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安全软件厂商为争夺市场,在服务和产品功能上卷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操作系统从底层也加强了安全防护,比如受众最为广泛的Windows系统,到Windows10/11系统内置安全中心软件,冲淡了用户对电脑安全的防备意识。但实际上,我们至今没能完全摆脱病毒、木马和恶意软件的威胁。
最近还和前同事聊起一则旧事,当时就职于某手机厂商,被称为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某天突然收到一封奖金领取的邮件,通过所示链接跳转到指定页面填写个人信息。后来被网安部门点名批评,这是一封测试系统安全的钓鱼邮件,上当了,好在是内部测试,没有什么实际损失。按道理说,作为国内排名Top的手机品牌,在手机系统安全层面已经做到了闭环。但办公电脑的使用安全,依然是不可回避的重大命题。
除此之外,电脑日常的空间清理、应用管理、系统加速等仍然是用户刚需。在这个背景下,综合提供安全服务的电脑管家类产品,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了解,微软也顺势推出官方的微软电脑管家(MicrosoftPCManage)。这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动向。
新软件?微软电脑管家已经推出2年有余
综合多方资料来看,微软电脑管家并不是一款“新软件”。早在2022年1月就上线了1.0版本,当时只是邀请小部分用户内测,进行初步的市场探索。数个月后的6月15日,基于1.0版本内测反馈及用户调研,微软电脑管家正式推出2.0公测版。这个版本已经搭出电脑管家基本面貌,界面轻巧,交互简洁,完成包括一键加速、全面体检、系统空间管理、应用管理、弹窗管理、系统功能修复等核心功能的基础建设。
随后,经过近一年的公测,微软电脑管家迎来一次全新的改版,于2023年5月17日上线PCM3.0BETA版,本次改版采用Windows全新的FluentUI设计,加入了工具箱、应用管理、深色模式等功能,同时对PCM2.0的核心功能进行了优化,比如弹窗管理和垃圾清理能力进一步增强等。
此外,PCM3.3正式版于2023年9月入驻微软应用商店,面向所有Windows用户开放使用。目前,微软电脑管家3.0版本还在持续的迭代更新,更多用户期待的新功能也将陆续上线。
在微软电脑管家1.0版本内测时,就有评测指出,微软电脑管家和Windows系统预装的安全中心软件相比,在功能、界面、交互上都更贴合国内用户的习惯,降低了一定的理解难度。这个测评有中肯的地方,也有盲人摸象的成分。
实际上,从微软电脑管家呈现的产品演进方向看,PCM更像一款轻量化的管家类产品。它为Windows安全中心提供入口,满足用户电脑使用安全的需要,但更多的还是通过提供一键加速、系统清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电脑管家服务。
大模型时代,微软为何要做一款传统PC产品
据了解,PCM团队未来还将在文件修复、找回以及全面的磁盘分析能力等方面,持续优化产品功能。也就是说,微软电脑管家还在过河,目前还不是完成形态,还有可能进化成最适合当下电脑用户使用习惯的产品。其最终目的是希望完成一款真正符合“以微软之名”冠之的电脑管家产品。
即便如此,电脑管家在通常意义上还是属于“旧时代”的传统产品,还没有真正脱离传统PC互联网的范畴。进一步说,它的使用场景还局限在传统互联网上。对于已经在大模型开启人工智能新时代占据先机的微软来说,推出电脑管家这类产品有什么打算?是为了推出一款产品多收三五斗,赚点钱么?
唐辰认为,这是微软基于“安全+生态”的考量。前者是解决安全这个核心问题,后者是构建着眼于未来的商业生态这个新打算。
还有一些产品在占据用户上网入口后,假借安全干起“私活”,比如强行推荐或者安装自家的其他软件,形成“某某全家桶”的局面。通过拦截用户获取用户权限,大肆推送商业服务。典型如3Q大战中的“二选一”,普通用户的选择权在强势的入口拦截面前显得那么无力。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电脑管家们”已经成为另一种形态的或者说是新的“流氓软件”了。
除此之外,在唐辰看来,安全在新网络环境下有了更高的含义和要求。
后来他在社交平台上再次回应自己的观点时称,“数字化时代只有C端出身的公司才能做好安全,因为拥有海量的终端用户,因为能把大数据放到云端去做安全分析,因为拥有'看见'的基因和优势。”他还表示,微软(做电脑管家证明)是一家面向未来的科技巨头。
这里需要补充一个背景,周鸿祎的观点,正是针对数字化过程中的安全挑战提出的。数字化的内在脆弱性导致安全风险更大,同时外部威胁也在不断升级,在内外部双重安全挑战之下,风险遍布数字化的所有场景,倒逼网络安全升级为数字安全。
他多次强调“看见”的力量,“面对强大的对手,‘看不见’已经成为数字安全时代最大的痛点,‘看不见’就要挨打。因此‘看见’是安全的分水岭,回避‘看见’谈安全都是假把式。”
这里的“看见”实际指向的是感知风险、看见威胁、抵御攻击。换句话说,在新安全语境下,作为个人电脑的“管家”,电脑管家类产品需要为用户把好这个关口。
其次是以丰富产品体系为着力点的商业生态的需要。电脑管家作为系统管理工具,在用户的电脑使用场景中意义重大,不仅提供从安全防护到性能优化的“管家”服务,对微软来说,还将补齐它在个人用户市场的一块木板。作为微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将与其他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个商业生态。
微软、Alphabet公司(Google母公司)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两家公司围绕系统的封闭性,可控性,做了大量的工作,希望能打造出类似MacOS或者iOS一样的封闭操作系统。
从这两方面看,微软电脑管家的推出又其必然性,但是不是用新产品解决旧问题,或者是说应对新环境,那就得看这个产品能走多远了。
微软电脑管家的难关
当然,还有一个猜测,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技术能力的释放,将为PCM找到差异化发展的核心锚点。大模型掀起人工智能新浪潮以来,微软在OpenAI上的抢先布局,让它成为全球科技公司里摘到果实最实在的一家。受益于此,其市值一度超越苹果,再次回到世界第一。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电脑管家的多个方面,如智能识别病毒、优化系统性能、提供个性化管理方案等。
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微软可以进一步提升电脑管家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国内来看,360正在全力押注大模型,也是PCM未来发展的一个侧影。
当然,如同行业一个共识:想要一家厂商什么都做不是什么可行的期待。作为微软的“亲儿子”,PCM团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比如如何应对同类型产品的竞争,它们更没有历史包袱;如何在同赛道中做出差异化,来赢得更多用户的用脚投票;如何回应外界做面子工程的质疑,实在的做出一款有特色有实力的管家类产品?
当然,唐辰认为在所有的问题中,PCM当下最需要回答的是如何在微软产品体系里找到应有的位置。也可以说是,找到PCM在微软技术、产品体系内的价值点,以最低的成本尽快融入到Windows系统之中。换言之,对PCM的挑战更多来自于自身的战略规划。毕竟,一款小而美的产品,对于微软这个巨头来说,战略意义可能也没有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