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果说M1系列Mac机型目前还有什么制约用户、特别是办公用户选购的因素,那就是缺少运行Windows的完善方案。在过去,Mac用户运行Windows的选择很多:既可以使用Apple官方支持的BootCamp安装双系统,也可以使用虚拟机。由于当时与主流PC同属X86架构,虚拟机工具选择也很多样,从付费的ParallelsDesktop和VMwareFusion,到免费的VirtualBox、QEMU都可堪此任。
那么,是否有在M1系列Mac上虚拟Windows11的免费方案,它们的表现是否能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呢?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请注意:
相比之下,以变通方式从官方渠道获得安装文件是更为稳妥的选择。截至目前,具体途径主要有两种:
使用UUPdump获取Windows11安装镜像的方法是:首先,访问UUPdump网站(有中文翻译),从首页的「快速选项」中,点选「最新Beta通道版本」右侧的「arm64」按钮(因为截至目前,两个更稳定的通道尚未提供Windows11)。
在「选择语言」步骤,保持「中文(简体)」(或你想要使用的其他语言,如英文);在「选择版本」步骤,勾选你希望使用的版本(建议是你拥有正版许可证的版本,方便后续激活,一般Home版居多);最后在「摘要」步骤直接点击「创建下载包」即可。
解开压缩包至单独文件夹,其中的uup_download_macos.sh即为下载和生成ISO镜像的脚本。如其readme文件所述,需要先用Homebrew安装若干依赖才能运行:
brewtapsidneys/homebrewbrewinstallcabextractwimlibcdrtoolssidneys/homebrew/chntpw从终端执行uup_download_macos.sh,等待进度完成(下载量约5GB),便能在脚本统一目录下看到名称形如22000.1_PROFESSIONAL_ARM64_ZH-CN.ISO的输出文件了;这就是我们需要的安装镜像。
除了前述转制ISO的方法,还可以一步到位,使用微软直接提供的Windows11ARM64预览版虚拟机。具体而言,下载到的是一个虚拟硬盘文件,将其挂载到空白虚拟机上作为系统盘即可使用。
遗憾的是,微软提供的是针对自家Hyper-V虚拟化平台的格式,而Hyper-V并没有macOS版本。因此,还需要将其转换为其他虚拟机软件能读取的格式。
然后,通过Homebrew安装转换格式所需的工具:
brewinstallqemu接着,将上述VHDX格式的虚拟硬盘转换为其他虚拟机可用的格式。具体的目标格式取决于你使用的软件(见后文);例如,如果选用VMware,则应转换为VMDK格式:
qemu-imgconvert-p-fvhdx-OvmdkWindows11_InsiderPreview_Client_ARM64_en-us_22483.VHDXwin11.vmdk其中,-p选项指显示进度条;-f和-O选项分别用于指定输入和输出格式;最后两个参数分别为输入和输出的文件路径,请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例如,如果选用UTM,则应将命令中的各处vmdk替换为qcow2。
用VMwareFusion安装Windows11的具体步骤是:下载安装后打开VMwareFusion。点击左上角的加号,选择「新建」。在弹出的向导中,点击「创建自定义虚拟机」>「继续」。在「选择操作系统」步骤,可以发现软件只列举了少量Linux发行版,并不包含Windows。因此,暂且选择兜底的「其他」>「其他64位Arm」,然后点击「继续」。
下一个「选择虚拟磁盘」步骤同样点击「继续」。在最后一步,点击「自定义设置」。为虚拟机指定一个存放位置后,会同时弹出虚拟机窗口和一个设置窗口。
完成这些设置后,先不要开机,回到VMwareFusion主窗口,在刚才创建的虚拟机名称上点击右键,选择「在Finder中显示」;然后,在显示出的虚拟机文件图标上再次点击右键,选择「显示包内容」,展示其内部文件。这里,找到以vmx结尾的配置文件,在其上点击右键,选择惯用的纯文本编辑器打开(也可以用自带的「文本编辑」)。
回到虚拟机配置界面。可以看到这里相比之前多出了「默认程序」等针对Windows虚拟机的选项,而「鼠标和键盘」中也可以选择为Windows10适配的配置了;这表明已经成功开启了Windows支持。
接下来的设置根据你选择的安装方式有所不同:
绕过方法也很简单。在安装界面的第一步,即显示「现在安装」(InstallNow)按钮的界面,按Shift-F10打开命令提示符界面,然后输入regedit并回车,打开注册表编辑器。
此时,在左侧窗格定位到Computer\HKEY_LOCAL_MACHINE\SYSTEM\Setup路径,在Setup键上点击右键,选择「New」>「Key」,新建一个名为LabConfig的键。
然后,在右侧窗格空白处点击右键,选择「New」>「DWORD(32-bit)Value」,新建一个名为BypassTPMCheck的DWORD类型值,双击将其值改为1。用同样的方式新建一个名为BypassSecureBootCheck的DWORD类型值,也将其值改为1。
关闭注册表编辑器,即可绕过限制完成安装。
在传统虚拟机配置流程中,安装完系统后的第一步就是安装开发商提供的专用驱动和辅助程序,对于VMware而言,即VMwareTools。遗憾的是,由于VMware尚未正式支持Windows11ARM64,VMwareTools也没有完成适配;这对正常使用最重大的障碍,就是虚拟机因为找不到网卡而不能上网。
对此,社区用户目前发现了一个吊诡但快捷的方案:以管理员权限打开WindowsTerminal终端(可以在开始菜单搜索「Terminal」找到,在其上点击右键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然后运行如下命令:
完成设置后,重新启动虚拟机,即可正常联网。
缺乏驱动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虚拟机无法随着窗口缩放灵活适配分辨率,也不能支持Retina分辨率的高清显示。
不过,注意到Windows操作系统均可以通过RDP协议从远程访问,这不需要任何额外驱动的内置支持,而分辨率高低也可以自主设定;又注意到在VMware的默认组网方式(NAT)下,虚拟机和宿主机处于同一个虚拟局域网(vmnet8)中。
因此,只要把虚拟机当作一台「远程」机器,从宿主机通过远程桌面客户端连接,即可回避没有显示驱动的问题,以高清分辨率显示其界面。
为此,首先在虚拟机中启用远程桌面。方法是进入「设置」>「系统」>「远程桌面」,打开「远程桌面」选项的开关。
接着,打开WindowsTerminal终端,执行ipconfig命令,记下显示的本机IP地址(如下图中显示的192.168.162.128)。
最后,切换到「Display」选项卡,勾选「OptimizeforRetinadisplays」和「Updatethesessionresolutiononresize」,点击「Save」。
这样一来,便可以用上高清分辨率、随窗口尺寸实时缩放的虚拟机了。由于是本地传输画面,除了偶有卡顿之外,基本不会感受到延迟。如果你想进一步提高响应速度,可以考虑关闭动画、阴影和壁纸等视觉元素。
而在macOS上,UTM的表现同样出色。最容易发现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严格按照现代macOS界面规范设计,与macOSBigSur后的新原生风格非常搭调,在普遍「不修边幅」的开源世界显得鹤立鸡群。
得益于在iOS上的积累,UTM非常快速地实现了对Applesilicon的适配,去年Windows10ARM版推出后不久即可通过UTM在M1芯片MacBookPro上运行。
官方文档演示的是本文分类下的方法二,即通过导入虚拟硬盘安装,并且没有转换格式。但正如文档尾部所述,UTM对VHDX格式的支持并不完善,容易发生蓝屏、应用闪退等问题。
因此,仍然建议按照前文所述方法,将下载到的文件转换为原生的QCOW2格式再导入。
此外,使用ISO镜像安装的方案在UTM上仍然是可行的,但同样需要修改注册表来绕过TPM和SecureBoot这两项安装条件(方法见上文)。
经过上述设置步骤后,通过VMwareFusion和UTM安装的Windows11均可以正常联网,运行也比较流畅。根据测试,浏览器、Office等常见应用的运行也没有问题。
至于性能,我做了一个不严谨的测试。在一台配备M1Max处理器的16寸MacBookPro上,使用前文所述的配置(双核、4GB内存)通过ISO镜像全新安装,GeekBench5的运行成绩如下表所示:
可见,VMwareFusion的纸面性能稍强于UTM,两者均不及ParallelsDesktop,但差距不大;实际使用中的感受也大体如此。
因此,如果要求不高,只是偶尔有使用Windows的需求,建议选用VMwareFusion即可。不仅免费,因为有商业公司支撑,后续的适配可能也比开源项目更及时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