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亿美元!大数据剖析,生物农药将快速领跑植保市场!生物农药

我国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第一,生物农药新品种不断增加。目前,我国登记的微生物农药、生物化学农药和植物源农药有效成分总数达108个,占农药有效成分总数的15%,其中生物化学农药35个,微生物农药47个,植物源农药26个,登记产品共1495个,占登记产品总数3.6%。

第三,生物农药产业规模有待扩大。据统计,我国生物农药年产量(商品量)约13万吨,产值约30亿元,占农药总产品和总产值近10%。总体上,生产品种比较集中,生产规模不大。

第四,生物农药使用面积和质量稳步提高。生物农药年使用量(商品量)已到8万吨左右,防治面积约4亿亩次,同时有一定数量的出口。从市场专项抽查情况来看,生物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逐年提高。2020年抽检生物农药样品87个,合格样品71个,合格率81.6%,比2019年生物农药产品合格率(62.1%)提高19.5个百分点。

发展生物农药是责任和使命

第一,坚持服务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大方向。“十四五”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强调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也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第三,坚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的行业发展新格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每年生产的约300万吨农药,一半以上出口,世界上有180多个国家在使用中国农药。但我国农药走出去只是产品走出去,品牌、标准、理念走出去还需要进一步和国际接轨。

规划好、发展好生物农药是行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面向“十四五”,农业行业要积极将国家各项有关战略决策落实到创制研发、生产使用、市场推广的各个环节,一定会将生物农药行业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水平。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取得长足进展

2015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全国组织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取得巨大成效。截至2020年底,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41.9%,比2015年提高18.5%;农药利用率达到40.6%,比2015年提高4%,全国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取得长足进展,一批学者、科研团队、农药企业在生物农药研发与品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

王凤乐表示,特别是近年来,陆续开发出一系列生物农药新产品,形成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建立一批产业化基地,加快生物农药在绿色防控中推广应用。据统计,目前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已达260多家,年产量13-14万吨,生物农药使用量占农药总量的12%-13%,为实现化学农药减施、农业绿色发展起到十分积极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迈步新征程,构建新格局,绿色防控将担当新使命。生物农药是重要的绿色防控措施,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选择。在看到生物农药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一些产品作用速度较慢,剂型不够丰富,生产工艺标准化不高,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上产品多乱杂且质量乱良莠不齐,生物农药使用管理难度较大。总体来说,我国生物农药研究与产业化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我们齐心协力,迎头赶上。

营造健康良好的生物农药市场氛围

目前,《农药登记资料要求》中对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生物化学农药分别进行了规定。然而,生物农药不等于安全无害,需要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登记要求与物质特性有关,与是否归入生物农药无关。各国间生物农药范围随有差异,但共同点是安全性评价都以物质特性为基础,从安全性评价需要出发。

下一步,我们要明确各类生物农药产品的范围和清单,进一步规范微生物农药、化学信息素等产品的命名、标注、剂型等,其次,建立化学合成活性成分是否符合生物化学农药标准的程序、所需材料等。

发展生物农药势在必行

戈峰作了题为《害虫防控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实践》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农药是防控病虫草害的主要手段,如果不使用化学农药,全世界将减产50%,粮食价格增加4-5倍,然而化学农药产生一份效益的同时还会产生半分副作用,所以,发展生物农药势在必行。绿色产品、简便技术是发展方向。生物农药不仅增加GDP,更重要增加GEP,有利于建立生态命运共同体。

他表示,害虫管理成功实施有五大要素:第一,发展“安全、有效、经济、简便”技术;第二,整合优化措施,可操作、可实施的方案;第三,农户要积极参与;第四,政府要从田间到餐桌进行监管以及从组织、政策、管理等方面多加支持;第五,科学评价效果。

绿色防控促进农药使用量5年负增长

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促进农药使用量连续5年负增长。2013-2019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化学农药使用量由96.72万吨(折纯31.09万吨)下降到81.54万吨(折纯26.27万吨),减量超过15万吨,降幅15.69%。为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近年来生物农药品种不断增多。2017-2019年,登记农药新品种共66个,其中,生物农药28个,占比42.4%。

生物农药或将领跑植保市场

吴学民从生物农药发展、现存问题、制剂类型、全球生物农药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他表示,2018年全球生物农药市场值达到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实现95亿美元市值,并以平均年复合增长率15%-18%的速度继续领跑植保市场增长,届时生物农药有望占据全球整个植保市场10%的份额。

目前,尽管生物农药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其自身的弱点;第一,生物农药防治效果一般较为缓慢,难用于应急防控;第二,有效活性成分比较复杂,提取难道大;第三,产品货架期短,质量稳定性较差;第四,易受环境因素制约和干扰,药效不稳定;第五,界面性能差,防效低。

截至2021年3月,微生物农药登记41种产品,实际登记产品数量557个;生物化学农药24种产品,实际登记产品数量729个;植物源农药26种产品,实际登记产品数量305个。生物农药登记产品仅占总农药产品的2.9%。我国农药仍以化学农药为主,生物农药的发展潜力巨大,但替代化学农药之路道阻且长。

THE END
1.“产得出”更要“卖得好”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出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特色农产品供给量不断提升。但从市场规律来看,由于滞销等因素,丰收未必会带来增收。以大农业观重新审视农业生产,从产业链来看,发展农业不仅需要产前、产中环节做好良种繁育、农资供应等,产后的储藏、流通、营销等同样重要。农产品季节性强,如果不提前规划,到收获https://gr.cri.cn/20241209/b5a866e8-9030-38da-acb0-f225f8c47de6.html
2.今后新趋势!农药企业和肥料企业将越走越近在种植业全产业链中,农资板块属于产业链上游,包括种子、农药、肥料、农机、农膜等细分板块。中游是种植端,下游是农产品及消费端。 在农资产业链里,厂家分工很细,种子板块自成一个封闭圈,农机企业也不怎么与农药肥料企业走动。 甚至肥料企业也不与农药企业走动。 http://www.pesticide.vip/zgny/zcfg/content/2ae91482-196f-46aa-b2ed-219abc268efb.html
3.甘肃省张掖市社:深耕“供”与“销”倾情为“三农”近年来,张掖市供销社围绕服务“三农”工作大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农资保供服务、基层组织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和农产品展销等工作,持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为服务乡村振兴积极贡献“供销力量”。 聚焦主责主业 全力确保农资储备供应 建立农资应急保供机制。成立春耕备耕农资供应工作专班,下发《张掖市供销合作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7061
4.浙农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主营业务拓展到农业综合服务、汽车商贸服务和医药生产销售等,构建起服务城乡人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乡新消费行业的引领者,是全国供销社系统城乡商贸服务业龙头企业。 1、农业综合服务 农业综合服务业务主要由公司下属惠多利、浙农爱普、浙农金泰、石原金牛、浙农农业、浙农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3042600038735.shtml
5.浙农股份(002758)公司公告“浙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标的资产 指 浙江农资 100%股权 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浙农控股、泰安泰、兴合集团、兴本次交易、本次发行股 指 合创投、汪路平等 16 名自然人合计持有的标的公司 100% 份购买资产 股权 浙江华通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重组报告书 指 易报告书浙农控股 指 浙农控股https://q.stock.sohu.com/cn,gg,002758,73599450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