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某团场今年的春播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该团的连党支部书记陈文涛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该连今年种了1万多亩棉花,全部采用机械化播种。陈文涛介绍称,犁地、整地、下种、铺膜、覆土等一系列工作,靠着配备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拖拉机都能够完成,“种出来的地还特别齐整,让人看着就舒服”。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陈文涛提到的这种拖拉机内装有一块触控式液晶显示屏,田块环境和拖拉机作业等情况在显示屏上一览无余。只要开启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拖拉机随即进入自动驾驶模式,除掉头外无须人来操控,农机即可沿既定路线匀速、精确前进。
在阿克苏拜城县托克逊乡亚吐尔村,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长势喜人。伴随着一阵阵旋翼转动声,3架植保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控下正在进行小麦病虫害喷洒作业,短短半小时,便完成100多亩的农药喷洒任务。
“以前打药都是背着喷雾器打,费时又费力。如今,采用无人机打药,不仅防治效果好,还节省了种植成本。”村民热依拉·艾合买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现在种田科技化程度高了,村民们也不用天天在农田忙了,她相信今年小麦定会有个好收成。
据当地媒体报道,2022年,新疆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到85.7%。随着新疆棉花生产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逐年提高,植保无人机、打包采棉机等广泛应用,棉花播种、耕地环节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农资都在涨
机械的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的人力成本,但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不时反弹与国际局势剧烈动荡的2022年春天,农民又有了新的担忧。
陈彤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今年的化肥价格大涨主要受原材料价格从国际向国内传导和下游需求旺盛的双重影响。事实上,化肥涨价情况从去年就已开始,今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国家对俄实施制裁和俄罗斯采取的反制裁措施,让国际化肥价格再次上涨,我国进口的氯化钾等原料价格也受到影响。
为保障农户春耕农资需求,新疆已经提前进行了准备。据当地媒体报道,新疆农资集团以低于市场价格200元—300元/吨的价格销售硫酸钾,已销售各类化肥超92万吨。
在上月底举行的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陈萍介绍称,今年春耕期间化肥需求总量大约是3980万吨,这个说的是实物量,化肥供应总量4830万吨,这包括生产、库存和进口量,化肥供应总量是有保障的。此外,中国已设立化肥国家储备调节制度。今年3月至4月中下旬,有关部门已先后向市场部署投放两批共600多万吨春耕储备肥和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
除了化肥等农资涨价,今年全国春耕的另一特点是“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春耕”。此前,位列全国粮食总产量第五的吉林省出现新冠肺炎疫情,而“错过春耕就错过一年”,如何在疫情防控不放松的情况下保证春耕顺利进行,也成为吉林与全国各地都面临的新挑战。
今年春耕不同寻常
另一个东北地区的全国粮食主产省辽宁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该省农作物预计播种6193.2万亩。截至4月末,辽宁省已播种525.9万亩,进度为8.5%,同比快1个百分点;水稻已育秧7.12万亩,进度为98.9%,同比进度快0.2个百分点。
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军事冲突、印巴遭遇122年来最强热浪,全球粮食危机已经若隐若现。由联合国、欧盟、政府和非政府机构组成的“全球应对粮食危机网络”本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年,53个国家/地区约1.93亿人陷入危机级别或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认为,俄乌冲突进一步暴露全球粮食系统相互关联的性质和脆弱性,对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造成严重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春耕以及在中国田地里发生的一切都对全球有着重要意义。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此前表示,“中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粮食安全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