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去合肥参加全国植保会的时候,看见一个人问另外一人:“嘿,你的这个背包是在哪里领的?”然后那个人热情指了指前面,问路的大哥赶紧往前去了……
走到前面路口的时候,我还特意看了看,果然有发背包的,质量看着还不错。
原来是被全国植保会拒绝入场的XX云商,然后我也偷偷去混了个书包。
听说,他们今年的线上交易额破10亿了。初次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还是被吓了一跳,居然能破10亿……
2015年,在假如农资电商是个班级,不许笑……的结尾,这样吹牛:“历史规律表明:以后班级上最出名的,往往是当时读书一般的人。屌丝们,看好你们呦!”
九年过去了,农资圈内真正做大的农资电商平台不多,很多大企业都是砸了一大笔钱,然后没有消息了。
万万没有想到,只有ta和他,两家被拒绝入场的“搅局者”,好像销量越来越大了,这果然又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励志(离谱)故事。
回家之后,专门去他们的小程序上看了一下,进去看产品就要登记手机号,几分钟之后,一个客服妹妹就加我了。
但是,我没有想到,再次打开进去看价格的时候,居然让我完成身份认证,而身份认证的话,需要单位名称、经营者姓名等信息。原来,像我这样的不是买家的假客户,是看不到价格的。于是,我放弃了比价格的八卦之心。
从刚开始的不被看好,到如今的线上交易额破10亿,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
第一、便宜吧,虽然价格有一点遮遮掩掩的,但肯定是因为便宜,才会有那么的零售商群体选择它。据说平台一天有5万多零售商,这数字还是很吸引人的。
第二、产品多,农药4.5万个,肥料6000多。产品价格方面,比如某知名厂家的250克/升吡唑醚菌酯,1000ML的话,一瓶价格才629.89元,是不是全网最低不好说,在我所看到的价格里,还是很有优势的。
第三、吸引中小厂家入驻。官方以前是这样介绍的,成立6年,平台化发展2年,厂家、经销商、专业销售公司共计近100多家开店。据说有一家企业,加入平台两年不到,年销售额即将突破5000万。加入他的商家,平均销量都在500万以上。
第四、宣传方面还是舍得砸钱的。小程序一直在推广中,全国植保会送背包,也算大方了。
据说,全国零售商有50万以上,植保会也只去了两三万!瞄准这个群体做生意,方向是没错的。
全国植保会上千家商家,10个大场馆,它能被拒之门外。这样的平台有一定的争议性,但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人干掉它,人家反而发展得越来越好了,销量一年比一年高。
这说明了什么?看不惯人家,又干不掉人家。
存在即合理,最起码是合法的!这算不算中小厂家的一种合力突围方式?
我老家的母亲,种了十来亩的地,每年只种一季玉米,她买玉米种子的时候,不去正规的种子店,专门找那种走街串巷的买玉米种子,没有品牌甚至没有包装,只是为了图便宜几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