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是现代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天,特色产业发展伴随着科技应用,往往能焕发出更多活力,渝北也不例外:大盛镇青龙村建成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智化无人果园;统景镇长堰村肉兔养殖标准示范场,依靠现代数字技术,3个人可养殖出栏6万多只肉兔;兴隆镇智慧种苗工厂,经过数字化改造的育苗流水线只需要十几秒钟,就能转换成一盘盘播种好的苗盘……
这样的场景,在今天的渝北并不少见。近年来,渝北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为主、奶肉制品加工和柑橘为辅的“一主两辅”优势特色产业,不断提升特色产业能效。同时,聚焦打造南北大道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带,新发展现代化蔬菜设施大棚、升级改造老旧蔬菜设施、建成智慧种苗工厂及食用菌生产工厂,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农业智慧化,建成了数字化智能设施大棚10万平方米,打造了大盛镇青龙村全国首个丘陵山地数智化无人果园和兴隆镇智慧农业展示“指挥中心”,建成全市首个区县级“三农数智中心”平台,搭建覆盖10万亩的“数字柑橘一张图”和农业物联网平台。此外,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创建粮油高产示范片、发布推广粮油新品种、遴选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粮油种植技术及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全区粮油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深挖潜力着力培育农业特色品牌
延产业链加快提升农业整体效益
今年7月15日,从空港经济公司传来喜讯,总投资5亿元的空港良厨科技谷项目签约落户空港工业园区。该项目于8月下旬购地建设,将围绕数字央厨、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以发掘、招引和培育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为目标,构建形成原料采购、研发生产、贸易总部为一体的现代绿色食品工业体系。
这也是渝北区聚焦延展产业链,加快提升农业整体效益的一项举措。近年来,渝北区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培育出天友乳制品和秦妈、胖子、毛哥、佳仙等火锅调味品系列产品,以及农投、古昌等猪肉系列产品,还培育出多家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市级农产品加工“双百”企业、市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佳企业”企业。不仅如此,茨竹镇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农投大厨良选肉食品加工项目基本建成,新签约华萃生物智慧工厂、空港良厨科技谷农产品加工项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区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4.9亿元、增长4.7%,预计全年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105亿元、增长4.3%。
同时,渝北区加强农产品推介营销。组织区内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中国农交会、西部农交会、农博会等系列产销对接大会,大力推介渝北特色农产品;建成镇级电商服务站6个,实现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乡村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94%;培育载禾农业、蓓禧农业等电商企业,推广全区名特优新农产品;组织开展直播带货培训3000人次;印发《渝北区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管理工作方案》,打造10个经果林全产业链运营示范村;建立常态化产销对接机制,会同区商务委、区三社融合公司等单位组织60余家采购商开展果品产销对接活动。
此外,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古洛环线、南北大道沿线、印放线、玉龙线“四线”和玉峰山、白云山“两山”,加快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打造了“苏氏农业·花田坝子”“宿于·龙槐山院”“山顶见·青坎”“白云·粮粟”“龙门·璞村”“沙湾小聚”等一批精品乡村旅游基地和特色民宿。
0411-84755533
为保证浏览效果及正常使用,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Chrome/火狐等最新更新版本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