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已达568.5亿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已达2550亿元,但却是农产品出口小省。2010年农产品出口额11亿美元,仅占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的2.76%。吉林检验检疫局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工作方针,在服务区域经济、促进吉林农产品出口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分析农业产业结构、挖掘农产品出口潜力
吉林省是中国粮食主产区、是全国“六大林区”和“草原”之一,素有“黄金玉米带”和“大豆之乡”的美誉,人参、鹿茸、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更是享誉中外,然而,因加工能力落后、品牌优势不明显等原因导致直接出口量少、出口货值较低。为改变这种局面,吉林局通过走访农林等行政主管部门、出口企业及种植养殖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全方位、针对性调研,多次向省委省政府提交调研报告、报送政务信息,其中《吉林省人参出口情况的报告》和《吉林省花生出口情况的报告》等调研报告得到多位省长的批示,经多方努力,2010年,吉林省农产品出口2.16万批、货值11.4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4%和10.8%;2011年1-9月,农产品出口1.63万批、货值9.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21.6%,农产品出口货值已占出口商品总值的49%,同比比重又增加2个百分点,在出口结构方面,出口前10类大宗商品中,农产品已占五个席位,玉米深加工产品、豆类、玉米、人参、籽仁类对出口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出口的农产品正在由产品原料向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方向不断迈进。
2研究农产品出口障碍,采取措施破解出口难题
吉林省农产品出口难、货值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出口仍以产品原料为主,附加值低;二是产品内在质量低或包装较差;三是推广宣传品牌意识差;四是信息闭塞,缺少国外客户;五是除十几个对朝鲜和一个对俄口岸外,没有直通其他国际市场的口岸;六是加工及贮藏条件较差;七是物流不畅导致贸易周期长。针对上述问题,吉林局积极采取措施,努力破解出口难题:
一是支持和帮助出口企业研发新产品,增加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改善产品内外包装。二是鼓励企业开展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推进示范区建设,已形成粮谷、特产、肉蛋等16个出口种植养殖示范区。四是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获得国外注册资质,拥有国际市场“通行证”。五是实施品牌战略,树品牌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六是结合“三个一批”工程开展对辖区内企业上门送法律、送培训、送信息、送标准、送管理“五送”服务活动。七是提供国内国际各类会展信息,帮企业拓宽视野、拓展国际贸易新渠道。八是与天津、辽宁、深圳、宁波、黑龙江等口岸局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快口岸验放速度,促进直通放行。九是开通经珲春圈河、朝鲜罗津至上海、宁波两条“内贸外运”航线,创新对内对外贸易的新模式。十是加大对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中朝中俄资源合作开发等区域合作的支持力度。
3密切检政企关系,努力赢得国际市场份额
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农业部副部长、农业专家牛盾接受环球网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标识制度更严格。有些国家标识是定量的规定,比如说某产品转基因成分达到1%、4%或5%时才进行标识。而我们国家规定:只要有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目得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所买的产品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
作为农业专家,牛盾部长介绍说,在研发和生产转基因农产品过程中有以下环节。第一,研发过程中第一个步骤必须是在实验室进行。第二个阶段就是在实验室里得到的转基因农产品,如果是健康的、质量好的就把它拿出来进行“中间试验”:在一个比实验室要更大更开放的环境中进行观察,以发现更优良的性状表现或负面问题需要消除。若在第二个阶段不错就会到更大的范围进行环境释放。如果他还是优质的,就再到大田进行生产。经过四个阶段,如果得到的结果还是优质的、健康的、卫生的、安全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就能得到安全评价的证书。我们国家一共5个环节。
牛盾最后强调说,目前,国内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病毒番木瓜已经通过安全评审,获得安全评审证书,现在已进行商品化的生产和销售。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了转基因农产品的标识制度,这个标识制度与其他国家相比,我们更严格。有些国家标识是定量的规定,比如说某产品转基因成分达到1%、4%或5%时才进行标识。而我们国家规定:只要有转基因成分就必须标识。目得就是要让消费者知道所买的产品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牟辰潞曹海燕)
1.多用拇指去赞扬,少用食指去指责,多欣赏学生,让赞赏的语言成为主旋律
2.多用爱心去关怀,少用冷漠去浇灌,情感性语言蕴含磁力
用语根据目的不同,或者严肃,或者温和,或者激昂,但是无论什么样的语态,都应对学生有激励作用,都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之情。因为“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在学习烘烤面包的时候,有的同学做出来的颜色和味道差些,工艺流程记不住,心情很沮丧,我拍拍学生的肩膀,亲切地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没事,接着来”!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积极的情感体验与知识内容的传授结合起来,如在学习果汁加工的时候,果汁产品醇厚香甜,味道可口,老少皆宜,营养丰富。教学中,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深情的话语,通过对果汁产品描写的叙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实践,去感悟,由情绪的感知上升到情感的体味,鼓励学生发现加工出来果汁产品的美,融入到色香味俱佳的果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审美感得到熏陶。
3.多一些轻松幽默,少一点呆板冷漠
关键词:护理干预;妊娠期合并贫血;生活质量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mergeranemiaduringpregnancyearlyintervention,andprovideabasisformaternalhealth.MethodsChoose124casesofpregnancywithanemiapregnantwomen,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enursinginterventiongroupandcontrolgroupin62,62people,observeandcomparethetwogroupsofqualityoflife,thekeygivennursingintervention,patientsdiet.ResultsIntheinterventiongrouppatientsgivethequalityoflife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afternursingintervention,differencesbetweenthetwogroupshavestatisticalsignificance.ConclusionPregnancygivenursinginterventionishelpfultoimprovethepsychologicalstatusofpregnantwomen,strengthennutrition,enhancephysicalfitness,reducetheincidenceofcomplications.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Anemiainpregnancymerge;Qualityoflife
妊娠期合并贫血是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原因之一,据统计,妊娠3个月以上妇女为66.7%育龄妇女为43.3%。多因为妊娠或哺乳、需铁量的增加,而由于饮食不当、胃酸分泌不足长期食物缺铁,使铁吸收障碍,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同时也存在月经过多、失调而造成铁丢失过多,从而严重影响了孕产期的生活质量。对笔者所在的医院的门诊自2011年2月~2012年2月。124例妊娠合并贫血孕妇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4例孕妇均来自所在医院的产科门诊,其中哈族56例,维族34例,汉族34例,平均年龄23岁,护理干预组:哈族23例,维族17例,汉族17例。对照组:哈族23例,维族17例,汉族17例,两组孕妇在孕周,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干预组除了给与常规治疗,重点给与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饮食活动,掌握孕妇生活质量。
1.2.1护理干预方法分为集体与个体进行,集体干预由经过专门培训学习的护理人员进行集体指导讲解,观看幻灯片、专题片发放小册子等2次/w,30~60min/次。个别干预由专职人员每天定时与不定时指导,讲解10~20min/次。加强孕产妇贫血防治知识的宣传利用讲座、小册子、保健宣传栏等干预措施,了解贫血对孕产妇及胎儿的危害,使孕产妇主动寻找自我保健及预防贫血的知识,加大对优生优育知识。
1.2.3饮食干预据统计住院分娩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为40.3%,农牧区中晚孕期妇女贫血与饮用奶茶的饮食习惯具有直接的影响因素。鼓励孕妇进食蛋类、肉类、鱼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应注意避免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会抑制铁剂的吸收,注意合理吸收营养。
1.2.4社会和家庭干预,向孕妇家属讲解缺铁性贫血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后果,调动社会家庭力量,帮助鼓励孕妇进行有效照顾。
1.2.5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生活质量见表1。
2讨论
针对孕期因饮食不当,胃酸分泌不足,长期食物缺铁而引起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孕妇头晕、乏力纳差,伴面色苍白,体力耐力下降,生活质量下降,体质减弱,伴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护理干预,直接影响孕妇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孕妇的营养状况,增强体质,促进了孕妇正常社交活动。因此正确的饮食指导,适时适度的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孕妇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养成均衡膳食习惯,增加铁剂摄入建议设立膳食营养指导门诊,指导孕妇合理膳食,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机体需要,鼓励进食含铁丰富的食物,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促进铁的吸收利用,对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有好处,妊娠前半期铁的需求无明显增加,可以从食物中摄取。
总之,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加强营养,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孕妇的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丁余妍,胡小娟.产前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的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27:83-84.
[2]王丽萍.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和遵医行为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27:84-85.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通过产业化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全面的产业链,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农民的素质,扩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从多方面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
河北省精准扶贫要以特色产业扶贫为核心,本文以河北省馆陶县闫沿村“光伏发电”和特色小镇为例分析河北省的扶贫模式。
闫沿村“光伏发电”产业扶贫。2016年以来,馆陶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承担闫沿村贫困户精准扶贫任务,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团结和带领困难群众真抓实干,采用“光伏发电”的扶贫模式,建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驻村工作队认真调查困难群众的致贫原因,针对制定不同的帮扶方案,以产业帮扶为主:闫沿村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共建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贫困户入股企业分红;发展部分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和手工业,还有政策帮扶,思想帮扶,爱心帮扶共计四种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扶贫。在当地电力公司的支持下,闫沿村收入水平改善,贫困户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帮助贫困户脱贫。从2014年136户贫困户降至2016年的53户。
馆陶县特色小镇产业扶贫。馆陶县发展产业文化生态特色小镇,采用“产业+文化+生态”的扶贫模式,发展旅游业来帮助贫困户脱贫。
以粮画小镇――寿东村为例,以前寿东村农业资源薄弱,没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但现在是有名旅游景点,小镇采用“产业+文化+生态”的模式:在文化建设方面,村里墙壁上有着造型独特的粮食画作,还拥有着特色咖啡馆,微电影拍摄基地,建设休闲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还注重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在生态系统方面,建立起水资源循环系统,街道两旁有废水利用特色沟渠,保护水资源还为小镇增添了一抹美丽的风景;在产业方面,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粮艺公司带动人民进行粮画创作。粮画小镇的建设,发展了当地的特色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工作岗位,提高了生活水平。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光伏发电”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闫沿村依靠光伏发电,产业结构单一,农民依靠入股光伏公司的分红,收入获取渠道狭窄,产业扶贫效果稍弱。贫困地区电网结构落后,资金投入大,占地面积广,光伏发电模式,会增加当地的负担。
馆陶“特色小镇”产业模式存在的问题。馆陶小镇与成熟的浙江小镇比较:馆陶特色小镇缺乏产业基础,主要靠政府引导;小镇的产业化水平不够完善,浙江小镇是集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于一体的全方位模式,而馆陶小镇相比来说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馆陶位于两省交汇处,距城市较远,对游客吸引力较弱,资源缺乏。
河北省产业扶贫模式的改进措施
河北省农村在光伏扶贫的同时,应注重发展特色产业,运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引进外部企业,培养和提升当地人民的劳动技能,使农民增收;河北省可以因地制宜地采用光伏扶贫,建设光伏农业大棚,增加种植收入,多方筹集资金,寻求企业,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减少农民的负担;馆陶特色小镇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产业循环和生态循环,多方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此次座谈会的任务是总结今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下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的思路及具体任务。下面我谈四方面意见。
一、2012年农产品加工业监测与预警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年来,在各参与单位和行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较好地完成了预定任务,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定期报告持续监测行业运行状态,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首先,对农产品加工11大类行业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反映行业的运行状况,为各省级主管部门掌握行业运行态势,指导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其次,对谷物磨制、食用植物油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饮料制造、蛋品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蜂产品加工等6个重点行业开展了第一季度、半年度和三季度监测,对行业发展动态进行分析与研判,形成定期报告16篇。上述6个重点行业占农副、食品、饮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的比重为37%,而这三大食品加工类行业占整个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达到52%以上。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对这6个重点行业的监测大体反映了农产品加工业、尤其是食品类加工业的发展态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首次编制了《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运行分析报告(2011年)》,对2003~2010年历史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单位,了解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信息,也为今后深入进行行业发展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是工作规范逐步健全,为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分析报告编制方面,形成了定期运行报告和不定期专题报告相结合的工作制度。今年,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正式开展了季报、半年报、年报的监测分析工作,逐步探索出了较为规范的报告框架和基本格式,对各部分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确保监测分析报告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行业总体情况及特点。同时,针对行业内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不定期专题报告与预警信息。在行业监测分工方面,初步建立了技术专家、经济专家、行业协会、政府职能部门四方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技术专家从专业角度对行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编写报告初稿;经济专家从市场、贸易等角度补充分析,完善报告内容;行业协会从把握运行特点和态势方面提出建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加工处综合政府职能、宏观政策等内容,修改并确定终稿。为提高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质量,建立了专家会商制度。今年年中,邀请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所、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企业等方面的专家针对上半年行业发展情况以及热点问题、突发事件进行了多次研讨会商,确保监测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五是数据服务平台日趋完善,数据定时更新、功能不断优化。通过和国家统计局、轻工业协会以及部分行业协会合作,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汇总工作常态化。目前,按月度采集农产品加工业各项指标数据,并建立了包括总产值、销售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税金总额、从业人员数量等核心指标的数据库,定期为省级主管部门、有关专家提供数据服务。同时,为充分发挥数据库的作用,设计开发了农产品加工业数据分析系统;通过不断地优化系统结构,实现了数据汇总、查询、分析等功能。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农产品加工业监测分析与预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加强与改进。
二是预警信息发现机制尚未形成。目前,技术专家以完成定期监测分析报告为主。在主动跟踪热点问题、突发事件,及时预警潜在问题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任务
今后,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要继续贯彻“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的原则,围绕监测数据汇总与分析研判相结合、决策参考与行业引导相并重的工作目标,健全定期分析、动态报告、及时预警制度,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分区域、分品种对农产品加工各行业发展情况实行动态监测,对突出问题和潜在隐患及时预警信息,着力打造农产品加工行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权威信息渠道,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四、主要措施
三是利用研发体系进行布点,加强企业信息采集与监测。将预警工作与研发体系建设相结合,利用研发体系的监测点,收集农产品加工数据。在全国选择一批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中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地区,定期监测分析区域内农产品加工主要行业运行情况,及时报告区域内行业突发事件;选择一批重点行业的领军企业,定期监测企业运行情况,及时报告行业重点企业的突况与热点问题,进一步丰富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