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全国首创数字见证模式构建阳光高效交易平台
全国首创的数字见证模式,可最大限度有效实现专家独立评标。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投标全程实现廉洁化
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逐步进入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专家管理以及评标活动的监管成为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2013年7月,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成立,将原来分布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公共资源进行统一公开透明的配置,构建阳光高效交易平台,也成为廉洁广州的重要品牌。
自成立以来,该中心共完成交易额近8000亿元,交易项目19500多宗,拥有全国各地专家约1.5万人,平均每天有200多位专家进场参与评标工作,依托“制度+科技”模式全力打造崭新的综合评标专家管理系统。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廖靖文
通讯员穗纪宣
智能化手段保证有效监管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搭建的全新专家管理系统包括6大流程、50个环节,并在28个功能点上实施“鹰眼”监控,操作全程留痕,这套全国领先的系统实现了对评标专家的有效在线监督。
对被抽中的专家,系统直接在后台实行人工语音通知,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招标人均无法接触到专家信息。
全国首创数字见证模式
数字见证模式还可以实现远程异地评标,促进区域间专家资源共享。各地招标人也不必亲临广州即可完成专家抽取工作;不同地点间的评标专家可通过共享评标系统、实时语音和图像交互,进行同步评标。
将电子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引入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作为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对科技监督的“再监督”。
一方面,利用信息化手段,将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廉政风险防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另一方面,全面梳理和评估专家管理业务的廉政风险,首次将合规、廉洁的要求与业务流程相结合。
同时,建立科技廉政风险内控体系,确保职权电子化的科学性。从合规、明责、制约、留痕、追溯、敏感信息保护等六个方面开展职权电子化工作,通过建立现实职权与电子职权对应关系表以及岗位权责不兼容矩阵,形成“电子权力运行流程图”,由测评中心对职权电子化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与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