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地理分类图表解读

1、识记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空间位置。

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熟练判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图像

主题漫画

景观图

分布图

示意图

过程示意图

原理示意图

等值线图

统计图表

地理图表

地形图

【学习策略】

1、图像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是高考的重点考核内容。地理图表丰富多彩,很难进行确切的分类,本专题主要根据图表内涵进行分类,重视综合与创新。本专题不包括地图基础知识与经纬网图的基础知识。

2、阅读地理图表时,要能够正确理解图表表述的地理信息的含义,进行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找出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3、对于图表中的数据,要从定量的分析中抓特征、找规律,提取有效信息,并能进行定性的阐述。

4、在解题过程中,遵循“读图→读题→再读图→答题”的基本步骤进行,根据题目的要求,能用精当的语言阐述图表中的信息。

【教学内容】

一、分布图

地理分布图在图像中所占比例大,类型复杂多样。主要有政治区域分布图(如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自然要素分布图(如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形分布图、气温分布图、水系分布图、各种自然资源分布图等)、人类活动分布图(如中国铁路分布图、人口分布图、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工业基地分布图、中国虫神庙分布图等)、区域综合分布图(如北方地区矿产、城市和铁路分布图等)。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整体分布图的出现频率虽较少,但多与其他图形配合或以文考图的形式出现,复习过程中不可忽略。

1、地理分布图的判读程序

(1)读图名。读图时必须对图示的区域内容作纲要性总体认识,如读“世界铁矿分布图”,就应该注重名称中所含的两个知识要素:范围——世界;主要内容——铁矿分布。在读图题中,图下可能没有分布图的名称,但往往在题干部分已加以说明,这都需要我们认真阅读。

(2)读图例。一般分布图中都有图例,只有阅读图例后再去读图中内容,才会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需要指出的是,图例是人为规定的,考试题目中,既可能使用常规的习惯图例,也可能根据需求设定新的图例,如“▲”在常规图中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铁矿符号,但在特定题目中则可能表示其它地理事物,如某城市、某观测站、某山峰等。因此养成及时阅读图例的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确定位置。地理分布图反映的是某种事物或现象在空间上的分布,因此,做题的基础是要正确判断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区域位置,我们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或区域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判定时一般遵循由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①在有经纬线的图上,根据经纬度进行准确的定位。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重要的经纬线穿过的大洲、大洋、国家、地形区、气候带等。(见表12-1)

表12-1:特殊经纬线所经过的地形区、国家

0o纬线

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刚果、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巴西

北回归线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恒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岛、墨西哥高原;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国、墨西哥

北纬30o

撒哈拉沙漠、尼罗河三角洲、西奈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伊朗高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中国、墨西哥、美国

北纬60o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阿拉斯加半岛、拉布拉多半岛;挪威、瑞典、俄罗斯、美国、加拿大

南回归线

纳米布沙漠、南非高原、马达加斯加岛、维多利亚大沙漠、阿塔卡马沙漠、拉普拉塔平原;纳米比亚、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巴西

南纬30o

南非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南非、澳大利亚、智利、阿根廷、巴西

0o经线

大不列颠岛、西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沿岸;英国、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加纳

东经90o

中西伯利亚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阿尔泰山脉、吐鲁番盆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俄罗斯、蒙古、中国、不丹、孟加拉国

西经90o

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加拿大、美国

180o经线

俄罗斯、密克罗尼西亚

③对常见的区域图,可以根据其轮廓、形状判断该区域的位置。如美国本土略显长方形、印度像由三个不等的三角形组成的复合三角形、埃及近似梯形、法国是不太规则的六边形等。(见图12-1)

图12-1

2、重要区域图中的经纬线判读

区域定位是解答分布图的关键,如果熟练掌握世界范围内一些重要的具有控制性的经纬线的分布特征,对区域地图的判读则具有指导意义。

图12-2

(2)南亚的控制性经纬线:78°E经线和10°N、23°26′N、30°N纬线(见图12-3)

图12-3

图12-4

(4)北美洲的控制性经纬线:80°W、100°W、120°W经线和20°N、30°N、

40°N、66°34′N纬线(见图12-5)

图12-5

图12-6

(6)澳大利亚的控制性经纬线:120°E、130°E、140°E、150°E经线和20°S、

图12-7

图12-8

20°N、23°26′N、30°N、35°N、40°N、50°N纬线(见图12-8)

3、重要城市的地理坐标(见表12-2)

表12-2:世界重要城市的地理坐标

北京(40°N、116°E)

开罗(30°N、31°E)

纽约(41°N、73°W)

上海(32°N、121°E)

伦敦(51°N、0°)

芝加哥(42°N、88°W)

广州(23°N、113°E)

奥斯陆(60°N、11°E)

休斯敦(30°N、95°W)

海口(20°N、110°E)

罗马(42°N、12°E)

旧金山(39°N、122°W)

乌鲁木齐(44°N、87°E)

直布罗陀(36°N、6°W)

洛杉矶(34°N、119°W)

拉萨(30°N、91°E)

莫斯科(56°N、37°E)

墨西哥城(20°N、100°W)

包头(41°N、110°E)

圣彼得堡(60°N、30°E)

基多(0°、78°W)

新加坡(1°N、104°E)

悉尼(34°S、151°E)

巴西利亚(15°S、48°W)

孟买(19°N、72°E)

惠灵顿(41°S、175°E)

圣保罗(23°26′S、47°W)

耶路撒冷(32°N、35°E)

华盛顿(40°N、78°W)

圣地亚哥(33°S、70°W)

[经典例题1](2003年江苏卷)根据我国农业部2003年2月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产区域如图12-9所示。读图回答:

图12-9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图12-10

答案:D

[经典例题2](2003年江苏卷)读图12-10,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A.制茶业B.石油化学工业

C.棉纺织业D.稀土冶炼业

(2)该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A.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B.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C.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D.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3)从c城市乘火车到d城市需经过的铁路(走最近路线)有()

A.京沪线B.京哈线C.京九线D.胶济线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图示区域轮廓和资源分布特征正确判断该区是我国的环渤海地区。第(1)题,图中反映出本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且是我国重要商品棉产区,由此知本区可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棉纺织工业,由于本区不是我国茶产区,且稀土矿少,不应发展制茶业和稀土工业。第(2)题,本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中低产田的治理;本地区水资源较少,不应大力发展高耗水的水稻种植业;本区土地资源并不是十分紧张,且围海造田会破坏环境,而保护恢复沿海湿地有利于改善当地环境。第(3)题只要对我国铁路网较熟悉即可做答。

答案:(1)BC(2)CD(3)AB

图12-11

(1)2003年,美国先发制人对西亚国家

________(填图上英文字母代号)发动战争。该国的________________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是世界著名的________农业区。

(2)西亚地处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周边有许多重要的海上交通和战略要地,其

中,___________海峡扼主要产油区、石油运输重要通道的出口处;曼德海峡是______

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道。

(3)西亚油田集中分布在________及其周围地区。世界上五大储油国中惟一的非阿拉伯国家是__________(填图上英文字母代号)。西亚石油主要运往西欧、________和美国,石油运输方式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丰富的石油资源带动了西亚大部分地区经济的发展,除产油国外,有些国家通过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都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解析:2003年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伊拉克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古代巴比伦王国属地,也是世界著名的灌溉农业区,第(1)题主要考查本区基本特征。西亚是世界最大产油区,也是世界主要石油输出区,本区石油主要输往美国、日本、西欧各国,第(2)题主要考查本区两个重要海峡,第(3)题则考查了本区的石油输出路线。本区的非产油国借助有利的地理条件,也从石油生产与运输中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如收取油管过境费、进口原油加工后再出口,向产油国输出劳务等。答案:(1)C;美索不达米亚(或两河);灌溉(2)霍尔木兹;红(3)波斯湾;E;H本;海运;输油管收取油管过境费;进口原油加工后再出口;向产油国输出劳务

图12-12

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

A.洪水B.风暴潮C.干旱D.水土流失E.泥石流F.台风

(1)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的是________、________。在图(四)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多项选择)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写出我国加强防灾设施建设的具体实例。(至少3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从图(一)(二)中可看出在中国洪水与干旱分布地区最广。从图(四)中可看出Ⅰ、Ⅲ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季风区,因此在两区内洪水、风暴潮、干旱、泥石流都多有发生。地区Ⅱ是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多有发生。地区Ⅳ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替处,由于地壳活跃、降水集中等因素,多发生泥石流。第(2)题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生于岩石圈内,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第(3)题可联系我国近几年的水利工程、生态工程作答。

答案:(1)A;C;ABCF;C;D;E(2)DE;CF;AB(3)兴建长江三峡(或葛洲坝、小浪底)大型水利枢纽(水库)等;在黄河中上游(或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或加固长江、黄河堤防等;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或在城市内疏通排水通道等)。

二、地形图

地形图是着重表示地形起伏变化的普通地图,一般地地貌用等高线表示,地物用图例符号加注记表示。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本专题主要介绍前两种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

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高差相同。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

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3)熟练判断等高线图上的基本地貌类型(见表12-3)

表12-3:常见的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

表示方法

示意图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

山地

山峰

闭合曲线

外低内高

四周低

中部高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向外降低

盆地

洼地

外高内低

四周高

中间低

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向内降低

山脊

等高线凸

向低处的

山脊连线

从山顶到山山麓凸出的高耸部分

山脊线也叫分水线

山谷

向高处的

山谷连线

山脊之间的低洼部分

山谷线也叫集水线

鞍部

一对山脊

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

峭壁

陡崖

多条等高

线会合重

叠在一线

近于垂直的山坡称峭壁。峭壁边缘是悬崖,或称陡崖

(4)等高线图的综合判读与应用

①与气候结合: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垂直递减率为0.60C/100m。

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②与河流水文结合: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的位置及流向;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

水库坝址宜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③与运输线路结合: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充分考虑路线的长度、坡度、少过河建桥;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区、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引水线路的选择应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

输油管道的选择,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

④与“点”的区位结合:

工厂区位的确定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对环境有污染的厂矿,要选择河流下游,常年主导风向的下方,结合地质地形条件,宜放在地基坚实,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的地方;若是电子、半导体、感光器材厂等需要建在空气清洁、环境优美的地点,从经济效益考虑,要尽量接近原料、燃料、水源等资源产地。

港口的建设应考虑选择在避风的深水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

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⑤与农业生产结合:

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其应用

图12-13

①根据要求选取剖面线,如图12-13甲图中的AB线。

②选择适当的水平比例尺将等高线图上的剖面线转绘到剖面图中作横轴,一般地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等高线图的比例尺相同,如图12-13中乙图中的A′B′线;用等高线图的高度确定合理的垂直比例尺作纵轴,一般地说垂直比例尺比水平比例尺大若干倍,如图中的垂直比例尺是水平比例尺的10倍。

③在地形图上沿着剖面线AB量Ac、cd、de……各段的距离,按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将量出的各段距离转到水平线A′B′上,得c′、d′、e′……各点;通过各点作垂线,垂线的高度是按各点高程依垂直比例尺计算出来的。

④将垂线各端点连成一条圆滑的曲线,注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即成为沿AB线的剖面图。

(2)地形剖面图能更直观地表示地面的垂直变化。根据等高线图绘制的地形剖面图,在平整土地、修筑渠道、大堤、建设铁路、公路时,作为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的依据,用处很大。

[经典例题5](2000年全国文综卷)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图12-14),据图判断:

图12-14

A.①<③B.①<②C.①>②D.③=④

(2)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为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3)若乙坡植物受破坏成为荒地,则对其合理的开发整治措施是()

A.放牧山羊B.种植喜阳的经济林木

C.修梯田,种植水稻D.营造混交林

解析:该题考查等高线坡度的判断及应用的能力。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知道坡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①、②、④、③。第(2)题只要判断出乙坡为背阳坡,便可排除错误选项。第(3)题结合题干可知华北地区水源紧张,丘陵区不宜种植水稻;乙坡是背阳坡,可排除B选项;放牧山羊会加剧土地的破坏,可排除A选项。

答案:(1)C(2)B(3)D

[经典例题6](2000年广东卷)读图12-15,回答下列各题:

图12-15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A.59米B.99米C.199米D.259米

(3)下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解析:该题的立意在于综合考查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具体考查了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地形种类的判断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第(1)题的解答首先要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判读河流流向(ab段)为由a流向b,再根据指向标判读流向为B项。第(2)题的解答首先应明确题意“断崖顶部”E的含义;接着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E的海拔范围为250米至300米之间,故选D。第(3)题的解答首先应仔细审题“较不合适”,其次判读甲、乙、丙位于丘陵区,其中甲坡度较大,不宜修梯田,而应种水土保持林;乙坡较缓,能修水平梯田种水稻或植树种草;丙也是缓坡能种植果树。因此答案选A。

答案:(1)B(2)D(3)A

图12-16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地形剖面图的能力。解答此题,先看清平面图,从图中得知剖面线XY横穿三处河谷,也就是说选项中正确的剖面图必会有三个谷地,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列四个选项,选项A、B明显不正确,选项D只有两处是谷地。为了证实选项C是否正确,可根据平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剖面图一致的原则逐一核对河谷与X点的距离。

答案:C

[经典例题8](2001年全国文综卷)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12-17,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是_________。

图12-17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该公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学校所在的省区的简称是()

图12-18

解析:从E、F、(;三个地点中能清晰地观察H处车辆应是G点,因为E、F点位于谷中,从E地到H点之间或从F地到H点之间都有山脊障碍,G地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剖面图作法运用图中提供的比例尺作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H点海拔高度在450米左右,G点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相差200米,可将图中H、G间的垂直距离定为2厘米。第(3)题,由茶叶、柑橘、毛竹物产可判断该区应是亚热带的丘陵地区,从而进一步选择正确的选项。

答案:(1)G(2)从剖面图上可以看出G到H点之间没有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见图12-18)(3)B

图12-19

(1)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_________m处。

(2)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的_________侧。

(3)海拔2000m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250mm、_________mm。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只考虑温度的高低,则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_________m。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使用和说明各种地理图表资料的能力及运用地图理解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和空间联系的能力。具体通过读天山南北附近地区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考查学生读图的能力。解题思路如下:第一,要认真阅读题目及图中所给的资料,特别是小心阅读纵坐标、横坐标的单位和意义。第二,弄清“逆温”的含义(一般来说,随着纬度的增加或随着地势升高,气温下降,反之为逆温),找出天山南北各有一个逆温区,其中地势起伏较大的逆温区位于天山北侧。第三,天山北侧降水较多的原因是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有缺口,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降水稍多,植被生长较好。第四,冬季天山北麓最暖和的地方、最适宜牲畜过冬的地方,当然在海拔2000米冬季出现逆温的地方。

答案:(1)4500(2)北(3)570;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补给(4)约2000

三、等值线图(除等高线地形图外)

地理要素等值线图很多,常见的除地形中的等高线图外(在地形图中已做介绍),主要有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深线图、等震线图、等盐度线图、PH等值线图、等年太阳辐射量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状变化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下面主要介绍等温线图、等压线图判读方法。

1、等温线图

等温线图是用若干条等温线来表示一个地区气温分布的专用地图。这种图能帮助人们形象地确定气温分布的空间概念,了解气温递变方向和规律,并进而分析各地区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要注意分析: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

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

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4)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图12-20

[经典例题10](2003年江苏卷)图12-20表示某研究小组实测的上海市某日14时气温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补绘出35.0℃、35.5℃的两条等温线。

(2)简述上海市此时气温的分布规律。

(3)简述上海市在长江、沿海水运中的区位优势。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气温分布状况图,对于(1)题可以用平滑的曲线连续35.0℃和35.5图12-21

答案:(1)见图12-21(2)城区高,西周低(或由市区向郊区递减)。

(3)上海市位于长江航运出海的河运终点(河口);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间位置。

[经典例题11](2003年广东卷)图12-22表示南美洲部分气温及降水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12-22

(2)说明南回归线附近大陆两岸年均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3)位于潘帕斯草原的B地1月月均温19.8℃,7月月均温8.5℃,年降水量912mm。简述B地发展畜牧业的有利自然因素。

解析:本题要求准确判读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数值,能够综合分析影响某地气候的各要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因子所起的作用及具体的影响。

2、等压线图

等压线是指某个水平面上的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等压线图的判读,首先要识别气压场的基本形式,其次判断风力大小及风向,最后分析天气变化。分析等压线图基本思路是:

(1)判断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小的为高压中心;在等压线上的数值由中心向四周变大的为低压中心。

(2)判断水平方向上、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

水平方向上:高压区为下沉气流,天气晴朗;低压区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高,高空气压低;地势高气压低,地势低气压高。

(3)判断高压脊(线)和低压槽(线):

高压脊(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高指向低处为高压脊(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

低压槽(线):等压线中弯曲最大处,其数值由低指向高处为低压槽(类同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4)判断鞍部:鞍部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的交汇处,其气压值比高压中心低,比低压中心高。

(5)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图12-23

(1)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1012.5B.1017.5、1020

C.1017.5、1015D.1015、1012.5

(2)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

(3)图示地区4月份因大陆气团与海洋气团交绥而降水较多的地方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本组题目主要考查等压线的原理以及有关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第(1)题:因为相邻两条等值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图中M点与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可能为:1012.5、1015.0、1017.5。M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M点可能的数值。第(2)题:N处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在北半球右偏,应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第(3)题:我国东部降水的主要类型是锋面雨,锋面的移动规律性较强,4月份夏季风刚刚生成,徘徊在南部沿海一带,在我国的南岭以南开始出现雨带。

答案:(1)C(2)D(3)D

[经典例题13](2001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图12-24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

(1)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图12-24

C.Pb>Pc>PaD.Pb<Pc<Pa

(2)当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B.干旱

C.泥石流D.暴雪

(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

B.太阳耀斑爆发

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点升起

D.太阳直射北半球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锋面气旋、高低气压系统的判别与推理的能力。第(1)题:由图可知,Pa>1010hPa;1010hPa>Pb>1005hPa;Pc<1005hPa。故可知Pa>Pb>Pc。第(2)题:由于图中所示高压中心气压值可达1035hPa,可知该气压中心只能是亚洲高压,出现在亚洲大陆的冬季。在亚洲高压的前缘有一个冷锋,在它的影响下,我国北方会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有时会有少量降水(如雪),所以此时我国北方可能出现沙尘暴、干旱和暴雪等天气。而泥石流的形成需要有大量降水这一条件,所以不可能出现。第(3)题在亚洲高压最强盛时(1月),地球应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我国大部分地区昼短夜长,太阳应在6:00以后开起。此时的太阳直射点应在南半球。而太阳耀斑的爆发没有一定的季节性,所以答案为B。

答案:(1)A(2)C(3)B

图12-25

[经典例题14](2002年全国文综卷)读图12-25,回答:

(1)图中影响等值线向外海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暖流C.寒流D.径流

(2)在等值线的年内变动中,Q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是()

A.2月B.5月C.7月D.10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盐度的因素及等盐度线的分布规律。影响盐度大小的因素有蒸发与降水的关系、洋流、径流等,但具体到长江口附近的海水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弯曲程度增大),则意味着主要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径流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当长江进入枯水期时,盐度变大,和同经度其他海区的盐度差别变小,等盐度线相对平直,所以Q点距大陆最近的时段应该是在长江的枯水期,即在2月份左右。

答案:(1)D(2)A

[经典例题15](2000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图12-26是欧洲某年降水PH等值线图。读图图12-26

(1)下述各国中,图示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两个国家是()

A.西班牙B.瑞典C.德国

D.冰岛E.意大利

(2)产生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环境问题对非生物界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生物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酸雨”现象的了解程度。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酸雨”概念的理解,PH值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PH值越小,酸性越强;同时要具备一定的世界区域的分布知识。第(2)题考查的是酸雨的成因。第(3)题考查的是酸雨的危害,但要求把对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危害分开。

答案:(1)BC(2)工业废气中含S0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或人类在燃烧矿物燃料过程中释放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3)使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

图12-27

(1)图中省级行政中心__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直辖市中,__________市的年太阳辐射量最低,在__________千卡/厘米2以下,其辐射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台湾岛西侧年太阳总辐射量比东侧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太阳能的分布知识。我国幅员辽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太阳高度角比较大,各地每年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80~2()0千卡/米2。其中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能辐射特别丰富。而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有“日光城”之称;而重庆地处四川盆地,湿度大,多阴雨、云雾天气,有“雾都”之称;台湾西部太阳辐射量比东部大,因为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答案:(1)拉萨;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晴天多(2)重庆;100;地处四川盆地,多阴雨、云雾天气(3)大(多、高);西侧为背风坡,晴天较东侧多。

四、地理示意图

地理示意图形形色色,是地理教材和试题中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用简明形象的或直观的图形来说明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发展演变规律。地理示意图一般包括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过程示意图、地理关联示意图、地理模式图等。当然各类示意图并没有截然的界线,如“生物循环示意图”既可看成是过程示意图,也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或模式图;再如“大气环流示意图”可看成是原理示意图,也可看成是模式图。

对地理示意图的复习要能够用地图语言揭示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读图来提高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地理示意图的一般步骤是:

(1)了解图意,图文转换。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读内容、读功能等环节,从图中获取做题的信息。

(3)紧扣题意,准确答题。这几年的高考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问题具体,答案简明,只要紧扣题意,答出要点都能获取满意的成绩。

1、地理原理示意图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物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常见的如地球公转示意图、太阳光照示意图、大气环流示意图、气旋与反气旋形成示意图、季风成因示意图、台风示意图、地震构造示意图、背斜和向斜示意图、城市中工业布局示意图等。

[经典例题17](2003年江苏卷)读图12-28,回答:

图12-28

(2)该气压系统在1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附近海域B.15°N附近海域

C.15°S附近海域D.60°S附近海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分布规律。第(1)题只要掌握低压中心气流向内辐合,高压中心气流向外辐散的原理,根据图中各选项中箭头的方向便可做出判断,答案为D。第(2)题做题的基础源于第(1)题的正确判断,由于④图是南半球的低压中心,1月份是南半球的夏季,在低纬海域易形成热带气旋,因此答案为C。

答案:(1)D(2)C

2、地理过程示意图

图12-29

A.4~6月B.6~7月C.6~8月D.5~8月

(2)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Ⅰ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D.南北皆涝

答案:(1)B(2)C

3、地理关联示意图

地理关联示意图是指表示各地理事物间相互联系或结构特征具有因果关系的图形。常见的如天体系统图、国家或区域经济部门结构图、工业或农业布局因素关系图、人口的各种构成图、环境各要素关系图、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等。有些图形中地理事物的关系以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则又可属于地理统计图系列。

[经典例题19](2003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图12-30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酒精厂的厂址临近()

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动力基地D.科技发达地区

图12-30

A.酸雨B.大气保温(温室)效应

C.臭氧层空洞D.扬尘

(3)实施清洁生产后,该厂()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1)A(2)B(3)D

4、地理模式图

地理模式图就是采用简化等手法将宏观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发展演化过程及规律用一种模型表示出来的图形。如常见的有大气环流示意图、水循环示意图、洋流模式图、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模式图等。

图12-31

图12-3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地理模式图的掌握和判断能力。首先要清楚世界大洋洋流的分布主要由全球风带决定的;其次根据六大风带的分布画出全球洋流模式的草图(如图12-32),便可作出正确判断。

答案:CD

五、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

表格

结构图

扇状结构图

饼状结构图

柱状结构图

矩状结构图

坐标图

平面直角坐标系——

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玫瑰图

平面正三角坐标系——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1、表格

(1)抓主线要素,综合分析认识地理规律:表格题中虽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对地理统计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解读表格题重在认识表格统计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作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可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再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解读表格题,是作定性、定量分析,还是仅作定性分析,因题而异,解题时要灵活掌握。

(3)注意对表格中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发展思维。

[经典例题21](2002年广东卷)阅读下表(表12-4)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表12-4:20世纪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的变化

区域

人口占世界百分比

GDP占世界百分比

1900年

2000年

亚洲

57.4

60.5

32.6

37.4

欧洲

24.6

12.0

42.4

25.5

非洲

8.1

13.0

3.4

3.0

北美

5.0

5.5

16.6

拉丁美洲

4.5

8.5

4.0

大洋洲

0.4

0.5

1.0

1.4

解析:本题立意在于考查考生对统计表的使用、分析能力,具体考查的是20世纪世界各大洲人口与GDP占世界比重变化的数据分析。第(1)题要求比较1900年各地区人均GDP值,可将表格中1900后各地区的GDP比重除以人口比重,从计算结果中找出最高值、最低值所在地区。第(2)题较第(1)题相对简单一些,只需直接在表格中分别比较出人口比重上升与GDP比重下降的大洲或地区。第(3)题解题的依据是:一般地说,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1,就称之为高人口增长率。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达2.4%,很明显其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该区的人口贫困化;与此相反,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也就意味着它的人口已停止自然增长,必然会引起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1)北美;非洲(2)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

(3)非洲人口增长过快(加剧了人口贫困化),欧洲人口停止增长(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2、坐标图

坐标图是采用数字坐标形式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的数字信息图形。常见坐标图有平面直角坐标系和平面正三角坐标系两类。前者又分为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和玫瑰图等,后者主要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需要说明的是,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某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结构比例,因此也是一种结构图。考虑到其表现形式是坐标系,且与一般结构图的几何比例分割有较大不同,因此归入坐标图讲解。

(1)平面直角坐标系图: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柱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读图时要积极思维,既要有定量的认识,又要做定性分析。解析此类统计图需注意以下几点:

②读图时不仅要注意图像中地理事物多少、强弱、增减的变化,还要进一步区分出发展的不同阶段、增减趋势和程度,否则就无法总结出地理规律。

③解读坐标图不能忽视图上定量信息而导致判断错误,如对比两幅降水柱状图的降水量的多少,不能仅看降水柱高度,就认定降水量相同或不同,还要看清纵坐标单位数值。

图12-33

解析:本题中逆温的概念是材料提供的新知识,主要考查了学生现场学习的能力和对图表的判读、计算、应用的能力。解题时必须仔细阅读题干和图示,弄清题意和图意,然后逐一作出判断,该题的关键在于解答第(1)问的第(1)空,这里需正确理解逆温的含义与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具体解法如下:

①设城市气温(近地面温度)至少上升TX时,逆温现象结束。

②根据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可得3000米高空的理论温度T比TX低18℃,即T=TX-18℃。

③逆温现象结束的条件是:TS<T(由题干知)。

④所以:-8℃<TX-18℃,即TX>10℃。

图12-34

我国1980-2000年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图

答案:(1)10;8(2)10

[经典例题23](2003年广东卷)200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分别为106988万吨标准煤、130297万吨标准煤。读图12-34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期间,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的变化为()

A.煤炭消费量的比重增加最多

B.天然气生产量的比重变幅最大

C.1995年,煤炭生产量所占比重低于其消费量所占比重

D.1994年,石油生产量和消费量所占比重相近

(2)2000年消费量超过生产量20%以上的能源种类有()

A.煤炭、石油B.石油、水电C.水电、天然气D.天然气、煤炭

(3)我国目前()

A.以煤炭消费为主的状况已经改变

B.天然气消费呈下降趋势

C.因消费量少于生产量,原油可以大量出口

D.水电生产呈增加的趋势

解析:本题图示实线与虚线反映的是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结构变化,因此1980~2000年期间我国各种能源的产消比重的变化可直接读图对第(1)题各选项作出判断。第(2)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计算与综合分析的能力,根据2000年我国能源的生产、消费总量,结合图中2000年几种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的比重,分别计算出几种能源的生产与消费数量,然后再比较作出判断。第(3)题的解答依然建立在对图表中折线变化过程的分析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判断。

答案:(1)D(2)A(3)D

图12-35

(1)30年间该地区()

A.乡村人口增长了2000万人B.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

C.总人口增长了两倍D.乡村人口增长了两倍

(2)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

A.大幅提高B.略有提高C.没有变化D.略有下降

解析:本题是柱状坐标图的解读,只要仔细读出变化的数值,便可进行推理和计算。纵轴的数值表明总人口在1950年为1500万人,1980年为3000万人,增长了1500万人,即增长了一倍;乡村人口在1950年为1000万人,1980年为2000万人,增长了1000万人,也增长了一倍。根据题目的选项作进一步计算可知城市人口增长了500万人;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一直是30%。

图12-36

[经典例题25]图12-36是“我国某城市风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在该地布局一个炼油厂,则厂址宜选择在

A.aB.bC.cD.d

(2)该城市所属气候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是

A.青稞B.枣椰C.咖啡D.油菜

解析:本题是在对风频示意图判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该市气候要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由坐标图可看出该城市的最小风频是东北风,因此布局有大气污染的炼油厂应放在城市的东北郊,即b处。因为该城市最大风频是西北风,且较多受到西南风的影响,可判断其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的中部地带,油菜是具有生长优势的农作物。

答案:(1)B(2)D

(2)平面正三角坐标系:三角坐标图是由一个等边三角形构成的。正确判读和分析时要把握几个关键:其一,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其二,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其三,此类图的构成要素只有三项,而不像其他统计图的构成要素可多可少。其四,三项要素在数轴上比例由低到高的延伸方向一致,可能三条数轴上的值全部向右由大到小或全部向左由大到小。

图12-37

A.炼铝、服装、家俱制造

B.炼铝、制糖、服装

C.汽车、造船、水泥

D.炼铜、奶制品、制鞋

解析:本题要求首先从三角坐标图中读出①、②、③工业部门受原料、能源、劳动力影响的权重,大致情况是:①部门的劳动力占10%、原料占20%、能源占70%,②部门的劳动力占15%、原料占70%、能源占15%、③部门的劳动力占70%、原料占20%、能源占10%。其次分析选项中各部门的决定性区位因素:炼铝、炼铜工业需耗费大量电能,属于能源指向型工业;制糖工业、奶制品对农产品原料需求量大,不适宜远距离运输,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服装和鞋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需劳动力较多,属于劳动指向型工业;汽车、造船对资金和技术的要求较高;家俱制造则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答案:BD

3、结构图

结构图是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一种形象直观的地理图像展示,常采用几何图的比例分割手段制作而成。结构图尽管形象、直观,但其地理内涵十分丰富,要灵活采用归纳、推理、对比、综合分析等方法解读形式多样的结构图。常见结构图有扇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柱状结构图、矩状结构图等。通常对结构图题型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解读:

(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比例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

(3)对地理事物结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对策。

图12-38

(1)简述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构成的突出特点。

(2)根据图并结合地区农业生产及环境特点,可以推测,长江中下游平原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___为主,东南丘陵农村的生活能源以___________为主。

(3)指出这种能源构成引发的环境问题,以及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

解析:扇形比例图是常见的统计图,根据图中说明,直接可以读出当时我国农村生活能源的构成以秸秆为主,其次是薪柴,再次是煤炭,电、油只占很少的比例,其中秸秆、薪柴这两类生物能相加共占7l.5%,这就说明能源构成的显著特点是以生物能为主要生活能源的。解第(2)题要从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的农业构成去考虑,长江中下游平原以种植业为主,有大量秸秆产生,因此该地区生活能源应以秸秆为主;东南丘陵地区以林业为主,所以该地区生活能源以薪柴为主。第(2)题是做第(3)题的基础,秸秆作为生活能源就不能实现秸秆还田,从而使耕地的有机质得不到补充,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大量使用薪柴作为生活能源,必然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引起地表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问题。改变这种问题的途径,必须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答案:(1)以生物能(秸秆、薪柴)为主要生活能源,共占71.5%(2)秸秆;薪柴

(3)引发的环境问题:第一,砍伐植被(森林),(破坏生态结构)引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第二,秸秆不能还田,减少耕地有机肥的供应,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途径:第一,(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类型的能源;第二,(大力)建设薪炭林;第三,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图12-39

解析:本题做题的基础是要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历程以及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我们知道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对城市郊区农业影响比较大,城市每日需要大量的农副产品,郊区往往成为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基地,因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郊农业粮食产量比重下降,蔬菜产量比重上升。

答案:B

图12-40

(1)说明我国土地利用构成的特征。

(2)说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3)2001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新世纪,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为什么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如何加强?

答案:(1)耕地比重较小,森林比重较小,草地比重较大。

(2)农业产值比重偏高,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

(3)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原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与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我国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国情。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途径:要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必须一靠改革,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道路。

图12-41

图12-42

(1)读“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图12-41)。1994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___________,当年非农业人口数是___________亿,非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是___________。

(2)从“中国人口增长及其自然变动图”中截取1960年至1990年30年间非农业人口变化资料,完成下列表格和相应曲线图(图12-42)。

年份(年)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全国人口(亿)

6.6

8.3

9.2

9.9

10.5

11.4

非农业人口(亿)

1.3

1.7

3

非农业人口比例(%)

21

18

16

17

26

(3)人口增长过快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根据下列表中数据,分析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A.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24

0.08

0.76

0.87

B.1998年人均GDP(美元)

5020

775

31520

2300

图12-4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这种现象已有显著改善。

我国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当今世界上的热点——人口问题为素材,考查了多种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及绘图的能力。第(1)题要仔细辨认纵横坐标的含义和图例差别,然后根据试题要求,

图12-44

答案:(1)11.21%;3.4;28%(3)表中所填数值从左往右依次是7.3、15、2.2;绘图如图12-44(3)A.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少,仅占世界人均数的l/3;B.我国人均GDP远低于世界人均GDP;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少,与实现现代化要求不适应;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六、地理景观图和主题漫画

1、地理景观图

图12-45

图12-46

图12-47

(4)反映某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特征、发展变化过程及其功能的景观图:如“水土保持护坡林带的作用示意图”(见图12-48)。读这幅图可分三个步骤:①读懂图上的文字、符号的含义。先看地表区域,有护坡林带、枯枝落叶和林下植物层以及表土层;图上箭头从上坡到下坡由粗变细,颜色由深到浅,表示泥沙径流从上坡到下坡由多变少,最后微量清水入河;再看地下部分,垂直向下的箭头表示一部分径流渗入地下,形成地图12-48

[经典例题31]图12-49是“280N附近的我国东部某丘陵地区示意图”,其中A为山地,B为丘陵梯田,C为平原,D为水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49

(2)该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利天气主要有

和。

(3)按投入多少进行分类,该区属于

农业。

(4)请你依次为A、B、C、D四处选择适宜的农业生产对象()

A.柑橘、毛竹、油菜、鱼

B.柑橘、油菜、水稻、鱼

C.毛竹、柑橘、水稻、鱼

D.毛竹、油菜、柑橘、鱼

(5)对该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谈谈你的合理化建议。

解析:本题是对我国某丘陵地区素描图的解读。由题干材料和图中地貌特征可判断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的条件。第(1)、(2)题要求掌握该区自然带、土壤的类型以及气候特征。第(3)题要求知道当地农业生产投入的劳动力较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第(4)题要了解选项中各农产品的生长习性,按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选择。第(5)题是开放性的设问,要求从既有利于生态保护,又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则进行分析;对于这种开放性程度高的试题,只要答案合理,均可酌情给分。

答案:(1)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红壤(2)春季的低温阴雨天气;盛夏的干热少雨天气(3)密集(4)C(5)发展立体农业,植树种草,保持水土,对优势资源进行开发和加工等

2、主题漫画

图12-50

(1)根据漫画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并解释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主题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合理利用水资源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报道:上海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本地区地表水资源的20%;上海市民每天的人均用水量比欧洲、日本等国还多20升。35.8%的市民不知道这一情况;9.1%的市民认为,上海有黄浦江作为水源,水费相对便宜,用水并不紧张。作为一个上海市民,请根据资料对上海地区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图形绘制

(1)图形绘制的类型:主要有地形剖面团、柱状(或直线式)图、曲线或折线图、圆形百分比图等,还有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洋流分布示意图等。

(2)常用的图形绘制方法:

①恰当、准确地设立符合题意要求的坐标系统;

②按照各类不同图形的形状要求,准确定出绘图点的位置;

③细心按图形轮廓要求绘画图形,并加以必要的文字数据注释。

④在绘制柱状图时,必须注意柱状体的宽度相等;

⑤绘制曲线图时必须注意用平滑的曲线;

⑥绘制折线图时两点之间必须是直线,每两条线的接合处要有点角度;

图12-51

[经典例题33](2003年全国文综新课程卷)读图12-51,完成下列要求:

(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

(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

解析:地理图表的绘制是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历年地理高考卷中都有涉及。第(1)题的分析思路是:受赤道附近洋流及低纬信风的影响,赤道附近海洋上空的大气环流中的近地面大气运动方向应是自东向西运动,由此即可完成整个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第(2)题需在正确画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赤道东部附近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对太平洋东西岸的降水造成异常变化,即是厄尔尼诺现象。当厄尔尼诺现象强盛时,大洋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西岸降水会明显减少,东岸则由于受到沿岸暖流影响,降水会增多,甚至出现洪涝。

答案:(1)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洋流的加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

综合能力测试专题十二

一、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图一

1、从国际价格比看,图中四种农产品受国际市场冲击强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A.油料、水果、水产品、粮棉

B.水产品、粮棉、油料、水果

C.粮棉、水产品、油料、水果

D.水果、油料、水产品、粮棉

2、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

B.加大农药、化肥和农业机械的投入,发展能源密集型农业

C.发挥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增加劳动力投入,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D.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幅度削减农业比例,提高进口数量

图二

3、在图二中,表示伊拉克的数码是

4、据有关报道,伊拉克军方点燃巴格达周围灌满石油的战壕来阻碍美军事行动,但美专家指出烟雾对美军轰炸使用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影响,是因为这种导弹采用了

A.IT技术B.RS技术C.GIS技术D.GPS技术

5、⑤所在国具有世界代表性的新兴工业区,下列叙述符合新兴工业特点的是

A.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B.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C.生产过程高度集中D.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

图三

6、若X轴表示距市中心距离,且a=10km,Y轴表示土地利用租金,且b=100元/m2,则图中四地点最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7、若X轴表示出生率,且a=4%,Y轴表示死亡率,且b=4%,则图中四点表示“现代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是

8、若X轴表示昼长,且a=24小时,Y轴表示正午太阳高度,且b=90o,则6月22日,四点中纬度最低和最高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图四表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图中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自里向外依次为60°、30°、0°。读图完成9-11题:

图四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夜幕深沉

10、a、b、c、d四点比较

A.a点自转的速度比c点小

B.这一天b点比a点晚见到日出

C.四点都位于大陆上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是b点

11、6月22日,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顺序是

A.b>c>aB.a>b>cC.a>c>bD.b>a>c

我国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某日测量了操场上一旗杆从日出到日落的影响子长度,并绘出如图五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2-13题:

图五

A.124°EB.116°E

C.104°ED.120°E

13、观测之日,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塔里木河正值汛期

B.北京面临沙尘暴的威胁

C.正值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

D.澳大利亚正值冬季

图六是某地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6题:

图六

A.锋面活动频繁

B.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水汽,多地形雨

C.受台风活动影响,多暴雨

D.受西风带影响,多地形雨

15、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乙所在省区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B.大牧场放牧业

C.乳畜业D.商品谷物农业

16、对甲、乙两地能源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油比乙地丰富B.乙地水能比甲地丰富

C.甲地太阳能比乙地丰富D.乙地太阳能比甲地丰富

位于中亚地区的里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据比较可靠的估测,该地区石油最终可开采的总储:量为250亿~350亿桶,可与英国的北海油田相媲荚,接近世界储量的3%。读图七回答17-18题:

图七

A.土库曼斯坦、阿塞拜疆

B.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

C.土库曼斯坦、乌克兰

D.乌兹别克斯坦、伊朗

18、长期以来,关于里海是国际海域还是湖泊的问题,沿岸五国争论不休。该问题的实质是

A.里海的战略地位问题

B.里海油气资源的归属问题

C.里海地区油气管线的走向问题

D.里海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图八是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图八

A.地形条件B.交通运输

C.人口分布D.行政干预

2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最适宜建大型仓储式超市的是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写在答题表中。

图九是世界上的五个岛屿,读图回答21-23题:

图九

A.③图表示的比例尺最大B.①图表示的比例尺最小

C.⑤图表示的范围最大D.③图表示的范围最小

22、居民在当地永远看不见北极星的岛屿是

A.①岛B.②岛C.③岛D.④岛

23、关于各岛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岛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③岛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

C.④岛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D.⑤岛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图十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完成24-26题:

图十

A.法国B.尼日利亚

C.阿根廷D.德国

25、乙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素质偏低

B.劳动力短缺

C.就学就业困难

D.人口严重老化

26、关于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B.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有些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甲类国家目前发展速度快,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

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图十一

27、图中a、b、c分别表示欠发达的三个大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是拉丁美洲,c是非洲

B.b是拉丁美洲,c是亚洲

C.a是拉丁美洲,b是亚洲

D.a是大洋洲,c是拉丁美洲

28、下列关于国际贸易品种输出方向正确的是

A.美国向a输出原油

B.a向美国大量输出粮食

C.日本向b输出高技术产品

D.c向欧洲输出热带经济作物

图十二是“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完成29-30题:

29、针对图中信息,正确的判断是

图十二

B.c点河水的含氧量比a点少

C.b点受流水侵蚀作用强

D.乙村的降水量多于甲村

30、若为9月23日,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A.该地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

B.当地农民忙于小麦播种

D.乙村6时整,看到太阳从东方海面升起

选择题答题表

题号

1

2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9

20

22

23

24

25

27

28

29

30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80分)

图十四

图十三

(1)图十三中表示海洋表面气温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下列地区中,图十四现象表现最明显的是()

A.热带干燥海滨地区B.亚热带湿润海滨地区

C.温带湿润海滨地区D.寒带干燥海滨地区

(4)产生两图现象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东部的_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________气候也是由此原因形成,这两种气候在我国东部的分界线大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十五

图十六

(1)图十五中①是海,③是海。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试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地质构造的角度分析③处形成的主要原因。

(3)图十六中反映该区域气候类型的是图;另一图所表示的气候特点与本区域气候特点的最大差异是,其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4)目前,该区域最主要的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是,试简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条)。

33、图十七是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图十七

(2)该城拟建钢铁厂,厂址应选择在图中的字母处。试简述该城发展钢铁企业的区位优势。

(3)近几年来,D处海滩淤积的速度明显加快,说明该区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3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图十八

材料二:小型发电机推广量1000台以上的省、自治区

省区

内蒙古

台数

1300

1720

14000

1080

3490

3010

1400

材料三:全国风能可能开发总量为2.53亿千瓦,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为40万千瓦。

图十九

(2)试分析图十八中甲、乙两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并说明其原因。

(3)试分析图十八中丙地风能资源较欠缺的主要原因。

(4)分析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及大力发展风能发电的意义。

35、结合下列材料和图示,回答问题:(12分)

在进行三峡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阶段,专家们将长江三峡工程与曾因生态和环境问题引起国际上很多争议的埃及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工程作了对比研究,认为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对三峡工程有借鉴意义。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阿斯旺工程出现的问题,可以在三峡工程中得到避免。

三峡工程

阿斯旺工程

坝址

水文

条件

年径流量(亿M3)

4510

820

平均含沙量(Kg/M3)

1.2

1.6

年输沙量(亿T)

5.3

1.34

库区水量损失

库面蒸发损失很小,出库水量仍约4510亿M3

年蒸发损失约100亿M3,加之用水量增加,出库年水量减为570亿M3

入海水量(亿M3)

建成前

近10000

330

建成后

60-18

出库泥沙

建库初10年,每年有1/3左右的泥沙下泄,以后下泄泥沙量逐年增多,90年后每年约90%泥沙出库

建库后进入三角洲的泥沙量仅200-500万吨,百年以内泥沙基本淤在水库里

图二十

尼罗河流域图

长江流域图

(2)试从气候条件和水系条件分析流经三峡工程的年径流量远高于流经阿斯旺工程的年径流量的原因:

①气候条件:三峡工程

②水系条件:三峡工程

(3)阿斯旺工程建成后,导致海岸线退缩,请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成因。

(4)三峡工程在解决库区泥沙淤积方面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5)阿斯旺工程的首位目标是的需要,长江三峡工程的首位目标是

的需要。

图二十二

图二十一

(1)图二十一和图二十二的关联性体现如下:

单纯追求农畜产品产量

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贫困

图二十三

生态环境恶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图二十二中的C处,则图二十三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脱贫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十一中F处的地壳构造运动活跃,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制约图二十二中E处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______________,为此国家在该区域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_______________”,试分析该项目的完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表(共70分)

C

A

B

D

AD

BC

AC

BD

CD

AB

31、共11分

(1)①(1分);海洋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洋表面气温日较差小(2分)(2)绘图略(顺时针箭头,2分)(3)A(2分)(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温带季风气候(1分);亚热带季风气候(1分);秦岭—淮河(1分)

32、共15分

(1)地中海(1分);死海(1分);自然因素:气候干燥,降水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小(2分);人文因素:生产、生活引水增多,注入死海的径流量减少(2分)

(2)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下陷,积水成湖(2分)(3)甲(1分);乙图表示区域雨热同期(1分);水稻种植业(1分)(4)巴以冲突(1分);耶路撒冷问题、领土争端、宗教矛盾、民族纠纷、水源问题等(3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3、共11分

(1)③处宜建海滨浴场(1分),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2分);④处宜建港口(1分),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2分)

(2)B(1分);该城附近有煤、铁资源,铁路运输和海洋运输便利,地形平坦有利于建厂(3分)

(3)山区水土流失加剧(1分)

34、共16分

35、共12分

(1)画在三斗坪的西侧(2分);上(1分)(2)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雨水补给量大(1分);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雨水补给少(1分);支流多,水系庞大,汇集的水量大(1分);支流少,汇入干流的径流少(1分)(3)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量泥沙在库区淤积,入海的泥沙量和水量都大为减少,导致海浪侵蚀作用增强(2分)(4)蓄清排浑(1分)(5)灌溉(1分);防洪(1分)

36、共15分

城南校区: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40号金山校区:新华南路金山南区江南校区:金龙街道高山社区

THE END
1.美国小麦:10月供需平衡表详情收获蒲式耳估计值价格走势【10 月份公布的美国小麦供需平衡表出炉!】2022/23 年,美国小麦播种面积 45.8 百万英亩,收获面积 35.5 百万英亩。2023/24 估计值,播种面积 49.6 百万英亩,收获面积 37.1 百万英亩。2024/25 预测值 9 月,播种面积 46.3 百万英亩,收获面积 37.9 百万英亩。2024/25 预测值 10 月,播种面积 46.1 百万英亩,收获面积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ENGSQC0519D4UH.html
2.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9.1美国》试题【解答】解:美国地形类型复杂,以山地、平原为主;地形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中部为宽广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阿巴拉契亚山脉。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地形特点及分布,结合美国地形图解答即可。 8.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jAzMzMwMQ==&mid=2650844335&idx=6&sn=697ffe297b4da4afd41a5c377d48abc6&chksm=f620ced91fbd9a543d6d8c3279633949a67ad26b30abce1f4a96b42e1e867b827e1dc16fbcce&scene=27
3.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回答问题。关于美国的乳畜带,说法正确的是()。 A①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草原广布,人口稀疏 B②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地形平坦,人口密集 C③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气候湿冷,人口密集 D④区域为乳畜带,原因是光热充足,人口稀疏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略 单选题 https://www.examk.com/p/2765252164.html
4.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个B处农作物一20.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 .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两个B处农作物一样.但B1处种植春小麦.B2处种植冬小麦.(2)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中字母A处.该处具备发展乳畜业的两个主要区位条件是:靠近消费市场,饲料来源丰富.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12fbe179b9554ddbef7ca8965d8f6214
5.1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ppt1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ppt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1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 工业的生产过程 B每冶炼1吨钢铁所需原料的变化 * * 1.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回答有关问题: (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___。 (2)图中A、B、C三区属于小麦区的是__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02/146959689.shtm
6.下图为美国本土主要农业和重要城市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 流经艾奥瓦州的河流是,它对该州农业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3) 牛仔裤面料的主要成分多为粗棉纱,因其具有耐磨、耐脏,穿着舒适等特点,受到众多人群的喜爱。能够为牛仔裤面料生产提供原料的农业带是 。(选择填空)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4) 图为小华同学在学习美国相关内容后所整理https://zujuan.21cnjy.com/question/detail/39753096
7.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题.初中地理组卷系统,试题解析,参考答案: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题.https://www.zujuan.com/question/detail-2899393.shtml
8.读美国农作物带地区分布图,完成16~18题。小题1:决定图中①农业带读美国农作物带地区分布图,完成16~18题。 小题1:决定图中①农业带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水源B.土壤和技术 C.交通和劳动力D.气候和市场 小题2:某农场的农事活动安排如下表所示,据此可以判断,该农场所在的农作物带是图中的 A.④地B.③地C.②地D.①地https://www.ggtiku.com/wtk/114928/56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