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28年7月的李嘉诚被誉为“香港”超人,他以70多年的从商经历书写了一段商业史上的传奇。
他在茶楼当过跑堂,甚至曾经因为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他在舅父的公司当过端茶递水的小学徒,寄人篱下;他还在五金厂做过推销员,做过“行街仔”的推销生涯。
年轻的李嘉诚
不过,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并不安于现状,他很快又辞去了推销员的工作,跳槽去了塑胶公司,18岁便当上了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
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创立了长江塑胶厂,“长江”的厂名取自于“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这无疑显示了年轻李嘉诚心中的宏图大志。
1957年,李嘉诚偶然看到了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正全面倾销欧美市场的消息。他很快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在香港率先推出了塑胶花,并立即成为了热销产品,并由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1958年,“塑胶花大王”开始涉足地产生意。1967年,香港一度发生暴动,地价一落千丈,李嘉诚就是在此轮地产低潮中成功抄底,大量低价购地,从此奠定了其商业王国的基础。
1971年,长江地产有限公司成立,1972年,李嘉诚又趁着香港股市一片大好之际,将长江地产改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骑牛上市,成为“华资地产五虎将”之一。
1978年,长实与汇丰银行合作,重建华人行,他购入老牌英资商行——“和记黄埔”22.4%的股权,李嘉诚的事业也随之步入高,而和黄一役,也使李嘉诚获得了“超人”的美誉。
1984年,“长江实业”又购入“香港电灯公司”的控制性股权。1986,长实已名列香港十大财阀之首。
同样在八十年代,李嘉诚开始进军海外,1986年购入以加拿大为基地的能源公司赫斯基石油逾半数权益。并通过一连串动作最终获得赫斯基95%的股权,然后将其在多伦多证交所上市。这一交易,也被誉为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众所周知的是,李嘉诚也是最早把握住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内地投资商机的香港企业家。他一度将长和系旗下几乎所有的业务悉数引入内地,内地也一度成为长和系除了中国香港之外投资比重最大的地区,并同样为长和系带来了巨大的商业红利。
不过,近年来,随着内地和香港地价房价的持续增长,李嘉诚的投资方向开始由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转为欧洲市场,试图在欧洲抄底。至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已控制英国天然气近30%的市场、电力分销25%的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甚至被英国媒体评价为“买下了英国”。
除了大家熟知的房地产、能源投资外,一代传奇李嘉诚还以他超群的商业头脑和敏锐的市场嗅觉看好农业的发展,并开启了全球布局。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李嘉诚都进行了哪些农业方面的布局和尝试?
收购谷物种植场
2016年,隶属于李嘉诚旗下的CKlifeSciences公司获得了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的批准,成功收购西澳7000公顷的谷物种植场,整个资产包括了五块土地和一个谷仓,是迄今为止西澳最大的一桩土地所有权交易。
收购葡萄园
2015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先后收购了澳洲的McWilliam葡萄园,及Balranald一个463公顷的葡萄园,目前还在竞购SwanHill以北一个900公顷的葡萄园。
投资高科技植物鸡蛋
投资“人造肉”
来自斯坦福的生物化学科学家帕特里克·布朗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生物化学教授,为了让人们用一种环境友好的方式来吃肉,他集结了50名科学家、厨师和种植农来研发一种吃起来有肉感的汉堡肉饼。经过了五年闭门研发、反复的实验,他们最终用植物造出“人造肉”,肉饼的材料来自小麦,大豆植物,椰子,马铃薯等植物。
当初,布朗为了得到投资,找到比尔·盖茨请他试吃“人造肉”。比尔盖茨表示“我根本不能说出“人造肉”和普通鸡肉有什么区别。”李嘉诚在试吃“假牛肉”汉堡后,立刻投资了千万美元。
布局“中药农业”
李嘉诚在内地建起了一个隐蔽的中药王国,曾明确表示,中药产业是他的和记黄埔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中医农业”是传统农业精华与现代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发展“中医农业”必将有利于促进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
投资植物“奶”
李嘉诚投资了美国一家叫PerfectDay的公司,研究出不需要牛的牛奶,节省了98%的水。
PerfectDay的植物“奶”,是用植物糖和酵母放在一起进行发酵,制造出和牛奶类似的蛋白。
用这种植物蛋白做出来的起司就会和真起司有相近的口感,并且因为PerfectDay的植物“奶”在实验室环境下生产,可以自由调控奶中的营养比例,所以这些植物“奶”里也不会有胆固醇、激素和抗生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