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地理考前必看:农业专题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6.07北京

一、高床垄作法的作用:

1.起垄后土壤疏松,土层变厚,利于作物生长;2.增加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3.利于旱季灌溉,雨季排水;4.增大昼夜温差;5.垄台阻风,利于集中施肥;6.低温时,垄沟注水可减少低温冻害影响。

二、某地农产品种类多的原因:

1.地域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2.纬度低,热量充足,利于作物生长3.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4.人类活动影响。

三、轮作的好处:

1.防治病虫害;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3.调节土壤肥力;4.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5.利于改善作物品质,生产绿色食品。

四、间作和套种的作用:

1.有利于改变农作物单一的局面,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2.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增加农民收入;3.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4.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5.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6.形成有利于另一种作物生长的小气候。

五、套袋技术的作用:

1.增加果面光洁度,提高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避免污染,减少病虫害和农药残留;3.保持果实新鲜度;4.减少鸟类啄食;5.防止强光灼伤果实表皮。

1.过度适用化肥;2.温室农业废旧塑料白色污染;3.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七、其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

八、地膜覆盖的优点:

1.保水:减少水分蒸发2.保土:减少(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3.保温:减少地面热量散失4.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5.增加反射光,利于瓜果着色

九、秸秆覆盖的作用:

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减少土壤侵蚀;2.积雪保墒;3.提高土温,防止冻害;4.抑制土壤盐碱化;5.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十、鹅卵石对作物的影响:

1.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2.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减轻次生盐碱化3.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十一、某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1.对土地资源、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生态问题(盐碱化,沙漠化,水土流失等)2.人类过度投入农药化肥造成农产品污染

十二、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2.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兴农;3.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4.树立品牌意识,提高知名度;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6.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发展生态农业。

十三、影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因素

十四、影响农作物品质的因素:

1.气候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积累2.土壤条件:土壤肥沃,土层厚含有某种微量元素;3.病虫害少:温差大/气候干旱/低温;4.绿色生产,水质好,污染小5.技术条件:优质品种,技术先进。

十五、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光照(强度,时数);2.热量及昼夜温差;3.降水(强度、季节性);4.气象灾害。

十六、某地区农业远离市场的原因: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

十七、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1.俄罗斯复种指数低:纬度高,农业生产的热量不足2.中国复种指数高:纬度低,热量条件好,人均耕地少3.澳大利亚复种指数低: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混合农业区,小麦牧羊交替进行,实行休耕轮作制。

十八、山谷风对农业的影响:

1.谷风将山谷温度较高的气流带到山坡,增温,使山坡上果树发芽开花期提前2.夜间,山风从山顶吹向山谷,降低坡面温度,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3.增大坡面昼夜温差,有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4.谷底易发育河流,水汽充足,吹谷风时,水汽易成云致雨,多雨雾天气,有利于坡面作物生长。

十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二十、循环农业的作用:

1.减少废弃物,提高利用率。2.沼气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砍伐树林。3塘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土地退化和污染。

二十一、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等等的效益

案例1: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二十二、某农产品综合产业链的作用(意义)

1.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2.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3.拓展了农业产业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4.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等。

二十三、生态农业园的好处?

1.延长产业链,增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2.促进餐饮、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增加社会就业;4.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使用沼气能源,植被破坏少;使用有机肥料,实现绿色优质。5.果、草套种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十四、分析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农业的意义

1.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挖掘了生产潜力;2.调整了产业结构,建立良好的生产结构;3.发展了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4.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5.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了综合利用。

二十五、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过程中现问题)

案例: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北方干旱荒漠化地区)生态退耕,扩大森林、草原面积,在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2.(南方暴雨山区)在水土流失地区涵养水源,保护水土;3..(河流中下游洪涝区)生态退耕,扩大湖泊、沼泽面积,增加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水循环活跃;4.(人地生态系统)保护生物资源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二十六、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旱涝灾害频繁。案例1:温带季风气候(黄准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影响:有利条件: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③地形平坦,利于大规模生产;④土质疏松,适于棉株根系向深处伸展。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案例2:孟拉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①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

②(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热带季风气降水变率大)如果雨季来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THE END
1.2022年度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目录一、重点产业创新链 (一)工业领域 1.人工智能 1.1 5G 防爆巡检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1.2 先进声光感知增强现实系统 1.3 面向智能印刷的光谱信息机器视觉检测技术 1.4 基于 AI 的http://www.kt180.com/html/sxs/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