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综答题技巧(精选5篇)

1.位置:半球(南,北);经纬位置(温度带);海洋(东西)岸,陆(大洲)的方向。

2.地形特征:地势及起伏状况;地形类型(海拔、相对高度);主要地形区(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重要地形剖面图特征;海岸线(曲折或平直)。

3.气候特征:气温(生长期、积温);降水(干燥状况);大气运动(风带、气压带);水热状况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二、成因问题答题模式

1.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或太阳辐射:(2)低纬区大于高纬区;季节变化:(3)夏季大于冬季;

(4)下垫面:海小于陆、林地小于沙地、同一位置地势越高气温日较差越小。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2)人为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占用破坏河道)

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基础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等);(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差济、交通、文化教育、家庭、婚姻等);(3)政治因素(政策、政治中心变革、战争等)。

6.分析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1)流速(位于地势阶梯过渡地带,河流落差大);(2)径流量大(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

7.石漠化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地形崎岖,岩石破碎,土层较薄②降水丰富;(2)人为原因: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三、区位分析问题答题模式

1.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

自然因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势,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2.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②交通运输―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③政策④.劳动力⑤科技⑥工业基础。

3.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影响城市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①地形――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因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②气候――世界上的城市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气温适中、降水适度的沿海地区。③河流――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供水和运输功能上。城市最容易出现在河流的汇合处或河口,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2)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和旅游等。

5.影响航空港的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①地形: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③气候条件:少云雾、雷雨和大风。(2)社会因素: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3)经济因素:需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郊区。

6.旅游资源区位因素分析

(1)游览价值:资源必须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好;地域组合状况好;(2)市场距离:临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广阔;经济距离越远,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3)交通住置及其通达性:直接影响游客数量;(4)地区接待能力:强或弱;(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活动容纳的能力(客人量)大或小。

7.商业街区位因素分析

(1)市场最优原列:城市几何中心:消费者集中,商业活动范围广,一般以零售为主。(2)交通最优原财:市区环路、高速公路边缘或街角处,交通便利,利于商品集散,一般以批发为主。(3)便民原列:商业小区一般建在居民住宅区内,由多种营业点组成,方便居民购物和提供劳务服务。

8.渔场的区位因素

(1)大陆架宽广、海水浅,水温适宜,阳光充足,有利于生物光合作用;(2)入海河流或径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4)温带海区:季节变化明显,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上泛的海水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四、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

2.注意回答问题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

3.回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应学会分阶段、分方位进行特征描述。

4.答题中不出现答案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

5.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应注意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6.在题目没有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或者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回答。

关键词:高考地理;材料题;信息提取;解析过程

近年高考文综试题检测题型主要以学科拼排形式出现。一套文综试卷,首先是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基础知识展现在客观题中,其后是学科内综合题紧随其后,然后是各学科的选修部分题型。无论试题是基础知识考查,还是综合知识考查,都以近年发生事件为背景材料,巧妙设问,开放性试题答案体现出来。为此,正确分析解答近年文综试题,便应该具备很强的材料信息分析能力及其标准答题技巧。如下我谈谈个人对文综试题地理材料信息提取及解析过程的肤浅见解,望我们在高考文综地理学科试题解析中能够走上捷径,迅速提取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内涵,标准答题。

一、材料信息提取

文综地理材料在近年试题中大体分为文字材料、图表材料、地图材料三类,对三类材料特点,提取信息各异。不同材料包含内容信息相左,提取方法也不一样。只有正确提取材料信息,解开设问的疑惑,加上标准的答题,才能够完整地解答一道试题,赢取最高分值的荣誉。

(1)如何提取文字材料信息。针对试题中文字材料,一般背景是近几年国际事件,它具有新颖性的特征。因为我们受繁重复习限制,可能对材料事件闻所未闻,但阅读该类材料不能慌乱,要细心阅读材料事件,提取材料中有效的信息,为设问信息提取作好准备。

(3)如何提取地图材料信息。地图信息提取,难度比较大,方法也比较独特,特别对局部区域地图,更是困难重重。当然,地图信息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对于地图关键在空间的定位。我们拿到地图材料,首先找准定位信息。只要地理空间定位准确,提取的所有信息才有效。说到定位信息,不可非议就是经纬网和轮廓图,找准区域空间,让我们完成答题的有效度提高,获取高分值成为可能。譬如对图4信息的提取:

①、根据涩北城市获得涩宁兰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之一;②、看青海湖轮廓便知地形区为柴达木盆地和青藏高原;③、据涩宁兰工程知道西宁、兰州等城市;④、通过山脉象形符号知道图中主要山脉和地形信息;⑤、综合图中信息获取区域气候、水文、工农业、社会、经济、民族和文化等诸多有效信息。

二、正确提取问题信息

文综试题设问是非常巧妙的。往往试题材料的提问,设有陷阱。我们要明辨是非,跳出出题者设下的圈套,不要让我们答非所问。因此,我们提取问题信息时,要做到:

(1)明确问题内涵。对于出题人的设问,我们阅读时要逐字逐句的精读,准确提取问题信息。在提取准确信息后,要细化设问,推敲试题问题深度难度,排除疑难,提取问题关键信息。最后,分清问题点,逐一明确各设问点,给材料信息筛选作好充分准备。

针对以上的实际情况和问题,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考纲,明确考点,把握考试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规定考试的性质、内容、形式及试卷结构、考查的知识范围、考试的基本题型及要求;分析考点,明确每个考点的本质,了解考点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复习的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以教材为本,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其次,要构建知识网络。复习时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重视网络化复习,注重学科内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的联系和综合。网络化复习从纵横两角度双向展开。

在高考的最后阶段的复习过程中,结合近几年来文综测试反映较好的试题,进行思维过程的训练,熟悉高考文综试题的命题思路,领悟试题的设计立意、设问角度、答案组织等关键环节。通过练习查漏补缺,掌握答题规律、技巧,提高应试能力。每次的习题要经过筛选,练习要练,也要讲评,而且要讲得精,评得透,做到举一反三。

新高考文综历史材料题赋分值占历史试卷的一半以上,纵观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卷,学生的得分都不理想。根据两年来各省新课程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命题思路、特点,以及本人的高三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好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工作,从而在高考中获胜,答好历史材料题是关键。

一、带着问题看材料

二、熟悉改卷规则,注意答题书写的规范

三、懂得“看菜吃饭”

这个“菜”就是该题的赋分,“饭”就是答案内容。要根据赋分的多寡来确定答题内容的多少。有些学生对于这个不“感冒”,一道2分的题目,答案却洋洋洒洒上百字,而对于一道8到10分的题目却惜墨如金,十来个字就搞定。如此分不清主次,怎来高分?

四、学会三段式答题模式

历史材料题往往时空跨度非常大,一道大题可以跨越三本必修教材,涉及古今中外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它一定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的,因此学生就必须扩展思维,学会横向联系教材。在答题的时候要记住紧扣主题(也就是几段材料共有的核心词),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三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必要时还可以把军事、外交等因素考虑进去。

五、明白启示题的一般答题规律

【关键词】考点基础能力高效备考

一、研究考点,夯实基础

分析2012年宁夏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试题注重对考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核,突出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考核要求,实现了基础知识与能力考核的有机统一。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系统复习高中政治全部内容,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要求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按章节或单元从知识要点、重难点、例题讲解、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夯实基本知识。以高考考纲考点为主干知识,重点把握最主要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及相互联系与区别。复习中要学会抓住“点、线、面”,建构起考生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明晰化、精确化。要求考生吃透概念原理,要做到在脑子里有一张“知识结构图”、一棵“知识树”,做到“点、线、面”相结合。

二、立足课堂,合理高效,以能力培养为主导

新课程要求采用恰当方式培养考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2012年的新课程政治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了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训练考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考生基本的解题能力。良好的思维习惯的养成,主要是指导考生解题时能遵循以下思路:阅读题目;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根据已有的知识判断问题材料情景有无符合的知识原理;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

高考中考生失分的原因包括对考点所涉及的知识点梳理的不够完整清楚,对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不够准确,专业术语表述的不够规范,也缺少对题型的强化训练。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习题的训练和常见错误的分类分析,提高考生对试题的分析能力和答题要点的构建能力。

三、研究方法,熟练运用

(一)抓主干知识,抓实抓细

复习时,要以基础理论为主线,整合知识专题。基础主干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基础主干知识构成了学科的骨骼,这部分知识必然成为高考重点。

(二)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在复习教学中,要注意落实新课程理念,体现新课程的学科特色,把握方向,活化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反映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如:学会运用经济和政治常识分析某个问题(现象)形成的原因,说明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及解决问题的意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某种做法(政策、措施)的哲学依据,指导我们解决某个问题的思路,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等等。

(四)掌握文综答卷答题基本要求

四、科学处理好复习备考的四个关系

(一)传统复习模式与新课程下复习之间的关系

新课程下的复习既要继承传统复习模式的优点,又要体现新课程新高考的特点。传统的复习模式是多年复习经验的积累,在新课程下的高考复习仍然有效,建议第一阶段夯实基础为复习目标,紧扣教材,单元、模块过关,加强落实;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以能力提升为目标,整合知识,构建网络,辐射热点;第三阶段模拟训练以反馈改进为目标,综合演练,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THE END
1.高考地理:区域农业发展习题汇总(附解析)三、图1为欧洲西部区域图,图2为美国本土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区域为世界重要的乳畜业区,影响其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市场 8.若在乙区域再增加一个农业带,则最合理的农业带是( )A.园艺带 B.水稻种植带 C.地中海农业带 D.热带经济作物带 9.丙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524229795434862&wfr=spider&for=pc
2.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频非选择题50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频非选择题50题及解析.docx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专题15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精选高频考题50题·非选择题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省北部某村地下水丰富且埋藏较浅,土壤中水分过多,影响农业生产。在古代,当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122/8056012045006030.shtm
3.专题15产业区位选择(思维导图+3大知识点+6个能力拓展)? 高考考情·速览(三年考情分析) ?知识体系·构建(思维导图建构) ?基础知识·清单(3大知识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关键能力·拓展(6个能力点) 能力点一农业主导因素分析 能力点二农产品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分析 能力点三农业生产技术 能力点四工业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4998ct15459n476516.html
4.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一、选择题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海拔3000m以上,年降雨量在300mm的安第斯山区,约有6000年的种植历史。藜麦具有全面的营养、显著的食疗功效,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10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近年来,强大的市场需求使藜麦从安第斯山区快速走向欧美等地区,但南美洲藜麦继https://www.zxxk.com/soft/39862810.html
5.2016高考地理必背:农业区位因素备考资料资讯2016高考已经进入复习备考阶段,新东方在线高考网为大家整理了2016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以下是《2016高考地理必背:农业区位因素》,更多2016高考备考资料及复习指导请关注新东方在线高考网。 2016高考地理必背: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 https://m.koolearn.com/gaokao/881312.html
6.微专题41粮食安全【分析】本大题以哥斯达黎加的位置、哥斯达黎加气候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农业发展方向与措施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https://mip.21cnjy.com/P/19749790.html
7.归纳农业区位分析6篇(全文)归纳农业区位分析(精选6篇) 归纳农业区位分析 第1篇 综合题答题模式:农业区位分析 1、灌溉农业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区位因素:有利:光热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fodtgw.html
8.乡土地理试题分析(精选十篇)了解了长寿区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也掌握了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和自然地理特征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和描述;懂得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更主要是知道这些区位因素怎么影响农业生产的;了解了长寿区植被破坏的方式和原因;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等。激发学生为今后农村的发展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o71c2u.html
9.高中地理高频考点之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http://www.gaokao.com/e/20220219/6210577694f09.shtml
10.2016年海南卷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解析【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综合分析. 如图为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图.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6﹣18题. 16.(3分)该固定沙丘( )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 http://cs.xdf.cn/gk/bkztdl/201812/298491857.html
1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00年以后试题四川高考题四川印象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 1.(3分)如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是( ) 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 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 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 http://scdfz.sc.gov.cn/scyx/scgkt/2000nyh/wkzhnlcs/content_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