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小Q开始梳理中央库存系统需求,开始设计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公司现状:
(1)多个销售平台和渠道同时销售,库存共享。
(2)多个仓库和门店同时为销售平台提供货源;门店有自营方式,还有合作代发货方式。
(3)仓库只做大批量进出,只支持配送,不支持自提业务;有些门店只做自提,不做配送;有些门店自提和配送同时支持。
(4)有些地区的门店配送若在闪送范围内,可以支持闪送(例如用美团、饿了么、京东到家配送),不支持闪送的,走常规物流配送。
(5)门店商品要同时支持线上销售和线下售卖,库存共享。
(6)某些商品因涉及商业串货,只允许在部分地区销售。
这么多的业务场景,用传统单一的简单ERP库存处理方式很明显无法满足需求,所以注定了中央库存不是一个简单的系统。小Q给出的解决思路是将所有门店和仓库的库存均集中到中央库存中,再根据比例为各销售平台分配库存,将销售库存同步至销售平台。
▲中央库存设计思路
(在整个电商体系里,库存分为仓库库存、中央库存和销售平台库存三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木笔公众号里查阅~)
为了让开发能更好的理解需求,小Q先对中央库存的定位和意义进行了整理:
传统模式下,各地库房分散管理,互不透明,总部无法集中把控和调度,导致库存分布不平均,库存成本积压严重。通过中央库存的建设,可以有效规避这些问题:
(1)各地库存实时同步,总部统一监控统一调度,防止各地库房/门店各自为阵;
(2)总部可以根据全国总库存按需采购,而不再只考虑单仓库存,如此可以有效防止有些库房库存过高滞销而另一些库房库存不足缺货;
(3)中央库存的搭建可以有效汇总全国库存给销售平台,供用户下单,智能分仓、就近发货;
(4)当某些商品需要考虑串货、某些仓库/门店需要单独或者同时支持自提和配送业务,且需要线上线下同步售卖的场景模式下,单仓管理和传统ERP库存模型均不能有效支撑业务发展,必须有个中央大脑对库存进行灵活调度,此大脑就是中央库存;
(5)集中的库存管理对于财务核算、审计、数据汇总分析、采销日常作业均能提供更加透明和有利的依据。
经过梳理,中央库存核心系统功能如下:
▲中央库存系统功能
实物库存按照仓库/门店汇总所有库存状态的库存数量,但不同于仓库库存的是中央库存实物库存层无需管理批号和货位,只需要管理每个库存状态下的实物库存总数即可。
(一般系统设计的定位是中央库存管实物总库存,库房管理实际批号。若需在中央库存中看到每个库房/门店的批号,可在实物库存层另加一张批号库存表用以记录库房进销存流水变化,但不作为实物库存计算和分仓的主要逻辑处理。)
为方便监控和排查问题,以上库存维度中,出库预占库存、锁定库存、在途库存均需要记录明细,如:某商品A出库预占库存为20,中央库存需另有一张出库预占库存明细表记录此20个库存被哪些业务明细单据所预占:
销售库存层是将实物库存的合格品库存数量,根据仓库/门店的地理属性、配送属性,以及多个销售平台的库存共享比例进行综合计算后,计算出的按销售店铺维度的可销售实物库存数量,该层的库存数量与销售平台的实物库存保持同步。
若某门店既支持配送又支持自提,则配送库存和自提库存是重合的,例如广州某门店中SKUA有50个,则说明该门店中A商品既支持配送50个,也支持自提50个,两种业务并存,将50个库存用完为止,这也是库存共享的概念。
▲实物库存同步
使用流水加减模式进行实物库存同步时,特别要注意控制多条业务流水对同一条库存记录的处理,避免出现并发而导致加减出错的情况。因此,系统设计的时候,需要有一张很清晰的实物库存流水变更记录表,能够按顺序追查到每一条明细的变化情况:
新零售模式下,每个仓库和门店都有自己的覆盖配送范围,且每个门店的品项数较少,并且履约能力有限,所以门店一般重点发力自提业务,同事自提的覆盖半径也是有限的,多维属性结合到一起,将实物库存从系统层面分开为很多堆,构成了不同维度的销售库存。
▲销售库存计算因素
每个库房/门店可以自由配置支持配送,或者支持自提(可都支持),配送的范围和自提的范围是不同的,故从配送方式来看,配送库存和自提库存是需要分开管理的。例如:某门店有一款商品可以支持配送全国,但仅支持门店周围5公里自提,则全国的用户均能下配送订单,仅门店周围5公里的用户能下自提订单。
从店铺库存分布上,有两种处理思路:共享和独占。
(独占库存模式下销售库存计算方式更为复杂,不在此文中深入展开,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按照共享库存的思路进行独占库存设计的推演)
计算销售库存之前,先对销售店铺进行库存设置,以共享库存为例,并非每个平台都支持自提(例如天猫、京东均不支持),所以配送库存和自提库存分开设置比较合理。
为了防止超卖,配送库存和自提库存原则上不超过100%比较合适,但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可以灵活调整,例如采购能力足够,则各销售店铺可以互抢库存,保证销量最大化,那么每个店铺的库存均可以设置为100%,甚至大于100%。
根据配置,将实物库存重组后再根据配送库存和自提库存进行分堆计算,逻辑为:
①支持相同配送区域的多个仓库门店的库存汇总后,根据配送库存分配比例计算可得到店铺可配送库存:
可配送库存=∑各仓库/门店实物可用库存*店铺配送库存分配比例,向下取整
②因为自提订单不适宜分店铺(如果让某一个用户下个订单,需要从多个门店提货,这种体验太差),故自提库存以门店为单位,每个支持自提的门店库存按照自提库存比例计算可得到店铺的可自提库存:
可自提库存=每个可自提门店的实物可用库存*店铺自提库存分配比例,向下取整
举例说明:
门店1、门店2、门店3三个门店均有SKUA商品,配送范围一致,均无预占,共设两个销售店铺(店铺1、店铺2),配置如下:
根据销售库存计算公式分别算得店铺1和店铺2的配送库存和自提库存如下:
中央库存中将销售库存计算完以后,需向销售平台同步,只有同步到销售平台的库存,才是直面用户的。小Q结合公司现状,针对自营平台和三方平台,分为两种处理方式;
例如I.商品列表和详情页判断商品是否有库存时,若开启了虚拟库存则读取虚拟库存,若未开启则直接读取中央库存中的销售库存(根据库存比例分配计算的配送库存与自提库存,二者取其大、或者求和);
II.下订单提交时若选物流配送,可直接根据用户收货地址读取中央库存中当前地址区域下可配送的库存数量是否满足订单;若选择了自提门店,可直接读取中央库存中当前门店下的可自提库存是否满足订单(前提条件是用户地址和门店的自提范围一致)。
共享库存模式下,无论针对自营平台还是针对三方平台,为了保证库存的尽量准确性,在订单生成以后,均需要尽快到中央库存系统中分仓并进行库存预占,然后根据可用库存重算销售库存并同步。
向销售平台同步库存,有4种方式可选,可在系统中针对每个销售平台进行配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A、B、C、D4种方式各有优劣,同步频次越高,库存自然越准确,超卖风险降低,但刷新频率过快对系统性能损耗较大;同步频次较低,系统压力会小,但库存同步会不及时,超卖风险增加。
实物库存层除做实物的管理外,还为订单系统提供分仓服务,为每张订单分配最优的发货库房,库房分配成功后,为了防止此库存再被其它订单所占用,故需要对库存进行预占,预占库存记录到实物库存明细行。
为什么一定要做库存预占,而不是直接扣减库存?因为中央库存是实时库存的监控和体现,如果没有预占,无法得知当前订单对应的商品当前在库房内,还是已经发货出库房了,也就不能很好的体现商品的实时动向。
▲中央库存分仓及预占逻辑
本着用户体验为先的原则,小Q给出的分仓规则为:
①最少包裹原则(能单仓发货的,尽量不拆包裹;若不能单仓发货,找拆包裹最少的仓库组合);
②距离最近原则(发货库房离收货地址距离最近,若多个库房拆单发货,选择到达用户的总时长;
③成本最优原则(先从采购成本最低的库房发货,再考虑从物流费用最低的库房发货)。
中央库存的另一个功能,是管理全公司自营库房和门店的存货成本,故在进行实物库存流水加减的时候,需要同步进行库存成本计算。成本价的计算方法有很多,例如: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计划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价法等。
重点说明一下常用的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
加权单价=(月初结存货成本+本月购入存货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购入存货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以上摘自百度文库)
举例:某公司经营某SKUA,采销过程如下:
提问: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库存存货的成本。
以上三种计算方式中,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实时获取最新库存成本,比较符合公司现状,故小Q和财务同事商讨下来以此方式作为中央库存的成本计算策略,按照不同仓库和库存状态成本独立计算的原则,采购入库、调拨入库、退货入库、库存状态变化会对库存成本产生影响,其它业务不会导致库存成本变化。
新库存成本=(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当前实物库存数量*库存成本)/(本次入库数量+当前实物库存数量)
新库存成本=(本次退货入库数量*原出库单出库时成本单价+当前实物库存数量*库存成本)/(本次入库数量+当前实物库存数量)
新库存成本=(原状态变化数量*原状态成本单价+新状态实物库存数量*新状态库存成本)/(状态变化数量+当前实物库存数量)
下班回家走在路上,看到一对年轻的父母带着可爱的儿子在公园玩耍,孩子大约三岁,正值好奇期,对着父母追问十万个为什么,柔美的夕阳照在一家人身上,在地上托起三条长长的身影,自然形成一张三口之家的全家福,如漫画一般,画面美好的让小Q不忍离开。
想起前几月带父母出来游玩,发现父母再也不是当年那一对能扛起整个天地的战神勇士了,原本挺拔的身板因为长期劳累开始变矮,两鬓青丝早已变的花白,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冲击,他们在国际文明大都市里显得格格不入、谨小慎微,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对小Q问东问西。
那一刻,幸福而心酸,这个时代正在飞速淘汰我们的父母一辈啊,不给任何的喘息时机。自己离家乡1000多公里,原以为不过区区半天车程,其实早已隔了万水千山,隔了相思万里,更隔了岁月鸿沟两代人。
作者:木笔,产品一俗生,深耕于供应链领域,公众号:供应链产品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