余个;在城区域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学校、社区、沿街饭店设置垃圾桶2600余个,由保洁人员全日制常态化收集保洁,督查人员对垃圾桶的保洁情况一日多查,一周一通报。在城中村和基础条件好的托管行政村村内按照每15-20户设1个垃圾桶的标准设置垃圾桶10000余个,按每100户设1名保洁员负责对本村生活垃圾的集中收集和日常道路清扫保洁。一招妙棋盘活全局。使用垃圾桶密封式统一收集,既方便又卫生,效果明显。

2、增强运力,统一清运,避免了城乡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

市环卫局坚持走“科技强环卫,装备就是战斗力”之路,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垃圾清扫和清运能力。近年来,投资300余万元,购买了大型清扫车8辆、小型清扫21辆,提高了机扫率和工作效率;投资840万建设了7处镇街(区)垃圾中转站;投资近100万购买了侧挂式封闭垃圾清运车20辆、压缩车3辆,统一调度,负责农村生活垃圾的统一清运、压缩、中转,减少了运输成本,避免了城乡生活垃圾的二次污染。另外,投资近20万元为7处环卫所各配备一辆管理用车,用于农村垃圾清运、保洁工作的日常管理和调度,增强了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对所有车辆和管理人员配置gps卫星定位装置和对讲机,并通过该装置对所有垃圾点的清运处理情况实时监控,确保城乡生活垃圾统一清运、车走路净、全封闭、零污染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乡村环境和村容镇貌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因地制宜、讲求实用”的工作原则,努力构建“户为单元、村为基础、镇为主体”的多元化乡村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农民卫生意识,增强农民健康素质,优化农村公共环境,有效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环境卫生和垃圾处理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各村子建立布局合理的垃圾集中收集设施,实现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力争全镇村庄垃圾收集达到60%以上,垃圾处理率达到50%以上。各村及周边、公路主干道两侧、沿河两岸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建立健全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垃圾日清日运日消灭,确保全镇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二、工作重点

一是镇所在地及周边村庄。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率先开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试点,**年8月底前完成试点。各联系村镇干要高度重视农村垃圾治理,积极深入村组、农户,调查指导工作,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新途径、新经验。要及时推介点上经验,以点带面,指导全局。二是公路主干道两侧和沿河两岸。**至**及沿河村庄**溪、要常年保持清洁,确保不发生生活垃圾乱倾倒现象,特别是不能倒入率水河里。

三、运作模式

建立以“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模式。

(一)户集中。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提倡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将稻草、动物粪便等可以利用的有机物返田,生活垃圾集中堆放在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每个自然村都要选定位置较好的地点建立垃圾池。

(二)村收集。**村建设固定的垃圾收集点,由保洁员把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清运至村垃圾收集点。

(三)镇处理。在溪口通天坞建立焚烧炉;配备一辆小四轮运输车,负责将各自然村的垃圾清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焚烧,镇区实行购买服务。

四、处理模式

(一)农户自行处理模式。对源头、**等偏僻村,以及农户居住分散的自然村,鼓励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

(二)村集中处理模式。对边远地区、山区等交通不便的村,以村小组为单位,采用“统一收集、就地分类、综合处理”的模式进行处理。处理方式是:在农村人口相对密集的自然村落,建立固定的垃圾池,由保洁员把家庭和公共场所的垃圾集中清运至固定的垃圾池,然后再由保洁员把池内垃圾清运至离村庄较远不影响生产生活的山场内进行填埋处理。

(三)镇集中处理。对居住较集中村,采取“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的模式,集中到镇垃圾处理场进行统一处理,处理方式是:户集中-村收集-镇处理。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拟定方案阶段(**年4月底-5月):各村要充分利用标语、黑板报、公开栏等多种宣传形式,在全镇开展声势浩大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宣传活动,做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区一天运一次,沿线村定期清运。。

(二)面上铺开,组织实施阶段(**年5月1日-8月31日):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通过添置相应的设备,建立完善必需的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卫生清扫责任制度、配备垃圾收集员制度、垃圾集中处理制度等相应制度,推动全镇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全面有效实施。

(三)建章立制,总结提高阶段(**年10月-11月):对全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进行验收总结,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切实做到查漏补缺,并形成长效机制,促使全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工作步入规范运行轨道。

六、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领导组,任组长,任副组长,镇直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办公室设在镇政府三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村要成立相应领导组,做好村庄保洁员的选聘工作,制定村卫生保洁制度,确保工作落实到实处。

1.1家庭生活垃圾逐渐增多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家庭产生的生活垃圾日愈增多,主要分为厨房剩余垃圾、可回收物品、难再利用物品、严重污染物等几类,如废塑料袋、废纸、塑料瓶、玻璃碎片、陶瓷碎片、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以及废旧家电等。大部分生活垃圾均为塑料制品,这些生活垃圾难以降解,如未得到妥善分类处理,将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不少地方的生活垃圾无处倾倒,被丢弃到田间地头、河道边上或房前屋后,不但威胁着农村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民自己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特别在一些偏远落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有害垃圾未得到及时清理,造成恶性循环,给农村的地方疾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1.2化肥、农药使用过于泛滥

我国农业在科技进步的同时也迅速发展,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换来的大幅增长。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将直接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重金属集聚难以降解等各种危害。此外,氮素化肥在土壤表面施撒后有部分氨会挥发,并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生成气态氮逸入大气,对农村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另外,农药因其使用见效快、效果好、防治面广,保证了农作物的丰收增产。但随之而来,农民在使用杀虫剂时,一些农业害虫天敌如青蛙等也会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断裂或直接遭受毒害而大量死亡,生态平衡遭受破坏。此外,用完之后的农药罐、包装袋等垃圾被随意丢弃在田头地尾,难以降解,造成白色污染。大量使用农药、化肥的后果是生态平衡系统失调,物种多样性减少,土壤污染水质变坏,使本来就脆弱的农村生态系统更加恶化。

1.3城市工业污染逐步转移农村

随着城市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部分耗能高、污染重的工厂企业悄然向农村转移,给农村环境带来一定挑战。这些工厂往往条件简陋,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或环保设备不完善,生产车间产生大量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或路边水渠,造成水体污染。一方面,受污染的水体用于农业灌溉将会使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或间接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另一方面,污水会影响河流中的水生动植物生长环境,使其无法生存或灭绝。此外,由于地处偏远,缺乏监管,很多城市工业固体废物未经有效处理处置即被运送到郊外农村填埋或堆放,长期下来,不仅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将污染周围的水体和土壤等,影响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破坏农村生态环境。

1.4秸秆焚烧污染现象严重存在

1.5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现象普遍

2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分析

2.1农民观念难以改变

一直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接触的资源信息有限,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的一些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难以改变。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缺乏垃圾收运设施,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认为稻杆焚烧最省事,一把火烧之了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生产生活观念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错误行为正在影响着自己的周边环境,造成农村垃圾污染现象十分普遍,难以根治。

2.2农村环保意识淡薄

部分劳力密集型企业通常会选择在农村建厂,而部分乡镇领导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容易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环保法制观念不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没有配备污染防治设施或者闲置污染处理设施,造成废水直排或固体废物乱堆。而农村环保宣传教育不够,群众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非常薄弱,在面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时,很少举报或投诉,或举报途径不通畅,缺乏警惕性和敏感度。

2.3农村环保力量薄弱

在梅州市的各乡镇,大部分未设置环保管理所或专职人员,根本无所谓环保力量一说。在我国其他地方,虽然部分设置了基层环保派出机构,但不够规范,人员有限。一方面,乡镇环保执法机构人员负责业务多,精力难以集中,队伍不够稳定,自身建设难以跟上环境形势需要,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另一方面,环保专项资金投入不足,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工作经费紧张,缺乏财政拨款,环保执法手段和装备落后,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农村发展进程。

3当前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3.1加大农村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

注重农业生产方面科学技术开发研究,充分利用大学科研平台,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推广一些成本低且科学有效的农业污染防治技术,推广土壤污染防治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尽量使用污染小无残留的农药和生态有机肥,减少地膜使用,充分运用现有科技成果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种养、生态农业等,注重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的现代农业体系。

3.2强化乡镇企业管理,控制工业环境污染

农村可以建工厂,但要注重选择一些污染小、环保型的行业。对一些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影响环境发展的污染企业要限制其进入农村;对已经投入生产但产业结构不合理、污染排放大、不能集中处理污染,或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通过法制手段限期整治或关停;考虑逐步在农村企业中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使之与生态环境相适应。

3.3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环保宣传力度不够,群众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应该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电视、报纸、文艺活动等途径,向广大农民宣传公益知识、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环境、个个参与环境保护的氛围,引导其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把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3.4完善政府管理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一方面,政府应逐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制定、完善有关农药、化肥、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技术与环境管理法规标准等规范,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另一方面,要加强乡镇机构环保队伍建设,设置环保机构或专人负责,提高基层环保队伍的综合执法能力,把农村生活环境问题列为重要日常工作之一,下企业进农村检查指导环境污染防治问题。

3.5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财政政策应逐步向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倾斜。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收益、谁负担,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不断拓宽投资渠道,保证稳定有效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投入。如梅州市政府于2013年印发了《梅州市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市级财政资金奖补方案》,通过“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网络和集中处理体系以及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使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是综合运用政府、法律和市场手段落实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可以尝试运用立法手段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对损害资源环境的行为进行收费,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补偿,有效地降低农民的损失、减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而达到保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THE END
1.实验室安全考试题库B.人员疏散困难,伤亡严重。由于高层建筑比较高,火灾时,人员要安全撤离建筑物,需要较长的时间,再加上火灾时,人员极度恐慌,造成疏散困难。据国外报道,高层建筑一次火灾死亡上百人的事故时有发生 C.火灾扑救困难。由于高层建筑比较高,发生火灾后,消防车很难达到,只能靠内部的消防设施扑救。目前消防云梯只能在50米左右,https://blog.csdn.net/weixin_45003899/article/details/128193798
2.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情况的报告6篇七、保定南区宏光纸箱厂 交办问题:现场检查时,该厂正在生产。印刷车间未安装VOCS治理设施;油墨废水排入设备下放的下水管道内,在直接外排。 整改落实情况:经查,该厂位于鲁庄村,属保定市莲池区焦庄乡,不属于我区管辖。 八、清苑县诚信水洗厂 交办问题:现场检查时该厂正在生产,督察人员到达厂门口,员工见执法车辆,便https://www.wenxuefan.net/p/17ebkis.html
3.医院酒精存放管理制度(通用14篇)<4>库存摆放应做到过目见数、检点方便、成行成列、堆码整齐,离地、离墙10—20厘米并与屋顶保持一定距离,货架与货架之间有适当间隔,纸箱包装码放高度不得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制度,结合本公司的规章和实际情况,制定基地农药仓库管理制度如下: 1、农药仓库的要求 农药仓库(以下简称仓库)应设计合理、坚实牢固、便于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j64uua0.html
4.装农药的纸箱子装食物有事吗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好的,很容易引起农药中毒,导致严重后果。因为在农药的包装箱上,可能或多或少地附有洒出、溅漏的农药,就是用水洗有时也难以洗干净。用它们来装食物,农药就可进入食物中,导致食用者中毒。所以,不能用农药包装箱来盛放食物。晴天雨水 2023-05-30 15:58:08相关https://edu.iask.sina.com.cn/jy/iKlIPgYBFD.html
5.青山纸业跌2.28%,成交额3589.01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264.04万元最新年报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纸45.64%,浆板13.32%,医药11.43%,纸板、纸箱10.72%,商贸6.19%,其他(补充)5.39%,光电子4.73%,浆粕1.98%,机电维修安装1.90%,废旧物资利用和环保服务0.50%,木材0.41%,副产品0.04%。青山纸业所属申万行业为:轻工制造-造纸-特种纸。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小盘、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97496182642171&wfr=spider&for=pc
6.农药外包装箱(纸箱)是否也按农药标签进行管理?农药外包装箱(纸箱)是否也按农药标签进行管理? 农药包装分为内包装和外包装,根据《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第三条,农药标签是指农药包装物上或者附于农药包装物的,以文字、图形、符号说明农药内容的一切说明物。即农药标签是附于农药最小包装物上的说明。https://www.ningguo.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396109.html
7.市彩虹瓶业有限公司高阻瓶,高阻隔瓶,高阻隔复合瓶,聚酯瓶,农药郑州市彩虹瓶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多种高阻隔复合瓶、聚酯瓶、聚乙塑料(聚酯、聚乙、高阻隔)瓶通用纸箱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农药、医药、饮品等行业。http://www.chslbz.com/
8.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相关的亳州纸箱公司名单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相关的公司名单(亳州,纸箱)导出当前榜单数据 + 订阅商机 行业标签:包含一个即可 行业标签:必须同时包含 已选: 清空 导出当前数据 找到 条企业排名,公司达到一定热度才能上榜,数据每天更新。企业标签根据算法分析标注,可能具有相关性,但可能并不准确。有误请联系客服。仅供参考。https://www.jobui.com/rank/company/view/bozhou/zhixiang/a-ccpia/
9.郑州包装盒厂郑州精品盒印刷郑州纸箱加工郑州包装盒厂-郑州精品盒印刷-郑州纸箱加工-透明PVC金银卡不干胶标签定做-朋知包装可提供包装盒、白卡盒印刷、瓦楞纸箱加工、精品盒印刷、礼品盒定做、酒盒、化妆品盒、天地盖盒、牛皮纸箱、牛皮纸盒、花茶包装盒、膏药盒、特产礼品盒、水果包装箱等等纸制品包装盒的加工印https://www.51254067.com/
10.中国农药市场十八般武艺后来新进人的小厂在产品质量、品牌、网络方面无优势,最直接的攻击策略就是摹仿外包装,将两种产品形象做成一模一样,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客观上讲,农药产品从外观形象上的摹仿到材质和手段上的进步(如氟化瓶和纸箱覆膜等),促进了农药产品包装的发展。 单纯的外包装形象摹仿并不能明显地促进销量,业、须将产品名称https://www.360doc.cn/article/8793207_190940565.html
11.济南纸箱厂济南彩盒农药食品包装济南精品盒包装厂(15253134653 )主营济南瓦楞箱,济南农药包装,济南食品包装,济南纸箱,济南精品盒包装,济南彩盒等,是客户信赖的山东纸箱包装厂.http://www.sdztbz.com/
12.长城电工: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纸箱等)和其它废弃物;生物污染主要有畜禽粪便和生活垃圾等;化学污 染物主要有农药和肥料。要保持产地洁净的环境,按照有机果品的产地坏 镜要求,首先要保证产地周围无大的污染源(如“三废”污染企业)。 落后的生产条件严重地阻碍了有机苹果生产。按照良好农业然作规 范(Good Agriculture Production,GAP)要求,本项目通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3108_48.shtml
13.河南豫珠恒力河南省农药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单位 本公司前身为郑州豫珠新技术实验厂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科技企业。生产基地位于河南省孟州市豫农生物科技产业园。 原药产品:95%苯醚甲环唑原药,95%吡虫酰胺系列原药(氯虫苯甲酰胺衍生物,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化合物)。 https://www.meipian.cn/15vnm2k9
14.成都太平包装有限责任公司:水果包装,礼品包装,通用包装,食品包装5号三层特硬快递纸箱/包装盒/纸箱定做/批发 满99包邮报价:¥0.95/PC品牌:太平包装 纸箱规格:5号(290*170*190)(mm) 厚度:三层 工商信息 主要经营产品: 水果包装;礼品包装;通用包装;食品包装;化妆品包装;五金配件包装;物流包装;数码包装;百货包装;饮料包装;农药包装;医药包装;日用包装 http://chengdu0285364.11467.com/
15.灭多威(卫灵)乳油可溶粉杀虫剂类4、本品易于同其他农药配伍,但不能与碱性农药混配。不可与呈碱性的农药等物质混合使用。不能与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及含铁、锡的农药混用。 5、使用本品时应穿戴防护服和手套,避免药剂接触皮肤、眼睛及沾染衣服,避免吸入药液。施药期间不可吃东西和饮水。施药后应及时洗手和洗脸。 http://www.huayang.com/html/cpzx/nycp/scjl/2017/0809/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