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2年第7期“我国苹果树病虫害防治用药与登记状况分析及探讨”(王江柱,周宏宇,李铁旺)。
Agrocube数据中2011—2020年我国苹果树病害防治的年度用药零售额统计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苹果树上每年均需用药防治的主要病害有苹果炭疽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轮纹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白粉病、苹果轮纹溃疡病(苹果枝干轮纹病)等,其用药防治成本10年平均值所占总病害药剂防治成本的比率分别为32.52%、17.05%、15.25%、13.28%、11.86%、6.46%,苹果黑星病、苹果褐腐病等属于局部发生或偶发性较重病害。
Agrocube数据中2011—2020年苹果树病害防治杀菌剂不同剂型的年度用药零售额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苹果树上用于防治病害的杀菌剂无论是近10年情况还是近5年情况均以可湿性粉剂为绝对主要剂型,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产品的应用呈缓慢发展态势,其他剂型药剂受原药性质、加工工艺及使用效果等因素影响均使用很少。说明应用于防治苹果树病害的杀菌剂产品急需开发更加实用的优异产品剂型。
Agrocube数据中2011—2020年我国苹果树上害虫(螨)防治的年度用药零售额统计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苹果树上每年均需用药防治的主要害虫(螨)包括苹果红蜘蛛、山楂红蜘蛛、蚜虫、桃小食心虫、金纹细蛾等,其用药成本10年平均值所占总害虫(螨)药剂成本的比率分别为31.53%、22.83%、21.45%、11.11%、8.18%,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等属于局部发生或偶发性较重害虫。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与“农药信息一点通”颁布与汇总的农药登记数据,将苹果树上登记的用于防治苹果树病害的有效期内的杀菌剂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5、表6、表7、表8、表9。
苹果树杀菌剂登记之靶标病害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2002—2021年的20年间在苹果树上登记的靶标病害合计有19种,除含糊不定的4种(叶斑病、斑点病、果锈病、叶果病害)外仍有15种,基本包含了生产上的常见病害种类。但分析其证件数量比率来看,登记靶标过于集中,基本全部集中在了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苹果褐斑病、苹果树腐烂病及苹果白粉病上,尤其是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轮纹病、苹果炭疽病三大病害的登记证数合计占84.222%,而其他许多靶标病害登记证极少,甚至缺乏可选择的药剂。特别是针对一些潜在风险病害,如随着苹果套袋技术的普及而出现的黑点病(又称套袋果斑点病)已成为优质果区的重要病害,在适宜环境与天气条件下常造成大量早期落叶的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黑星病在我国部分苹果主产区呈逐年加重态势,锈病将随着环境的绿化可能会成为局部重要病害等,尚缺少可选择的优质高效安全药剂。
苹果树上登记的杀菌剂之有效成分分析
同时,十大杀菌有效成分中只有吡唑醚菌酯(登记证比率4.98%)相对较新,其他成分均已使用多年或几十年,甚至面临限制使用或禁用的风险。此外,虽有少数或个别植物源类、微生物源类、抗生素类、矿物源类等生态环保型药剂在防治苹果树病害上取得了正式登记,但种类与数量还相对很少,且受药效、使用成本、安全性等因素影响,在实际生产中除多抗霉素外广泛应用的还寥寥无几。
苹果树上登记的杀菌剂之剂型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在苹果树上登记的用于防治病害的杀菌剂剂型有15种,除去用于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专用剂型外,适用于喷雾的剂型有11种,基本涵盖了能够用于喷雾的所有常见剂型。但细分来看,实际苹果树上登记的杀菌剂主要就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3种剂型,其登记证数量比率合计为87.44%,而这3种剂型的药剂兑水稀释后均形成悬浮液,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一大类型。也就是说,苹果树上登记的杀菌剂剂型还相对较老化、单一,基本上都是满足于常规喷雾需要的,而随着苹果树管理的栽培省力化、作业高效化、生态环保化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所用农药剂型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需要尽快开发能够满足苹果现代化生产需要的优质剂型,如适用于弥雾的剂型、适用于无人机喷雾的剂型等。
苹果树上杀菌剂的年度登记数量分析
根据“中国农药信息网”与“农药信息一点通”颁布与汇总的农药登记数据,将苹果树上登记的用于防治苹果树害虫(螨)的有效期内的杀虫(螨)剂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0、表11、表12、表13、表14、表15。
苹果树上杀虫(螨)剂登记之靶标分析
从表10可以看出,2002—2021年的20年间在苹果树上登记的靶标害虫(螨)合计有23种(类),基本包含了生产上的常见害虫(螨)种类,除个别登记靶标(棉铃虫、蝽象、介壳虫、害虫)外大致分属于6类,即叶螨类(红蜘蛛、山楂红蜘蛛、山楂叶螨、苹果红蜘蛛、二斑叶螨、叶螨)、食心虫类(桃小食心虫、食心虫、苹果蠹蛾、蠹蛾)、蚜虫类(蚜虫、黄蚜、棉蚜)、苹果绵蚜(绵蚜、苹果绵蚜)、卷叶蛾类(卷叶蛾、小卷叶蛾)、金纹细蛾(金纹细蛾、潜叶蛾),其登记证数比率分别为40.62%、29.77%、15.41%、7.09%、2.61%、3.92%,与上述总结分析的生产中的实际害虫(螨)防治状况(表3)基本一致。但从具体靶标来看,首先,有些靶标名称还缺乏统一规范,如红蜘蛛、叶螨、食心虫、蠹蛾、蚜虫、黄蚜、绵蚜、卷叶蛾、潜叶蛾、介壳虫等害虫;其次,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与栽培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可能上升的一些潜在风险害虫(螨)的产品登记还应尽早未雨绸缪,如随苹果套袋技术普及而导致的康氏粉蚧有逐年加重趋势、棉铃虫为害幼果在有些果区会造成一定损失等。
苹果树上登记的杀虫(螨)剂之有效成分分析
苹果树上登记的杀虫(螨)剂之剂型分析
从表13可以看出,在苹果树上登记的用于防治害虫(螨)的杀虫(螨)剂剂型有14种,除专用的性引诱剂外,适用于喷雾的剂型有13种,基本涵盖了树上喷雾所有的常规剂型。但从不同剂型比率来看,乳油剂型登记证数量最多(占比64.06%),其次为悬浮剂(占比15.76%)和可湿性粉剂(占比9.99%)。而由于乳油助剂的环保问题,多年前即出台了乳油剂型限制发展与改进提升政策,由此看来,传统乳油的更新替代剂型在杀虫(螨)剂领域亟需加快研究步伐。其次,随着苹果树的省力化栽培技术发展,适用于苹果园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高效环保型优质剂型已成为当务之需,如适用于弥雾机的剂型和无人机喷雾的剂型等。
苹果树上杀虫(螨)剂登记年度数量分析
苹果树作为我国广泛栽植的第一大落叶果树树种,病虫害的药剂防控在其优质生产技术环节中居重要保证作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我国对农药实行“三证”(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标准证)管理制度,又以“农药登记证”管理更为严格,必须对苹果树上的某病虫(螨)靶标经过2年多地效果试验及残留等检测合格,并颁发登记证后才许可在苹果树上推广应用,目的是在源头上对该药剂的防控效果、农药残留、生态环保等进行科学管理与控制。为了使农药企业更好地为苹果生产提供优质高效对口实用的农药产品,除上述对苹果树上的农药登记状况与生产中的实际用药进行的系统总结分析外,未尽事宜探讨建议如下。
针对登记靶标过于集中的现象,监管部门是否设定靶标登记的报警阈值或进行适当引导等,如根据病虫(螨)害发生相对轻重设定登记药剂封顶数量,对登记药剂偏少甚至没有登记药剂的较重要防控靶标(如苹果套袋果黑点病、苹果炭疽叶枯病、苹果黑星病、苹果锈病、绿盲蝽、棉铃虫、康氏粉蚧等)给予登记政策优惠或倾斜等,此外,还应当加强病虫(螨)害发生的中长期预测,对将来或几年后可能会较重发生的病虫(螨)害提前作出预警,引导农药企业尽早开始有效药剂登记,以满足将来的生产需求。关于病虫(螨)害的登记对象名称也应科学规范统一,尽量避免使用红蜘蛛、叶螨、食心虫、蠹蛾、蚜虫、黄蚜、绵蚜、卷叶蛾、潜叶蛾、介壳虫等欠明确的靶标名称,以方便查阅参考。
绝大多数农药的原药成分因不溶于水而不能直接使用,因此需将原药与适宜的辅助成分(如乳化剂、湿润剂、分散剂、稳定剂等)按一定比例与技术混配后制成可以在水中分散的特定组合形态,以便于在生产中使用,这种特定组合形态即称为农药的剂型。而目前在苹果树上登记的大多数农药产品存在剂型老化现象,需要加快研发能够适应苹果树生产现代化、作业省力化的安全高效优质环保剂型,如安全增效剂型、纳米农药剂型、弥雾机适用剂型、无人机适用剂型、防飞散剂型等,并逐渐减少传统乳油类产品比例。
目前我国在苹果树上登记的病虫(螨)害防治药剂使用剂量,一直是以该制剂产品的使用倍数表示的,这在常规喷雾技术条件下是实用的,但随着果树上喷药方法与技术的发展更新,常规喷雾条件下的药剂使用倍数已不能满足现代化果园的生产需要,如风送式弥雾机喷药、无人机喷药等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单位面积果园内的药液喷洒量显著减少,若仍按常规喷雾条件下(单位面积药液喷洒量较多,一般成龄苹果树每亩需喷洒药液200~300kg)的药剂使用倍数计算用药量,则实际单位面积的药剂有效成分使用量会显著降低,直接影响对病虫(螨)害的防控效果,所以应尽快研究出一种更加科学的用量表示方法,以适应新植保技术下的参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