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施工企业海外投资和施工业务不断发展,境外施工规模越来越大,境外所在国监管部门对中国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愈发严格。如何规范中国施工企业境外机构的外账管理,建立统一的外账管理体系,规避当地监管部门稽查风险,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在分析施工企业境外机构内账外账差异基础上,阐明外账设立的基本原则,探讨建立内账外账统一核算体系建议。
【关键词】境外机构外账处理思考
近年来,为响应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号召,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将建筑市场开拓到全球各地。开拓海外建筑市场成为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有效途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海外投资和施工业务不断发展,境外施工规模越来越大,境外所在国监管部门对中国施工企业的监管力度也愈发加强,如何应对当地监管部门稽查风险,是摆在每一位施工企业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境外机构外账的基本概念
境外机构外账是指中国企业境外机构依据所在国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的会计核算账簿,依据所在国会计制度编制的财务报告,并据此进行税收申报,是境外机构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合法财务系统。中国企业境外机构必须规范建立外账,准确编制外账财务报表,根据外账信息在所在国按照税法要求进行税务申报。外账核算要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或纳税义务的最小经营主体为单元设置。一般以境外独立的子公司、分公司作为基本核算单元,办事处或者项目部也可能成为基本核算单位。
二、境外机构外账管理的重要意义
三、境外机构内账外账差异分析
会计环境不同,对应的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也会有不同。境外机构外账依据所在国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内账依据中国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两者出现差异也就不可避免。
(一)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异
(二)会计要素确认的差异
内账确认为某一会计要素,而外账按照规定不能确认为该会计要素或者确认的是其他会计要素。比如费用要素,内账中作为费用如实反映,但根据当地会计制度不能列支的内容需要进行剔除。典型的事项是,境外机构中方员工境内发放的薪酬及社会保险费等国内成本无法在外账列支,导致损益永久性差异。一般认为外账所有的费用均可在内账中得到确认。
(三)会计报告的差异
会计报告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会计报告主要是为了满足报告使用者的需求,使他们能够更加理智地进行投资决策,同时也便于国家进行各项经济数据的统计,也方便税务部门进行税务管理。就会计报告列报而言,对各报表结构和内容的规定,我国会计准则更明确、更详细,而境外所在国会计准则更概括、更灵活。
(四)税法规定的差异
四、境外机构外账管理原则
(一)外账核算系统同一原则
(二)外账核算政策统一原则
2.外账核算记账语言,应按所在国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无具体规定的,应选择英文作为记账语言进行外账核算。
3.会计分期,应根据所在国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设定,没有具体规定的,按中国会计准则中的会计分期,编制财务报告,按所在国政府部门的要求披露财务信息、进行纳税申报。
6.中外方员工的工资、津贴福利、社保及个税支出等,特别是境外机构要对中方人员区分有工作许可和没有工作许可人员,应严格依据所在国法规的规定进行计提、缴纳和外账核算。
7.外账会计报表(包括管理性报表)除按当地规定的语言出具存档外,还必须同时出具英文的报表,作为正式会计档案一并存档。
(三)外账会计报告一致原则
五、基于财务共享基础的内外账一体化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施工企业探讨利用财务集中化管理,通过财务共享实施途径,提出内外账一体化体系的建设思路,作为未来中国施工企业加强海外财务管理新的发展方向。笔者所在的公司也陆续开展跨境财务共享的内外账实现等业务试点,打通并完善境外业务核算标准、流程、系统,优化具体实施方案,以同步承接内外账为目标,建立并完善外账承接的标准流程、业务差异、操作规范。以中铁玻利维亚某项目部为例,该项目部在公司财务共享中进行内账核算,每笔经济业务凭证在内账录入后,根据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同步推送至外账系统。项目部明确了双方会计准则差异、外账票据管理与移交、外账表单处理、外账加工具体规范、内外账差异分析等方面规定,全面规范财务共享外账业务流程,确保共享外账处理方式统一化、规范化、标准化。经过上述处理后的外账信息与当地外账代理机构处理的外账信息匹配度高,可用于生成外账会计报告,并据此进行当地纳税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