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5期粮情快讯

上周,小麦和玉米价格下跌,大豆价格基本保持稳定。不过,豆油重新找到支撑,令油股价格回升。

最新CoT报告显示,基金有减持豆粕空头头寸、增持多头头寸的趋势。

天气仍然是加剧价格波动的一个关键因素。堪萨斯州和黑海地区的小麦更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而大豆和玉米价格将取决于种植期间的天气状况。

总而言之,天气将继续对价格走势和市场预期产生重大影响。

谷物

上周,小麦价格先反弹,但最终收低至持平。小麦价格波动的原因可能是俄罗斯持续的霜冻和冰冻风险,以及堪萨斯州部分地区的干旱状况。

堪萨斯州的田间巡查报告表明,最终产量可能高于美国农业部5月报告发布的数据,但如果硬红冬小麦在生长季末期受到高温和干旱影响的话,则仍存在风险。

全球小麦期货价格因供应风险溢价增加而大幅上涨。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键种植区会在6月1日之前需要降雨,模型指导显示俄罗斯南部会在五月底出现异常高温。

美国农业部的全球及出口国供需平衡表显示,即使天气状况正常,2024年的供应状况仍会趋紧。此外,欧盟和黑海地区的产量可能会再减少700~1000万吨,导致出口国的库存使用比创下新低。

CBOT小麦期货(ZW)周度走势

如果俄罗斯的天气预报没有改善,则堪萨斯州的价格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未来几周会明确美国国内作物产量的季节性高点,因为产量通常会在此期间确立。

一些分析家预测,印度可能在2025/2026年进口300~500万吨小麦,但印度的产量预计能够满足国内消费,因此到下一季作物收获之前,这种可能性较低。

未来几周,小麦价格将达到季节性高点,并随着冬小麦收获压力的增加而下跌。总而言总而言之,从现在开始,北半球的生长季将是重中之重,需要近乎理想的条件才能保持小麦价格稳定。

CBOT玉米期货(ZC)周度走势

由于种植期天气预报有所改善,CBOT玉米期货上周出现回调。美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温暖干燥天气,预计本周将完成12%-15%的种植进度。

天气对每日价格发现的影响越来越大,交易员应做好5月下旬到8月市场大幅波动的准备。

美国旧作物库存高达20亿蒲式耳,限制了价格的上行空间。如果7、8月份的天气状况有利,则美国玉米单产可能达到178~182蒲式耳。市场仍受到天气状况的严重影响,一些看涨因素正在建立。

油籽复合物

上周大豆期货在相对较窄的区间内交易。7月大豆期货在波动中持平,但上周五收盘上涨。

市场消息有限,种植进度仅完成35%。据预测,南里奥格兰德州仍将有雨,作物损失估计在100万到400万公吨之间,但短期内无法确定具体数据。

阿根廷收获推迟和新作物压榨率放缓给豆粕市场提供了支撑。美国豆粕出口仍保持创纪录水平,阿根廷收获推迟可能会迫使全球终端用户进口更多美国豆粕。大豆种植进度略落后于平均进度。

CBOT大豆期货(ZS)周度走势

巴西大豆基数继续上涨,尽管近期的出口速度有所放缓。据猜测,美国可能对进口废食用油征收税,这推高了豆油价格。如果征收税,预计可再生柴油中的豆油使用量会增加。中国尚未预订美国新作物大豆,但预计采购量会在夏季增加。

随着种植的进展,天气恐慌推高市场价格的风险仍然存在。

油籽市场的主旋律仍然是种植进度和种植季的天气状况,中国的需求则可能充当波动因素。

昨日大连玉米期货主力合约明显下挫,或因市场言下周二进口玉米邀标拍卖重启,据悉销售量约为42万吨,其中江苏、四川量级较大,分别是10万吨和17万吨,或以美玉米为主,引发多头平仓离场。当前消息对期货冲击偏大,国内玉米现货延续坚挺偏强。但消息偏空,玉米上涨之势或将逐步放缓,不过粮源大多已转移至贸易商手中,后期博弈加剧,持粮主体心态尚可,玉米即便回调空间或也不大。

粮库价格高,产地涨幅大

五月以来,国内玉米整体保持昂扬向上之势。其中北方港口中粮收购14.5水,720容重带票玉米价格已到2450元/吨,较五一后上涨100元/吨,21日吉林长春九台粮库国标二等玉米收购价格上调至2400元/吨,提振东北地区玉米价格节节攀升,部分地区,特别是自然干玉米涨幅逾百元,不过近期不间断上涨下,市场高报低走或有价无市增多。华北地区价格站稳2300元/吨,深加工企业主流收购价格2260-2440元/吨。基层粮点收购价格陆续回到2100-2200元/吨左右,河北部分地区价格更高,近期部分库存顺价的贸易商为了腾仓或变现等陆续出售,华北深加工上量较月初有所恢复。

粮库小麦出价,少量饲用开启

近期小麦上市范围扩大,河南集中收割已开启。21日湖北襄阳直属库小麦收购价格三等小麦2500元/吨,一等2540元/吨,与日前国家粮食储备局发言中的“各地预计小麦开秤价格大体在2500-2700元/吨”吻合。同时上市地区如湖北基层新麦上车价格普遍在2400元/吨以下,玉米小麦价差不足200元/吨,区域饲用开启,据悉山东、山西部分企业开始收购,但收购量不大。不过华北基层新麦开秤预期普遍在2400-2500元/吨,饲企多等待后续新麦是否有性价比。

价格持续上涨,下游追涨意愿不强

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养殖利润为盈利58.21元/头,5月17日为亏损15.21元/头;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为盈利204.15元/头,5月17日为盈利132.17元/头。生猪利润回升,但玉米上涨幅度以及速度较快,导致近期下游企业采购谨慎,部分饲企开始停收观望。一方面,日前多数企业已经增加玉米库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继续执行糙米合同,总库存充裕。

当前处于大米传统消费淡季,节日需求拉动偏弱,随着天气持续高温,大米保管的成本、难度增加,持粮贸易商售粮积极,多元主体备货积极性大减,储备单位采购谨慎,稻谷行情稳中偏弱运行,带动主销区大米价格持续走弱,月环比回落0~80元/吨。

南方早稻种植进展顺利

未来行情预期较为乐观

预计2024年稻谷种植面积以稳为主,但单产提高下总产仍有保障,同时最低收购价仍将发挥“托底”作用,保护农民收益。

中央气象台消息,当前全国春耕春播已经接近尾声,进度略快于常年。江南大部早稻处于分蘖期,华南大部处于分蘖至拔节期,海南处于抽穗灌浆期。东北地区、西南地区一季稻大部处于三叶至移栽期,长江流域大部处于播种出苗期。本周,东北地区大部气温偏高,各地先后出现降水,有效补充土壤水分,水热条件利于一季稻育秧。长江中下游水热适宜,对早稻返青分蘖有利。华南及贵州中南部、四川东南部、云南东部等地多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对早稻晒田控蘖不利。四川西南部、云南中西部降水有效补充土壤水分,利于一季稻移栽。

注意力部分转移至新作

中晚稻需求弱价格回落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5月8日,黑龙江省水稻已插秧398.8万亩。春耕春播阶段,市场注意力有所转移,贸易商、米厂收购频率下降,多以销定采,叠加下游需求持续疲软,大米走货不畅,优质圆粒粳稻阶段性偏紧情况得到缓解,优质长粒粳稻价格有走弱趋势,局部呈有价无市局面。端午节备货对糯稻等拉动效应有限,多为老客户新增订单,走货量不及去年同期。南方粳稻米市场供求相对宽松,终端消费不畅,整体购销清淡,大米加工企业开机率不高,价格稳中有落。

5月15日,黑龙江鸡西大米加工企业圆粒粳稻收购价2740元/吨,圆粒粳米出厂价3700元/吨,长粒粳稻收购价3400元/吨,长粒粳米出厂价4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吉林德惠大米加工企业超级稻谷收购价3200元/吨,周环比回落20元/吨;超级稻米出厂价4400元/吨,持平。江苏泰州大米加工企业普通粳稻收购价2940元/吨,普通粳米出厂价3980元/吨;“9108”优质粳稻收购价3080元/吨,“9108”粳米出厂价456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安徽巢湖大米加工企业普通粳稻收购价2820元/吨,周环比回落20元/吨;普通粳米出厂价3860元/吨,回落40元/吨。

进入5月份后,南方主产省各级储备企业稻谷轮出量持续扩大,市场供给更加宽松。而终端大米消化缓慢,尤其是天气转热后,多元主体采购意愿进一步下降,经销商反映走货量和备货量同比均明显减少。供大于求背景下,稻谷市场和大米市场购销不旺,多元企业大多随用随采,预计未来价格稳中偏弱运行。

5月15日,江西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3000元/吨,湖南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40元/吨、“黄华占”稻谷收购价2960元/吨,湖北“丰两优”稻谷收购价2880元/吨,安徽普通中晚籼稻收购价2800元/吨,周环比均持平;江西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410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600元/吨,湖南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60元/吨、“黄华占”大米出厂价4160元/吨,湖北“丰两优”中晚籼米出厂价4120元/吨,安徽普通中晚籼米出厂价3900元/吨,均持平。

需求强劲国际米价上涨

全球大米供给预期乐观

因国际大米需求增加,尤其是东盟、非洲等市场进口意愿较强,叠加部分出口国汇率波动,本周国际大米价格普遍上涨。泰国5%破碎率大米出口FOB价649美元/吨,周环比上涨35美元/吨;越南大米590美元/吨,巴基斯坦大米580美元/吨,均上涨3美元/吨。

美国农业部5月供需报告预计,2024/2025年度全球大米产量达5.276亿吨,主要受印度、中国、孟加拉国和印度尼西亚产量增加的推动;消费量预计为创纪录的5.264亿吨,原因是印度、菲律宾、印尼和孟加拉国的消费量增加;贸易增至5380万吨,但仍低于2022年印度限制大米出口之前的水平;期末库存1.761亿吨,同比增加120万吨,将是2020/2021年度以来首次增加。

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稻谷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回顾过去20年,我国稻谷生产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种植面积整体增加、南方产区种植结构调整和东北产区种植结构调整。

第一阶段:2003~2015年,稻谷生产规模扩大。2015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比2003年增长16%,加上单产提高,产量增长32%。一季稻尤其是粳稻种植规模扩大是面积增加的主要贡献,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其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逐步提高,到2015年,我国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百斤135元、138元和155元,为历年最高水平,相应的稻谷种植面积达到30784千公顷的峰值,稻谷产量达到2.12亿吨的高位水平。二是伴随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稻谷消费需求增加促进生产规模扩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末我国总人口13.8326亿人,比2003年增长7.04%;我国人均GDP从2003年的1.06万元/人增至2015年的4.98万元/人,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均增加了稻谷消费需求。

第二阶段:2016~2019年,其间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小幅下降3.4%和0.7%,以南方稻谷产区种植结构调整为主。受益于政策提振、良种推广和田间管理水平提高,稻谷产量快速增加,且增幅超过消费增幅,稻谷市场逐渐呈现供过于求状态,2016年稻谷进入去库存进程。从稻谷生产端看,主要表现为下调稻谷最低收购价,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南方双季稻产区“双改单”现象(双季稻种植改为单季稻种植)增多,以及部分重金属超标区域退出稻谷生产,东北粳稻种植面积略有下滑,但仍保持在高位水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其间我国早稻种植面积从5309千公顷降至4450千公顷,降幅16%;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东北三省粳稻面积略减0.8%。

第三阶段:2020~2023年,其间稻谷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下降3.7%和2.5%,以东北粳稻产区“水改旱”为主导,转种大豆和玉米等旱地作物。一方面,多年以来我国粳稻最低收购价明显高于籼稻,东北粳稻种植积极性得到提振,稻谷过剩部分以粳稻为主,客观上粳稻种植面积存在调减的基础;另一方面,近年玉米需求增加,缺口显性化,加上“大豆振兴计划”,均需要通过“水改旱”来扩大种植规模。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计,其间东北三省粳稻种植面积从5230千公顷降至4523千公顷,降幅14%;籼稻最低收购价提高,南方双季稻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有所增加。

经过两个阶段的种植结构调整,2023年我国稻谷面积降至28949千公顷,比历史峰值减少6%,产量较峰值下降近3%,但稻谷总体仍供大于求。国家对口粮生产高度重视,2024年再次提高了早稻最低收购价,预计2024年我国稻谷种植面积将稳中有所回升。

截至2024年5月24日当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基准期约上涨1.6%,连续第五周上涨,因为巴西南部洪灾仍令人担忧,豆粕期货飙升,传言中国买入美国大豆。但是中西部降雨对已播种的大豆生长有利,限制了大豆价格的上涨空间。

在巴西,过量降雨和严重洪水不仅损害了南里奥格兰德州尚未收获的作物,而且还导致里奥格兰德港的运输受限。受灾基础设施的修复需要长达一年,可能导致供应链严重中断。周五咨询机构Datagro预计2023/24年度巴西大豆总产量为1.4757亿吨,低于此前预测的1.4796亿吨。

市场传言中国买家过去几天里购买至少两船美国大豆,因为巴西洪灾推动其大豆出口溢价上涨,促使买家从别处寻购大豆。

美国农业部周度出口销售报告表示,截至5月16日当周,美国大豆净销量为34.5万吨,略高于一周前的29万吨。2023/24年度迄今大豆总销量为4288万吨,同比降低15.7%,上周是同比降低16.0%。美国农业部预测年度出口量同比减少14.5%。

美国农业部作物进展周报显示大豆播种进度超过市场预期,继续领先历史均值。截至5月19日,美国大豆播种完成52%,一周前35%,去年同期61%,五年均值49%,市场预期也是49%。周五气象预报显示未来几天中西部依然多雨。

降雨有助于中西部旱情减弱。美国干旱监测报告显示,大豆处于干旱地区的比例为7%,一周前为9%,去年同期为20%。

从基金动向来看,截至2024年5月21日,投机基金在大豆期货以及期权市场持有净空单26,426手,比一周前减少16,239手。下面是过去一周期货市场述评:

5月20日,大豆期货收盘上涨,继续受到巴西南部作物损失担忧的提振。

5月21日,大豆期货收盘下跌,因为大豆播种步伐加快,邻池豆粕走低。

5月22日,大豆期货上涨,因为近来市场传闻中国购进更多的美国大豆。

5月23日,大豆期货下跌,因为美国大豆销售不振,技术性抛盘活跃。

5月24日,大豆期货上涨,因为豆粕市场走强,长周末前空头回补活跃。

5月24日收盘时,7月大豆期约比一周前上涨20美分,报收1248美分/蒲;8月期约比一周前上涨19.75美分,报收1245美分/蒲;11月期约比一周前上涨16.25美分,报收1219.50美分/蒲。

本周国内油脂维持大区间震荡行情。豆油、菜籽油期价均创新高。外围市场来看,美豆站稳1200美分,南美供给压力不减,美新豆种植进度加快,市场缺乏更多利好指引。本周油脂现货成交不佳,部分油脂现货价格多表现有价无市,临近端午小长假,国内油脂下周走向该如何呢?以下是笔者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豆油现货市场参考价,截至5月24日午间,国内沿海主要厂商一级豆油现货平均报价8100元/吨左右,其中大连地区约8010元/吨。天津地区约8090元/吨、日照地区约8110元/吨、张家港地区约8160元/吨、东莞地区约8130元/吨、防城港地区约8170元/吨左右。

美豆站稳1200美分

产地棕榈油产量与库存齐增

油脂现货基差延续下行

本周国内油脂基差延续上周跌势,市场成交缓慢,终端方面维持一般的刚需。截至当前东北地区一豆基差在09+0~80之间,成交可议价,局部地区一级豆油成交09-50、华北地区贸易商一豆基差在09+50~80,基差跌40、山东地区工厂一豆09+70~100,基差较上周跌50。华东地区主流09+150下跌30、华南地区主流在09+120~160,基差跌60。棕榈油方面,本周棕榈油基差继续下行,近期进口利润改善,棕榈油买船增加,华北地区贸易商24度棕油09+350~360,为6月份基差,现货量少、华东地区基差在09+170、华南24度基差多在09+300,成交量少。菜油方面,本周菜籽油期价大幅上涨,周四触及最高点至9046,主要是外围宏观面指引,但国内买船充足,菜籽压榨量高,成交依旧是偏差。当前川渝地区三级菜油基差为09+170,华东地区非转三级菜油09-20、华南地区09-240~280元/吨之间不等,基差下行。

油脂后市展望

政策动态

5月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全国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收购形势,安排部署收购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出席会议并讲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玉云主持会议。中央财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管总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会议强调,夏粮收购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保障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担当作为,扎实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会上,江西、河南、湖北、四川、新疆等省份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中储粮集团公司、中粮集团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督查专员王宏,有关司局单位负责同志,中国农业发展集团、粮食行业协会等单位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局),各垂直管理局,中储粮各分公司,中国供销集团、中化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等单位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综合信息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三江街道,农业职业经理人查看水稻秧苗的长势。新华社发

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上官地村附近的稻田。新华社发

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鑫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向农民询问农机使用情况。新华社发

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簿竹镇白租革村村民在田间劳作。新华社发

4月29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农民在查看小麦长势。新华社发

【民生汇】

仓廪之粮,民生之本,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大江南北,轻风拂过水田,起伏的稻浪托起农民丰收的期待,承载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希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已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93公斤,国家粮食安全总体有了保障。与此同时,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还需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全方位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改良生产要素: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拨开一丛丛青绿稻苗,露出底下的水面,无数虾苗在涟漪下快速穿梭。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交织出和谐共生的春田美景。

“推广稻虾种养,能否切实提高农民收益,保证粮食产量?”面对谢茹的提问,当地干部群众给她算起了经济账:“实施稻虾种养后,每亩地肥料投入从150元降到了100元,农药投入从60元降到了30元,普通一季稻每亩纯收入340元,稻虾连作综合纯收入2298元,算下来,亩均综合收益提高了数倍。只要是稻虾田,没有一分一厘土地抛荒,省市下达的粮食播面及产量任务,连年超额完成。”

“稻渔种养,基础在稻,根本是‘保粮’。”在双周协商座谈会上,谢茹建议进一步加大力度规范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可引导支持各地遵循自然规律,结合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实际,科学合理确定优先发展品类及区域,并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等衔接,条件成熟的探索开展连片试点。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加强减肥减药技术指导,打造绿色有机稻渔品牌。”

“聚焦粮食产业短板弱项,全链条全要素创设完善政策制度,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3月底,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张桃林随全国政协调研组赴山东省东营市、潍坊市开展专题调研,东营市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潍坊市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拓宽产业链条等因地制宜增值增效的做法,令他印象深刻。

“在夯实粮食产能基础方面,要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和种植结构,继续鼓励支持在适宜区推行玉米大豆轮作和带状复合种植等科学种植模式,促进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协同、种地与养地共赢。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张桃林建议。

防谷贱伤农: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清晨,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嘉兴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盖永峰站在即将播种的大豆田前,眼前的沃野是他的骄傲所在,也是他的忧虑源头。

经过14年努力,合作社规模已发展到经营土地3.5万亩、入社农民115户。他们种植的2万亩大豆平均亩产达330斤,盖永峰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豆种植大户。

合作社在发展,挑战也接踵而至。“大户是大户,但这几年合作社的净利润却一直在‘缩水’。补贴在增加,亩产量在增加,但大豆的市价在下降,土地流转金连年上涨。”盖永峰坦言。

千里之外,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杭伟种植专业合作社也存在同样的烦恼。为带动乡亲致富,合作社法定代表人蒋祥红承包了800多亩土地种植小麦和玉米,可今年每亩土地的租金从750元涨到了1000元。“种粮大户最担心的是土地流转费用高的问题。”蒋祥红犯了难。

作为种粮大户代表,盖永峰和蒋祥红被邀请到双周协商座谈会上发言,来自基层一线的社情民意,引起与会人员广泛共鸣和深入思考。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土地、人工、农资等成本上升而收益偏低,是当前影响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原因。与会人员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激发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富、集体增收。

“解决好‘谁来种粮’问题,要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与粮食经营规模相挂钩的阶梯递增的补贴政策,并根据种粮成本、灾害、价格等建立粮食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垦局局长苏莉认为,要鼓励有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到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来,同时,通过订单合作、农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等方式,带动分散小农户联通大市场,共享规模化收益。

“防止‘米贵伤民’,首先要避免‘谷贱伤农’。”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建议,把价格作为农民挣钱预期、初次分配调节的重要因素,主动保护引导农民种粮挣钱。

促抓粮积极性:探索横向利益补偿

按照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和提供的商品粮数量、占比,我国31个省(区、市)被划为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粮食主产区生产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7.9%。而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7个主销区粮食产量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3%,需要大量调入粮食来稳定供给。

承担着“端饭碗”重任的主产区,对粮食产量贡献巨大,却也面临突出现实问题——主产区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耕地、水、人力等用于粮食生产,而主产区在地方财政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等方面,与主销区存在明显经济差距,制约了抓粮积极性。

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提出,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主销区对主产区的横向利益补偿该如何补?怎样调节产销区利益平衡,以合作促双赢?

“引导产销区持续创新合作方式,推动产业链合作全面转型。”全国政协常委、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认为,市场化合作机制能够促进产销区共同发展。

“主销区通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域内粮食企业到主产区投资,共建生产基地、仓储设施、加工园区和营销网络。支持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实现从‘卖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从‘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型,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程萍说。

新华社郑州5月23日电(记者邹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5月22日至23日在河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收,强化科技支撑和产业引领,推动农业创新发展,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根基。

在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李强走进实验室、育种温室,了解技术攻关、科研力量配备等情况。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李强察看原材料检测、产品开发和自动化生产等。他强调,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要推进种业领域创新平台建设,加强重点品种前沿性研究,加快产业化步伐,培育更多良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越来越靠科技、靠人才,要加大对农业科研人员激励支持,鼓励更多青年学子学习农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李强指出,食品工业是最古老的行业,发展潜力巨大。要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工业制造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全产业链上下联动、融合发展,提升品质、打响品牌,做优做强特色食品产业。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李强来到中原科技城河南省科学院,参观先进导体材料、激光先进制造、细胞与基因科学等研究中心,与科研人员座谈。他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要在创新体制机制、贯通产学研用上勇于探索,搭建灵活高效的科研平台,推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李强充分肯定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希望河南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工作,为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吴政隆陪同调研。

当前,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夏油占全年油料产量的四成。夏粮丰收能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因此,要扎实做好“三夏”工作,确保夏粮丰收。

春争日,夏争时。做好“三夏”工作,“抢”字为先,抢收夏粮,抢种秋粮作物,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眼下,夏粮收获正由南向北有序推进,极端天气给夏收带来严峻挑战。河南、安徽、江苏等小麦主产区出现明显强降雨,可能会增加小麦收获难度,对粮食晾晒产生不利影响。各地要强化跨区机收组织调度,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做好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粮食转运、烘干储存等农事作业服务,确保夏粮应收尽收、应收快收,统筹做好夏粮田管、夏播准备,降低自然灾害影响。

精心抓好夏收工作,还要确保夏粮收储。有关部门预计今年夏粮旺季收购量7000万吨左右,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6300万吨左右。从各地夏粮收储准备情况看,仓容充足,收购资金到位,物流运输通畅,市场秩序良好,“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为保障夏粮收购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夏粮收购应坚持市场化理念不动摇,积极引导各类粮食购销、加工、贸易等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确保好粮卖好价。同时,做好政策性收购,合理把握各级政府储备收储轮换时机、节奏和力度,发挥引领收购、提振市场的积极作用,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发挥最低收购价收购托底作用,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确保农民种粮有钱赚。

夏粮能否卖个好价,农民能否获得较好种粮收益,关键还是要发展食品加工业。各地应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工业制造优势,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做优做强特色食品产业。从短期看,此举能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有效缓解农民“卖粮难”;从长期看,发展粮食加工业能带动粮食全产业链上下联动、融合发展,提升品质、打响品牌,推动主产区从“卖原粮”向“卖产品”“卖品牌”转型,从“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型,从“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转型。鼓励引导各方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支撑。

粮食产业是弱质产业,经常承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需要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国家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减弱。各地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关键,把更多符合条件的农田改造成高标准农田,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培育更多良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强化产业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近日,记者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2023年度秋粮旺季收购已结束,截至4月30日,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2亿吨,收购总量创近年新高。今年夏粮收购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预计夏粮旺季收购量约7000万吨,较去年略有增加,其中小麦约6300万吨。

秋粮收购创新高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秋粮收购占全年粮食收购量的四分之三,且涉及品种多、范围广、数量大,是全年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

秋粮主要包括中晚籼稻、粳稻、大豆和玉米,旺季收购期一般分别于1月底、2月底、3月底、4月底结束。整个旺季收购过程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始终把抓好粮食收购作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维护粮食市场平稳运行的重要抓手,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整个旺季收购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针对性政策措施,保障了收购工作顺利开展。

“目前,主产区待售余粮已经不多,这部分粮食,农民朋友将根据市场行情择机择价销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秦玉云介绍。

秋粮上市后,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走势趋稳。稻谷价格高开稳走、行情好于上年,且优质优价特征明显,中晚籼稻、粳稻收购均价一直高于上年同期,优质品种价格普遍较普通品种每斤高0.2元以上。

夏粮收购靠前谋划收购量预计同比增加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季,主要包括夏收的谷物、豆类和薯类。眼下,全国夏粮正陆续成熟,全国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夏粮收购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

在河南滑县小铺乡,种粮大户王付强望着刚完成灌浆期浇水后的麦田,对今年小麦丰产丰收信心十足:“这一次浇的是灌浆水,同时加以适时适量施肥,今年每亩能增产200斤左右。”

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冬小麦和冬油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增,苗情长势好于去年和常年,如后期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将再获丰收。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指导下,各地围绕“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收粮、有车运粮”等积极开展工作。

在安徽望江县雷池镇杨长村,约800亩小麦已经开镰收割,杨长村种粮大户周小林看着6台联合收割机作业满脸欣喜:“以前小麦快到收获时,要提前找好农机、烘干厂、销售公司,现在有了镇上统一安排的麦收服务,省心多了。”

这只是夏收备战的一个缩影,在江西,修订完善了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市场化收购企业贷款准入门槛;在湖北,准备收购仓容近600万吨,是预计收购量的3倍,完全能够满足收购需要;在四川,已建成低温绿色仓容近650万吨、智能粮库410多个,优粮优储水平不断提高;在新疆,参照最低收购价,政府出台小麦应急收购政策,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表示:“据调度,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省共准备小麦仓容近8000万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初步安排夏粮收购资金1100亿元。各地收购仓容充足,收购资金到位,物流运输通畅,市场秩序良好。”

收购价格如何?唐成介绍,各地预计小麦开秤价格大体在每斤1.25元至1.35元,早籼稻在1.3元至1.35元,高于小麦每斤1.18元、早籼稻1.27元的最低收购价格。

提高安全储粮水平确保“颗粒归仓”

粮食收获后,农户一般会暂时短期储存。如何提供优质服务、减少农户储粮损失,是推进粮食产后减损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国家通过投资引导,累计为全国农户配置科学储粮装具1000万套。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农户科学储粮技术宣传和指导,引导农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搭建科学储粮装具,有效解决农户“丰收后的烦恼”。

除了加强农户庭院储粮技术指导,持续强化仓储管理、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也是提升粮食收储安全保障能力的关键。

从规模上看,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我国粮食仓储设施规模逐年递增,有效满足粮食收储需要。截至2023年末,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亿吨,较2014年增长了36%。目前基本形成与粮食生产、储备和流通相适应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周冠华介绍。

从管理上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通过完善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宣贯培训机制等,加强仓储物流设施保护和绿色储粮技术应用考核等,多措并举提升我国粮食仓储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从技术上看,粮食入仓后,及时做好通风降温和虫霉防治,是确保储存安全的重要基础,推广应用绿色储粮技术,有利于粮食保质保鲜储存能力提升。

“目前,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四合一’储粮技术已成为国有粮库的标配。我国粮食仓储更加绿色、环保、节能,在确保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粮食储存保质保鲜水平进一步提升。”周冠华介绍。截至2023年末,全国实现低温准低温储粮仓容2亿吨、气调储粮仓容5500万吨;国有粮库储粮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的合理范围内。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崔建玲)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截至5月27日17时,各地已收冬小麦6000多万亩,日机收面积连续4天超过400万亩,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当前麦收进度已近两成,其中西南地区及湖北麦收进入尾声,河南进度约两成,安徽、江苏、陕西已开机。今年“三夏”,全国各地预计投入各类农机具超1650万台(套),压茬推进夏收、夏种和夏管机械化作业,其中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参与跨区作业的达到20万台以上,可以保障“三夏”正常作业需求。

为切实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农业农村部今年进一步加强农机应急救灾能力建设,组织各地统筹建设“平急两用”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加快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壮大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规模,有效发挥农机在生产和应急救灾中的主力军作用。目前,黄淮海麦收8省已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1980多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中心1090多家、常态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4950多支,储备了一批移动式烘干机、履带式拖拉机、履带式收获机等应急作业机具,各有关省份正积极组织应对可能发生的不利天气影响,全力以赴夺取夏粮丰收。

据中国气象局预报,未来一周,麦收省份大部天气较好、适宜成熟小麦收晒,5月30日前后河南南部、湖北、江苏中南部、安徽中南部等地还将有一次降雨过程,局地有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农业农村部将组织各地积极应对短时降水天气影响,加强跨区机收组织调度,确保农机运输通行顺畅,抢抓农时加快麦收进度,保障及时烘干晾晒。同时组织技术力量巡回指导机手规范作业,尽可能减少机收作业损失,特别是减少倒伏麦田、丘陵山地田块机收损失,努力确保颗粒归仓。

价格信息

福州市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粮饲批发价格

平均价

15

2024年5月31日

总9021期

(责任编辑:郝剑)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厚屿村216号TEL:0591-22627298FAX:0591-22613463E-mail:fzgrain@163.com

THE END
1.农资连锁十大品牌排行榜农资连锁品牌排行前十名2024农资连锁十大品牌排行榜,查询十大农资连锁品牌排名,农资连锁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农资连锁哪个牌子好?就上品牌100网。https://m.cnpp100.com/top/nongziliansuo/
2.农资软件哪个好?农资台账软件农资批发商城app农资软件大全汇聚多种农资相关app,为用户提供全面的农产品资讯以及购物平台.包含农产品采购、进销存管理、农资台账管理多种类型,让你能够通过手机更好的了解农资相关内容!http://www.downyi.com/key/nongziruanjian/
3.农产品供应农产品产地价格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潍坊市寿光市 坤嘉农资 杀螨剂 九江市濂溪区 年年有鱼虾店 鱼干 钦州市灵山县 灵山县绿邦农业有限公司 杨梅树苗 焦作市温县 温县秀梅铁棍山药种植户 山药 攀枝花市米易县 新瑞农业有限公司 芒果 三亚市海棠区 崀山果业批发 菠萝蜜 烟台市栖霞市 盘子涧农场应季农产品直营店 车厘子/樱桃 昆明市官渡区 农副滋补https://www.cnhnb.com/supply/index
4.农产品交易平台有哪些?农产品交易平台哪个好中农小易安卓手机版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农产品交易app,可以在手机上查看最新的大宗商品的行情资讯,支持在线匹配交易,可以签电子合同,简单便捷,欢迎有需要的朋友到绿色资源网下载使用!官方介绍中农网专注于农产品B 点击下载 安徽农网 1.13M / 2018-10-10 / v1.8.0.0807 安卓版 安徽农网安卓客户端是由安徽农业网推http://www.downcc.com/k/ncpjy/
5.十大水果批发网站水果交易网站哪个好水果采购平台推荐→MAIGOO中国最常见的10种水果 露营十大水果 线上批发采购水果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选择性也比较丰富。那么,你知道规模较大的批发水果网站有哪些吗?本文中买购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下惠农网、一亩田、杨凌农交所,以及阿里巴巴1688、食品商务网、绿果网、中国水果交易网、农产品信息网等水果交易网站。这些网站的运营情况如有变动https://www.maigoo.com/top/434370.html
6.最权威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为您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农资三农网,最权威的农业信息化平台,为您提供最有价值的农业信息、农资价格;最新的农业政策;最全面的农业种植及养殖技术;农产品在线批发、销售; 为您提供极致的农业及周边服务。找最权威的农业信息化平台,就找三农网! 百度关键词 前10名 前20名 前30名 http://itbing.net/tools/seo-lookup/www.3nong.com
7.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调研报告(通用6篇)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在监测完成的92批样品中,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化肥农资样品正品率仅为20%,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 6、营商环境不好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it0d43t.html
8.种苗批发供求种苗信息资讯农资设备知识为您提供专业的苗木和各类种苗信息资讯,包含花卉林木种苗批发价格,养殖种苗和水产种苗的采购供求等,是了解养殖种植技术和农资设备的综合性网站平台。http://www.haozhongmiao.com/
9.成都草莓苗批发市场鲜活供应链的绿色宝库成都草莓苗批发市场的历史沿革 成都草莓苗批发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期,当时成都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和商贩。随着经济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草莓这一新兴水果在当时被https://www.y9zobb1w.cn/nong-ye-bai-ke/424687.html
10.2023农村人在家干什么挣钱?这6个赚钱的生意赶紧学起来!4、开农资农机店 在农村,现在还是有很多人都会自己种地或者种菜、种果园的,既然农村还有很多人搞种植,那么在农村开一家农资农机店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家在农村集镇,或者能在农村集镇租到门面的话,开设一家农资农机店,肯定能赚钱的。 6、开百货批发部 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32276.html
11.有机肥招商网优质有机肥厂家有机肥批发价格找有机肥厂家,首选好农资招商网【haonongzi.com】,让您更轻松代理到最赚钱的有机肥产品。http://www.haonongzi.com/youji/
12.农产品电子商务6篇(全文)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不尽如人意。在监测完成的92批样品中,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化肥农资样品正品率仅为20%,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 6、营商环境不好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elzi97q.html
13.2024年11月主要农产品批发价格情况分析农资内参据对宁夏27种主要农产品11月批发价格数据汇总分析:从环比看,价格呈8涨18降1持平态势,粮食价格环比上涨0.5%,水产品、畜禽产品、枸杞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3.4%、1.4%和0.6%,蔬菜和生鲜,农资内参-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http://nznc.org.cn/index.php?c=show&id=181801
14.土壤改良修复网土壤改良修复网是国内最大的土壤改良、土壤修复与土壤调理剂批发网络交易平台;基于我国土壤污染现状,专业为土壤污染问题提供土壤环境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检测,土壤测试,土壤保健方法等一系列完整的土壤生态修复方案;向全国供应一手大宗优质有机肥料化肥价格行情走http://trxf28.ml2.yl01.com/
15.农一网16899.com农资电商领跑者买好农药,上农一网农一网16899.com,农资电商领跑者,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牵头与组织,联合农药生产及流通企业共同投资组建的农药电子商务平台,总部位于北京。公司依托协会及丰富的行业资源,全力打造【农一网】这一专业、权威的电子商务平台!https://www.16899.com/
16.商品首页劲牛云商,农资批发电商平台劲牛云商,正品农资批发电商平台,专门为广大农资零售商提供海量的正品农资商品,一件农资商品即可包邮发货.劲牛云商采用商家入驻模式,平台担保,不赚差价,交易安全有保障!https://www.niu68.com/
17.安远脐橙网安远脐橙网-安远赣南脐橙果园直销平台。我们坚持现摘现发,产地直销,支持一件代发,为你提供绿色健康新鲜正宗的赣南脐橙!汇集赣南脐橙批发、脐橙零售、脐橙微商代理、安远土特产、安远旅游等最新资讯。http://anyuanqicheng.com/
18.农资店货源秘籍:想开个农资店,这些进货渠道你必须知道农资批发市场是农资产品流通的重要节点,拥有品种多样、价格实惠的特点。对于初创农资店来说,通过批发市场可以快速了解市场需求,掌握价格动态。在批发市场中,你可以与多个供应商面对面交流,比较不同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从而选择出最适合自己店铺的货源。此外,批发市场通常还提供物流配送服务,能够帮助你解决运输问题,降低进货成https://blog.csdn.net/JiYan_red/article/details/13864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