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农民培育总结(精选5篇)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育;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1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70432168

1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状

2长宁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3.1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选拔机制

确定高学历回乡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进行先培训先引导,形成领军队伍,引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有意识的引导有一定文化程度和农业生产管理技能的人员加入职业农民队伍。

3.2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

充分发挥县农业局、农广校以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统筹协调好与农业职业院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的合作,采取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县内培训与外出考察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产业培训相配套的方式,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人员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选择部分优秀新型职业农民到农业高校和先进产业基地实地学习培训,提升培养质量。

3.3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

3.4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机制

对新型职业农民从事规模种养产业,且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采取“先缴后补、减免补助”的方式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资金。对高校毕业生新办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牧场1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奖励。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职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对积极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新型职业农民给予一定标准的补贴,以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在农业经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以服务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和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效能为关键,根据乡村振兴各类型人才的需要,加强统筹谋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培训体系、改进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强化指导服务,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示范带动引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持续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目标任务。2020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80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培训600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550人,产业扶贫带头人50人),专业生产型培训50人,技能服务型培训150人。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

(三)实施主体和实施范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由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共同组织实施,由按规定程序确定的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培训对象遴选向贫困村倾斜。

(四)奖补标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3500元,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财政补助标准为每人1500元,奖补到培训机构。

二、实施内容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类分层分模块实施,今年主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具体内容如下:

(一)确定培训对象。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主要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带头人、管理骨干。对象遴选基本条件: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

2.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主要面向直接从事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的高素质农业劳动者和农业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含农产品电商人才、农村信息员、益农社信息员、休闲农业服务人员、农用无人机操作人员、农村改厕技术人员、农村物业管理人员等)。对象遴选基本条件: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符合对象遴选条件的贫困户、小农户,优先确定为培训对象。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美丽乡村建设培训班。培训对象为行政村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优先安排当年在建的美丽乡村所在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为培训对象。县农业农村局可委托县美丽办作为培训主体,将该培训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技能服务型(专业生产型)培训任务中调配培训班内容,单独办班、统一实施。按所辖行政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总数,合理安排培训班次,力争当年内将列入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的村轮训一遍。

以上各类培训对象遴选,按照个人申请,村、乡(镇)逐级推荐,县农业农村局择优确定的程序进行。优先遴选肺炎疫情影响较重地区的农民参训。上述各类培训的对象当年不得重复;2019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学员可以参加2020年同一层级不同培训,或参加同一类型更高层级培训。2020年同一层级培训对象与2019年重复率不超过8%。

(二)遴选培训机构。培训机构由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并报省、市农委备案。

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必要的培训场所、专兼职教师队伍和专职教学管理人员、配套设施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培训目标要求的其他软硬件条件,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

县农业农村局与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的要求,紧扣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科学组合教学模块、设计培训课程。课程体系分为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综合素养课包括但不限于思想政治、农业通识、农业农村政策法规、文化素养等课程;专业能力课包括但不限于乡村治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营销、绿色发展等课程;能力拓展课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和培训对象需求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要强化品牌创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融资担保、职业素养、团队合作、科学发展等内容;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员培训,要强化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的推广应用,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为农业生产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干班培训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核心,重点突出农村改厕、美丽乡村建设、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乡村文明建设等内容。

(五)强化跟踪服务

加强对参训农民的跟踪服务,创造有利于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提升务农兴业含金量,让农民真正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强化政策扶持。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参训农民倾斜支持,鼓励其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大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有条件地区开展农民个人信用担保贷款。在示范农民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评选中对参训农民给予倾斜,促进其创业发展。完善农技人员跟踪服务培训学员机制,统筹利用基层农技人员和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对结业学员跟踪服务不少于1年。

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发展论坛、技术技能比赛、创新创业创意大赛、涉农公益活动等,创造机会条件,让农民参加跨省区交流,拓展理念视野,激发创新活力。支持农民抱团发展,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通过专业合作、资金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发展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经济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引领活动,搭建展示舞台和平台,引领农民与市场充分有效对接。

(六)做好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工作。

培训机构负责对培训人员登记造册、录入网上系统。

三、实施步骤

(一)精心制定方案(4月)。一是制定实施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财政局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备案;二是按照要求遴选培训机构,分解落实培训任务;三是是遴选培训学员,各乡镇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配合培训机构,遴选培训学员;四是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县农业农村局依据实施方案,参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结合学员专业需要,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五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依据分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个培训班教学计划,随同开班报告同时报县农业农村局批复后实施。

四、保障措施

(二)严格资金管理。一是资金拨付。县财政局会同县农业农村局按照项目目标任务,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到培训机构。继续建立资金预拨机制,县财政局根据下达的培训任务和下拨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补助拨付到农业农村局到,县农业农村局根据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在各培训机构开班后及时将80%补助资金预拨到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根据县农业农村局和县财政局对培训机构培训考核验收合格意见等情况,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将余款拨付到培训机构。二是资金监督。县农业农村局按照农业农村部有关项目资金管理规定和《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奖补资金管理细则》要求,制定和完善项目资金管理细则,规范管理使用资金,继续实行项目县项目资金审计制度,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绩效。各培训机构要按要求规范使用项目资金。

(三)注重条件建设。统筹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特别是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科技和人才资源,加快构建多元化培训体系。推进培训基地建设,优先选择培训基地承担培训任务,将培训基地建设成为高素质农民培训主阵地。培训机构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建设培训基地。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确保培训的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加强师资培训,开展推介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加强精品教材建设,积极开发网络课程。运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

(四)创新培育机制。各培训机构要抓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机遇,积极探索建立合作开展培训机制。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贫困地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对象,每人结对帮扶同产业的贫困户1个以上。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农业职业教育、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结合机制,支持参训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参加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一、认真规划教育培训目标

新型职业农民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河北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发展实际需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

(一)生产经营型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现代农业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能够从事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专业技能型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农业产业的专业知识和生产技能,能够适应现代农业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要求的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

(三)专业服务型培训目标

培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熟练掌握从事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

二、建立严格组织管理体系

(一)建立领导组织

(二)明确管理机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县(市、区)农业(牧)局,各县科教科(站、股)代表农业部门履行管理职能,具体负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办法、扶持政策的制定,协调组织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和扶持政策落实,监管各培训基地按要求落实培训任务。县(市)财政局负责资金的足额拨付,并监督培训机构和培育部门的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保证资金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三)确定培训基地

按照农业部“一主多元”要求,建立健全培训体系。全省优选确定培训基地239个,其中农广校102所、农技推广服务机构83个、其他农业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49所、农业高校3所、科研院所2家,从而,健全完善了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农业职业学校、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社会化教育培训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持续、稳定、专业、规范的培训组织保障,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三、积极探索教育培训模式

深入研究了近年来河北省开展的“田间学校”“送教下乡”“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阳光工程”“农村‘两员’培养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等教育培训模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素质要求、农民学习特点、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范县探索实践情况,总结出以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

(一)“六精心”模式

定州市从教育培训的源头抓起,将“精心”塑造贯穿于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全过程,创出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定州六精心”模式。

1.精心遴选培育对象

根据本地主导产业、规模经营程度,重点面向农业科技园区(基地)与企业,选择从事种植、养殖生产,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农民、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青壮年农民以及有志于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人员为培训对象。

2.精心组建师资队伍

依托农广校的专职教师,同时,聘请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等教授专家,从本地农牧局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站等科站中抽调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既有系统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水平的技术人员组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3.精心选建教学课堂

本着服务地方特色产业、方便农民和贴近农民生产的原则,将培训课堂搬进产业园区、蔬菜大棚、田间地头等生产一线,就地就近下乡进村办班。根据地方特色产业,将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实训基地,基地做到有牌子、有宣传、有典型、有政策,为培育对象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并记录在案。

4.精心设置课程内容

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确定以主导产业为基点,注重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两条主线培养,围绕产前、产中和产后发展关键环节研究教育培训内容,设置教学培训课程。并结合当地现代农业发展与生产特点、职业农民教育规律与学习特点,选择或编写符合当地实际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强、通俗易懂的教材。

5.精心选择培训形式

一是在农时关键季节或农业生产关键环节,针对具体产业出现的紧迫问题(如防灾减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进行面对面的技术指导,以解决生产中的突发性或实际问题;二是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学员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和现场示范、观摩活动,以总结宣传和推广典型农民的经验。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学员赴本县(市)或外地参观考察,进行专题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技能和成功的管理经验,提高农民自身职业技能和素质。

6.精心做好学员管理

(二)“四大课堂”结合模式

围场县深入研究了近年来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和做法,重点抓了四大课堂建设,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形成了组织高效、务实管用、受农民欢迎的培训模式。

1.办好“固定课堂”,增强基础性教学

在“固定课堂”教学中,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中只讲单一知识技能的呆板教学模式,实现活跃的、有凝聚力的课堂教学。一是设立班委会,组建完整的班集体。让学员感受到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员,克服散漫的学习思想,增强凝聚力。二是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穿插常规教学元素,随时对学员进行学习目的和道德素质教育,让学员学的明白,学的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实现从“办班”到“育人”的创新。三是开展交流互动,促成产业联动。为学员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畅谈产业特色、创业理念、创业梦想、创业成果、产业文化、创业经验等,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形成不同产业联动、相互促进发展的职业农民队伍。

2.办好“田间课堂”,增强直观性教学

结合固定课堂教学,抓住农时关键环节,把课堂办到田间,采取“田间讲解、示范操作、参观考察”等教学形式,增强培训直观性。老师边示范、边讲解、边指导,学员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将固定课堂教学内容消化吸收、用于生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3.办好“空中课堂”,增强灵活性教学

利用广播、智能手机短信云平台、网络等传媒手段不受时空限制,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等优势特点,通过这些渠道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知识,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方便快捷。

4.办好“流动课堂”,增强服务性教学

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直通车的作用,办好流动课堂,将教学服务重点下移,把科技光盘、科技图书、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带到农田、农场、牧场、温室、大棚,实现教学服务“三到身边”,即跟踪服务到身边,科技影片到身边,技术指导到身边,让农民做到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三)“构筑三大平台”模式

(四)“三结合”模式

承德县以“围绕发展县域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机制新模式。

1.校园结合,实现“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训

2.校企结合,加快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发展步伐

承德县农广校与县内三融肉鸡公司、仓子三化肉鸡养殖场、富源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丛玉供港蔬菜基地、曼曼食用菌加工等多家企业联合开展培训。发挥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整合资源,组织联合讲师团,共同研究制定培训规划,农广校负责基础课和理论课教学,企业负责实践课教学,对生产工人开展专业技能、政策法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劳动保护自主创业等多方面培训,使他们满足生产需要,同时鼓励有能力的人员进行自主创业,促进了家庭农场发展。其中有13户自己新建了养鸡场,15户自己建起了养猪场,20户发展食用菌栽培,实现了企业发展与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同步共赢的大好局面。

3.校社结合,提升农村组织化程度和经营服务水平

承德县农广校通过调查摸底,摸清了全县240个各类合作社的情况,针对合作社现状,与合作社协商合作开展培训,合作社负责学员组织,提供培训场地、实习基地、生产实践基地,农广校负责统筹师资和具体培训。一是针对合作社负责人进行素质提升培训。重点开展以市场营销和专业合作社管理等为内容的培训,对受训人员提高合作社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发挥了作用。二是针对省级重点合作社社员进行系统化教育培训。先后在大营子全保河保丰龙合作社、北圈蔬菜专业合作社、甲山下杖子养猪合作社、上谷养牛合作社开设涉农专业中专班,对社员开展职业道德、创业指导、网络营销、结合产业的种养殖新技术等全面系统的教育。在师资选聘及授课形式上,既请专家学者讲授理论,又吸收本地农业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历,并实行学员和教师进行互动式教学、交流式研讨,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学校与合作社合作,不仅解决了参训农民的培训场所、实习和生产实践基地,还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入社或领办合作社的热情和干劲,让参训学员亲身感受到科技知识的力量和合作共赢的喜悦。

总之,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具有典型性、实效性和推广价值,希望这些教育培训模式能对河北乃至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探索总结更多、更具特色、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模式。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张会敏韩晓杰王彩文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平泉县分校赵振锋

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承德县分校李宏彦

听他们回顾大桥建设的艰难曲折,深切地感悟到党的工作已经凝聚在雄伟的桥身,凝聚在重达8万吨、如巨型航母般一节节沉管连接而成的海底隧道之中。

林鸣是工地总指挥、总工程师,也曾是党委书记。在有些人眼里,已经58岁,干得再好,也会不得升迁。他顽强拼搏,96个小时不离沉管构件安装船;他积劳成疾,鼻腔喷血达半脸盆之多,刚脱离医院各种插管治疗,就毅然决然地来到工地;他细致严苛,“白手套”“显微镜”,令每个施工者,既感到惧怕,也深怀敬意。他假日里总是陪伴一线施工人员,用心为大家营造幸福生活的举动,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鼓舞和温暖。

他身材干瘦,面部还有些恍白。但他是大家公认的一面飘扬在工地上的党旗。这面迎风招展、猎猎飘扬的鲜红旗帜,跟着他总能顺利攻克艰难险重的每个繁杂工序,总能让大家饱尝到胜利者的喜悦。对他亲自筹划的党建工作布局稍加分析,就可窥见其深远的用意。

建一座高质量的港珠澳大桥,是他发自心底的宏愿。他深知造这样一座结构复杂技术高超桥隧联接的大桥,绝不是一人所为,必须通过“党的工作”,让工地每个建设者有“与他一样”的宏愿。

管理心理学的“心理定位”和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的概念,让我们感悟到工地上党的工作,首先是让每个建设者都要树立起建设一座世界最好大桥的“理想”,都要为建“桥”一丝不苟地工作。有了这个建桥的“理想”,工地上全体劳动者思想高度统一,营造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浓厚氛围。

他们把党的工作始终用在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建桥队伍的“着力点”上,渗透在工地建设的每个环节中。鼓舞人、激励人、培养人、温暖人,始终把党的工作用在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上。

统一思想,开展竞赛,总结表彰。关键工序、关键人物的表扬激励。哪里是工地建设的关键环节,哪里就是党的工作重要阵地。从2013年5月世界最大沉管隧道与西人工岛深海初吻,到E15沉管两次回拖,每场“战役”都是人的品质、意志、毅力的搏击。“两次回拖”经历过150多个漫长的日日夜夜,工地上开展“专项劳动竞赛”“比创新争学技术能手”活动,像激昂高亢的冲锋号,让整个团队精神抖擞地持续奋战。

我们看到,培育创新意识,搭建创新平台,鼓励“科技精英”,培育“岛隧工匠”,始终是工地上党的工作重要课题。即将竣工的港珠澳大桥,是我国建桥工程技术的全面创新,深得国际同行的好评。有了这座桥,今后我国及世界上可以通路的海峡,便会是“弹指一挥间”。

我们还看到,做好农民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几千名农民工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工人,始终是工地党的工作重要内容。不仅是关心农民工兄弟的生产生活,还持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培训农民工。因为,只有让农民工有明确的建桥目标、过硬的思想作风、熟练的施工技术,成为合格的建桥人,一座高质量的大桥才会屹立在祖国美丽的港湾。

【关键词】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启示

一、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成效

第一,农业增长速度快。以色列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左右。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色列农业仍处于稳定增长期,截止1994年,农业总产值比建国初增长了12倍,农业出口超过10亿美元,食物自给率由1955年的63.1%提高到97%。

第二,农业生产效率高。以色列农业一直保持很高的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以色列农业部的综合分析,50年代初期,以色列每个农业从业人员平均每年养活17个人,1994年每个农业从业人员能养活90人。与此同时,以色列农业人口在全国劳动力总结构中的比例则持续下降。

第三,农业结构合理。以色列的农业从总体上可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几十年来,以色列从无到有发展了一系列种植业,最终建立起多元的农业种植结构,并保持了稳定与平衡的态势,展示了以色列农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

第四,高科技农业发达。以色列被誉为“高科技大国”,它将节水灌溉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培育良种技术、计算机运用技术、温室种植技术等普遍运用于农业生产,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农业,并取得显著成果。

第五,农业经营和管理科学化。以色列农业不仅在产销方面合理配置,而且还有一套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二、以色列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科技的研发、推广和服务

长期以来,以色列充分发挥本国的科技和人才优势,组织有关部门集中力量从事农业高科技的研究。以色列全国共有30多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政府每年投入的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各公司用于研发的费用一般占公司总收入的15-20%。以色列在农业科技的很多领域都走在世界前列。如农业生化技术、滴水灌溉、土壤曝晒、高效化肥、低毒农药、基因工程等的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育的高投入也是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必不可少的。自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将人才教育与知识创新视为民族生存和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把培育高素质人才和农业经营者作为科技立国的关键。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色列对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以上,1995年高达9.15%。80年代末,以色列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全民教育体系,形成了一个学习性社会。90年代,基础教育实行“明日:1998”计划;高等教育加大了对理工类,特别是信息等新科技专业的投入;对产学研一体化加强了政策引导与激励,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从事农业的经营管理人才中,硕士、博士占相当比例。

农民能否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生产高效率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以色列在普及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教育,在“义务教育法”中就规定5-16岁的孩子必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直到18岁均为免费教育,还未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成年人要学完高中课程。此外,还制定了“国家教育法”、“高等教育委员会”、“学校督导法”“特殊教育法”等。这样一来,以色列的农民大都受到正规教育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对农业科技的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成立了专门农业教育培训机构——以色列技术学院,专门为广大农民进行教育培训。

三、以色列农业现代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首先,我们要用科技的高投入替代资源不足。我国在资源总量上是大国,而人均是资源小国。因此,我们应借鉴以色列农业科技的高投入和有效管理,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创造出最高的单位资源承载能力。

其次,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进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我国14亿人口,8亿多为农民,整体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下,农村教育较落后,即使国家研发出高科技农业技术、设备,在落后的农村也很难推广应用。这是中国农业的悲哀。所以我们要借鉴以色列的农业发展历程,大力开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不仅在口号上更应该在具体的实施方法上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兴办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发展一批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

最后,加强农业科研的推广和服务体系。科研开发是后盾,推广和服务体系是动脉,以色列建立一套由政府部门的科研机构和社区及社会科研机构相结合的科研、开发体系。每个科研机构都定期将研究的成果推广用于农业生产,使这些科研成果很快就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色列每个农业科研人员都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技术指导、咨询和培训。他们还是科技推广者和技术承包的实践者,与农户签订有服务合同,从而使农民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鉴此,我们要加快科技成果向农民的传递力度和速度。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不能止于实验室和论文,主要应体现在企业的生产技术、能耗成本、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上。我们的农业科技人员不能总是在办公室、会议厅和培训学校,而应在农场、土地、果园还有畜棚,使得我们的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THE END
1.河北益农社运营服务总平台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益农社运营服务总平台!登录|免费注册手机客户端下载 购物车 | 我的订单 | 个人中心 | 旗舰店入驻 |监管平台入口 长安区 切换分站 商品商家 搜索 退款承诺 1.未消费随时退款 以下团购商品或服务不适用于“未消费随时退款”计划: 实物类产品(需物流运送的产品) http://he.365960.cn/help/tkcn.html
2.天津市益农社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5年中国经济着力点 2024-12-13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 全面通水10周年!南水北调工程塑造我国水资源分配新格局 2024-12-13 东线泵站提水,中线巨槽输水。总长2899公里的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犹如两条巨龙,http://www.tjsyns.com/news/list.html
3.区供销合作社:向“新”探索共发展兴农强社谱新篇部门“充分尊重基层情况,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开展村社共建工作。”近年来,区供销社合作社因地制宜探索村社共建为农服务综合体新路径成效明显,让供销社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庄和农民身边,使供销社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力军和综合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区供销合作社紧扣乡村振兴,创新思路、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融合共https://www.cqtn.com/web/article/1317071666970517504/web/content_1317071666970517504.htm
4.广西益农社运营服务总平台益农社运营服务平台http://gx.zwy.xnb365.cn/
5.江西益农社运营服务总平台益农社运营服务平台http://yns12316.com/
6.沧州市益农信息社运营服务总平台12316村级信息服务站是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旨在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缩小数字鸿沟,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通过开展农业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培训体验服务提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上的产前、产中、产后问题和日http://www.cz0317.cn/
7.媒体关注央视快评: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70年来,供销合作社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主动服务大局,在服务城乡群众、繁荣农村经济、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高度评价供销合作社作出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U5MzMzMw==&mid=2247529260&idx=2&sn=5fcd4969de3280e30e3de84d2e302339&chksm=eaf43fb5535812f620b40b5225903461025bb0a3b7603b156cefed6b366fa1e4bc405a3d955b&scene=27
8.广东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广东益农信息社广东益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广东益农信息社 广东信息进村入户 益农公共信息平台http://www.gd12316.com.cn/
9.益农社总平台要验证码干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益农社总平台要验证码是为了用户注册和登录,以及购买课件等操作。验证码是用于验证用户身份的一种数字代码,通过输入正确的验证码可以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从而保障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764082460608886444.html
10.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通用15篇)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站点,已开通就业服务、社会保险、人事人才等网上办事、查询功能,方便群众查阅信息、办理业务。各村建立益农社、农贷通等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https://www.qunzou.com/gongzuo/182925.html
11.四川省益农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四川省益农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三农,扶贫工作,益农服务,产品营销,结算分成,今天,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计算机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得以不断深入和发展。而伴随着目前“三农”问题俨然成为社https://wap.cnki.net/lunwen-1019161360.html
12.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精选19篇)建设完善网上办事大厅站点,已开通就业服务、社会保险、人事人才等网上办事、查询功能,方便群众查阅信息、办理业务。各村建立益农社、农贷通等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服务延伸到乡村和农户,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活信息服务。 https://m.wenshubang.com/gongzuozongjie/2617335.html
13.农业信息化工作总结(精选8篇)二、按照省市部署,配合我局以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三产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及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子,整合各类有效资源,搭建多方参与的服务平台,以益农信息社为依托重点,大力推进信息入户工程建设,为全县农村、农民、农业信息服务。出台服务全覆盖方案并对已建成的163个站点进行了摸底梳理。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9s4zok4.html
14.合肥大学美食社、心语面包屋、卓越教师梦想者协会、学生微博协会、合肥大学经贸学社、模拟联合国、应用商务协会、翰墨情缘书画协会、证券投资协会、生物标本协会、日语俱乐部、晴岚漫联社、经济社会调查协会、化学爱好者协会、口才与辩论励志协会、ELF德语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大学生公益协会、晴天影社、读书协会、爱心益农社https://baike.sogou.com/v2013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