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句话说的很好,学会“断舍离”,摒弃无效社交。
然而事实却是我们每天拿起手机加好友、点赞朋友圈、混圈子、攀关系,倒头来却忽略了对自己的反思。
这样的社交你真的需要吗?
什么是无效社交?
01
职场上
有数量没质量、不真诚不简洁,人脉投资的有效性极低。
02
生活中
有苦难言的人情交往。比如“垃圾桶”型社交,找你倒苦水,句句负能量。听,觉得很烦;不听,对方还会觉得你不尊重ta。
“优越感”型社交,物质上凌驾于你,在你面前总是炫耀自己的财富,并在言语上压制你,说你懂的太少......
03
恋爱中
有过相亲经历的人会懂。我想找的是灵魂伴侣,你不要这么世俗,只谈车、房、工资;话说多了觉得你浮夸不稳重,说少了就秒变高冷小傲娇。
相亲,大多数都是一场尬聊,不是一路人何必硬凑在一起,逢场作戏不仅累开销还很大。
因此,告别“无效社交”,看似过于自我,实则是对更高层次人生境界的追求。
为生活做减法
互联网时代,人们更渴望有温度的社交。
随着无效社交的蔓延,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人发起了社交“断舍离”运动,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线上:拒绝尬聊、拒绝混“圈”、屏蔽“杠精”、清理“僵尸友;
线下:远离那些三观不同却还要强装欢笑、无聊寒暄的场合、停止费心讨好和谄媚所谓“大佬”的愚蠢行为。
长大了就是要学会做减法,核心社交圈的人,宁缺毋滥。”
独处并不是没有朋友
一群人吃饭会很热闹,但需要迁就别人的口味,一个人吃饭才叫品味,不必与人交流,不必迁就别人的口味,点上自己想吃的食物。
一群人旅行可以互相拍照,但很容易走马观花错过一些经典美景,一个人能看自己想看的风景,更能沉浸其中让自己享受大自然。
有人说,当我们专注某事的时候,内心容易进入平静的状态,远离了浮躁,整个人充盈着满足和快乐。这样的独处可以让我们自由遐想,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升认知,深度思考重要的问题,规划更好未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