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族农业史

相结合,建立渤海国,据有松花江以南至日本海的广大地域,形成渤海族,普遍使用铁犁牛耕,农牧渔业均相当发达,成为东北农业史上重要时期。东北东部地区较大规模开发,始自渤海国。宋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蒙古族相继崛起,进入中原,而中原农耕文化也加速向东北地区伸展时期。该时期东北地区民族三系并存局面,已让位于东胡、肃慎两系相继代兴的局面。

中国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农业发展史。上古时代这一地区各民族的农业各有不同发展道路,形成不同类型。一方面,这些民族之间彼此斗争、相互渗透,另一方面,这些民族同中原汉族间也彼此斗争、相互渗透,关系错综复杂,经过长时期的分化、融合和重组,逐步形成现在的满、蒙、朝鲜、赫哲、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与汉族交错杂居的状况;农牧业生产也在这个过程中曲折地发展。这些民族和汉族一起开发了中国的东北地区,使之逐步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之一。同时,历史上从这一地区孕育的一些强大民族曾先后入主中原,对整个中国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大族系及其不同农业经济类型形成时期。

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已呈现不同经济面貌。一种是以定居农业为主的类型。距今7000年左右的沈阳新乐文化,距今5000~6000年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和辽东半岛的小珠山文化,可作代表。另一种是以渔猎为主的类型。黑龙江下游的密山新开流遗址,嫩江流域的齐齐哈尔昂昂溪遗址,可作代表。但农耕遗址中往往保留较多的渔猎经济成分,而渔猎遗址中又往往含有农耕经济的因素。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普遍包含了或多或少的用于渔猎的细石器,如石镞,小型刮削器和切割器等,是该地区渔猎经济成分普遍而长期存在的反映。而这些细石器往往与可用于农耕的大型磨制或打制石器,如石斧、石锄、石耜、石磨盘并存,说明该地区农耕经济成分早就出现。

东北地区农业在东北民族与中原民族轮番进退,东北各族系大规模迁移、分化、融合与重组中前进的时期。

秦汉和隋唐,中原王朝的势力在东北地区有较大推进,尤以秦汉时的推进意义最大。它可追溯到战国中期,当时的燕国北击东胡,东攻朝鲜侯国,夺取辽河东西地区,设置右北平、辽东、辽西三郡,秦汉仍之。汉武帝时又击灭卫氏朝鲜,置玄菟等四郡。通过屯戍等活动,大批汉人进入东北,铁器、牛耕及中原其他先进农业技术亦随之传入,开创了东北农业新局面。目前东北地区已发现不少汉代铁农具,主要集中在辽东辽西中央王朝设置的郡县内,但也已推广至夫余、高句丽等东北民族地区。

该时期东北三大族系农牧业都有长足进步,但它们的地位前后却有很大变化。

东胡被匈奴灭亡后,其余部乌桓鲜卑相继兴起,拥有发达的游牧业,同时保留了少量种植业。东汉末,乌桓灭于曹操,被强迫内迁,成为曹魏骑兵主力。鲜卑檀石槐统一诸部,尽占匈奴故地,活动中心向西向南转移,在中原先后建立了北魏等政权。在这过程中游牧经济获得巨大发展,同时也开始了向农耕经济的过渡,并逐渐融合于汉族。其中慕容鲜卑建立的前燕对辽东地区农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南北朝隋唐时期,有属于东胡族系而又吸收了肃慎系成分的室韦诸部,活动在嫩江流域和呼伦贝尔湖区一带。他们以狩猎经济为主,使用角弓长箭。已有种植业,但较原始,剡木为犁,不知用牛。种植黍、麦、穄,但气候寒冷,收成很低。畜牧业占一定地位,饲养马、牛、猪,但没有羊。猪多且大;猪和鱼是最重要食品之一。夏天固定放牧,以利耕作,南部室韦人冬天逐水草而居。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室韦人长期滞留于原始社会阶段。

契丹、女真、蒙古族相继崛起,进入中原,而中原农耕文化也加速向东北地区伸展时期。

蒙古族源出蒙兀室韦,属东胡系。原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过着农牧猎相结合的生活,8世纪中迁至斡难河、秃忽剌河、怯绿连河一带,因适应草原地区的自然条件,并受了游牧的突厥人的影响,学会牧羊,形成游牧经济。辽代蒙古族诸部分布在今土拉河、克鲁伦河、鄂嫩河等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12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势力迅速发展,进取中原后,灭金,统一东北。在这过程中,东北各族农业受到严重破坏,城乡衰残,许多农田沦为牧场。元统一全国后,逐渐重视农业生产,在全国大兴屯田,东北地区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东部蒙古族地区开荒种地,积草囤粮,发展水利,使当地农牧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元政府又在东北建设通往大都(北京)的交通网,沿线设置称作“站赤”的驿站和狗站,客观上对各民族间的联系和白山黑水之间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

THE END
1.东北地区农业史东北地区农业史 /agriculture history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条目作者衣保中李昕升 最后更新2023-12-02 浏览421次 中国东北地区自古以来的农业历史记载。 英文名称 agriculture history in the Northeast region 所属学科 科学技术史 东北地区包括今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黑土沃衍,气候湿寒,资源丰富,历史上肃慎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117804
2.东北地区(精选十篇)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东北沦陷期间的商业贸易状况、日伪的侵略政策、经济政策与移民增加、伪满时期从农业移民向产业移民的转变、伪满时期黑龙江地区移民与经济、社会的变化等问题。 关键词:东北沦陷期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结构 参考文献 [1]孔经伟.新编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史.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4.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5cux12r.html
3.特别策划?理论篇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的发展方向与任务现代化大农业必定要建立在良好的生产基础上,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颇为广泛,就种植业而言,土、肥、水、种、机条件最为重要,有比喻说土是根、肥是劲、水是命、种是本、机是翼。在改善种植业生产基础方面,2023年,辽宁省新建和改造提升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k4NzgyMw==&mid=2652033124&idx=1&sn=f4deced25e6cf9dce5474109b96f3e46&chksm=bcfdd0e999188acabb7a83519c6524e840d6af21d059f02e6a6919ebcc13ddf6827fd60f3d4c&scene=27
4.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有哪些特点高校大全3、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 4、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以上就是高考网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有哪些特点问题,想要了解的更多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特点 有哪些特点》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高考网!https://m.027art.com/gaokao/HTML/12390142.html
5.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区域农业发展 ?第一课时 东北地区地理条件及农业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 ? 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和布局特点,提高分析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案例分析区域农业发展的方法。 ?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https://doc.mbalib.com/m/view/4cc887b1a02ff0fbba4d2d44b5c4f2d6.html
6.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高中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 一、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http://m.nm.zgjsks.com/html/2022/xkzs_0125/50054.html
7.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及措施,1,问题,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原因,过度开垦,破坏植被,春汛,降水集中,多暴雨措施实行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加强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84579641.html
8.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评课稿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665068.shtml?ivk_sa=1024320u
9.农业农村部:加力推进东北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强化东北地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系统梳理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加大科研育种资源力量布局,聚集当地育种科研单位和企业优势力量,开展联合攻关、选育推广,持续提高大型农机具利用效率,组建区域性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提升生产水平,推动智慧农业落地应用。 会议要求,要大力推进东北地区乡村产业发展。以大豆加工为重点争取出台一揽子政策https://news.cnstock.com/news,bwkx-202309-5122383.htm
10.为什么古代却被称为北大荒地理气候东北地区自然环境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土地,被誉为中国的“粮仓”,然而,让人感到奇怪的是,古代东北地区却常常被称为“北大荒”,这一看似矛盾的称谓引发了人们的疑问。 古代东北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农耕历史,但它的农业发展与中原地区相比却相对滞后,这一差距在特定历史时期尤为明显。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GMVL7IA0553YWY5.html
11.科学网—东北地区(黑吉辽)“三藏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农业农村地区内规划建设了众多生态旅游路线,并开展了一系列农业体验和生态观光活动,成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探访。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出了积极贡献,让东北地区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我们结合东北地区在水稻、大豆、玉米、黑木耳以及有机农业方面的资源优势,认为发展一个综合性农业https://wap.sciencenet.cn/blog-67260-1449344.html
12.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2、地形土壤: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业发展3、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4、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5、市场广阔,需求量大6、交通便利 28629 东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和( )等 东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有( 地形平坦 )和( 水源充足 )等雨热同期、劳动力丰富 35040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16cfca63b5e89e80b3fe67e01a4c126a.html
13.[农业气象]东北地区阵雨(20141008)[农业气象]城市天气预报(20141008) [农业气象]东北地区阵雨(20141008) [农业气象]10月7日城市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10月7日农业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10月6日城市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10月6日农业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10月5日城市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10月5日农业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10月4日城市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https://tv.cctv.com/v/v3/VIDE1412734681699146.html
14.东北地区这些MBA院校性价比都超高,考上就是赚到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抛开地理位置因素的话其实有很多值得报考的MBA院校,三个省份目前共有24所院校开设MBA项目,辽宁地区11所,吉林地区6所,黑龙江地区7所。 辽宁省中,大连理工大学的报考热度最高,目前已集齐了3大国际认证,是辽宁省内考生首选。 吉林省内则是占了大半个长春的吉林大学,黑龙江省则是哈工大的报考热度最https://www.mbachina.com/html/xw/20240102/575169.html
15.东北农业春耕政策东北农业春耕政策解读东北地区的农民一般都是什么时候开始种地的? 春耕是几月开始东北农业春耕政策的?几月结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想了解东北农业春耕政策的朋友可以看看下文。 一、春耕几月开始?几月结束? 东北农业春耕政策我国农作物春耕时节东北农业春耕政策,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由江南(3月上旬)向北依次往后顺延至5月。越往北春耕时节越http://guabaoshu.cn/post/13341.html
16.东北半干旱地区农业节水合作经济组织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合作组织理论引入现代农业节水灌溉中,指出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管理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介绍了在灌区的一种很好的灌溉用水组织模式——SIDD 灌溉管理模式。本文是以东北半干旱地区为研究背景,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农户的意愿为基础,运用Logistic 模型,识别出影响农户参与节水组织行为的因素以及在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5142349.nh.html
17.政在发布农业农村部:支持东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农视网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官方澎湃号 2024-11-26 19:35 北京02:12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相关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60711
18.中国九大农业区划shp.rar中国九大农业区是中国根据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等因素划分的九个主要农业区域,这些区域对于理解和规划中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压缩包文件包含的“东北地区shp”数据,是关于中国九大农业区之一的东北平原区的具体地理信息。 1. **SHP文件**:SHP是Esri公司开发的一种空间矢量数据格式,常用于地理信息系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1934573/18634212
19.六位院士解读“东北水资源”重大咨询项目该项目综合组副组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沈国舫院士,水资源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志恺,矿产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东英,农业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玉林,城市组组长、两院院士周干峙,防污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分别撰文,从不同侧面解读“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https://www.cae.cn/cae/html/main/col84/2012-03/02/20120302135615991106248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