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1.能够准确说出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说出东北三大农业分区的自然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和降水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地理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地理条件。

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划分三大区域的因素。

【难点】

掌握分析一个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回顾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分析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最有目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进而引出东北地区适合发展农业的因素有哪些,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地理条件

【教师活动】呈现图东北地区的位置并提问:

(1)东北包括哪些地区,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2)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对于东北农业生产有什么利弊影响

【学生活动】

(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夏季温暖,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利于农业的生产,基本满足一年一熟;冬季寒冷,易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教师活动】呈现东北地区的地形图并提问学生:

(1)东北地区有哪些地形单元

(2)不同的地形单元对农业布局有什么影响

(1)东北地区有高原平原丘陵山地、地形单元完整为多种农业经营提供了条件。

(2)西部地区以高原为主降水较多,地形平坦是畜牧业发展的有利地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地区广布,土壤以黑土为主适宜发展种植业。周边山地林木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林牧业。

(1)工业发达,提供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化肥等必要生产资料。

(2)市场需求量大,对外交通联系便利。

(3)人均耕地面积达,商品率高,环境好利于发展绿色农业。

2.农业布局的特点

【教师活动】呈现图4.4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分布图,图4.5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图并提问学生:

东北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什么规律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降水呈东南向西北减少,气温大致也呈东南向西北减少;主要受到了地形距海远近以及太阳辐射分布的影响。

【教师活动】呈现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的分布示意图并提问学生:

(1)依据气候、地形将东北地区农业划分为哪三大区域

(2)三大区域分布在哪里主要农产品类型有哪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

(1)东北地区农业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

(2)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区。主要以樟子松、红松、珍贵药材、苹果等为主;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部分林区草地。主要饲养东北红牛、三河马、三河牛等。

环节三:巩固提升

思考:东北地区的大米质量优广受市场欢迎,其与自然条件有什么关系

THE END
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区域发展方向 东北的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决定了农业的大方向。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__及内蒙古自治区___。其北端属于中国纬度___的地区。黑龙江 辽宁 吉林 东部 最高 地理条件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气候条件:冬冷夏暖,雨热同期 降水量:300mm~1000mm 农作物一年一熟 改造程度:https://wenku.baidu.com/view/1d92ee9c93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8.html
2.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http://m.nm.zgjsks.com/html/2022/xkzs_0125/50054.html
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 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 想。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https://doc.mbalib.com/view/7b31dc067644dd95951bce9d3f18d19a.html
4.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部分是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四章是区域经济发展,从问卷调查中思考,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因素,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总体方向。2、根据区域内的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目标: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https://m.renrendoc.com/paper/88833849.html
5.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6.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评课稿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师 大家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基本地理位置吗?请同学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 生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师 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665068.shtml?ivk_sa=1024320u
7.“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摘要】:<正>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LJ201510010.htm
8.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范文7篇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与区域密切相联。例如,我们介绍自己家乡在某省某市,去过某风景区旅游等。我们经常听到省(直辖市、自治区)、流域、经济区、自然保护区等名词和反映区域的术语。你知道什么是区域吗?区域有哪些地理特征? http://www.jiaoyubaba.com/gaozhong/25419.html
9.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从构建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解释框架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城镇化与人口发展停滞期”与“经济波动,城镇化稳定发展,人口转型期”两大阶段。② 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特征主要https://www.dlyj.ac.cn/CN/10.11821/dlyj020190257
10.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11.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B.平原对东北农业发展的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是相同的B.平原地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C.山区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D.草原地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https://m.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62ef5e5c116f6d8c09bde90e957d455f/
12.科学网—东北地区(黑吉辽)“三藏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东北的农村地区以其独特的农业生产和传统文化而著称,特别是在有机农业和冷地作物的种植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如高品质的大豆、玉米、水稻及黑木耳等,成为当地珍贵的农业资源。近年来,东北农村充分利用其独有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致力于打造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和农业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地区内规划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1449344.html
13.(王开磊)41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时训练)课时训练(区域农业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命题人 王开磊 一、 选择题(每个4分共计44分 1、 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 耕地面积少, 人均耕地不足 B、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C、 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 D、 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 答案 A 2、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组合http://m.doc88.com/mip-313755107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