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控股黑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明(右)同中国农资执行总编辑孙立新(左)正在查看今年玉米长势情况。
受国际粮价影响,今年我国的三大主要农作物价格一齐下降,凉了数亿农民的心,其中以玉米尤为突出。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成了眼下种粮农民、粮食经销商和地方政府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随着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当前不少有规模的农资企业都在进行土地流转和种植业开发业务。在粮价骤跌的不利因素影响之下,这些农资企业如何在“寒冬期”咬紧牙关?粮价下跌对农资销售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明年的土地流转市场会出现何种状况?农资企业的出路与对策又在何方?时值初冬,目前正是我国玉米进入批量上市期。带着种种问题,记者近日到我国粮食生产大省黑龙江进行了实地调查式采访。
难以盈利让部分农资企业咬牙坚挺
作为黑龙江地区土地流转的大户之一,中农集团控股黑龙江有限公司在近两年将这些业务进行得风生水起,然而今年的行情却让这家企业肩上的担子沉重了许多。
中农集团控股黑龙江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晓明向记者分析了粮价骤跌的根源。他说,国家今年改变了粮食价格保护的收储政策,其理由很简单:第一,粮食的收储价格比国际市场高出了30%—50%,处于严重倒挂;第二,国家财政吃紧,缺乏足够资金继续维持价格保护的政策;第三,国家的粮库“仓满为患”,难有多余的库容大量收储今年的新粮。国内市场上玉米、小麦和水稻价格同步下跌的局面,近年来极为罕见。其中玉米跌幅较大,超过20%;小麦价格跌幅在8%左右;水稻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收购价的小幅下跌。粮价下跌可能让全国农民今年减收大约1000亿元,对GDP的影响约有1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跌直接受损者是种粮的农民和种粮企业,粮食加工企业受损也比较大,连带会影响土地制度的改革。比如最近几年推行的土地流转制度,许多大户把农民的土地租过来种,合同是按当时的粮食价格签的,现在粮价大幅下降,农业大户亏损,就没有资金去向农民支付土地出让金,进一步影响农民的日常生计,而且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也就不高了。
作为直接掌管土地流转和农业开发业务的中农集团控股黑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宇峰从细节比对方面分析认为,以去年企业自建烘干塔烘干出的玉米成交价来看,去年成交价格平均为1.03元/斤,而同样标准的玉米,今年收购价不会超过0.8元/斤,如果照这个价格售出,一吨玉米的净损失就在450元左右。按照企业的总产量预计,单单粮食价格下跌的因素,企业损失就达到1000万元以上。用一句话概括今年的粮食行情,就是丰收却不增收。
今年玉米收购价格近乎击穿种植成本线,眼下散户种植依然有微利,而流转土地进行种植的机构可以说“赔本赚吆喝”。以公司流转的土地来合算,土地出让金每亩每年400元,所有种植成本是730元/亩。而今年的成本产量必须在每亩1200斤以上,每亩地成本产量较去年高出200多斤。乐观地估计,今年的产量使得企业只能勉强维持成本,今年的丰收已经确定,但粮食收储形势过于严峻。国储粮收购价格下调幅度很大,中储粮开秤收粮约在12月以后,整体粮食市场都处于观望状态,而小型粮食收储企业根本不敢下手。
郑宇锋总结称,在这样的粮价形势下,最直接的冲击是明年的土地流转市场。明年土地流转规模预计会大幅度降低,不少个人或合作社有可能退出土地流转市场,明年土地流转价格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从企业自身来看,对策在于从现有规模和土地产值控制成本,调整种植结构。不难看出,玉米作为“铁杆庄稼”的地位已经被打破,将来要吸引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在传统粮食作物中,寻找能够抗风险的作物选择性种植。作为农资流通企业,还要扩大服务规模,引入土地托管模式。
连锁反应粮价导致农民购买力下降
“地不好种,农资产品必然不好卖。”郑宇锋认为粮价大幅度下跌对农资企业的影响在于农资的销售渠道发生变化。在近几年大户集中的时代,农资产品以批发为主,在当前形势下,明年有可能回到散户为主的时代。当散户时代再次出现,散户对于农资产品的用量定然有所下降,形成倒逼农资产品价格下跌。
各部门联动曙光就在前方
刘一兵还告诉记者,从全国的粮食收储行情来看,东北地区玉米价低,华北、华中地区小麦价低,华南地区水稻价低,这样的情形正在倒逼涉农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也会出台相应的调控政策。作为涉及农业开发的农资流通企业,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挺过难关,在艰难的现实中奋力前行,等待国家政策的出台,配合政策顺势而为,曙光就在前方。
正如刘一兵预期的,针对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种粮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他专门提到,要积极推进休耕及玉米与大豆轮作,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促进种植结构调整。同时,农业部已下发指导意见,着力调整玉米种植结构。
截至11月15日,中储粮共收购临储玉米611万吨。目前可利用空仓容总量5096万吨,加上国家已批复露天储粮设施搭建计划3000万吨,收储能力在8000万吨左右。总体上可满足今年国家临储玉米收购需要。随着11月1日玉米临储收购全面启动,目前东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回升企稳,华北地区玉米市场价格也出现恢复性上涨。
截至记者发稿时,东北地区的几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致电记者,称目前东北地区的粮食收购价格出现了小幅度的松动,国储粮和民间市场的收购价格都有要抬头的迹象。中储粮的开秤收粮期已经到来,预计在国储价格的带动之下,粮食收购价格会出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