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闪爆)。遇潮湿空气能水解生成微量的氯化氢,光照亦能促进水解而对金属的腐蚀性增强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冷却容器。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消除所有火源。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减少蒸发。用砂土、惰性物质或蛭石吸收大量液体。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止静电荷积聚(例如通过接地)。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
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
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
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禁配物参见第10部分)。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与强氧化剂、强碱、金属和食品和饲料分开存放。见化学危险性。阴凉。严格密封。沿地面通风。
中国:PC-TWA:200mg/m3[G2B]美国(ACGIH):TLV-TWA:50ppm
无资料
GBZ/T160.1~GBZ/T160.81-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系列标准),EN14042工作场所空气用于评估暴露于化学或生物试剂的程序指南
防止产生烟云!严格作业环境管理!
作业场所建议与其它作业场所分开。
密闭操作,防止泄漏。
加强通风。
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
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泻险区。
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系统。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采取通风、局部排气通风或呼吸防护。
手防护:防护手套,防护服。
眼睛防护:戴安全眼镜或眼镜防护结合呼吸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
气味:有芳香气味
pH值:无资料
熔点/凝固点(°C):-95℃,沸点39.8℃,相对密度(水=1)1.3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3,临界压力6.08MPa,临界温度237℃,蒸气压46.5kPa(20℃),燃烧热-604.9kJ/mol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C):39.8℃,相对密度(水=1)1.3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93,临界压力6.08MPa,临界温度237℃,蒸气压46.5kPa(20℃),燃烧热-604.9kJ/mol
自燃温度(°C):605℃
闪点(°C):39-40°C
分解温度(°C):无资料
爆炸极限[%(体积分数)]:空气中12%~25%(体积)
蒸发速率[乙酸(正)丁酯以1计]:无资料
饱合蒸气压(kPa):46.5kPa(20℃),燃烧热-604.9kJ/mol
易燃性(固体、气体):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以1计):1.325g/mLat25°C(lit.)
蒸气密度(空气以1计):2.93,临界压力6.08MPa,临界温度237℃,蒸气压46.5kPa(20℃),燃烧热-604.9kJ/mol
气味阈值(mg/m3):无资料
n-辛醇/水分配系数(lgP):1.25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黏度:无资料
经口:LD50Ratoral1600mg/kg
吸入:LC50Mouseinhalation16000ppm/7hrplus1hrobservation
经皮:无资料
无资料。
该物质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血液、肝脏、心脏和肺造成影响。接触能够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可能导致功能受损。高浓度接触能够造成意识降低和死亡。影响可能推迟显现。如果吞咽,该物质可能引起呕吐,会引起吸入性肺炎。
反复或长期与皮肤接触,可能引起皮炎。该物质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该物质可能是人类致癌物。
20℃时该物质蒸发非常快地达到空气中有害污染浓度。
鱼类急性毒性试验:LC50;Species:Daniorerio(Zebradanio);Conditions:freshwater,flowthrough,23degC,pH8.15;Concentration:254000ug/Lfor48hr/formulation
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LC50;Species:Daphniamagna(Waterflea)age
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无资料
对微生物的毒性:无资料
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果不能回收利用,采用焚烧方法进行处置。
不得采用排放到下水道的方式废弃处置本品。
将容器返还生产商或按照国家和地方法规处置。
废弃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处置人员的安全防范措施参见第8部分。
不得与食品和饲料一起运输。
下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对该化学品的管理作相应的规定: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2015):列入
危险品化学品目录(2015):列入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未列入
首批和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未列入
重点环境管理危险化学品目录:未列入
麻醉药品品种目录:未列入
精神药品品种目录:未列入
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2013):列入
本版为第1.0版,按照GB/T16483-2008、GB/T17519-2013、GB30000系列分类标准编制。
添加少量易燃物质或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大大增加其可燃性。依接触程度,建议定期体检。超过接触限值时,气味报警不充分。不要在火焰或高温表面附近或焊接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