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文件精神,各项政策举措加快落实落地,农机化发展稳中求进、进中向好,呈现出加快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
发??展??综??述
一、发展背景
2019年,中美贸易冲突全面加剧、世界经济同步回落、国内结构性因素持续发酵、周期性下行力量有所加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宏观经济告别了2016-2018年“稳中趋缓”的平台期,经济增速回落幅度加大,经济结构分化明显。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委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精准脱贫成效显著,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进度符合预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仍然保持了6.2%的中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3005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869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376925亿元,增长7.0%。前三季度,全国居民收入增长平稳,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82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3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995.5亿元,比上年下降3.3%。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8个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增加,13个行业减少。
2019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据国家统计局全国农村贫困监测调查,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
2019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6064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975千公顷,下降0.8%。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7847千公顷,比2018年减少1824千公顷,下降1.8%。全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5720公斤/公顷,比2018年增加98.4公斤/公顷,增长1.8%。全国粮食总产量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119亿斤,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棉油糖、果菜茶等生产保持稳定,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2019年,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的同时,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作物,全国粮、经、饲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谷物和薯类播种面积减少。2019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4.68亿亩,较上年减少2736万亩,下降1.8%。其中,稻谷4.45亿亩,比上年减少744万亩,下降1.6%。小麦3.56亿亩,比上年减少809万亩,下降2.2%。玉米6.19亿亩,比上年减少1269万亩,下降2.0%,。2019年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07亿亩,比上年减少58万亩,下降0.5%。豆类播种面积增加,其中大豆大幅增加。2019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66亿亩,比上年增加1332万亩,增长8.7%。
2019年11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到2035年,通过持续改造提升,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同时,又重视明确质量目标,对土壤质量、环境标准提出了整体要求。11月28日,农业农村部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任务。任务要求确保2020年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同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两优先”:优先在“两区”和产粮大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要求准确把握“长久不变”政策内涵。一是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二是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三是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意见提出,稳妥推进“长久不变”实施。一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二是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三是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四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机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制度的出台,使农民有了稳定的预期,既满足了农民稳定承包权的需要,又满足了流转经营权的需要,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从而发展现代农业。
2019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8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9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这些重要部署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新型农业服务主体的大批涌现,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
二、农业机械化行业发展
据农机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019年业务总收入为2464.6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43%,出现负数增长。2018年农机工业业务总收入为2601.32亿元,增长1.637%。2019年超过2000万元/年收入的农机企业为1892家,比2018年的2236家减少了334家。2019年行业利润为103.39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25%。行业利润率为4.76%。规模以上企业中亏损企业有296家,亏损面15.58%。2019年农机工业出口额370.25亿元,比2018年增长14.82个百分点。
2019年,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保持了平稳的势头,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机械化。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增速与往年持平;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的增速较快,甘蔗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步提升。
2019年,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迈进的重要一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正在得到有效落实。3月16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春季农业生产暨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做出重要批示,强调抓好春季田管和春耕备耕,加快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胡春华副总理出席会议并讲话。10月30日,农业农村部在山东省青岛市举办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成果(2019)发布活动,向社会发布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宜机化指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机械化技术装备需求目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和全国农机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等6项成果,对推动各地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升级发展提供有力指导。
2019年,农机购置补贴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大,支持江西等6省开展标准化骨架大棚补贴试点,在26个省份部署开展39种农机创新产品补贴试点,在20个省份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农业各产业对新型农机装备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管理使用方式,在北京等4省市开展购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租赁承租补助、作业补贴相衔接的试点,农民购机筹资能力进一步增强,补贴机具利用率持续提升。组织实施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完成1.4亿亩全年任务。启动实施北斗应用示范重大项目,机械化信息化融合迈出坚实步伐。新创建153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总数超过450个。遴选形成27个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70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典型案例,以及9个主要农作物品种选育宜机化指引。
2019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将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9年上半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特别是东北四省区开展保护性耕作的调研,分区域组织召开专家、科技与推广人员、应用农户等座谈会。2019年7月、8月,胡春华副总理先后两次到吉林、辽宁省专门调研考察保护性耕作技术,在2017年制定的《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的基础上,出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国家行动计划(2020-2525)》。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上升到国家战略,无疑为近年进入低谷的农机装备产业注入新的能量,有人预期,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研发制造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2019年,是毛泽东主席发表“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60周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4月,中国农机化协会联合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在江苏举办了纪念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发表60周年报告会;9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在北京举办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座谈会”,张宝文副委员长对协会举办的系列活动表示肯定与支持。
2019年,中国农机化协会按照“市场导向、服务当家”的发展理念,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组织成立了“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工作委员会”,复制推广陕西、湖北两省农机安全互助保险先进经验做法,成立了“保护性耕作专业委员会”,为农机行业提供保护性耕作的共享平台。
2019年,中国农机化协会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行业资源,发布了《中国农机化协会公益募捐倡议书》,针对农业产业定点贫困县发起定向公益募捐倡议书。3月,协会面向行业发布了“情系‘三区三州’,爱心农机助力脱贫攻坚”公益募捐倡议书,15家企业奉献爱心,为昭觉、红原、理塘三县共捐赠了83台(套)价值近150万元的机具;协会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出资购买了50台电动牛奶分离机赠送给当地贫困家庭。为了解决四川省红原县山坡饲草地进行草籽补播只能由人工进行作业的困难,协会组织为当地培训了4名农用无人机驾驶操作机手,正式进行了无人机草籽播撒技术的试验演示。解决了高海拔地区山坡饲草地草籽补播的一大难题。10月17日,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授予中国农机化协会突出贡献表彰证书。
2019年6月,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先后参加了在“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期间举办的“推进中非农业领域投资与公司合作研讨会”和“推进中非农业机械领域对接会”,组织雷沃重工、德邦大为、沃得、五征、久富、洪珠、富来威、农哈哈、天人等国内企业代表与来自非洲12国的农业官员面对面交流洽谈。11月,2019中国甘蔗机械化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办,同期举办2019中国-东盟农业机械展。博览会以“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为主题,180多家国内外农机及零部件生产、销售企业参展,面积超过3.4万平,为历年最高,包括农机用户、服务公司等2.5万人次参观。
新思路??新举措??新进展
1、全国贯彻落实国发42号文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操作更加科学、务实和灵活
2019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80亿元,使用资金171亿元,使用进度94.68%,扶持143万农户购置机具192万台(套),是近5年来实施进度最快,效果更加凸显的一年。对于,少数人认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存在部分机具饱和、行业撬动乏力、违规行为增多等问题,已经进入了政策实施的“后补贴”时代。中国农机化协会认为,农机化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种植业,还应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各个方面。从这个角度看,农机化服务的领域就宽了,补贴资金支持范围也就大了,补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9年,各地加大补贴政策创设力度,开展了补贴范围拓展、资质多元采信、信息化监管、鉴定能力建设、严惩违规行为等一系列措施,缓解了“补不了”“补不好”“补得难”“补得繁”等诸多问题,不遗余力地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在行业遭遇寒流冲击的背景下,农机购置补贴的一系列创新举措,促进了政策的柔性实施,给行业带来了阵阵暖流。
补贴品目范围进一步扩大,资金支持方向由粮棉油糖等大宗作物向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倾斜,“补不了”的问题得到缓解,养殖户、渔民、果农等感受到了政策的温暖。农民是生产的主体,农民满不满意、需不需要是补贴实施的出发点。在补贴资金充足的条件下,如农业运输机械、新能源农机、设施大棚等农民需要、生产亟需的农业机械都应给予资金扶持。在此基础上,要加强信息化监管等手段,提高补贴机具管理能力,避免机具非农使用和非正常转让等问题。全年新增或细分了有机废弃物好氧发酵翻堆机、有机废弃物干式厌氧发酵装置、畜禽粪便发酵处理机、有机肥加工设备、埋茬起浆机、精量播种机、整地施肥播种机、风筛清选机等多个品目,将饲料(草)生产加工机械设备、饲养机械、畜产品采集加工、畜禽粪污资源化等4个种类的机械装备列为重点内容;各省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江西等6省将标准化骨架大棚纳入试点品目范围,26个省份开展了39种农机创新产品补贴试点,20个省份开展植保无人飞机规范应用试点,农民对各种新型农机装备需求得到满足。
3、农机科研新进展、新突破
农机科研项目稳步实施。2019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科技部农村中心要求,重点围绕项目执行情况,解决的科学或产业问题,为后续工作打下的基础以及产业贡献等方面,进行充分梳理和凝练,为项目考评验收做好准备。各地也在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科研项目支持力度。山东省连续5年实施“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年均支持力度6000多万,山东省用于补贴先进高效装备的资金,每年都在10个亿以上。农机化和科研管理部门积极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农业农村部计划启动《薄弱环节农机化科技创新专项》;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设立院级重大科研计划“农机装备与智慧农业科研计划”,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作为重大科研计划的实施主体,拟设立5项所级重点任务,由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经费资助。
农业装备与技术取得丰硕成果。2019年,农机化科技成果获得多项奖励。荣获“2018-201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共7项,其中,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赵春江院士牵头完成的“基于北斗的农机自动导航与作业精准测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青岛农业大学尚书旗教授牵头完成的“作物品种小区试验与繁育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吴普特教授牵头的“多能源互补驱动低能耗喷灌机系列产品研发与应用”获得一等奖;荣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共15项,其中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肖宏儒牵头完成的“茶园生产机械化作业技术集成应用”、薛新宇研究员牵头的“植保无人飞机减施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推广应用”获得一等奖。
农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2019年,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战略咨询专家组,按照农机化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系列调研培训活动40余次,制订和完善机械化作业规范和技术标准63项,牵头召开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30余次,形成了10份专业领域科技发展报告;专家组7名成员当选“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其中包括4名专家组组长,分别为:综合组组长罗锡文院士、农机化信息化专业组组长赵春江院士、收获机械化专业组组长胡志超研究员和农产品干燥贮藏与加工专业组组长应义斌教授;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聚焦九大作物,编制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农机化新技术推广不断取得新突破。在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19年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中,农机占一半,包括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大豆免耕精量播种及高质低损机械化收获技术、北斗导航支持下的智慧麦作技术和棉花采摘及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其中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是继去年入选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后,今年再次入选。农机领域中,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生产、黄淮海夏大豆免耕覆秸机械化生产、油菜机械化播栽与收获、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全程机械化植棉、茶园全程机械化管理、茎叶类蔬菜全程机械化、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收获、农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稻田冬绿肥全程机械化生产等10项技术列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广适低损油菜分段/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多垄多行花生播种联合作业装备、高效节能粮食干燥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深施型液态施肥机等11项入选“2019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
4、新农机鉴定办法实施
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服务改革创新成效显现,补贴机具资质采信范围拓宽,采信管理进一步规范,生产销售“大马拉小车”产品等恶性竞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趋好;新的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全面实施,简政便利企业申请鉴定,开辟农机创新产品专项鉴定通道,农机企业申请鉴定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新版补贴机具投档平台上线运行,企业投档实现电子化。全国农机试验鉴定信息化平台与补贴机具投档平台全面对接,农机企业申请鉴定、投档更为便利;全天候在线办理补贴软件启用,手机申请补贴APP广泛应用。农机维修执业资格许可全面取消,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牌证管理便民化措施加快落地,农民购机用机环境优化。农机工业加快结构调整、技术升级,新产品研发生产步伐加快,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主流产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通过新的办法为新产品提供一个“短、平、快”的鉴定渠道,使产品更加方便,更加便捷的投入市场,享受国家的补贴。农业农村部决定,将农机鉴定纳入部政务服务大厅集中统一办理,选派了进驻人员,明确了工作流程。总的来看,新的鉴定制度有条不紊推进,过渡平稳,需求旺盛,期间发现的一些问题都及时进行了研究解决,鉴定工作更加高效便捷。2019年共接收国家支持的(部级)推广鉴定申请3668个,受理立项2208个;发布六批国家支持的(部级)推广鉴定结果通报、一批撤证通报和一批证后监督结果通报;颁发证书1778张,其中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719张,农业机械试验鉴定证书1059张;对355张证书换发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撤销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210张,注销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116张,部级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补发1张,对55个产品变更所属品目,推动了试验鉴定依法规范稳步发展,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和农机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5、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2019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及农机安全监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以“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为抓手,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是一些地方仍有事故发生,安全意识淡薄、农机安全状况差、变型拖拉机淘汰缓慢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对农机安全生产造成威胁。
2019年,全国累计报告在国家等级公路以外的农机事故351起、死亡49人、受伤87人、直接经济损失569.4万元。与上年相比,以上四项指标分别下降了37.7%、33.8%、33.6%和20.7%。其中:拖拉机事故128起、死亡20人、受伤32人,分别占36.5%、40.8%和36.8%。联合收割机事故201起、死亡20人、受伤46人,分别占57.3%、40.8%和52.9%。其他农业机械事故22起、死亡9人、受伤9人,分别占6.2%、18.4%和10.3%。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员操作失误,造成事故225起、死亡20人、受伤45人,分别占64.1%、40.8%和57.7%。事故中存在违规行为的比例较高,其中涉及无证驾驶事故75起、死亡25人、受伤32人,分别占21.4%、51%和36.8%;涉及无牌行驶的事故52起、死亡21人、受伤26人,分别占14.8%、42.8%和29.9%;涉及未年检的事故75起、死亡33人、受伤32人,分别占21.4%、67.3%和36.8%。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9年,全国共接报拖拉机肇事造成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1867起,致699人死亡、18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582.3万元。与2018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28起,下降14.9%;死亡人数减少130人,下降15.7%;受伤人数减少371人,下降16.9%;直接财产损失减少116.1万元,下降16.6%。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7起,同比减少8起。
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中,涉及无牌行驶的占56%,其中,广西、安徽、湖北、黑龙江、江苏、贵州、河南、广东等8省份无号牌拖拉机肇事最为突出,占全国总数的62.2%;涉及无证驾驶的占37%,其中,广西、湖北、安徽、黑龙江、河南、江苏、吉林、新疆等8省份无证驾驶拖拉机肇事最为突出,占全国总数的65.5%。
6、农机市场
7、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
8、优势特色农产品机械化
9、农机化扶贫
10、农机合作社及农机社会化服务
11、团体标准
12、农机展会动态
13、畜牧业机械化
14、智能农机发展
15、甘蔗全程机械化
16、农村环境治理
展??望
后??记
编写组组长:刘宪编写组副组长:杨林王天辰编写组成员:谢静李雪玲耿楷敏孙冬张斌曹光乔张宗毅田金明曹洪玮王明磊桑春晓武广伟张华光(全文由刘宪、谢静、李雪玲统稿校核)(甘蔗机械化内容来自农业农村部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专家指导组甘蔗专业组指导组成员:区颖刚、张华、陈世凡、尹明玉、刘胜敏)
发布日期:2023-08-1514:59:38提交人:王京宇责任编辑:王京宇
地址:(北京总部)北京市朝2层(哈尔滨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曲线街117号易通大厦6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