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公司名称:深圳市粤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网址:www.yn9688.com

QQ:2257531471

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大道大运软件小镇19栋105号

莆田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前言

第一章城乡发展概况

莆田市,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北依省会福州市,南靠闽南“金三角”,是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现辖一县四区两个管委会(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陆域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1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户籍人口数为366.7万人,常住人口322万人。拥有独特的妈祖文化,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圣地,“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传承千年。“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莆田市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地理特征

地理优势明显,从东至南有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大海湾,湾内有南日岛、湄洲岛等诸多岛屿,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0多海里。独特的沿海地理走势,形成了平海、莆禧、醴泉三个半岛,分布着大小岛屿共150多个,有常住居民的岛屿12个。其中,南日岛面积最大,总面积59.0平方公里,也是福建省第四大岛。湄洲岛是市内第二大岛,面积14.35平方公里。

图1-1行政区划

基础设施完善,拥有“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湄洲湾深水良港,规划码头岸线长度49793米,可建万吨以上泊位,规划万吨级以上泊位130个,已建成30个,吞吐能力13383万吨。基本形成“一环一纵两横”的铁路网,“一环”即环湄洲湾、兴化湾疏港铁路;“一纵”即向莆铁路;“两横”即福厦铁路、福厦客运专线。莆永高速、沈海复线、莆炎高速相继建成通车,形成“两纵两横”高速公路骨架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218公里,公路网面积密度居全省第一位。

(3)生态环境

(4)产业发展

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产值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达43家,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4亿元。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6万亩,水果种植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文旦柚、龙眼、枇杷、荔枝、柑橘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左右,总产量19万吨左右,总产值17亿元左右,优质果率60%。发展山区特色蔬菜种植区,扩大冬春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4万亩,总产量67.5万吨,建成蔬菜生产基地20万亩,本地产蔬菜供给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获批,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获评国家“三品”试点示范城市、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莆商实力雄厚,在全国及旅外经商从业的乡亲有220万人,其中海外侨胞150万人,分布在85个国家和地区。莆商大约占国内民营医疗行业近85%、木材市场近70%和金银珠宝行业近60%的市场份额,油画出口行业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第二章固体废物管理现状和问题

图2-12020年固体废物概况

2.1工业固废

(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相对集中,源头减量压力持续

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72.1万吨,主要分布在北岸管委会和秀屿区,产量分别为99.0万吨和48.9万吨,涵江区产量为15.5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粉煤灰64.0万吨、炉渣49.06万吨、脱硫石膏27.2万吨、污泥6.5万吨以及其他废物25.34万吨。电力行业产生的炉渣、粉煤灰(飞灰)和脱硫石膏是主要的固体废物类别,约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总产生量的三分之二。

(2)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高,部分固废跨省市利用占比大

2020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为165.6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0.6万吨),处置量为7.1万吨(含处置往年贮存量0.03万吨),贮存量为0.01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9%。约74%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销往外省市作为建材生产原料,无法综合利用的在本市焚烧或填埋处置。随着鞋服等重点产业和战略性新兴行业产能的提升,现有工业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规模将无法满足需要。

专栏1鞋服行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利用处置情况

鞋服行业是我市传统支柱产业之一,2020年产值达1116亿元,占全部工业体量的25.8%,从业人员超50万人,是第一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制鞋产业完成规模产值1106.5亿元,纺织服装产业完成规模产值204亿元。鞋业产业配套全、工艺精湛、品质优良,是耐克、斯凯奇、彪马等世界运动鞋的定点生产基地,也是李宁、安踏、特步等国内知名运动鞋品牌的制造基地,工艺水平国际领先。

鞋服行业产生的工业边角料固体废物以布料、皮革、塑料、金属等废物为主,每天产生的废旧边角料约100多吨,由10余家企业回收处置。莆田市锐牛环保有限公司是本地最大的鞋服边角料回收企业,每天回收量约50-60吨,约一半的废旧边角料经过分选破碎后外售至其它企业,用于生产再生棉等再生产品;其余不能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运送至位于三明市的福建华电永安发电有限公司焚烧处置。除锐牛环保外,其他鞋服行业废旧边角料回收单位回收的废旧边角料直接运送至造纸厂、水泥厂等企业,作为燃料进行焚烧处置。

专栏2啤酒制造行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3)循环经济基础牢固,试点示范成效显著

积极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创建,带动工业企业绿色循环改造,以实现能源资源利用最大化。培育新之环保科技、九洲新型建材等10家资源综合利用重点企业。成功创建秀屿区临港工业园、秀屿区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2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以及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中海福建燃气发电有限公司等11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仙游经济开发区入选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名单。

(4)绿色制造体系初步建成,形成一批示范企业和绿色产品

专栏3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成效

(5)资金支持引导效果明显,监管制度体系待健全

2.2农业和渔业废弃物

(1)秸秆综合利用以还田为主,高值化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尚不健全

2020年,可收集农作物秸秆总量28.6万吨,主要集中在秀屿区、仙游县和荔城区,目前综合利用率达95.6%,其中,肥料化还田比例超过50%。秸秆主要采取机械化还田等附加值低的方式进行利用,资源化利用结构不合理,原料化、能源化等产业化利用率总体水平较低。

因农作物秸秆具有季节性、易腐烂、难收集、体积大等特点,收储运成本较高,综合效益较低,农民收集利用秸秆积极性不高。且莆田市秸秆总量有限,当地秸秆利用产业链缺失,无法建设全市秸秆收储运网点,尚未建立秸秆多元化、产业化利用市场。

(2)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成效明显,资源化利用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截至2020年底,全市已基本完成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目前保留下来的规模畜禽养殖场共有235家,年存栏1000头以上的141家生猪规模养殖场中,139家通过环评验收,2家完成环保备案;年出栏20000羽以上的家禽规模养殖场94家,全部通过环评验收。全年共产生畜禽粪污66.3万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量为63.1万吨,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3)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成效初显,农膜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需加强

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并印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试点工作方案》,在仙游县钟山、游洋两个乡镇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与处置试点,初步探索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制度。通过落实责任分工、全面宣传普及、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等措施,共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站)171个,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63843公斤。全市共建有农膜回收网点14个,农膜回收率达到83%。

农药包装废弃物经济价值不高,贮存场所建设特别是维护、处理需要持续投入,回收处理效益不佳。同时,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负有回收主体责任的农药生产企业、经营者和使用者,对用药后主动回收农药包装物的积极性不高。此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也缺乏专项工作经费支持。

贝壳类水产产量大,产生贝壳较多。目前,仅有少量的贝壳制白灰加工场可以对贝壳进行资源化利用,大量的贝壳等渔业垃圾无法有效利用,除部分用于农村修路路基填方外,大部分堆积在沿海村庄河岸或海岸边。贝壳等渔业垃圾的底数不清、统计制度不健全以及资源化利用手段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2.3生活和建筑垃圾

(1)生活垃圾分类范围逐步扩大,可回收物统计监管薄弱

目前,缺乏规范的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收集处置企业,主要以个人回收点为主,统计和监管有待加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亟需融合。

(3)建筑垃圾底数不清,资源化利用渠道较少

2.4再生资源

2.5危险废物

(1)危险废物产生总量逐年增加,但综合利用量有限

2020年,危险废物产生量为68582.9吨,自行利用量335.8吨,委托利用量11251.8吨,委托处置量56819.2吨。危险废物主要类别为焚烧处置残渣(HW18)、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HW06)等分别占总产生量的79.5%和11.3%。其中珠宝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类别主要是废酸(HW34)、废碱(HW35)和表面处理废物(HW17),共计3.8吨。危险废物主要产生行业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生量分别为55334.0吨和9476.5吨,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80.682%和13.8%。

2020年,危险废物总利用量为10998.7吨,仅占危险废物产生量的14.8%。从类别来看,80.7%的危险废物都是焚烧处置残渣(HW18);从产生单位来看,莆田市圣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仙游县兴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产生59258.6吨焚烧处置残渣,占危险废物产生总量的79.5%。目前,焚烧处置残渣全部采用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焚烧主要采用炉排炉设备,产生飞灰量大,飞灰综合利用率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2)产生危险废物的小微企业数量多,收运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020年,261家危险废物产生单位中,危险废物产生量1000吨以上的单位2家,危险废物产生量100吨以上1000吨以下的单位9家,危险废物产生量10吨以上100吨以下的单位45家,危险废物产生量1吨以上10吨以下的单位102家,危险废物产生量等于或小于1吨的单位103家。社会源危险废物方面,机动车维修保养企业共产生危险废物325.0吨,主要类型为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染料、涂料废物和其他废物等。

目前,危险废物收集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虽然印发了《莆田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收集试点,但仍存在小微企业、机动车维修保养企业、科研院校、检测监测机构实验室及边远地区的危险废物收运不及时等问题。

(3)危险废物管理体系和制度已初步建立,管理水平需进一步加强

市生态环境局与市应急管理局建立危险废物监管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协调会商机制,共同做好危险废物的安全监管。按照产废量大小、是否涉及化工等重点行业、是否拥有危险废物自行利用处置设施、是否存在环境敏感问题等原则,建立完善危险废物环境重点监管单位清单,定期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评估。将危险废物日常环境监管纳入排污单位双随机抽查内容,提高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效能。

目前,部分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的主体责任落实以及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对危险废物环境管理重视不够;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信息登记不够准确及时。危险废物信息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6医疗废物

(1)医疗废物实现100%集中处置,重大疫情应对能力不足

2020年,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共有1461家,全部签订集中处置协议。医疗卫生机构在2017-2020年分别产生医疗废物1000.5、1405.4、1616.8和1622.8吨,处置率均为100%(不包括储存的医疗废物)。

积极开展医疗废物“小箱进大箱”行动,将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诊所等边远小型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逐级集中至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统一移交处置单位,实现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全覆盖。目前,开展“小箱进大箱”医疗机构1113家,直接与康盛环保产业有限公司签约的有350家。

重大疫情期间,由于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常态下的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和处置能力有待提升。

(2)医疗废物基本实现规范化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相对完整的医疗废物内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鼓励由牵头医疗机构负责指导实行一体化管理的医联体内医疗机构废弃物分类和管理。医疗废物的交接运送、暂存及处置基本规范,并按规定将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3)基本建立应急预案制度,分类收集、转运、暂存操作规范有待完善

目前,部分医疗机构医疗废物暂存管理不规范,运送工具消毒记录不完整。个别偏远海岛因交通等原因,进出岛不便,暂无法纳入集中处置。

2.7信息化管理

(1)信息化管理覆盖面逐步扩大,初步形成数据基础分析与支撑能力

(2)信息化管理制度亟待完善,数据共享和业务支撑不足

目前,社会源危险废物等领域缺乏有效的统计渠道,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农业废弃物依托传统统计报表进行信息管理,缺乏全过程、动态化、可追溯的信息收集和监管。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固体废物信息化管理缺乏集成整合,数据归集、共享和综合利用不足。

固体废物管理大数据分析和挖潜应用能力薄弱,全过程、多场景、实时快速、智能分析、决策预警等功能滞后,多元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快速精准管理的需求。整体架构和技术手段无法支撑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的要求,不适应“无废城市”固体废物智慧管理的需求。

第三章建设目标及指标体系

3.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和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四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固体废物管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挥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持续提升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水平,促进城市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全方位推进生态莆田、美丽莆田建设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总体思路

建设空间范围为整个莆田市,包括仙游县、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湄洲岛管委会、湄洲湾北岸管委会,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

图3-1建设总体思路

3.3编制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创新驱动。根据产业结构和发展阶段,重点识别主要固体废物在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之处,科学分析固体废物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精准发力,加快制度、机制、模式和技术创新,推动实现重点突破与整体创新,持续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形成“无废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坚持依法治理、注重制度改革。按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深化固体废物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无废城市”制度、市场、技术、监管四大体系建设,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支撑保障。

坚持协同联动、注重共建共享。厘清固体废物管理职能职责,加强协同联动,建立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同增效的管理体制机制,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公众和社会组织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格局。

3.4建设目标

3.5具体指标

表3-1莆田市“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与目标

第四章主要任务

4.1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

4.1.1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着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快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推动鞋服、电子信息、新型功能材料、高端装备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绿色设计、选择绿色材料、实施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制造工艺、推行绿色包装、开展绿色运输,加快建立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造工程,鼓励工业企业、园区创建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等绿色制造体系。到2025年新增10家绿色工厂、5项绿色设计产品、1个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以下均需各县(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专栏4“无废工厂”创建

组织引导百威雪津、赛得利(福建)纤维、华峰绿色纤维、圣元环保等重点企业,率先开展“无废工厂”创建,创成一批具有莆田特色的“无废啤酒”“无废鞋服”等“无废工厂”样板,助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以百威英博、华峰绿色纤维、三棵树高新材料等产业园为标杆,结合“无废工厂”创建活动,创建无废产业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进鞋服、食品、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以项目为依托加速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鼓励企业通过工艺改造、设备更新和关闭落后生产线等措施,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推进生产过程清洁化、废物循环资源化、能源利用高效化。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探索开展行业、工业园区和企业集群整体清洁生产审核。(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4.1.3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体系

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制度。总结试点经验,制定《莆田市固体废物管理规定》,明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责任,细化固体废物管理规定,明确各类固体废物管理要求,健全各类固体废物监管机制,规范固体废物贮存、转移、标识、台账管理,强化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单位的主体责任,不随固体废物转移而转让。(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渔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统筹农业渔业等主要废弃物管理,重点完善畜禽粪污集中收集处理体系,构建非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治理市场化模式,加快推进废旧农膜污染治理,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回收制度,加快渔业养殖转型升级,提高贝壳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

4.2.1推进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建设,完善集中收集处理体系

推进规模化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升级。分阶段推进规模化畜禽粪污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升级,支持关键治污环节设施装备的改造升级,规模养殖场建设雨污、饮污、粪尿分离设施,防渗、防雨、防溢流粪污暂存池(场)、堆肥发酵池、沼渣沼液储存池及人工湿地、生态塘等,促进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2025年,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省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占全部畜禽养殖场的比例达到14%。(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分区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案。分类型分乡镇制定基于种养结合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以畜禽粪污“不浪费、全消纳”为原则,做好方案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龙头企业发展,推动形成以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为主要渠道,基料化、饲料化为补充的资源化循环利用格局。加强商品有机肥原料和质量的监管与认证,支持大中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和有机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工生产有机肥,加快有机肥终端产品市场化商业化步伐。(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联合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5从“三无”模式到“三化”管理-无废农业的光泽

光泽县作为的县级“无废城市”特例,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特别是在农业领域,打造和推广“三无”模式,推动废物源头减量:一是推广“无肥”种植模式。建立“烟叶—水稻—紫云英—水稻—烟叶”轮作机制,推广种植面积3万亩,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被云南省烟草集团借鉴推广。实施减肥增效行动,推广使用有机肥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5万亩次,猪、牛、羊粪污实现全部回田。二是推广“无害”处置模式。探索农药废弃包装废弃物回收机制,建成“农资企业收集、县转运仓储”农药、化肥包装物回收储存处置体系,废弃农膜实现100%回收利用。三是推广“无药”防控模式。采用生物防治技术,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安全。已推广绿色防控应用面积32万亩次,机械植保年作业面积13万亩次,主要粮食作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

4.2.3构建农资集中配送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回收处置率

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集中配送制度。落实《莆田市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方案》,建立集中配送制度,提高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农药集中配送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确定农药集中配送主体,科学合理布局农药集中配送网络,在各乡镇设立基层农药配送网点,实现农药配送、技术服务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供销合作联合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4.2.4加速渔业养殖转型升级,统筹“海上+岸上”渔业垃圾处理

4.2.5丰富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

4.3加强配套体系建设,推动垃圾分类全链条闭合管理

4.3.1健全生活垃圾法规监管制度,推进市场化体系建设

4.3.2促进垃圾源头减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

提升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置利用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餐厨和厨余垃圾二级收运机制,配齐餐厨和厨余垃圾专用收运车辆及人员,做到应收尽收,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厨余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范围,提高厨余垃圾集中收集量和资源化利用率。推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级改造处置厨余垃圾项目建设。鼓励大学校区、大型餐饮区、大型农贸市场等餐厨和厨余垃圾产生量大的单位建立不同规模的处理站。(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

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绿色建材目录。2025年,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积比例达到100%。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区、示范基地和项目建设,形成规模化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着力培育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政府投资项目率先实现装配式建造,通过土地出让的建设项目明确装配式建筑比例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同期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支持。(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强化市政污泥监管提高资源化利用能力。在市政污泥产生、堆存、运输、处置的关键环节实施联网监管,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监管。继续实施污泥建材化利用,拓展污泥建材化利用范围。(责任单位:市住房和建设局、水利局、数字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4.4创新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做强再生资源回收产业

4.4.1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网络建设

构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立以社区和行政村回收网点为基础的生活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每个居民小区(或2000户家庭左右)、行政村(或2500户家庭左右)设置至少1个回收网点。对不适宜设置回收网点的部分单位和场所,鼓励企业开展上门回收服务。每个县(区、管委会)根据辖区内人口密度、原则上每10万人至少设置1个包含全品类的综合型分拣中心或每个品类至少设置1个专业型分拣中心。建设运营1至2个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再生资源产业园,实现再生资源交易集中化、规模化、产业化。为企业回收低值可回收物提供政策、技术的支持,畅通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上下游渠道,让废弃物得以充分利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供销合作联合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塑料制品全链条治理体系建设。完善塑料废弃物处置利用体系,推动新建、改建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结合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具体情况,建设废塑料综合利用骨干企业,鼓励和支持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规范回收和科学利用,促进塑料废弃物同级化、高附加值利用。建立塑料废弃物再生利用企业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加大对小散乱企业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防止二次污染。(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4.2打造全国领先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区建设

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基础好的县(区、管委会)率先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示范区,提升再生资源的回收率、回收种类以及集散配送功能,形成完整的资源流通和加工利用产业链和回收体系,以点带面,将标准回收体系推向全市。(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专栏6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绿色纤维产

福建赛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隆科技)位于仙游经济开发区,是一家专业的创新型循环再生绿色纤维高科技企业。公司于2019年启动绿色纤维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86亿元,分三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万吨绿色纤维的生产规模。

4.4.3促进物流业绿色发展,推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专栏7木兰溪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莆田木兰溪绶溪片区生态环境导向(EOD)开发项目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第二批EOD模式试点项目。莆田依托EOD项目建设木兰溪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由福建省恒顺北岸能源有限公司实施了底泥、石料、建筑垃圾、废牡蛎资源综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工业旅游路线,全力推进全市资源循环利用。

建立废弃牡蛎壳资源化中心。废弃牡蛎壳设计年处理规模为2万吨,依托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构建牡蛎壳清运回收体系,通过“逐段微孔烘焙活化-粉碎造粒-包装”等工艺,加工制成土壤调理剂,打造“牡蛎壳清运-工艺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全产业链条。

打造工业旅游路线。打造资源化全过程展示及讲解的旅游路线,建设科普展览室、资源循环文化创意园,展示本项目资源化制品,科普画廊、3D打印等工艺展品,提升全社会“无废城市”创建意识。

木兰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将以项目为驱动,引进高技术企业,延伸环保产业链条,为全市高水平建设“无废城市”和有效提升全市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贡献北岸力量。此外,工业园区的建设也将改善北岸经济开发区人居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的转化,推动生态环保资源化产业发展。

4.5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环境风险

以顶层设计、源头减量、安全处置和监管保障为着力点,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提升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基础保障能力,加强危险废物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医疗机构的重大疫情应急处理能力。

4.5.1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完善危险废物监管体制机制

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机制。设置危险废物管理部门,增加专职人员管理危险废物。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监管协作和联动执法,强化协调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提高辖区内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分类分层次做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工作指导,对危险废物重点单位强化日常监管。各地深入排查危险废物贮存环节风险隐患,督导企业严格履行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贮存行为。(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化体系。完善危险废物环境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危险废物产生情况在线申报、管理计划在线备案、转移联单在线运行、利用处置情况在线报告的全过程在线监管。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转移、利用、处置信息基础数据库,推行视频监控、电子标签等集成智能监控手段,实现对危险废物全过程跟踪管理。(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数字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4.5.2强化危险废物源头管控,防范环境风险隐患

加强危险废物安全隐患排查。开展重点行业危险废物风险点、危险源排查,建立风险点、危险源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完善风险源分级防控制度,加强风险源头管控,提升风险防控能力。(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数字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产废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推进电力等危险废物重点产生行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鼓励其采取原料优化、改进工艺等措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和危险废物产生。新建项目应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推行危险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现有项目要将危险废物产生量或产生率纳入清洁生产审核指标。严格执行危险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开展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试点。统筹建立废铅蓄电池、废矿物油等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网络,对家庭日常生活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各类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落实《莆田市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设至少1个社会源危险废物和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统一收集试点单位,为危险废物年产生总量10吨以下的小微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及社会源提供收集服务。鼓励收集单位为小微企业提供危险废物管理方面的延伸服务,推动小微企业提升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5.3补齐危险废物处置能力短板,提升处理处置能力

提高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和综合利用状况调查,改进处置工艺、打通综合利用循环路径,促进危险废物安全和规范利用。(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进处置和利用项目建设。改扩建电子废物综合利用项目,到2025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6.4%。(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5.4加强危险废物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处置全过程规范化

夯实危险废物过程严控基础。开展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工作,将固体废物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范围,全面掌握危险废物产生、利用、转移、贮存、处置情况。严格落实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考核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开展危险废物常态化执法监督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排放、倾倒、收集、贮存、转移、利用或处置危险废物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效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公安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加强危险废物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危险废物集中处理设施标准化建设,提升应急装备、技术和人员配置水平,提高风险分析研判能力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加强固体废物集中处理设施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提升应急装备、技术和人员配置水平,提高风险分析研判能力和突发事件预警能力。(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5.5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保障重大疫情医废处置能力

完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机制。将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运输、处置等工作纳入重大传染病疫情领导指挥体系,强化统筹协调,保障所需的车辆、场地、处置设施和防护物资。将涉危险废物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纳入政府应急响应体系,完善环境应急预案,加强应急能力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局、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保障重大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统筹新建、在建和现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等资源,建立协同应急处置设施清单。至少明确一座协同应急处置设施,建立完善应急状态下管理流程和规则。(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6推进重点固废智能监管,打造智慧监管体系

以“数字莆田”建设为契机,通过开发统一的“互联网+固体废物”全流程监控平台、建设“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监管共享大数据中心、提高智能化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打造覆盖重点固废领域的智慧化监管体系。

4.6.1开发固体废物全流程监管平台

4.6.2建设“无废城市”固体废物监管大数据中心

4.6.3提高智能化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打通危险废物监管系统与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综合利用企业和集中处置企业生产单元的通道,构建信息化“闭环台账”。全面监控危险废物贮存、转移和利用、处置各个环节,实现对工业危险废物的跟踪定位、动态查询、精准追溯、及时预警。运用人工智能视觉识别、作业精细化控制技术,搭建包含人、车、物数据的智能追踪平台,开发快速发现、快速派遣、快速处置等功能,实现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的过程跟踪管理。搭建产废企业与处理利用企业的信息化沟通平台,实现涉固体废物企业绩效的智能评价。(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数字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4.7产业融合全民参与,形成多元共建“无废城市”格局

以共建共享为导向,以“无废城市细胞”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无废文化”,促进产业融合,鼓励全民参与,形成“无废城市”建设合力,凝心聚力打造“无废”湄洲岛和“无废”木兰溪。

4.7.1多角度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无废文化”

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无废文化”。以“妈祖文化”为标识,弘扬莆田古朴厚重的文化内核。开展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开发,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宣传“无废文化”。开展“无废文化”宣传进企业活动,号召制鞋企业在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环节采取源头减量措施,将无废理念融入鞋产品及包装物的设计环节,研发可循环利用的产品、减少过度包装,形成绿色设计文化。支持企业对可回收的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加工,形成废品创意文化。鼓励企业带头承担社会责任,推出“无废”主题的产品新包装,以包装物为载体实现“无废文化”宣传的乘数效应。(责任单位:市文化与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4.7.2全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开展培训教育,夯实“无废理念”

4.7.3推进“无废城市细胞”创建,打造“无废城市”建设亮点

依托EOD模式,整体推进“无废”木兰溪全流域建设。在木兰溪上游,优先开展“无废小镇”“无废村落”等“无废城市细胞”创建,逐步向中下游推广。沿木兰溪两岸乡、镇,优先开展可降解农膜试验示范、农药包装废弃物集中配送-回收处理体系试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逐步向流域外乡镇推广。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导向(EOD)开发项目入选国家试点,在木兰溪下游建设底泥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对河道底泥、废石料及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制白灰等方式,开展牡蛎壳资源化利用。(责任单位:北岸管委会、市生态环境局、城市管理局、农业农村局、环境集团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8“无废”湄洲岛和“无废”木兰溪建设愿景

湄洲岛是著名的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到“十四五”期末,将建成覆盖岛上所有餐饮店(150家)的餐厨垃圾统收统运体系;岛上居民、游客、酒店、餐馆产生的生活垃圾实现全部分类和统一清运;岛上观光电瓶车产生的废旧电瓶统一暂存后转运出岛外委托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理;园林垃圾和大件垃圾进行收集后,通过新建的大件垃圾破碎站破碎,部分垃圾在岛上综合利用,不能利用的部分统一转运到莆田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焚烧;持续开展全岛沿岸的海漂垃圾清理工作,实现岛滩和周边海域“零垃圾”;全岛实现“无废”旅游,岛内全域宾馆、酒店、民宿、餐饮行业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并建成50个左右的“无废城市细胞”。

木兰溪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样本,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莆田高质量发展、造福人民的生态带、文化带、健康带、产业带和创新带。到“十四五”期末,木兰溪沿溪两岸农田全面使用生物降解农膜,建成农药包装集中配送和收储运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清运体系与城市并轨,建成一批河床淤泥、建筑垃圾和贝壳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成100个左右的“无废城市细胞”,将木兰溪打造成全国首条以流域为单位整体推进的“无废带”。

4.7.4综合运用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积极推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参保范围、赔偿范围、激励和约束机制、投保企业名录等,将重点企业的投保情况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在危险废物经营领域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

积极推广资源化利用产品。制定针对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品、再生资源产品的绿色采购和强制使用政策,促进环境友好型再生产品的推广应用。构建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支撑,回收、管理、加工利用“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和平台,对再生资源回收链条进行全过程追踪,实行统一规范化管理。鼓励企业联合开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品交易平台,推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第五章保障措施

5.1加强组织领导

统筹协同推进“无废城市”、文明城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的建设。成立“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各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负责协调推进日常事务,定期通报工作推进情况。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参照本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县(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和市级督查。每年年底前针对工作任务情况、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开展自评估和第三方成效评估。

5.2强化技术研发

5.3引导社会投融资

各县(区)政府(管委会)所需工作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研究完善“无废城市”建设资金筹措方案,统筹财政资金,明确“无废城市”建设所需的资金范围和规模,各部门对照任务和要求组织申请工作经费与各级专项资金。加大对固体废物处置等公共设施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探索绿色债券、绿色担保,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加大对“无废城市”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资金管理机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THE END
1.农药资讯农药新闻中国农药网企业推广资讯网站提供企业新闻、农药行业资讯信息发布,为企业提供全面及时的资讯、交流商业信息和企业推广服务的专业行业资讯网站!http://nongyao.b2b.biz/news/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厦门日报讯(记者林露虹)近日,农业农村部大数据发展中心发布“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软件系统征集成果”,64个软件系统榜上有名,其中两个来自厦门:厦门农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畜牧产业大数据管理系统”、福建拾联乡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数字乡村管理服务平台”。 https://www.agri.cn/zx/xxlb/fj/202412/t20241212_8698217.htm
3.首届农药(农资)产品整合与集成暨作物解决方案创新交流会禁限用农药名录(2022详 根强苗壮——先正达种衣剂酷 氟苯虫酰胺,未来命运会如何 利好:中国农药数字监管平台 江苏省将开展全省化工企业“ 创制农药乙唑螨腈在我国首登 重磅!《“十四五”全国农药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国务院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 农资电商杀出一http://www.pesticide.vip/zgny/ymkd/content/32836d54-515a-4d1c-8c42-09e5b10b6901.html
4.2025年特殊农药行业报告: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及竞争格局分析贝哲斯咨询发布的2025版特殊农药市场分析报告从整体与细分市场产销、规模、份额、发展趋势及优劣势等方面展开分析。产业规模方面,2024年全球特殊农药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人民币),中国特殊农药市场规模达到 亿元。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特殊农药市场规模将达到 亿元,在预测期间特殊农药市场年复合增长率预估为 %。从产品类型方https://www.gelonghui.com/p/1478817
5.世纪农药网世纪农药网领先的农药交易平台,为广大中小农药企业提供品牌的宣传推广服务,帮您的企业拉到真实的订单,让客户买到货真价实的农药产品。https://www.nongyao001.com/
6.金农农药网中国农药网络平台.2023年9月中国农药价格指数(CAPI) .全国农技中心印发2023—2024年度小麦茎基腐病防控技术方案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来冀调研农药生产经营工作 .农业农村部责令4家农药登记试验问题单位整改 店铺 商机 供应 .潍坊乐丰生物农药有限公司 .邢台飞驰化工产品销售有限公司 http://agrichem.cn/
7.中国农药数字监督管理平台Q:可以采集瓶码数据上传吗? A:可以。 Q:用户给全国农药质量追溯系统上传的数据是每箱的箱码,还是每个瓶码? A:要上传瓶码,拼箱关系的箱码也要求上传。 Q:用户自建系统(编码生成和关联),后面和你们网站对接,上传数据到你们网站供查询,这需要先申请吗?后续对接技术规范大概啥时候可以提供给我们企业?二维码扫码上传https://www.icama.cn/portal/homepage/getpitai.do?id=2c9280e560213439016021673eb70039&type=2
8.种植业管理司农药登记试验单位信息变更 2024年第8期11-06 吉林省粮食作物已收6067.52万亩,占比65.22%10-30 湖北小麦播种超两成10-30 司局介绍 机构职责 起草种植业发展政策、规划。承担指导种植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及标准化生产工作,[详情] 内设机构 综合处 粮食处 http://www.zzys.moa.gov.cn/
9.中国农药七十年发展与应用回顾期刊摘要:农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的重要物资,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农药行业经过了70年的艰苦拼搏,开拓进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本文从农药创制、剂型加工、施药技术、残留检测和风险评估等角度,系统总结了我国农药70年的发展与应用.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dny202001001
10.实用食品人常用的235个查询网站汇总质量管理综合质量管理查询数据库(平台)——45个 食品资讯(协会)网站——68个 行业数据查询网站——37个 国外官方网站——40个 工具类——13个 合计235个 注:序号仅作标记用,按整理顺序罗列,不代表排名。 一、中国政府职能部门官方网站 1、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index.htm https://www.foodmate.net/zhiliang/guanli/169142.html
11.中国科技成果杂志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主办2018年第17期基于混合云架构的气象数据服务平台研发及应用 关键词:气象数据 共享服务 混合云 全面介绍了基于共有云平台的国家气象数据服务平台中国气象数据网的建设背景、技术架构、功能亮点以及应用成效。中国气象数据网是中国气象局对外气象数据服务的权威门户,是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以及中国气象局支持下开发的气象数据综合服务平台https://www.youfabiao.com/zgkjcg/201817/
12.《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全文糖料蔗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建设与应用得到高度重视,建立和完善覆盖糖料蔗全产业链的种质种苗资源、生产环境、生产要素投入、砍收运输、加工流通及价值精算等关键环节的数据感知/ 获取体系,增强产业大数据挖掘应用能力,为推进经济作物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数字农业建设模式,提高数字农业创新能力。目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13.品牌网十大品牌排行榜品牌网始终耕耘于品牌服务领域,品牌大数据一站式服务平台,也是查品牌,找品牌的首选平台,助力企业品牌扬帆远航。https://www.chinapp.com/
14.2024年农药的发展趋势2024年版中国农药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全球农药行业正处于转型期,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推广,传统化学农药正在逐步让位于生物农药和精准施药技术。生物农药因其环境友好和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小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使用。同时,精准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93/NongYaoDeFaZhanQuShi.html
15.电力英才网电力英才网是一览电力旗下受欢迎的电力行业专业人才求职招聘网站,为火电、水电、风电、光伏、核电、电力工程、电力设计、电力电气设备、综合能源、充电桩等行业企业提供网络招聘、猎头RPO招聘、校园招聘、薪酬报告等电力行业人才服务的平台。https://www.epjob88.com/
16.中国农业生态平台安卓版app下载中国农业生态平台最新版app中国农业生态平台说明 中国农药查询app是一款提供中国农药行业数据查询的应用软件拥有丰富的农药数据还可以随时随地移动学习觉得不错的朋友可以前来下载使用。 中国农业权威平台为广大农民服务迎合国家互联网+政策打造成线上线下综合性服务行平台是广大农民农产品交易的很好的平台便捷随时随地为每一个人服务 中国农业服务网apphttps://www.hk818.com/Software/7100.html
17.农药使用量权威行业统计数据经济数据发布平台农药使用量在2024的数据相对于2023有不小波动;它在2013-12-31达 180.77万吨,相较于2012-12-31的180.61万吨,是增长的;其更新按年,由艾媒数聚统计得出,1991至2013-12-31期间,平均值为:135.22万吨;农药使用量在2013-12-31有180.77万吨,与2024在年统计上的数据有较大https://data.iimedia.cn/11631762/detail/13680939.html
18.全民降综合管理平台基本数据集标准数据字典V1.3.pdf全民健康综合管理平台基本数据集标准-数据字典V1.3.pdf,肇庆市全民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项目 基本数据集标准 (数据字典) 修订记录 日期 修订版本 修改章节 修改描述 作者 2020-04-15 V1.0 初始版本 胡耀国、 叶振华 2020-08-01 V1.1 修改UV02.00.072 的01值含义 为 胡耀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12/5023343334004212.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