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95岁华诞的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续中国知识分子数千年来从未断绝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匡扶时政”的担当精神,秉持“厚中博外、知理践行、立德育才、济农泽业”的育人理念,遵循学科建设国际化、决策咨政本土化的思路,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咨询报告,充分发挥着人文社科智囊和智库的作用。
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中心结合中心研究特色,对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解读。
完善农产品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可增强消费者信心
目前,经过政府各部门和企业多年的建设积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已经有了很好的产业和技术基础,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注册的主体已达29万多家,产地环节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实施追溯管理的规模已达50万家,产地规模以上生产主体超过10%都已经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管理中,具备了整合和体系化建设的基础。今年首次把“完善全产业链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将有助于其在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城乡互动、推进乡村振兴和助力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发达国家普遍开展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技术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等,农产品追溯管理得到较大范围的应用。我国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虽然起步相对较早,但是发展比较慢,法律制度、技术标准、推广应用等方面都还比较薄弱。从实际运行来看,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推广应用效果不足,全程追溯应用场景不够,追溯产品的市场价值不能得到体现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进一步推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其实几年前就在农业农村部其他文件中提出来了。其背景是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市场变化等原因,会给农产品产业链稳定性带来风险。近些年,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升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为市场流通和消费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叠加了农产品产业链的各种风险,很容易累积和放大风险,一旦出了问题,会给农产品产业链带来更大的伤害。农业是基础产业,农产品产业链比较长,涉及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多个产业,尤其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比较好的地方,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造成的危害会比较大,往往给地方经济带来更大冲击。所以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是对目前农产品产业链可能面临的风险现状进行综合研判后,提出需要对农产品全产业链进行监测和预警,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对农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产业链进行大数据分析和评估,在出现风险时进行预警和提出解决方案,从而保持农业全产业链的稳定性。
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首先是数据实时采集,如生产数据、交易和消费数据,这就需要建设足够的信息系统,推动市场交易的数字化,构建农产品生产和交易大数据系统。其次,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预测生产、交易和需求的变化,因为市场变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这需要用到多种分析和预测的方法。最后,需要对分析和预测的结果进行研判、准确判别农产品供应链的状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有三个关键点,就是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研判、应对措施。目前,我国正在围绕重点农产品,如小麦、水稻、苹果、茶、肉鸡、禽蛋、生猪、羊、肉牛、鱼及饲料、农资等多个单品种着手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建立生产、加工、储运、销售、消费、贸易等环节的数据清洗挖掘和分析服务模型,健全重要农产品市场和产业损害监测预警体系。
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面,其实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升的过程,因为预警需要先预测,比如预测风险和预测需求,预测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但是可以不断改善准确度。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涌现出许多新技术,如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产品产量预测、消费需求预测、产销对接等技术,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本次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对于改善农产品的供需问题、价格问题,可以带来一定帮助。农产品价格波动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是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一个体现。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供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中间需要经过多级批发和零售等多个环节,信息距离远,价格波动、供给波动和需求波动等信息,在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上逐级放大和叠加,最终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过大,伤农又伤民,也就是人们俗话说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
这些年,各级政府通过不同方式推进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做了很好的尝试和制度积累,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由于农产品自身标准化程度不高、数字化不够、交易主体分散等原因,造成“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速度不够快。
总体来看,“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是大势所趋,农产品信息的精准预测和充分披露,能够有效抑制市场投机行为,这不仅对于平抑供需波动和价格波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还可以倒逼农业产业的数字化和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政府可以依据农产品供需信息对市场进行精准监测调控。需要注意的是,农产品市场供需问题和价格问题受到很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影响机理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解决信息不对称来完全消除市场波动,但是完全有可能抑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大幅异常波动。
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中心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8名,以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吕建军教授、侯云先教授、张正河教授、陆娟教授等10名教师担任主要研究人员,8名硕博生为其余研究人员。
吕建军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系主任、中国农业产业链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农产品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课题多项;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在农产品流通、现代互联网信息管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分析系统建模等领域有较好的学术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