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malltoolisoftenmoreusefulthanalargeone,ifitistherighttoolforthejob.
--Proverb
「优雅地使用」意思是遵循着一些原则:简洁直观,适应而灵活,整合与兼容,跨平台同步。
其实在用的时候,这些原则不仅局限于使用一个操作系统,也可以贯穿于任何一个软件中,甚至是手机、相机、平板、电子阅读器等等。
同时,更新驱动打上最新的系统补丁,Windows每个月都会有补丁更新,建议该打还是打上,没有人比微软自己更了解Windows。驱动我习惯先用着系统更新里提供的微软官方认证驱动,不打游戏的话不用追求最新版本,只要能稳定的完成工作即可。
等待后台更新的时候,会做一些个性化的配置。一般在OneDrive里我会收集一些喜欢的壁纸,系列壁纸则制作成单个主题文件,方便随时切换。
其它可选自定义设置:
最后重启一次,完成基本设置。
其实Windows自带的输入法已经足够好用了,有个很实用的技巧是U模式生僻字。
例如需要输入「叕」,却不知道怎么拼,只需先打一个「u」,然后连续输入四个「you」,就可以直接找到这个字。
还有一个「V模式计算器」,例如输入「v12*15」,输出的直接就是计算结果了。
常用的系统级快捷键:
Win+E:打开资源管理器(我的电脑)Win+Tab:打开多任务处理界面,不断按Tab松开就可以切换应用Win+L:锁定屏幕Win+D:回到桌面Win+P:切换显示模式(投影或外接显示器)Win+左/右小箭头:切换窗口靠左/右排列Ctrl+Win+左/右小箭头:切换虚拟桌面Ctrl+Shift+Esc:打开任务管理器Ctrl+C/X/V:文件数据复制/剪切/粘贴Ctrl+Z/Y/A:文件数据撤销/重做/全选除了系统级的快捷键,在一些软件内也建议多记住几个经常使用的快捷键,甚至可以自定义更好记,更符合自己习惯的快捷键。例如创作数字绘画的时候,我会把Photoshop里面的涂抹工具设置成「N」,这样正好和画笔快捷键「B」挨着,让作画过程更顺畅。
下文如果提到常用的操作,如果有对应的快捷键都会标注说明。
一台PC的性能,永远绕不开CPU和内存。
控制面板里有多种电源模式可供选择,通常我会选择自定义过的「节能」或「平衡」。
下面是我的设置:
当然除了控制面板之外,还可以通过主板BIOS来进行更精确的功耗设置,但不同品牌型号的主板和CPU的设置选项也不太相同。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用户使用出厂设置即可,这里就不展开了。
对于不经常使用或者对启动速度影响较大的应用,建议禁止其开机启动。可以在任务管理器(Ctrl+Alt+Del)的「启动」选项卡中查看并管理开机启动项。在这里,你可以禁用或启用任何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在开机时启动。禁用不必要的启动项可以提高系统的启动速度。
对于电脑中的文件,我向来不主张删除的。所谓「垃圾文件」即是长远来看不再需要的文件,然而这些文件是否会影响性能,其实更多来自自己的心理作用,就像见不得手机图标上的通知小红点一样。
很多「电脑管家」「垃圾清理大师」之类的优化软件,正是抓住了人们的心理作用。仔细想想看,如果一台电脑由于存在「垃圾文件」必然严重影响使用体验,已经属于设计缺陷了,那么微软必然会内置一些功能来排除它,也大概率比第三方公司做得更稳妥。微软也确实这么做了。
早在Windows10就有个内建功能叫「存储感知」,它可以自动清理临时文件和回收站里的文件。你可以在「设置」——「系统」——「存储」里找到这个功能,点击「配置存储感知或运行现在」就可以进行设置或者立即清理。
我的做法就是打开「存储感知」,不再理会。
相比垃圾文件,定期进行磁盘优化在我看来可以更好地帮助改善你的电脑性能。你可以在「设置」——「系统」——「存储」——「优化驱动器」里找到这个功能。选择你想要优化的驱动器,然后点击「优化」就可以开始了。也可以设置定期优化的周期。
虚拟内存是一种让电脑使用硬盘空间作为临时RAM的技术。当同时打开的程序太多,物理内存不够了,系统就会使用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存放这些数据。硬盘当然没有内存快,所以开多了程序自然会卡。
现在固态硬盘普及了,速度足够快,正常使用很少会感知到卡顿。目前一般电脑都是16GRAM起步,而系统会根据情况自动划分一些虚拟内存(一般都大于4G)用来应对计算压力,默认情况下足以应付80%以上的常规工作。
如果考虑到未来升级配置的话,建议内存还是一次到位。内存的价值永远是:容量>速度。内存够大的话,把虚拟内存关闭反而会更好一些。
非必要不增加分类:前提是这个分类可以穷尽,例如文件类型无非是那么几种,但格式有无数种。
1分钟内完成归档:我见过很多人知道归档很重要,但能坚持一年的都很少,很多情况是刚做完工作已经很烦躁疲惫了,哪儿还有功夫费那个劲?其实真正做好了分类,1分钟归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尽量使用英文+日期数字命名:这个算是专业上的习惯,因为很多专业应用都是只认英文路径,有的字体不支持中文会显示乱码。
重要文件每周冷热备份各一次,
重要文件每周冷热备份各一次。
可以不整理,请一定要备份,为了世界和平。
这些原则至今依然坚如磐石,更多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看原文。当然,这些规则可能会随着工作流一起进化,如果未来有大的变动,好用的话我会再写一篇介绍。
这里的工作流是针对轻量和通用的场景,无论你自己的工作流是什么,使用得当都会从中受益。
`alt+tab`,用来快速切换最近打开的两个程序。`win+tab`,更高级的多任务界面,底部窗口可以添加虚拟桌面。`ctrl+win+左/右箭头`,快速切换虚拟桌面。多任务处理貌似是所有图形化操作系统达成的一个共识,甚至快捷键都是类似的。使用比较简单,不赘述。
值得一提的是,Windows11对窗口管理做了很多优化,只要把一个窗口拖到屏幕上边附近,就会显示出预设好的窗口尺寸,99%的软件都会很好的适配这个功能。相比之前的版本,也有了更多分组选择。
在只有一个显示器的时候,我会建立至少两个虚拟桌面,一个作为「前台」专注重型工作,另一个作为「后台」处理文档、邮件、以及回复消息等。
我自己最常用的模板是「项目目录结构」。
非常简单,每个项目目录下只有三个子目录,存放任何项目都会有的三类文件:文档,工程文件,交付文件。
然后为了方便识别理解,分别取名:doc,pj,render。
由于最近研究前端领域,所以命名方式也习惯全部使用小写字母。
project-name-doc-pj-render多讲一句,如果可以的话,工程目录下的一切文件和文件夹不推荐使用中文。因为大部分专业软件都是基于英语环境开发的,过多使用中文会出现软件不识别路径的问题。
对于软件的选择,我依然坚持「若无必要,勿增实体」。这里的顺序我会按平时的使用频率来排,另外,凡是介绍的功能都是可以免费使用的。
类似macOS中的「聚焦搜索」,但功能更强大。只要按下alt+空格就会弹出一个简洁的搜索框,可以搜索几乎任何你想找的东西,在这之前我都是使用开始菜单里的系统自带搜索,当作启动器还可以,但,也就只能当个启动器了。
除了作为软件启动器之外,uTools的文件搜索可以结合Everything来实现神速加持。uTools可以安装很多实用的小工具,例如快速修改hosts文件,清理DNS缓存,图片压缩,文件批量重命名,取色,屏幕录制,CPU性能排名,常用API文档查询等,甚至有开发者做了很多用来摸鱼的小玩意儿,挺有意思的。
Notion+Obsidian能做的事情真的太多,Notion深入骨髓的模块化设计和Database再加上Obsidian本地化文件管理和内部双链,可以让它帮你管理好几乎一切文本内容。同时与团队共享信息也十分方便,只是国内没有架设服务器,访问稍慢一些,可以通过NotionFaster来获得免费加速。
非常轻量的免费的开源小工具,用来实时监控主要部件的使用率和温度。一般只需要显示在任务栏即可,鼠标悬停还可以显示流量信息。从此告别鲁大师。想看更专业的监控数据,可以用AIDA64。
一款借鉴macOS空格预览工具,选中任意一个文件按下空格直接查看文件内容。常用于快速查看图片视频和文本文档。
这个工具主要用于台式机以方便控制屏幕显示亮度,利用的是显示器DCI技术(近几年的显示器都支持)。如果有两个以上的显示器,可以单独控制,也可以分别控制亮度。可以把鼠标放到图标上直接用滚轮控制亮度,也可自定义快捷键,总之,以后再也不需要单独用手去挨个摸显示器上面的按钮了。
简洁美观的开源RSS阅读器,设计灵感来自FluentDesignSystem。可以本地阅读,也能与兼容Fever或GoogleReaderAPI的自托管服务进行同步。支持与包括Inoreader、Feedbin、TheOldReader、BazQuxReader等在内的多种RSS服务进行同步,功能比较完善。
用我自己的话说,RSS是对抗推荐算法的一剂良药,之后会单独写一篇来聊聊古老的RSS。
使用命令行最大的好处是,用简单的一行命令就能执行一系列操作,避免了用鼠标点来点去,还要记忆各种按钮和菜单的位置。
新手常用的一些终端命令:
工作中很有可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是,客户给你发了个文件格式,例如WPS文档,但是你平时用的是Office,打不开或者打开了格式不对。这个格式也就用这么一次,为了这一次再装个WPS是得不偿失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在虚拟机中安装WPS来处理文件,对主系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因为整个虚拟机系统只是运行在主系统的一个文件里。就算这个虚拟机中毒歇菜了,把这个文件删掉就好。
我自己最常遇到的情况就是,网上下载的很多模型都是3Dmax的格式,但3Dmax非常占用空间和资源,平时不用,卸载也很难删干净。我平时用的最多的是Cinema4D,所以就会在虚拟机中装一个3Dmax,打开模型导出合适的格式,再把虚拟机关掉。
如果有开发或者其它需求的朋友,当然也可以尝试安装别的系统,用来学习和测试其它生产环境。所以,强烈推荐虚拟机,除了Hyper-V还有很多第三方的虚拟机应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数据无价,通常来说,只做到两点就可以避免90%以上的数据安全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工具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对工具本身足够了解掌握。充分利用计算机自身的特性,再加上保持良好的习惯,最终一定会从日积月累的行动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