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乡村振兴蓝皮书|苏仙区2022年乡村振兴研究报告三农论剑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带动作用至关重要。苏仙区作为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区),坚决扛起示范创建使命担当,全面深化“三农”领域各项改革创新,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突出农民乡村振兴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成效的改革创新成果,为郴州市乃至湖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经验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示范创建苏仙区

近年来,苏仙区坚持“四个一”工作法,做到“四个不摘”,强化“三个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各项考核指标任务,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可度、满意度持续提升。连续四年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获评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

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成效斐然

2021年以来,苏仙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区工作重中之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实现了乡村特色产业大跨越,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农村集体经济大发展,乡村振兴工作获得了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关春,省政协党组副书记乌兰等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确定为省乡村振兴示范县区。

(一)立足融入大湾区,乡村特色产业引领湘南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苏仙区抢抓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机遇,立足融入大湾区、服务主城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精细农业,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以打造西河沿线2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南部山区2.1万亩高山特色蔬菜基地、郴江河上游3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等为重点,重点规划布局时鲜蔬菜、南瓜、莲藕、食用菌等外销蔬菜品种的生产,建设好“湘江源”标准化优质蔬菜基地,共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25个,海关备案企业5家,基地备案11个,授牌农业龙头企业9家,“湘江源”省级公用蔬菜品牌企业7家,蔬菜绿色食品认证13个,良田镇堆上村(食用菌)被评为第11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1年1-11月,苏仙区25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在粤港澳销售蔬菜逾11278吨。

苏仙区将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作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来抓,加强对全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培育和扶持,出台了支持特色产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特色产业园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成功创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1家(郴州市苏仙区欣兴源“湘江源”蔬菜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郴州市苏仙区瑞祥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葡萄产业园、郴州市苏仙区大山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蔬菜产业园、湖南丰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2家(郴州贵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豚产业园和湖南丰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产业园)。

生猪养殖过程中,苏仙区坚持“种养结合,以养促种,就近消纳,综合利用”的原则,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现状、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综合考虑种植业的消纳能力和终端产品利用渠道,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清除面源污染,提高土地肥力,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在提高粪污综合处理利用率方面成效显著,累计投资1.365亿对全区154家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进行改造,改造之后全部达到了环保排放标准,全区所有的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设备达到了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1.7%。2021年,苏仙区万头以上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17家,新建大型猪场8个(其中年出栏10万头规模养殖场4个、万头规模养殖场4个),中、小型养猪场60多家,生猪养殖场办证61家,出栏生猪52万头,销售总额约10.5亿元。

通过大力整治人居环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成为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最好的名片。苏仙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型、生态农业型等村庄经营方式,坚定不移走文旅融合、农旅结合的路子。依托区内4个4A级景区和独特的丹霞地貌、丰富的森林温泉资源,引入市场主体发展农业体验、田园观光、科普教育、休闲康养等新业态,乡村旅游发展来势良好,在飞天山、五盖山、西河风光带等地形成了一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特色村。郴州市苏仙区那山那水云溪居山庄、郴州市天堂温泉酒店有限公司、郴州市东华现代观光农业有限公司被评为湖南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

(二)推行试点引路,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做强产业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年来,苏仙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模式,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呈现出虚化与缺位的问题。2019年以来,苏仙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导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并进行工商注册登记。新成立的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经营与管理、集体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生产发展与服务、财务管理与收益分配等。

为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科学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管理,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苏仙区出台了《苏仙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苏办发〔2018〕11号)和《苏仙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苏产改办〔2019〕1号)《苏仙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实施方案》(苏产改办〔2019〕2号)等文件,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培训,指导农村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

积极探索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路径,2020年运用郴州市“100万以下小型公共基础设施工程交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建”的政策,选择五里牌镇红五星村先行试点,由村集体组织承建一条投资32万元的通组公路,直接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在试点的基础上,出台了《苏仙区村集体经济组织承建200万元以下小型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工程管理办法》,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同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工程项目摸底,建立农村2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库,共摸底项目606个,涉及金额2.1亿元。截至2021年底,苏仙区有43个村严格按照“四自两会三公开”模式,承建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农田水利等68个项目,总投资1300多万元,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0万元。

(三)聚焦精准发力,农村人居环境面貌一新

苏仙区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试点,积极推进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得到了国家和湖南省多位领导的表扬,典型经验2021年7月7日在全省乡村振兴推进会议上推介,并为郴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会提供现场点。许家洞镇钟家村获评全省农村清洁行动先进单位。

作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县(市、区),苏仙区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突出规划引领,各驻村帮扶工作队按照美丽乡村标准,坚持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共建的原则,带领村“两委”干部全程参与村庄发展规划设计,将村宅基地、道路交通、生产发展、垃圾污水管网等人居环境整治细节内容纳入规划中,确保规划编制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为更好地推动规划设计能落地见效,驻村帮扶工作队积极走访村组党员干部和“五老”人员,征求广大群众对村庄规划的具体意见。在得到群众认可的基础上,通过成立村民理事会,积极发挥村组党员干部和“五老”人员表率作用,带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空心房拆除、户厕改造等行动。

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区55%以上的村基本达到美丽乡村标准。2021年,苏仙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8个,美丽乡村数量和创建工作力度在郴州市均排名第一。此外,苏仙区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32个村大力实施“美丽庭院”创建活动,评选美丽庭院100家。

(四)着力共建共享,农民主体地位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苏仙区坚持村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引导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村民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环境卫生保洁付费机制,推进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制,在飞天山镇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试点示范。推动落实农村自来水费、卫生保洁费、规范农村建房保证金“三费”收取工作,2021年已在32个村(19个示范村、13个重点帮扶村)开展试点,2022年将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实行环卫保洁费等“三费”收取制度,促进了老百姓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转变了老百姓观念,极大提升了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改变了农村环境整治“上热下冷”“党员干部带头干、百姓站在旁边看”的局面。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苏仙区想方设法提升农民的内生动力,引导农民自己干,依靠群众的力量建设美丽家园,真正做到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本领。积极引导体现农民主体作用和主动性,发挥群众智慧和力量维护美丽家园。苏仙区8个乡镇116个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全面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积极组织农村村民参与“搞卫生、除垃圾、清杂物、防疫情”活动。

在乡村治理中,苏仙区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实施“四会治村”工程,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形成“四会治村”“村规民约”基层治理叠加效应,引导群众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截至2021年底,苏仙区116个村、69个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个清单”(依法自治事项清单、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减负工作事项清单)全部落实到位,所有村(社区)完成应急能力建设任务。

二、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亟待破解的现实难题

苏仙区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以来,乡村振兴工作成绩显著,但对标高质量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依然面临一系列现实难题,亟待破解。

(一)产业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苏仙区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传统产业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转型升级仍面临不少困难,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有效支撑,旅游产业缺乏特色亮点,“绿水青山”没有变成“金山银山”。苏仙区拥有4个4A级景区,总体来看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旅游开发缺乏拳头产品,没有将旅游产品形成一个体系,旅游产品淡旺季非常明显。同时,苏仙区现有旅游产品整合推广力度有限,旅游知名度还有待提升。苏仙区生猪产业虽然拥有一定的产能规模,但是高附加值生猪产品缺乏,地方特色猪种挖掘和培育不足,没有形成像宁乡花猪一样的地方特色猪种,使得生猪产业无法跳出“猪周期”,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温泉旅游,从本质上来讲是以感受温泉沐浴文化为目的,将原先温泉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以健康为主题、达到养生和休闲效果的时尚旅游。苏仙区有丰富的温泉资源,许家洞温泉小镇位于苏仙区许家洞镇天堂村,距郴州市中心仅10公里,项目不但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和环境优势,更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温泉资源开发缺文化,与郴州市其他县市温泉产品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没有形成独特的竞争力。

(二)土地要素配置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建设用地支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苏仙区集体建设用地配置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尚未形成完善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政策体系,导致乡村二三产业发展过程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给不足,影响项目落地实施,市场主体无法依托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开展抵押融资。由于无法获得稳定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市场主体对未来经营存在较多顾虑,影响其在乡村投资的信心。

(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完善

(四)农业农村优先投入面临财政收支矛盾的制约

按财政部统计,苏仙区隐性债务风险等级原为红色,通过稳妥有序推进“防爆雷、退红线、减债务”,综合债务率下降到300%以内,实现退出政府债务一类预警地区的目标,成功取下了戴在苏仙区头顶上的“紧箍咒”。然而,苏仙区财政收入总量较小,新增财力不足,质量不高,收支矛盾突出,“三保”工作压力较大,政府债务包袱仍然沉重,政府性债务仍在偿债高峰期,长期的债务包袱沉重制约乡村基础设施投资和项目推进。与此同时,一方面,随着现代化的收入推进,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下,需要优先投入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日益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宏观背景的影响,国民经济下行,导致苏仙区财政收入的数量与质量不断下降,财政的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对乡村振兴的公共财政投入,偏离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的政策预期,难以满足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美好生活期盼。

三、聚力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基本对策

虽然苏仙区乡村振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受种种因素制约,与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的要求相比,依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对标打造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苏仙区需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乡村产业优势,把城区优势转变为乡村文旅优势,把平台优势转变为乡村开放优势,把交通优势转变为农产品流通优势。

(一)把资源优势转变为乡村产业优势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没有兴旺的产业,乡村就会成为“空心村”,乡镇就会唱“空城计”,乡村振兴就是“空中楼阁”。苏仙区乡村资源优势明显,但由于缺叫得响的本土品牌、缺上中下游一体的产业链,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制约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域高质量发展。

1.把温泉资源转变为乡村特色产业

举办苏仙区温泉文化节,通过举办温泉文化论坛、设计走进美丽乡村、“泉心泉意”康养集市、线上惠民抢票、全媒体推介等活动,全面展示郴州市苏仙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分展现苏仙区文化旅游的新形象。以文化创意为依托实现资源转化和活化,通过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打造苏仙区旅游拳头产品

以苏仙岭为重点,积极挖掘苏仙岭文化价值,讲好苏仙岭故事。苏仙岭的主峰海拔虽然只有526米,却具备了很多有潜力价值的文化景观,相比苏仙区其他景区,创5A景区更加具有竞争力。建议郴州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苏仙岭景区提质改造,完善景区及周边基础设施,集中资源打造5A级景区,努力将其打造成为苏仙区乃至湘南地区的一张网红名片。

3.努力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二)把城区优势转变为乡村文旅优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市民的青睐,乡村旅游享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苏仙区作为郴州市2个主城区之一,城镇化率超过7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市场优势,需不断创新乡村文旅产品,将城区优势变为乡村文旅优势。

1.依托城区打造郴州市现代都市休闲农业基地

推动农业主动融入城区、服务城区、建功城区,发展以休闲农业、体验农业、观光农业为重点的现代都市农业。充分发挥城郊优势,按农游结合、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引导支持现代农业园区、龙头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城郊游”“体验游”“周末游”“亲子游”等旅游产品。推进乡村旅居发展,把发展旅游民宿产业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围绕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重点引进一批高端品牌民宿,加快乡村团建、乡村夜经济、休闲农场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2.擦亮文旅融合名片

启动实施“十大文旅地标”“三大文旅走廊”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喜爱、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挖掘和开发红、绿、蓝、古、彩“五色文化”,修缮和改造濂溪书院,传承湘昆剧曲、发展郴州话剧,擦亮“苏仙传说”“飞天寻梦”“十八福地”“爱莲兴学”“功勋铀矿”等文旅名片,让苏仙故事响彻林邑之城、传遍三湘大地。启动文旅示范带建设,向北串联许家洞、栖凤渡打造红色文旅示范带,建设“711矿”文旅小镇、许家洞至资兴慢游观光火车线路,将“711矿”旧址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向南串联坳上、良田打造湘粤古色古韵示范带,保护和开发裕后街、李家大屋等湘南古色民居;向东串联飞天山、五盖山打造生态康养示范带,建设好飞天山文化旅游产业园,打造东湖缤纷之夜、高椅岭等网红打卡点。深度挖掘栖凤渡鱼粉制作技艺、吴溪尝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利用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

3.培育旅游新业态

加强“旅游+”经济和旅游新业态的深度融合发展,融合生态康养、教育研学、文化体育创意产业,嵌入郴州市“莽江红·绝美湘南”世界级旅游景区走廊建设,对接大湾区、联动“红三角”。探索研学旅行、科技旅游、休闲旅游、定制旅游等新业态在文物保护、非遗传承、文艺演出中的发展模式。

(三)把平台优势转变为乡村开放优势

从发展平台来看,苏仙区叠加了郴州高新区、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试验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园区等平台优势,苏仙区需充分发挥这些平台优势,不断提升乡村地区开放范围、层次和水平。

1.依托平台优势进一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在粤港澳的市场占有率

坚持农业发展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抓住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建设契机,大力发展农产品出口基地和创汇企业,增强农产品出口创汇能力。重点加强高效出口农业示范园和供粤、供港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发展以“湘赣红”“湘江源”蔬菜、生猪产业为重点的外向型农业。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动“二品一标”优质农产品创建、农产品“身份证”制度和食用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

2.依托平台优势推动加工贸易向乡村地区转移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已进入结构调整转型期,由于劳动力、土地、资源、环境成本上升,将产业结构由工业化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促进加工贸易企业向农村转移,既为城市发展服务业腾出空间,又有利于农村人口当地就业,缓解城市人口、资源不堪重负所引发的“城市病”。建议苏仙区用好湖南自贸区郴州片区、综保区、跨境电商试验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园区等金字招牌,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推动加工贸易向乡村地区转移,促进农民就地实现就业,助力农民增收。

3.依托平台优势持续优化乡村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乡村地区加快发展极为重要的竞争力。要以打造更高水平的自贸区联动片区为抓手,对标粤港澳、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以“思想大解放、服务大提质、效率大提升、环境大优化”活动为抓手,打造办事不求人、代办暖人心、服务高效率的“苏仙服务”品牌。持续提升苏仙区乡村政务环境,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容缺受理”,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开展乡村地区营商环境集中整治行动,对涉企服务敷衍塞责、执法搞选择乱作为、干预插手工程项目、利用职权搭股经商等行为“亮红灯”“零容忍”,坚决斩断破坏营商环境的一切“黑手”。

(四)把交通优势转变为农产品流通优势

农产品流通作为连接农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具有衔接供需、连接城乡、引导生产、促进消费的功能。高效且安全的农产品流通离不开便捷高效的交通系统,苏仙区内外交通优势明显,应努力将交通优势转变为农产品流通优势。

1.依托交通优势高标准建设湘南地区冷链物流基地

2.打造湘南地区农商联动示范区

建立农商互联集配中心、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郴货出郴”行动、推进农产品“团销、团餐”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管控和价格收集研判等。打通农产品生产、种植、加工、流通、销售全链条,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产品流通短板,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苏仙区绿色农产品抢占省内外市场,提升优质农产品集散和出口能力。

3.建设湘南地区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

在京港澳高速郴州北互通附近建设湘南地区农副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对内可解决苏仙区农副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问题,向外能打通郴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最后一公里”,打造农产品流通高地。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网络建设,鼓励农业中介组织、农户联合体、合作组织(协会)、产销地批发商、收购代理公司、农村经纪人等从事农产品营销流通活动。

参考文献: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

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人民出版社,20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人民日报》2021年2月22日1版。

陈文胜:《论中国乡村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陈文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民日报》2018年3月12日。

陈文胜:《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人民日报》2017年6月12日。

陈文胜:《乡村振兴的资本、土地与制度逻辑》,《华中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1期。

张才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青年公共文化供给路径探讨——基于湖南省苏仙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调查》,《老区建设》2019年第22期。

李国寅,刘永红,张贵付:《关于乡村教师缺编难题的探讨——以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为例》,《当代农村财经》2019年第12期。

陆福兴:《全面乡村振兴如何开好局》,《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第4期。

陆福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迫切需要市场有效》,《中国乡村发现》2021年第2期。

THE END
1.农产品批发市场十大排行榜水果批发市场2024年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排行榜最新发布,农产品批发市场十大排行榜前十名有新发地、万邦国际、海吉星、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周谷堆、江南果菜批发市场、白沙洲、凌家塘、红星大市场、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十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https://m.maigoo.com/maigoo/5114ncppf_index.html
2.农副产品农副产品批发价格市场报价厂家供应百度爱采购为您找到6967条最新的农副产品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行情走势、优质商品批发/供应信息,您还可以免费查询、发布询价信息等。https://b2b.baidu.com/slist/0c6071787b330f7e0c337e6b74721b1e0f7405611a190d0d1960
3.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李庆华农产品交易大型诈骗案开庭 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全国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有没有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热讯:首个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平台 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全国农副产品交易平台 有没有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农产品批发 更多 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一件代发,5斤16元起,支持各大平台打单。 推荐 货版一致 https://m.cnhnb.com/t/16214.html
4.常熟农副产品交易城(一期)新建项目二标段监理本招标项目常熟农副产品交易城(一期)新建项目(项目名称)已由常熟市行政审批局以常行审投备[2024]387号批准建设,项目业主为苏州市新福地农产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单位),建设资金来自自筹。苏州市新福地农产品市场发展有限公司(招标人)委托苏州鸿鑫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具体负责本工程的招标事宜。项http://www.ggzy.gov.cn/information/html/b/320000/0101/202408/20/0032096eb41e2e234288a8f2cb1fff252b94.shtml
5.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蔬菜果品市场网中国农副产品供销网--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蔬菜果品市场网属农副商城类网站,共有12个主栏目。主要发布有关蔬菜果品商城(电子商务和市场贸易)的基本信息。涉及食菌类、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瓜果类、芽菜类、其他菜、干果、坚果、生鲜果、其它果等多方面,全http://z.nfcpw.org.cn/list.php?fid=183
6.农副产品交易平台有哪些?列举3个知名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现代社会对农业还是比较关心的,很多人投资农业,支持农业,所以农业就发展起来了。农民想要更快的销售农副产品,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肯定是难办到的。所以完全可以和互联网结合,把产品发展到全国各地,才能让农副产品走得更远。优秀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都有哪些呢? https://m.sdongpo.com/xueyuan/c-26678.html
7.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是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按照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的有关要求,建设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https://www.fupin832.com/
8.食品批发app哪个软件好?零食批发app推荐副食批发app下载大家整理了一些当前最全的食品批发平台app,各种不同类型的食品选择还有多样化的操作方式以及真实的批发价格,贴心的服务加上实惠的价格可以一次性购买,无需复杂的操作就可以网上下单送货上门,首先第一款就是非常火爆的58食品批发网,种类齐全你想要的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还有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批发网,海量食品应有尽有等你http://www.downcc.com/k/shipinpifaapp/
9.产业新观察农产品增值有道丰收有方“让丰收在田变为丰收到手,农产品走向市场的路也要走稳走好。”前不久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扎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MTIyMjMyNw==&mid=2650853629&idx=2&sn=0e53a08dfb6cfa7849ff3fa8440a4096&chksm=8a45338d4352dd444f4372f384b5700afef0bf5d12bd5c7929e55e67eab0e32136cbec73707c&scene=27
10.农副网农产品在线交易农业网中国农副网 - 农业电商平台,提供农产品交易,农副产品集散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报价,农业信息资讯,农业技术,农副产品推广等服务内容,让您安心享受农产品网上交易的乐趣!http://nac88.com/
11.农副产品的经营范围有哪些(农产精加工公司经营范围参考)对怀集而言,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肇庆(怀集)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下称“集散基地”),是一个全新的课题。2019年以来,怀集在探索中前行,逐渐形成了“一中心多节点”的发展思路,将生产供应、深加工、批发交易、服务配套等环节有机整合。随着交易博览中心今年10月开业,加上已经投入使用的检测中心、进出口服务平台,集散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482202-1.html
12.网推广平台中国农产品供销网交易中心农产品供销商 APP,专门为用户提供各商家信息咨询及交易的平台,用户可以快捷地从这里了解商家。http://www.ncpg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