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厦门7月22日消息(记者陈庚通讯员杨心亮刘刚叶秋碧)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洪塘物流园内的厦门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今天正式启用并开始试营业,将推进厦门乃至闽南农业产业化升级和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稳定市场农副产品价格、调配南北农副产品品种,向全国前列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迈进。
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由同安国投集团市场管理公司与厦门夏商农产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规划总用地面积500亩,计划投资总额约10亿元。今天启用并试营业的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项目一期,将以现有蔬菜批发为龙头带动培育水果、水产、肉类及干货调味品等其它农产品批发业务的发展,预计年交易量可从目前的123万吨增加到200万吨,年交易额达60亿元,年创利税0.4亿元以上;二期建成后,物流中心的交易量可达到300万吨,交易额100亿,利税0.8亿元。
与此同时,建成使用长达20年、位列全国专业蔬菜批发市场10强的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关闭并同步搬迁至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
据悉,闽南果蔬批发市场1995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实际使用面积仅150亩。市场以蔬菜中转批发为主,供应的蔬菜占全厦门市总供应量80%以上,2014年交易量和交易额分别达到123.26万吨和36.65亿元,日平均进场人数2万人次以上,进场车辆每日达3000辆次。闽南果蔬批发市场已经发展为南菜北调、北菜南运重要的全国蔬菜中转基地,辐射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部分蔬菜还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目前,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是全国专业蔬菜批发市场10强,农业部定点联系市场,被国家商务部列入“双百市场”,2009年被商务部评为“建国六十周年带动地方经济突出贡献奖”。
数据显示,自2003年之后,闽南果蔬批发市场每年交易量和交易额都以20%以上速度逐年增长。然而近两年,市场交易量和交易额增长的速度有所放缓。负责该市场运营的闽夏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陈树藤坦言:“由于早期设计的市场规划用地小及建设资金制约,市场建设的标准较低,场地规模较小,造成大型运输车辆进出堵塞,市场拥挤不堪,成为市场快速发展的瓶颈。”
今后,在全新的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只需要一张卡就可以搞定看似复杂的大宗交易。借助电子化交易平台,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将采用鼓励奖励方式逐步采用电子结算,在园区内推广使用与农行合作开发的闽夏卡,在智能称重交易终端进行刷卡支付,提高交易效率和结算安全性,同时完善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此外,在人员管理上,新的物流中心将进行搬运体制改革,整合中心内的搬运工资源,改变过去无序的搬运秩序。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后,闽南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会实行封闭式管理,根据功能区的布局,形成多个独立封闭的功能区。各功能区的出入口实行门禁管理,对一些区域将限时关闭,杜绝休市后小偷小摸的出现。停车场的出入口同样通过电子识别技术,对车辆进行阶梯式收费,避免个别车辆长期霸占停车位,保证交易车辆有位可停,维护交易秩序。
为了加强管理,新市场还安装了250个高清探头,并专门设置监控中心,基本实现市场无死角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