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管理办法(精选5篇)

项目计划总投资232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20万元(省级558万元、市级62万元),自筹资金155万元。项目共有42个单项工程,建筑工程分为21个标段,设两个主项目区,项目区安排在南新乡、蒋巷镇,完成建设高标准农田1.81万亩。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的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县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农业开发办主要负责人、项目乡镇主要领导任副组长,成员从县农业开发办、县财政局、县纪检、项目乡镇抽调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督导室和两个项目指挥部、监理部。技术督导室设在县农业开发办,县农业开发办主要负责人任技术督导室主任。项目指挥部设在南新乡政府和蒋巷镇政府,项目指挥部总指挥由项目乡镇的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指挥部副指挥由项目乡镇的分管领导担任,工作人员由乡镇开发办工作人员及项目村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四、各部门职责

(一)项目指挥部:为本乡镇工程项目实施主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负责本乡镇工程宣传发动,群众调田,协调各方关系,为施工单位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协助监理督促检查工程施工进度及质量。组织项目初验,协助监理收集整理资料。参加县级验收及上级部门验收考评。

(二)技术督导室:负责督促工程施工进度,检查指导施工质量。监督检查监理人员到岗到位及履职情况。组织项目县级验收,工程决算审计,收集整理县级验收资料,编写上级部门验收考评材料以及宣传报道工作。

(三)监理部:负责协助业主对工程投资进行控制,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按合同和施工规范、工程技术标准、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付款申请进行审核,参与工程竣工验收,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及竣工验收资料、审查工程结算,并签署监理意见、出具监理评估报告。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要把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部门的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制定详细推进计划、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坚决防止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大力推进项目实施。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项目乡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政策,使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先进事迹和项目建设管理好、建设进度快的项目单位进行系统的宣传报道;对扰乱项目建设的行为随时进行社会曝光。

关键词耕地质量;建设;保护;现状;对策;江苏连云港

1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回顾

1.1建立健全耕地质量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

1.1.1建立耕地质量管理联席会议制度。连云港市农委组织成立耕地质量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会商、解决耕地质量方面的重大问题,并通过各种形式落实任务和责任,推动工作落实。

1.1.2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形成耕地质量建设的良好氛围。近年来,连云港市各级涉农部门切实加强领导,利用多种形式,宣传落实《连云港市耕地质量管理办法》《连云港市县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等法律法规,形成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的良好氛围。

1.2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工作

1.2.2初步建立区域性耕地质量管理信息系统。根据连云港市不同农区生态环境、土壤类型、耕地制度等,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块,分层次建立农作物土壤肥力、农田环境质量等耕地质量定位动态监测点20个,主要分布在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砂姜黑土、棕壤5种耕作土壤上,基本覆盖连云港市主要土壤类型。在耕地质量监测中严格按照《江苏省耕地质量监测方案》要求,规范操作,严格试验、逐项分析,确保土壤肥力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为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提供可信的基础数据。并分年度撰写连云港市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为连云港市基本农田保护、耕地质量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及农业结构调整提供可信的基础资料。

1.2.3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连云港市政府出台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意见,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体现了“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农业部门切实履行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职能提供了有力保障。

1.2.4整体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自2005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以来,全市按照“试点启动、区域调查、全面开展”的步骤,开展新一轮土壤普查与质量评价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四县先后建立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有效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粮食产量的增加,推动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截至2010年底,国家、省先后下拨项目资金1570万元。通过多种形式培训830多次。累计参加人数5.162万人次;发放施肥建议卡逾273.919万份;采集土壤样品38602个,植株样品5616个,检测土壤有机质、全氮等19个项目,累计分析化验大、中、微量元素等46.59万项次;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开展“3414”等各类试验示范2568个;建设万亩示范区29个、干亩示范片136个、百亩示范方288个,发展示范大户1320多户。累计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3.75万hm2,研制并推广主体配方28个,推广专用配方肥29.64万t,应用面积47.04万hm2。氮肥利用率提高4.89%,磷肥利用率提高2.32%,钾肥利用率提高2.55%,减施肥料总量为82790.208t,累计节本增效14.8亿元。土壤肥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与1982年相比,连云港市土壤全氮含量上升0.211g/kg昏有机质含量上升927g/kg。

1.2.5大力推广土肥新技术。根据不同土壤的主导障碍因素,按照灌溉改良型、盐碱耕地型、障碍层次型、瘠薄培肥型中低产田类型,采取农艺、生物、工程相结合的措施进行改造,不断提高中低产田肥力水平,实现中产变高产、低产变中产的目标,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先后实施“百日增肥”、“补钾工程”等重大项目,推广精确施肥、有机质提升、保护性耕作和秸秆还田,化肥深施等耕地质量保养综合技术,年推广秸秆腐熟还田1200hm2,微量元素叶面肥逾120t。促进耕地用养平衡,遏制农田土壤退化、地力下降趋势。

1.2.6扩大有机肥推广应用范围。截至2010年底,累计推广商品有机肥8.4万t,在粮食蔬菜等经济作物上应用面积为4万hm2,节约纯N63.00kg/hm2,P2O524.30kg/hm2,K2O29.25kg/hm2;粮食作物平均增产12.8%以上。蔬菜作物增产24.3%以上,平均增产增收1473元/hm2,累计增加效益5892万元。同时全市积极积造有机肥,年均积造优质有机肥600万t以上。

1.2.7高点定位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云港市农委以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精心组织,集聚合力,整体推进,强化考核,集中力量建设永久性的高标准农田。一是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步步落实;二是因地制宜,高点定位,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制定具体方案;三是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年终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四是整合测土配方施肥、商品有机肥推广等项目资金集中连片建设,确保项目资金整合最优化、使用最大化、效用最高化;五是严格对照标准,确保项目实施一片、优质一片、成功一片,达到“项目建设集中连片、粮食为主经作示范、提高标准强本固基”的建设特色。截至2010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14万hm2,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6.24%。

2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2.1科技服务能力无法满足耕地质置建设需耍

2.2部分地区耕地重用轻养造成质量退化

2.3农业投入不足。制约高标准粮田建设进度

对耕地质量建设投入不足,仅靠少量项目资金难以维持,致使田间基础设施普遍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沟渠林田路不配套,灌溉排水效能低下,有的甚至完全丧失功能,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影响高标准粮田建设速度。截至2010年底,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6.24%,低于全省39个百分点。特别是农业措施方面的投入过低,例如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项目,投资标准仅为7500元/hm2,与高标准农田要求的投入18000元/hm2相差甚远。

2.4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低限制土地贡献率

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必须以农机作业为手段,通过技术与装备的有效集成,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的贡献潜能。目前,连云港市农业装备以小型机械为主,动力不足。配套水平低,主要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低,难以支撑农业科技贡献水平的不断提升,不能适应现代农业新技术推广普及的发展需要。例如:积造施用有机肥仍以传统的人工措施为主,劳动生产率低;化肥施用也以撒施为主,缺乏深施器械,氮肥利用率长期徘徊在30%;缺少深耕机械,难以改善土壤通透性能和协调水、肥、气、热功能;缺少反转灭茬、粉碎秸秆等高效还田机械,造成秸秆焚烧现象屡禁不止,不仅污染环境,对交通安全和人民财产构成威胁,而且也浪费大量的有机肥资源。

3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的对策

3.1建立耕地质量建设长效机制

3.2构建全市耕地质量信息管理系统

以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地土壤环境质量基础资料。

3.3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设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

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质量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全市《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耕地质量管理办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力度,确保农业部门的职责履行到位,全面推进全市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通过进一步改善基本农田田间基础设施,推行节水灌溉措施,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功能,示范区田块整理及灌溉设施符合“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排灌分开”的要求,中等旱灾年份粮食减产风险在8%以下。旱作地区土壤的保墒能力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水网地区农田排涝降渍能力显著增强。示范区基本农田地力水平提高0.5-1.0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达到标准粮田下限标准。粮食平均单产在现有基础上提高750-1500kg/hm2。建设障碍型耕地土壤改良工程示范基地。复垦型耕地土壤熟化工程示范基地,污染型耕地土壤修复工程示范基地,绿肥良种繁育基地,尽快出台有关秸秆还田鼓励政策,对完成秸秆还田指标的给予物质奖励,对焚烧秸秆的给予经济处罚,确保大量秸秆回归农田。

3.4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

以粮食核心产区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永久性的高标准农田。提高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达到“挡得住:灌得上、排得出、降得下、能控制、排灌分开”的要求,增强水网地区农田排涝降渍和旱作地区土壤的保墒能力,农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中等旱灾年份粮食减产风险在8%以下。全面实施“增、提、改、防”等综合措施,重点推广平衡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先进保养技术,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肥力水平;制定有机肥积造施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精制有机肥推广、城肥下乡等一系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建设土壤改良、熟化、修复等示范基地,利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污染性土壤进行修复、对障碍性土壤进行改良、对脊薄土壤进行培肥。同时扩大水稻在粮食生产中的比重,对低洼易涝地、低坡旱田和灌区末梢等区域。加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压缩旱作面积,扩大早改水实施面积,“十二五”期间全市旱改水面积2.67万hm2。

3.5加大整建制推进力度,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贡献率

加大粮、蔬、果、茶等农业生产核心区为重点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实行整建制推进,并建立相应的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全面提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贡献率。通过精确施肥参数采集体系、精确施肥高新技术试验示范体系、科学施肥指导体系三大体系建设,构建全市主要土壤养分丰缺指标和施肥指标体系。重点搞好全市肥料信息网络、施肥科技入户培训工程及新型农化服务联合体建设,加大新型肥料的推广力度,确保肥料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化学氮肥用量削减40%以上,以降低施肥成本,节约资源,减少施肥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1.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

按照山东省关于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的通知精神,为了切实达到以“工程措施、用水协会、水价改革、科学用水”为目标的“四位一体”精品工程建设标准,结合我区实际,我们编制完成了《2012-2014年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方案》和《2013年度莱芜市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及施工图设计,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确保建设精品工程。

2.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严格把关

2.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成立以区长为总指挥,财政、水利、审计、国土、农业、节能、环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程指挥部,同时抽调精干技术人员组成建设处,负责全区重点县工程的建设管理,项目区落地单位成立协调机构,具体负责协调清障等工作。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深入工程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分管领导靠上抓,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工地调研指导。

2.2锁定目标,周密实施

2.3规范制度,细化管理

区财政局、区水务局联合出台了《莱城区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预算批准、工程招标控制价评审、报账提款、工程决算审计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专款专用。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原材料进场时,必须附有产品检验报告或验收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实行4级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工程质量,打造优质、廉政和安全工程。

2.4强力宣传,广泛发动

为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真正让农民成为政策的明白者,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莱城区利用简报、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同时在显要位置公示项目建设内容、工程规模、效益及运行管理等信息,竖立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公示牌,在各种建筑物上粘贴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标志牌,通过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对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的重要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为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加强建后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关键词:国土资源;非税征收;高标准基本农田

一、国土资源部门涉及非税收入的基本情况

我国为加强耕地、矿产资源的开发保护,在国有土地使用、矿产采矿权报批、出让过程中,设置了各项非税征收来加强保护。当前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政府非税收入包括:

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类收入,具体有:征(土)地管理费、

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矿产资源勘查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采矿登记费(2013、2014年免征)、矿产资源补偿费。

二是政府性基金类收入,主要是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

三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具体有: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收入、

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采矿权出让所得、探矿权出让收入。

四是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中,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的通知》(〔2006〕100号)等文件精神,按一定的方法和比例提取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农业土地开发资金。

二、国土资源非税征收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国土资源部门在配合财政部门开展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入库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缴分离”规定。但在具体征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1.非税收入征收不及时

2.具体征收主体不清

征(土)地管理费、土地登记费、耕地开垦费、土地闲置费、土地复垦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根据物价部门核定,收费主体应该为各县市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但在实际征收中,存在征收主体不清,票据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以耕地开垦费为例,作为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应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并由国土资源财务部门统一收取;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不是物价部门核定给国土资源部门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应使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但作为各县市政府以市场化形式加强耕地资源保护的手段,由各国土资源部门中负责土地整理、土地指标交易的下属单位通过往来款票据进行(一般为各县市的土地整理中心)收取。如近年来,温岭市由该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开具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耕地开垦费和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合并为一个收费项目进行征收;而黄岩区采用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将委托垦造耕地成本款和耕地开垦费分开进行征收。

3.非税征收标准不稳定

4.非税征收标准执行不到位

当前各地国土资源部门还存在着应该减免的非税减免不及时,征收时不能全部按标准征收的现象。比如根据《浙江省征地管理费暂行规定》,实行全包方式的,按征地费总额标准的不同比例收取征地管理费:一次性征用耕地在50亩以上(含50亩),其他土地100亩以上的(含100亩),按3%收取;征用耕地50亩以下,其他土地100亩以下的,按4%收取。同时规定了征地管理费的减免范围,其中:党政机关、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福利院、妇幼保健、防疫站、残疾人企业征用土地,实行非统一征地免收征地管理费,实行统一征地的减半收费征地管理。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有些县市不管面积多少,都按4%收取,对党政机关、中小学校等符合征地管理费减免征收条件的用地单位,也没有主动进行减免,造成非税多征多收。

国土资源系统非税收入不仅在征收上存在问题,在资金使用上也存在着问题上。由于各地财政资金宽裕程度不度,财政资金管理方式不一,国土资源系统的政府性非税收入还存在着资金使用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三、加强非税征收,夯实工作基础,为国土资源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1.转变国土工作观念,提高对非税征收工作的认识

2.严格执行征收政策,保持工作的连续性

3.严管非税资金使用,发挥资金最大效用

国土资源系统涉及的非税收入大都有特定的用途指向,并且有专门的资金使用管理规定。比如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非税收入,各地都出台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比如根据《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

4.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财务队伍素质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全区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青原区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三大”重点工作为抓手,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14.2亿元,粮食播面33万亩,种植井冈蜜柚5.5万亩,绿色蔬菜播面6.6万亩,生猪出栏4.95万头,家禽出笼93.5万羽;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329家,家庭农场192家,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其中省级5家)。荣获2016年度、2018年度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注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2017年--2018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余亩,大力发展“六大”富民产业,形成了规模适度、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批优质大米生产区、标准化果蔬种植区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区。优先选择贫困村实施农田标准化提升改造后,采取“公司+村集体+村民”等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开发建设,统一集中管理,在富田、富滩、天玉等乡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艾草、油茶特色种植等项目,推进产业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提质升级,富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争取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园区企业和周边村庄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一区八园”建设,天玉、富田2018年又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现代示范园达到3个,成为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最多的县(市、区)。

(二)生态品牌更加凸显。突出青原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品牌化建设与产业标准化生产相结合,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现保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其中获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井冈绿宝”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井冈蜜柚多次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会金奖,青原农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创建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化57家,2019年创建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三)休闲农业全域推进。深入挖掘青原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以全域旅游新景区为引领,快速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富水河风光带和青东公路沿线建立了休闲农业基地180余个,美丽休闲乡村20余个,打造集诗画山水观光、生态田园休闲、古村民风体验于一体的多彩田园风情体验带。在2016年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了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十大精品线路1条、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全省十佳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省十佳休闲农庄2个、星级农家乐2个等,休闲农业品牌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五大”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实施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力争全市率先实现圩镇污水处理、圩镇厕所革命、圩镇垃圾终端处理“三个全覆盖”。突出美丽示范创建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要求,着力打造河东浒岗、文陂大贤等2个特色村点和201个标准村点,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前一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打造了东固敖上、新圩璋塘等一批生态宜居村落点,荣获2016年度、2018年度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市、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够,乡镇(街道)和村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抓宣传推广工作经验不足,群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参与度不高,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后期持续维护压力较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力度还不够,部分村、组仍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分村点建设进展缓慢。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今年多场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水稻、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造成农作物损失惨重。全区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目前处于招商阶段,未启动建设。

三是产业扶贫带动辐射能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村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产业风险评估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整体效益较低,部分扶贫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上半年农业经营主体因灾损失巨大。

三、下一步建议

(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与乡镇、村上加强沟通,科学合理确定建设内容,抓紧编制项目方案,全面完成项目前期规划设计评审工作的同时启动19年高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巩固生猪退养成果,加快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做好养殖和屠宰环节的非洲猪瘟防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稳定。

THE END
1.农田灌溉管理系统农田灌溉管理系统是一种综合利用现代化技术来管理农田灌溉的系统,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保护水资源。它包含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智能控制和远程监测等功能。首先,通过传感器和自动化装置实现对土壤水分、气象参数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处理,从而掌握农田灌溉的实时情况。其次,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调节灌溉设备的工作,将水http://www.nongcun360.com.cn/software-43872.html
2.农田管家管理系统农田管家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农田管理软件,旨在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劳动成本。通过该系统,农民可以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气温、光照等环境因素,从而合理调整灌溉和施肥计划,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系统还可以帮助农民进行效益分析、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警,提供农业新闻和信息等服务,以帮助农民做出更科https://www.deerpu.cn/soft-10144.html
3.高标准农田管理系统成功案例 智慧农业案例 柘城县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项目 淮阳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 周口市鹿邑县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 孟州数字乡村示范县项目 淅川县大邹庄智慧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永城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 温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项目 临颍县国家大田种植数字农业试点项目 正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http://www.tengyuekeji.net/shuzixiangcun/nongyenongcunyun/shuzinongcunyun/gaobiaozhunnongtianguanlixitong/
4.高标准农田管理系统智耘家后台管理系统 记住密码 登录http://www.myyehoo.com/
5.农田管理系统:助力农业现代化的智慧利器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领域也逐步迈入了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农田管理系统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等技术,为农田的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优化。 功能特点 农田管理系统的功能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农田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和提升农产品品质。 http://www.tashantech.com/news_details_516680.html
6.农田水利工程行业管理系统软件农田水利工程行业管理系统软件,详细阐述了农田水利工程行业背景、农田水利工程行业领袖企业、风云人物、农田水利工程行业管理需求、农田水利工程行业管理软件系统能够提供的解决方案,帮农田水利工程行业企业建立整套信息化管控体系。http://ntslgc.orsoft.org/
7.农田灌溉水电管理水电管理系统在我国水资源短缺的背景下,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促进水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和计量收费机制是农业节水的必然要求,设计一套农田灌溉计量收费管理系统,对改善农业灌溉收费混乱和计量系统不统一,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安科瑞农田灌溉收费管理平台集成计量、计费、控制、购水电、用户信息采集、运维管理等功能,http://shanghai01148151.11467.com/news/2062488.asp
8.农田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供水设备及自动化灌溉系统上一条:农村安全饮水实时监测管理系统 下一条:智能变频恒压供水控制柜 关键词:农田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IC卡计费仪PVC给水管PE管 产品介绍 农田灌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温度湿度,气体浓度;实现远程控制操作,也可设置恒定值进行自动化灌溉,省时省力,精准灌溉。http://www.yl-tyjs.com/Product-detail-id-252567.html
9.广东省农田建设信息管理系统(二期)正式上线南方plus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原农业综合开发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升级打造的广东省农田建设省级信息管理系统(二期)于3月9日正式上线,新系统全面承接广东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统一上图入库工作,形成广东全省农田建设统计“一张表”、成果“一张图”,实现了高标准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3/10/c3236138.html
10.智能农田远程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设计在数据采集部分的设计中,STM32单片机作为核心部分,负责对农田(大棚)远程数据采集及管理系统中各个传感器设备的数据分析和收集,并通过WIFI模块上传到云平台和UART串口通信模块与WIFI模块和执行器处理部分通信。各个传感器模块根据需要采集的环境数据做出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微处理模块读取数据的方式。WIFI模块是与云平台通信的桥https://blog.csdn.net/m0_62501117/article/details/139498931
11.革命性的农田管理方式:智慧灌溉系统的优势解析智慧灌溉智慧灌溉系统是一种新型农田管理方式,具有革命性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农田管理方式,智慧灌溉系统可以提高农田产量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具有环保、节能、高效等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智慧灌溉系统的优势。 https://www.lot0631.com/3752.html
12.java智慧农田管理系统智慧农业系统总体设计java智慧农田管理系统 智慧农业系统总体设计 文章目录 0 前言 1 简介 2 主要器件 3 实现效果 4 硬件设计 LoRa发射器:土壤湿度传感器+AHT10温湿度传感器 LoRa接收器:Lora Radio (433M/868M/915M) 设置Lora土壤湿度发射器 设置Loara接收器 5 软件说明https://blog.51cto.com/u_12227/11631315
13.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监测系统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包含“一张图、灌溉用水计量管理、农业四情监测(气象、苗情、墒情、虫情)、水肥一体化管理、种植计划管理、视频监控”等功能板块。 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监测高标准农田数字化管理平台智慧农业 联系电话:13012191802 立即咨询在线留言 产品详情https://www.tangshanliulin.com/list_77/279.html
14.阜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智慧管理系统Web site created using create-react-apphttps://qmadmin.anb.test.qm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