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工作总体思路是,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实现“三个转变”,转变养殖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更好地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具体有几项工作:一是转变水产养殖方式。大力推广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二是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在这方面,农业部还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海洋渔业里面,继续组织实施好近海的伏季休渔和长江、珠江禁渔,并将加大力度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的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保护中华鲟、江豚等珍稀濒危水生动物。三是压减捕捞产能。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4次“绝户网”专项清理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农业部还将推动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和其他支持渔业发展的转方式政策,强化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保护,继续大力清理整治“绝户网”和“涉渔三无船舶”,尤其是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流域经济带开发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持续改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环境。我想,通过这次农业结构的调整,更好地体现出中央的五大发展新理念,既能够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又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留下一片蓝天、一片绿水,一片优质的耕地,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已经公布一个月了,当前正值北方春播的关键时期,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农民想调减玉米,但不知道应该改种什么,不知道农业部如何调整种植结构?
上周农业部刚刚公布了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请问这一轮调整的主要特点是哪些,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现在玉米结构调整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有些农民会担心替代作物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路到底好不好,继续种玉米效益怎么样?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可能会影响这些种植大户的积极性,在这个问题上,农业部有什么措施和考虑?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粮改饲试点,据我们了解,去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已经在部分省市开展了试点,现在效果怎样?今后如何推进?
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余部长,刚才您也谈到调减玉米重点是米改豆、粮改饲,马铃薯也是个替代作物,这个问题大家也都很关心,就是农业部在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新的举措?
我们在采访当中注意到,今年玉米已经进行了大幅度调减,原计划调减1000万亩,今年预计会超过这个面积,而且玉米以及它的替代品进口量在不断增加,这样有些人就担心玉米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大豆”?
当前玉米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大于求,出现这种情况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基本的是两个:一是国内供给增加。我们算了一下,过去12年,玉米面积增加了2.1亿亩,超过同期粮食面积的增加。同时产量增加了2175亿斤,占同期粮食增量的57%。二是玉米及替代品进口增加。大家都知道,受国内外价差的影响,近年来玉米及替代品的进口量逐渐增加。去年进口玉米470多万吨,同比增长82%。同时,高粱、大麦等替代品种进口比较多,去年进口了高粱1070万吨、大麦107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了85%和98%。此外,进口了部分木薯和玉米酒糟,玉米产量增加和国外进口增加“双碰头”,导致库存增加较多。
水产品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硬菜,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这道硬菜的消费越来越多,质量效果也越来越高,请问如何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水产品消费需求,保障水产品的市场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