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宣传是前提。只要对惠农政策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广大群众才能对各项惠农政策熟知,特别是对自己所享受的惠农项目心中有数,全面掌握,成为惠农政策的“明白人”;才能有效促使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强监督效应。
村级班子是保证。村“两委”班子是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力量,只要把村班子建设成一个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执行力强的集体,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才能得以准确落实,各项惠农资金兑付才能公平、公正操作,规范运行。
部门指导是基矗落实惠农政策中一些正在探索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急需业务部门的培训和指导,共同研究解决,各项惠农政策才能有效落实。
领导重视是关键。惠农政策能否得以全面落实,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督促检查到位,这项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评议公示是重点。只要把评议公示工作抓实抓细,充分落实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真正把惠农政策落实的决定权交到群众手中,确定的各项惠农政策受益对象才能评定准确,惠农政策落实方面的矛盾纠纷才能化解和消除。
长效机制是保障。惠农政策涉及千家万户,要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长效机
制作保障,以健全的制度促规范,以规范的运作程序促落实。
群众满意是目的。惠农政策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广大群众受益。因此,在惠农政策落实中,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惠农政策落实的重要标准和衡量工作质量的重要标杆,牢牢把握在手,不断完善措施,健全制度,强化监督,规范程序,力促党的各项惠农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使惠农政策惠及千家万户。
2.
加强资金发放管理确保惠农政策落实
XX县辖13个镇,279个村(居)委会,农业人口万人,耕地面积万亩。以粮、棉、油种植为主,粮食年均总产量在10亿公斤左右。1999年被XX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
为确保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到户,从2009年起,我县惠农补贴由现金发放改为“一折通”发放。目前,通过“一折通”发放的惠农补贴已扩展到退耕还林补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五保户供养费补贴等10项。其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三个强化”,做实基础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的惠农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并从县综改办、县财政局等单位抽调人员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各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为“一
折通”发放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把握“五个环节”,规范发放程序
(一)制定方案。每年我们在调查摸底、反复核定补贴面积的基础上,精心测算,科学制定惠农补贴工作方案。
(二)核实面积。由镇政府牵头,组织农业部门人员核实各项补贴面积,按照自下而上的统计方法,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申报、落实各种补贴基础数据。
(四)数据录入。补贴基础数据核对准确无误后,各镇先将各农户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居住地址、“一折通”帐号、补贴项目及面积等内容全部录入微机,再将汇
总数据上报县农业局。
(五)发放资金。上级各项惠农补贴资金到账后,县财政局将资金转入县信用联社,由信用联社分别存入各农户“一折通”存折上,农户持“一折通”存折和身份证到各营业网点支龋
三、坚持“三个严格”,加强监督管理
(三)严格检查。从县纪委、县综改办、县财政局、县农业局等部门抽调专人,对全县惠农补贴“一折通”发放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同时,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等单位,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惠农资金的发放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了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近年来,我县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措施,严格监督检查,“一折通”发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发放效率大幅提高
实行“一折通”发放后,各镇财政所将录入好的各项惠农补贴发放数据,直接报送到县信用联社,由县信用联社将补贴资金直达到农户存折。既保证了补贴资金的安全,又实现了各项惠农补贴的快速发放。
二、发放成本大幅降低
现在我县各项补贴基础数据实行微机化管理,不需要打印各种纸质数据、表格等资料,也不需要跑到千家万户发放现金,节省了文印费和交通费,全县惠农补贴发放费用每年需15万元,不到以前的1/6。
三、工作强度大幅减轻
目前,我们每个镇只需要1个商贸专管员,将补贴基础信息明细表(数据库)和农户“一折通”账号录入审核后,就能及时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户个人帐户,避免了下乡发放路途远、人难找、现金难找零等问题,工作强度大大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