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南宋都城临安,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性大都市,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中心于一体。马可波罗称其“为全世界最大而最名贵之城”。商业十分发达,其中水果的消费和市场供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南宋;临安;水果消费
一、南宋临安的水果消费
南宋临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消费中心,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其地的消费风尚是密不可分的,这种消费风尚可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就是“侈甚”。以饮食来说,凡缔姻、赛社、会亲、送葬、经会、献神、仕宦、恩赏等活动,都要操办丰盛的宴会,极尽铺张之能事,故杭谚有“销金锅儿”之号。达官贵人和富商们更是在饮食上穷奢极欲,“食不肯蔬食、菜羹、粗粝、豆麦、黍稷、菲薄、清淡,必欲精凿稻粱、三蒸九折、鲜白软媚,肉必要珍馐嘉旨、脍炙蒸炮、爽口快意,水陆之品,人为之巧,缕簋雕盘,方丈罗列”。“凡饮食珍味,时新下饭,奇细蔬菜,品件不缺。”程卓指责说:“磬中人十家之产,不足供一馈之需;极细民终身之奉,不足当一燕之侈。”他们极力追求食品的丰盛,讲究精美可口。其时,当地的水果消费便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达官贵人和富商们还时常举办各种名目繁多的果品宴会。以张镃为例,其家一年中以品尝水果为主题的宴会活动就有:四月孟夏:餐霞轩赏樱桃。五月仲夏:听莺亭摘瓜,清夏堂赏杨梅,艳香馆赏林檎,摘星轩赏枇杷。六月季夏:霞川食桃,清夏堂赏新荔枝。七月孟秋:应铉斋东赏葡萄,珍林剥枣。九月季秋:珍林赏时果,满霜亭赏巨螯香橙。十月孟冬:满霜亭赏蜜橘。
水果、特别是一些十分名贵的水果,还往往与美酒佳肴一起,被人们作为招待贵宾的必备品。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月,宋高宗赵构亲临清河郡王张俊府第,张俊设宴招待高宗一行。宴席的丰盛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除200多道名贵菜肴外首先供上筵席的是“绣花高饤一行八果垒:香圆、真柑、石榴、枨子、鹅梨、乳梨、榠楂、花木瓜”。接着,又上有“乐仙干果子叉袋儿一行:荔枝、圆眼、香莲、榧子、榛子、松子、银杏、梨肉、枣圈、莲子肉、林檎旋、大蒸枣”;“雕花蜜煎”:雕花梅球儿、红消花儿、雕花笋、蜜冬瓜鱼儿、雕花红团花、木瓜大段儿、雕花金橘、青梅荷叶儿、雕花姜、蜜笋花儿、雕花枨子、木瓜方花儿;“砌香咸酸”:香药木瓜、椒梅、香药藤花、砌香樱桃、紫苏柰香、砌香萱花柳儿、砌香葡萄、甘草花儿、姜丝梅、梅肉饼儿、水红姜、杂丝梅饼儿;“珑缠果子”:荔枝甘露饼、荔枝蓼花、荔枝好郎君、珑缠桃条、酥胡桃、缠枣圈、缠梨肉、香莲事件、香药葡萄、缠松子、糖霜玉蜂儿、白缠桃条。这数十道名贵果品和蜜饯,令人眼花缭乱,垂涎不已。
水果还被外地的官员当作交结权贵的礼品和馈送的礼品。关于前者,绍兴二十六年(1156)十二月二十一日,吏部员外郎续觱与高宗面对时的一场对话便有详细的说明:
“果州黄柑、广安紫梨、涪陵荔子、遂宁糖冰、合阳细茗、洋州香枨、左绵耿梨,抛科掊敛,动以千数,文移督促,过于税租。村疃穷甿,所产既竭,不免转市旁求。一果之直,率数百金;一夫之费,至十余千。其间又虆笼妆奁,争(奸)[妍]巧,谀悦当路,幸掩己私。弊俗相承,民不堪命。望严赐诫敕,自今四川监司,尚敢狃于旧态,重置典宪。”上曰:“不知何用此物?”觱奏曰:“多以更相馈送,殊以为扰。”上曰:“如廉州采珠,朕亦无用,惧伤人命,立诏禁止。”觱曰:“如监司,岂可不上体圣意。”上曰:“当严行禁止。”于是诏四川置制司,常切觉察,仍令御史台采访弹劾。
据此可知,从绍兴末年起,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地方官,将当地所产的名贵水果带到京城,用来馈送权臣。但这种法令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效果,几年以后又是老方一贴。绍兴三十二年(1162)六月十三日,孝宗在登基大典上再次提及这种风气:
应诸路出产时新口味、果实之类,所在州郡因缘贡奉,烦扰道上,疲费过所,至于数外取索,多归公库,更相馈遗,习以成风。或假贡奉为名,渔夺民利。果实则封闭园林,海错则强夺商贩,至于禽兽昆虫珍味之属则抑配人户,致使所在居民以土产之物为苦。不唯因口腹之故,广害物命,亦使斯民冒犯险阻,或至丧失躯命。岂不甚痛!太上皇帝已赏降诏禁约,窃虑岁久,未能遵奉。自今仰州军条其土产合贡之物申尚书省,下礼部参酌,天地、宗庙、陵寝合用荐献,及德寿宫甘旨之奉,当议指挥,止许长吏修贡外,其余一切并罢。如州县奉行灭裂,因缘多取,当以违制论。
至于亲朋友好之间以水果作礼品馈送的现象,更是普遍。如朱翌《谢惠杨梅》诗:
杭州金氏越州楞,撒火飞星五月春。百果若重推贡士,风流应不下平津。
周必大《次韵阎刑部才元杨梅》诗:
炎官伞照涛江红,五月献果明光宫。越人一枝古所重,蜀无他杨谱则同。玄珠更将赤水浴,流火呈祥复王屋。下伴长安黑弹丸,杀吏惊人寒起粟。新诗字字含芳鲜,大书遗我敦同年。请君速访天竺老,食白追继仇池仙。
而临安众多的寺院道观及祠庙,则常年用水果供奉神祇。如“崇新门外长明寺及诸教院僧尼,建佛涅盘胜会,罗列幡幢,种种香花异果供养”。二月八日祠山张真君生日,“其日都城内外,诣庙献送繁盛”。宫中“命大官排食果二十四盏,各盏呈艺”。三月二十八日,乃东岳天齐仁圣帝圣诞之日。“都城士庶,自仲春下浣,答赛心愫,或专献信香者,或答重囚带枷者,或诸行铺户以异果名花、精巧面食呈献者,或僧道诵经者,或就殿庑举法音而上寿者,舟车道路,络绎往来,无日无之。”
当然,临安市民清明上坟祭祖或中元祀先等活动,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周密《武林旧事》卷三《中元》载:“此日祀先,例用新米、新酱、冥衣、时果、彩缎、面棋,而茹素者几十八九,屠门为之罢市焉。”
一些生产商和饮食店肆,更是利用水果配菜或制作饮料,从而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风味独特的食品。如荔枝焙腰子、蟹酿橙、枣糕、枣箍荷叶饼、金桔水团、椰子酒、漉梨浆、卤梅水、木瓜汁、荔枝膏、金橘水等等。特别是蟹酿橙,“橙大者截顶去穰,留少液,以蟹膏纳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盐供。既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此菜深受文人的喜爱,葛起耕《秋寓都城次赵君瑞韵》诗赞云:“催破橙香荐蟹黄,快斟新酒润诗肠。”
在临安这种水果消费的氛围下,还形成了一些与水果有关的习俗。如太学除夜各斋祀神,用枣子、荔枝、蓼花三果,盖取“早离了”之谶。而民间在中和节时,尚以青囊盛百谷、瓜果子种互相遗送,为献生子。
(一)南宋临安水果的批发和销售
水果在临安有数处专业性的市场,“此种市场常有种种菜蔬、果实,就中有大梨,每颗重至十磅,肉白如麦,芬香可口。按季有黄桃、白桃,味皆甚佳。然此地不产葡萄,亦无葡萄酒,由他国输入干葡萄及葡萄酒”。其中五间楼专售泉州、福州等地来的荔枝、圆眼等水果。此外,早市和晚市也都有水果供应。如《梦粱录》卷一三《天晓诸人出市》载:“和宁门红杈子前买卖细色异品菜蔬,诸般嘎饭,及酒醋、时新果子,进纳海鲜品件等物,填塞街市,吟叫百端,如汴京气象,殊可人意。”除早市外,晚市也有“金桃、陈公梨、炒栗子、诸般果子”、“时新果子”供应,“其余桥道坊巷,亦有夜市扑卖果子糖等物……至三更不绝。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
此外,小商贩们还将居民们日常所需的水果等食品,主动上门销售到临安城内外的千家万户之中。人口密集的巷陌街坊,是小商贩们竞往的地方,他们“盘街叫卖,以便小街狭巷主顾,尤为快便耳”。而游人众多的西湖,同样可以见到一些流动叫水果等食品饮料的小贩。他们“撑船卖买羹汤、时果;掇酒瓶,如青碧香、思堂春、宣赐、小思、龙游新煮酒俱有”。
由于官府和富贵人家经常要举办大型的筵席,于是临安出现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机构——“四司六局”。据耐得翁《都城纪胜·四司六局》载:“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都下街市亦有之。常时人户,每遇礼席,以钱倩之,皆可办也。”其中与水果有关的有果子局和蜜煎局,“果子局,专掌装簇、饤盘、看果、时果、准备劝酒。蜜煎局,专掌糖蜜花果、咸酸劝酒之属”。
(二)南宋临安水果的价格
南宋临安的水果,绝大多数品种价格是非常低廉的,如本地所产的桃、梨、甘蔗等产品。平民百姓一般能够承受,家中经济富裕的能够天天享食,而经济条件稍差的,在节日时也能买一些享受一下。但水果中的鲜荔枝、鲜葡萄,由于来自遥远的福建、广东、太原等地,在当时保鲜困难、运价高的情况下,其在都城的售价格自然是十分昂贵的。刘克庄《和赵南塘离支五绝》诗中有“十颗千钱品最珍,北人鲐背未濡唇”、“辇毂尝新著价高,土人弃掷等弁髦”的诗句,并在诗中注云:“皱玉盛时颗值百钱。”杨梅在临安的售价也极其高贵,祖可《杨梅》诗云:“五月杨梅已满林,初疑一颗价千金。味方河朔葡萄重,色比泸南荔子深。飞艇似闻新入贡,登盘不见旧供吟。诗成欲寄山中友,恐解楼头爱渴心。”“一颗价千金”,其价则真可与闽广荔枝、西凉葡萄相比肩了。毫无疑义,这种天价的名贵水果则是达官贵人和富商们的专用品,平民百姓是无福消受的。
(三)南宋临安水果的供应
临安市民所食用的大量水果,绝大多数是由本地提供的。当时这里的水果种植业非常发达,城市周围分布着众多的果园,一些园林也竞相栽植果树以营利。如《武林旧事》卷三《都人避暑》载,聚景园就出产有秀莲新藕、蜜筒甜瓜、紫菱、碧芡、金桃等水果。另据《梦粱录》卷一八《物产·果之品》载:“(林檎)邬氏园名花红,郭府园未熟时以纸剪花样贴上,熟如花木瓜,尝进奉,其味蜜甜。”在这种氛围下,水果的种植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上《种葡萄法》便载道:“有传种葡萄法,于正月末取葡萄嫩枝长四五尺者,卷为小圈,令紧,先治地土松而沃之以肥,种之止留二节在外。异进春气发动,众萌竞吐,而土中之节不能条达,则尽萃华于出土之二节。不二年,成大棚,其实大如枣,而且多液,此亦奇法也。”水果的品种也较过去有了大幅度的增多,其中仅吴自牧《梦粱录》卷一八《物产·果之品》所载,就产有桔、橙、梅、桃、李、杏、柿、梨、枣、莲、瓜、藕、菱、林擒、枇杷、木瓜、樱桃、石榴子、杨梅、葡萄、鸡头、银杏、栗子、甘蔗等24种。
但毫无疑义,本地所产的水果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于是外地大量的名优水果源源不断地运入到了临安。据《西湖老人繁胜录》“食店”条所载,都城中的外地名优水果有:“罗浮橘、洞庭橘、花木瓜、余甘子、赏花甜、亢堰藕、青沙烂、陈公梨、乳柑、鹅梨、甘蔗、温柑、橄榄、匾橘、香枨。”具体来说,主要有:广东的椰子,福建的柑橘、军庭李、荔枝、圆眼,温州的蜜柑,黄岩的乳柑,越州的樱桃,奉化项里的杨梅,苏州的洞庭橘、蜜林檎、韩墩梨,建康的枣,罗浮的橘,太原的葡萄,密云的柿,陈州的果子,等等。甚至还有一些来自海外或者本地引种的水果,如番桲桃、番葡萄、胡桃、新罗葛之类。现根据文献记载,择要介绍十数种外地运入临安的水果:
1.蜜林檎
来自苏州。范成大《吴郡志》卷三〇《土物下》:“蜜林檎实,味极甘,如蜜。虽未大熟,亦无酸味。本品中第一,行都尤贵之。他林檎虽硬大且酣红,亦有酸味,乡人谓之平林檎,或曰花红林檎,皆在蜜林檎之下。”
2.杨梅
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的杨梅名闻天下,临安的杨梅便主要来自这里。陆游《项里观杨梅》诗便对此作了说明:“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小伞轻舆不辞远,年年来及贡梅时。”“山中户户作梅忙,火齐骊珠入帝乡。细织筠笼相映发,华清虚说荔枝筐。”
3.荔枝及圆眼
宋代荔枝和圆眼的生产,以福建和广东地区为最盛。北宋蔡襄《荔枝谱》第三载:
福州种殖最多,延胣原野,洪塘水西,尤其盛处。一家之有,至于万株。……初著花时,商人计林断之以立券,若后丰寡,商人知之,不计美恶,悉为红盐者,水浮陆转以入京师,外至北漠、西夏,其东南舟行新罗、日本、流求、大食之属,莫不爱好,重利以酬之。故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
进入南宋,这种商业化的现象尤其明显,福建及广东一带所产的荔枝大量运往临安销售。如《西湖老人繁胜录》曰:“福州新荔枝到进上御前送朝贵,遍卖街市。生红为上,或是铁色。或海船来,或步担到。直卖至八月,与新木弹相接。”而其中尤以福建泉州、福州荔枝在临安的买卖最大。范成大《新茘枝四绝》云:
荔浦园林瘴雾中,戎州沽酒擘轻红。五年食指无占处,何意相逢万壑东。
海北天西两鬓蓬,闽山犹欠一枝筇。鄞船荔子如新摘,行脚何须更雪峰?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夜凉将到星河下,拟共嫦娥斗月明。
趠泊飞来不作难,红尘一骑笑长安。孙郎皱玉无消息,先破潘郎玳瑁盘。
并诗注云:“四明海舟自福唐来,顺风三数日至。得荔子,色香都未减,大胜戎涪间所产。莆阳孙使君许寄蜜荔,过期不至。贰车潘进奏饷玳瑁一种,亦佳。并赋之。”
4.柑橘
柑橘在临安有出产,如丰乐桥、丰乐楼酒肆一带多橘树,号橘园。高宗幸建康,于此登舟,作亭临河,故称橘园亭。富阳王洲出产的桔,更是临安桔中的最佳品。但总的来说,这种水果当地所产的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大量从温州永嘉、台州黄岩及衢州一带进口。
在南宋,温州永嘉、台州黄岩及衢州一带均是柑橘的重要产地。如韩彦直《橘录》序云:“橘出温郡最多,种柑乃其别。种柑自别为八,种橘又自别为十四种,橙子之属。类橘者又自别为五种,合二十有七种,而乳柑推第一。故温人谓乳柑为真柑,意谓他种皆若假设者,而独真柑为柑耳。然橘亦出苏州、台州,西出荆州,而南出闽、广,数十州皆木橘耳,已不敢与温橘齿,矧敢与真柑争高下耶?且温四邑俱种柑,而出泥山者又杰然推第一。”又,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曰:“永嘉之柑,为天下冠。”《橘录》卷下《采摘》曰:“岁当重阳,色未黄,有采之者,名曰摘青,舟载之江浙间。”洪迈《夷坚志》述临安贩卖温州黄柑云:“李生将仕者,吉州人。入粟得官,赴调临安。舍于清河坊旅馆。……会有持永嘉黄柑过门者,生呼而扑之。输万钱,愠形于色,曰:“坏了十千,而一柑不得到口!”又,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三六《土产》载台州乳柑运往临安云:“乳柑出黄岩断土者佳。……未霜,以饷行都,贵游谓之青柑。”
此外,苏州洞庭山、衢州等地出产的柑桔也源源不断地运到都城临安。宋代的洞庭山是著名的柑桔产地,这里“地占三乡,户率三千,环四十里。民俗……皆以树桑栀甘柚为常产,每秋高霜,余丹苞朱实,与长松茂树相差间于岩壑间,望之若图绘,金翠之可爱”。质量也极佳,据当地人所云:“洞庭四面皆水,水气上腾,尤能辟霜。所以洞庭桔最佳,岁收不耗。”如此多的水果,自然本地是无法消化的,必须运到外地去销售,而人口众多、消费力强的都城则是首选之地。庄绰《鸡肋编》卷中就载:“平江府洞庭东西二山,在太湖,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5.樱桃
南宋时,绍兴为樱桃的重要产地。绍兴初年,来自中原的陈与义在食用了绍兴所产的樱桃后,专门作了一首名叫《樱桃》的诗,对此种水果极为赞赏,诗云:
四月江南黄鸟肥,樱桃满市灿朝晖。赤瑛盘里虽殊遇,何似筠笼相发挥。
当时,临安城中出售的樱桃就来自绍兴。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云:“董宋臣始为小黄门,稍进东头供奉官。极善逢迎。如樱桃宴,即于樱桃未出时遣人往越州买得百颗,奏曰:‘请赏樱桃!’”
6.葡萄
葡萄在宋代已经开始大面积种植,其中尤以河东地区为最盛。《西湖老人繁胜录》记临安市场上有“太原葡萄”及“番蒲萄”等。《马可波罗行纪》说:“此地不产葡萄,亦无葡萄酒,由他国输入干葡萄及葡萄酒,但土人习饮米酒,不喜欢葡萄酒。”按:马可波罗所指的“他国”,即指金国的太原等处。鲜葡萄即使在今天,限于条件也难以保存,在近千年的南宋时期,是如何从外地运到临安的,可以说是一个谜。正因为如此,临安人将其视为珍果。时人用“名传马乳久,物比蚌胎稀”、“玉盘一朵直万钱”等诗句来形容它。
7.巴榄子
巴榄子,为宋代一种名贵水果。朱弁《曲洧旧闻》卷四载:“巴榄子如杏核,色白,扁而尖长。来自西蕃。比年近畿人种之,亦生树,似樱桃。枝小而极低,惟前马元忠家开花结实,后移植禁御。予尝游其圃,有诗云:‘花到上林开’,即谓此也。”来自四川一带。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张俊府第时,张俊便进奉了这种名贵水果。另外,市场上也有这种水果出售。
8.嘉庆子
嘉庆子,即李。如唐代韦述《两京记》云:“东都嘉庆坊有美李,人称为嘉庆子。”但至宋代,人们始称干李为嘉庆子。《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卷五五《果谱·李》载其制法曰:“嘉庆子取朱李蒸熟晒干。又糖藏、蜜煎皆可久留。”这种蜜饯在北宋东京极为常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饮食果子》中载:“又有托小盘卖干果子,乃旋炒银杏、栗子、河北鹅梨、梨条、梨干、梨肉、胶枣、枣圈、梨圈、桃圈、核桃、肉牙枣、海红、嘉庆子、林檎旋、乌李、李子旋、樱桃煎,西京雪梨、夫梨、甘棠梨、凤栖梨,镇府浊梨,河阴石榴,河阳查子、查条,沙苑榅桲,回马孛萄,西川乳糖狮子糖、霜峰儿、橄榄,温柑,绵枨、金橘、龙眼、荔枝、召白藕、甘蔗、漉梨、林檎干、枝头干、芭蕉干、人面子、巴榄子、榛子、榧子、虾具之类。”南宋时,有官员出使大辽时携种子归,始在南方种植。南宋洪适《嘉庆子》诗述云:“雪艳燕脂蕚,京都核远来。游人初识面,不作李花猜。”并作诗注曰:“壬午年仲弟使边,遇此果熟,带其核归种。”临安人将其视为珍果。据《武林旧事》卷八《宫中诞育仪例略》所载,宫中所送的礼物中即有嘉庆子五十斤。
9.槟榔
槟榔来自广南(今海南一带),尤其是琼州“以槟榔为命”。琼人云:“其产于石山者最良。岁过闽、广者,不知其几。非槟榔之利,不能为此一州也。”郑刚中有“贾胡相衔浮巨舶,动以百斛输官场”的诗句。
10.金橘
据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二所载:“金橘产于江西诸郡。有所谓金柑,差大而味甜。年来,商贩小株,才高二三尺许,一舟可载千百株。其实累累如垂弹,殊可爱。价亦廉,实多根茂者,才直二三镮。往时因温成皇后好食,价重京师;然患不能久留。惟藏菉豆中,则经时不变,盖橘性热、豆性凉也。”南宋时,李纲《初食金橘》一诗对这种果中珍品作了高度的评价:
江湖种橘侔洞庭,于中小者如龙睛。珊瑚枝干碧玉叶,结实璀璨罗繁星。客持赠我意已重,贮以翠笼尤晶荧。气含风露更高洁,色着霜日微红青。匀圆入手讶磊砢,甘酸流颊凄芳馨。金丸玉齿乍破碎,中有沆瀣凝清冰。厥包忆昔贡宫阙,潇湘远物来天扃。争新效美不论直,万颗坐觉千金轻。美人转赐入怀袖,归来分饷同瑶琼。只今八骏杳安在?此物亦尔无光精。天涯相见两寂寞,敢以陋质伤飘零。举觞为尔成一醉,醉中不省居蛮荆。
金橘在临安有售。绍兴二十一年(1151)十月,高宗幸张俊甲第,张俊供进御的“时新果子一行”中,就有金橘一品。此外,还有雕花金橘和大金橘等名目。而皇帝也以这种珍果馈赠近臣,周必大有诗曰:“昼卧玉堂殿,眼看金弹丸。禹包经岁月,郑驿助杯盘。黄带霜前绿,甘移醉后酸。江湖有兄弟,此日忆团栾。”
11.梨
临安饮食店铺中的梨,除一部分为本地出产外,还有一部分来自外地,苏州韩墩梨、秀州丑梨、四川广安的紫梨就是其中的代表。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韩墩梨》载:“姑苏地名韩墩,产梨为天下冠,比之诸梨,其香异焉,中都谓之‘韩墩梨’。后因光皇御讳,改为‘韩村梨’。至侂胄专国,馈之者不敢谓‘韩村’,直曰‘韩梨’。因此皆谓韩梨矣,非侂胄意也。”又,范成大《吴郡志》载:“韩梨,出常熟韩丘。皮褐色,肉如玉。每岁所生不多,价极贵。凡梨削皮切片,不移时,色必变。惟韩梨虽经日不变,所以独贵。”
丑梨出崇德之东,“貌虽恶,而味绝胜”。陆埈《丑梨》诗赞曰:“灰貌疑清古,霜津溢脆甜。面嫌汤后白,心慰邑中黔。美实钟寒谷,珍尝近御奁。彼姝徒冠玉,争得似无盐?”
12.真柑
临安市场上的真柑来自苏州。如绍兴二十一年十月,高宗幸清河郡王第,清河郡王臣张俊供进御筵中的“绣花高一行八果垒”,其中有一种水果便是真柑。这是一种名贵水果,范成大《吴郡志》一书对其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橘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浙东江西及蜀果州皆有柑,香气标格,悉出洞庭下。土人亦甚珍贵之。其木畏霜雪,又不宜旱,故不能多植及持久。方结实时,一颗至直百钱,犹是常品,稍大者倍价。并枝叶剪之,饤盘时,金碧璀璨,已可人矣。安定郡王以酿酒,名洞庭春色。苏文忠公为作赋,极道包山震泽土风,而极于追鸱夷而酌西子,其贵珍之至矣。又有“三日手犹香”之词,则其芳烈又不待言而知。
作者: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徐吉军(原载《浙江学刊》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