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东南西北坡阴阳迎背的各种坡向问题影响气温

四本书2023新版均已发行,点击链接看简介

01

阴坡与阳坡

正如古代文献所言“水北为阳,山南为阳、水之南山之北为阴”(《左传》),作为地理学的术语,阴坡与阳坡提出的依据是实地考察中发现的坡向与气候、土壤、植被的差异。,原因是以前的中原地区指的是黄河中游一带,这一带在北回归线以北的,终年都不会有太阳直射,阳光只会从南面照射.所以对于山来说山的南面是可以被太阳照到的也就是有阳光为阳,而北面则为阴;相反对于低于地平面的水系来说太阳也不会照到河流的南岸只会照到北岸所以水北为阳南则为阴!

05

阴、阳坡的自然环境差异

气候是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性因素。坡向的气候分异是造成山地自然地理环境其他因素分异的基础。阴阳坡的气候分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坡向与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一般是讨论地表水平方向获得太阳辐射的变化,其基本规律是: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但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却出现了关于“不同坡向获得的太阳辐射差异”问题。

就坡向而言,向阳坡的太阳辐射多于背阳坡;就坡度而言,坡面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越接近90°,即越接近直射,太阳辐射越多;就地球公转运动而言,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多于冬季;就纬度而言,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多。因此,若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某地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与该地的坡向、坡度、季节和纬度有关。

例题1:(2009安徽)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只保留各小题的正确选项),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完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C.夏季

C.秋季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B.减小

C.先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1.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直接区分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即可判断正确答案,试题难度较小.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因此冬季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题2:(2020年全国卷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图5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8分)

答案: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向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2.坡向与气温

地形对气温影响很大。首先,由于坡向不同,日照和太阳辐射条件各异,一般来说阳坡气温高于同海拔的阴坡。

其次,地形凹凸和形态的不同,对气温也有明显的影响。凸起地形(如山顶)因与大陆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增温、夜间冷却的影响较小,再加上夜间地面附近的冷空气可以沿坡下沉,而换来自由大气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年较差皆较小;凹陷地形则相反,气温日较差很大。再次,海拔对气温的影响较大,理论上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最后,谷地或盆地地形容易阻挡其与外界的热量交换,使之形成高温或者低温中心。

(1)阴坡与阳坡气温大小的差异

南坡向暖北坡寒,一样春风有两般。从阴阳坡的角度来看,同一山地,通常都是阴坡气温低,阳坡气温高。

(2)阴坡与阳坡气温变化的差异

阴阳坡除了气温大小不同以外,其气温的昼夜变化也是不同的,这会对阴阳坡的地貌演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例题3:(2016北京文综)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下图所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答案:

(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4)政策和技术支持;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例题4:(2016海南地理)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变化等的作用下,在原地发生机械破碎而不改变岩石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通常情况下,气温日较差大的地区,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1.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物理风化作用最强的坡向是

A.东北坡B.西北坡

C.东南坡D.西南坡

2.地球表面物理风化作用最弱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荒漠带B.温带草原带

C.热带雨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热带雨林带全年高温多雨,多阴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温度值较为稳定,气温日较差最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2015广东文综,11)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结合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东部地区位于北半球,冬半年受西北风影响,南坡为阳坡、背风坡,北坡为阴坡、迎风坡。

A项,冻融作用指的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融化、冻结过程。随着温度的变化,冻融作用反复发生,会使岩石遭到破坏,从而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较阳坡而言,阴坡的温度低,降水量大,白天和晚上都易被积雪覆盖,受冻融作用影响小,故A项正确。

B项,阴坡为北坡,属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故B项错误。

C项,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次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种植在温度偏高地区。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为春小麦,以南为冬小麦。内蒙古东部农牧交错区位于长城以北,作物以春小麦为主,故C项错误。

D项,阴坡光照条件比阳坡差,故采光和取暖不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3.坡向与湿度

例题5:(2017全国文综Ⅰ卷)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

低—高—低的规律。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

第(2)问,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2300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

第(4)问,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4.坡向对降水的影响

A.大气温度B.降水量

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

2.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

3.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A.蒸腾加剧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D.太阳辐射减弱

解析:

1.在高山苔原带,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气的温度与海拔有关,A错;该带由于海拔高,气候严寒,湿度很大,降水量较多,降水量与海拔有关,B错;该地风力较大,坡度越大的地区,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的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与海拔无关,C对;坡度大小影响土层薄厚,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温度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错。

2.由上题可知,雪期缩短会加剧冻害,由此判断积雪覆盖一方面通过增加土壤的湿度,起到抵御冻害的作用;另一方面“积雪覆盖”会低于强风的侵袭,起到“保温”作用。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A错;西北坡,不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地区,气温不是最低,B错;西北坡是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日照时数不是最少的,C错;西北坡是冬季的迎风坡,风势猛烈,积雪易被风力吹散,不易堆积,植被裸露,导致冻害加剧。

例题7: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林树下线平均海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分B.气温C.气压D.光照

2.关于该地山区林树下线与坡向的关系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南坡高于北坡——南坡为阳坡,比北坡热量条件好

B.西坡高于东坡——西坡为背风坡,比东坡热量条件好

C.西南坡高于东北坡——西南坡为迎风坡,水分条件比东北坡好

D.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为阴坡,水分条件比东南坡好

3.林树下线的海拔受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变暖B.坡度变大

C.城镇建设占地D.退耕还林

1.森林适宜生长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读左图可知,图中1处为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为干旱河谷小叶灌丛,说明水分条件差,海拔再升高又出现了森林,是由于随着海拔升高,地形雨的影响,水分条件好所致,所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为水分。如果是气温的话,气温随海拔升高降低,不会出现森林-灌丛-森林的变化。气压和光照对林带下线没有什么影响,故选A。

2.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林树下线的因素主要为水分,AB错。读右图西南坡河东北坡林树下线高度相差无几,且我国四川北部地区不受西南季风影响,C错。东南坡高于西北坡,西北坡的水分条件好,是由于西北坡属于阴坡,蒸发量小所致,D对。故选D。

3.读图可知,与1999年相比,引起2009年林树下线降低。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加剧,水分条件变差,下线升高,A错。人类活动对坡度的影响较小,B错。城镇建设用地增多会压缩林树生长空间,导致下线升高,C错。退耕还林会使当地的局地气候发生变化,水汽的含量增多,降水增加,林树下线降低,D对。故选D。

5.阴阳坡与植被

山地阴阳坡的气候分异是阴阳坡植被分异的基础,尤其是湿度差异对植被的影响。阳坡光照充足,植物生长较好。其实,在我国温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生长情况则刚好相反。

温度、光照、水分等都是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由于地区不同,限制性因素则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温润地区,阴坡与阳坡土壤中的水分条件差异不大,植被的分布取决于光照条件的差异。但是,在半湿润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分则成为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素。阴坡由于气温较低,日变化较小,蒸发量较小,土壤中水分较阳坡高,因此植被比阳坡茂盛。

例题8:读华北某地地形图,实际调查发现乙坡植物生长好于甲坡,其原因是乙坡的()

A.日照较强,辐射收入多

B.蒸发较少,土壤水分条件较好

C.气温较高,且日变化大

D.降水较多,水源充足

读图可以看到,乙坡位于阴坡,甲坡位于阳坡,乙坡比甲坡光照要弱,辐射收入少,A错。乙坡在阴坡,日照较弱,蒸发少,水分条件较好,B对。乙坡辐射收入少,气温比甲坡低,C错。华北地区降水主要受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甲坡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D错。

例题9:(2016浙江10月地理选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完成下列两题。

1.从成因看,该河谷为

A.地堑谷B.断层谷

C.背斜谷D.向斜谷

2.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

C.①侧,蒸发较弱D.②侧,降水较多

1.本题主要考查地貌的辨别。

从图中岩石分布状况可以判断,该地的岩体沿断裂面(沉积岩3和沉积岩4之间)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所以该河谷为断层谷。答案为B。

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①侧属于阴面,光照少,气温低,蒸发弱,所以植被旺盛;②侧属于阳面,光照多,气温高,蒸发强,植被较稀疏。答案为C。

6.阴阳坡与植被(自然带)高度

1.可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由此也可判断南北半球。如下图甲所示。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图乙所示。

2.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03

迎风坡、背风坡及其影响

1.对降水、气温的影响——地形雨、焚风效应

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而增温,难成云致雨,降水较少。

迎风坡上不同的海拔高度降水也有差异。山麓和山顶地带降水少些,因山麓地带气流抬升不够,成云致雨少些,山顶部分空气湿度已经大大降低,云雨少些,山体的中部降水最多。

迎风坡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比背风坡的小。因迎风坡多云雾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升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过度降低。背风坡反之。

林树下线是指干旱河谷地区由低至高出现的灌丛到森林的混合交错带的平均海拔。下图示意四川省北部某干旱河谷山区自然带垂直分布及林树下线1999年和2009年分布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2.对自然带(雪线)的影响

迎风坡降水多,更易积雪,水循环更活跃。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干燥,积雪更易融化和蒸发,同时降水少,积雪也少。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影响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降水因素

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而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地貌因素

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

季节因素

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注意:

同一座山脉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雪线较低;背风坡降水较少,雪线较高。

如果某山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则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再判断雪线的高低。

一般来说,在湿润地区,降水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地区,气温是影响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降水量丰富的南坡比干燥少雨的北坡雪线高度要低。地处干旱地区的天山,南坡为阳坡,气温比北坡高,且南坡降水量比北坡少,故天山南坡雪线比北坡高。

应用: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3.对山地自然带分布的影响

同一自然带,低纬地区高山的暖湿气流的迎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要低些,因迎风坡降水多,且热量要丰富些;中高纬度地区高山暖湿气流的背风坡分布的海拔高些,因背风坡气流下沉形成焚风效应,同海拔高度背风坡气温高于迎风坡,热量条件优越些。

如果山地对气流过度抬升,迎风坡和背风坡甚至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自然景观。如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西风带两侧,西侧迎风坡是温带落叶林带,背风坡东侧是温带荒漠带。

特殊规律——天山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2018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下面两题。

1、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2、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D.山麓草原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观图中的草原上分布有牛、羊等牲畜,海拔较低,说明此地可能为西北内陆地区的绿洲,水源相对比较丰富。读地形图,甲地海拔较低,位于山谷,有河流流经,最有可能为绿洲,最有可能是观察到图甲中景观的地点。答案为A。

根据所学知识,降水最多的地带应该是山地的山腰部位,且降水多会导致该地的植被覆盖率更高,植被类型更加复杂多样。云杉林所在地为山腰(1400~2700米),植被较为丰富,属于该地降水最多的地带。答案为C。

4.山地气温的垂直递减率

总的来说,同一座山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来说,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大约下降0.6℃。其中,迎风坡水汽充足,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小。背风坡空气干燥,气温随海拔的升高变化较快。

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

5.焚风效应

概念:焚风,指的是山地背风坡出现的温度高、湿度低的风。

形成过程:迎风坡空气湿润水汽充足,风被抬升后,温度降低凝结降雨。背风坡空气干燥,风在下降时温度升高较快,到坡脚时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容易引起农作物枯萎,甚至引起森林火灾。

焚风

焚风效应:焚风效应是气流翻过山岭时在背风坡绝热下沉而形成干热的风的现象。当气流经过山脉时,沿迎风坡上升冷却,在所含水汽达饱和之前按干绝热过程降温,达饱和后,按湿绝热直减率降温,并因发生降水而减少水分。过山后空气沿背风坡下沉,按干绝热直减率增温,故气流过山后的温度比山前同高度上的温度高得多,湿度也显著减少。亚洲的阿尔泰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北美的落基山东坡等都是著名的焚风出现区。中国不少地区有焚风,比较明显的如天山南坡,太行山东坡,大兴安岭东坡的焚风现象,其增温影响甚至在多年月平均气温直减率上也可促使作物、水果早熟,强大的焚风可造成干热风害和森林火灾。冬季强焚风可引起山区雪崩等。

焚风的危害:焚风的害处很多。它常常使果木和农作物干枯,降低产量,使森林和村镇的火灾蔓延并造成损失。十九世纪,阿尔卑斯山北坡几场著名的大火灾,都是发生在焚风盛行时期的。焚风在高山地区可大量融雪,造成上游河谷洪水泛滥;有时能引起雪崩。如果地形适宜,强劲的焚风又可造成局部风灾,刮走山间农舍屋顶,吹倒庄稼,拔起树木,伤害森林,甚至使湖泊水面上的船只发生事故。

益处:焚风有时也能带来益处。北美的落基山,冬季积雪深厚,春天焚风一吹,积雪很快消融,雪水使大地长满茂盛的青草,为家畜提供了草场,因而当地人把焚风称为“吃雪者”。程度较轻的焚风,能增高当地热量,提早玉米和果树的成熟期,如前苏联高加索和塔什干绿洲的居民,便把焚风称为“玉蜀黍风”。

6.对沙丘的影响

受风的影响,沙子渐渐堆积成沙丘,沙丘的迎风坡坡度较缓,背风坡坡度较陡。

有需要课件的老师,请打开下面链接,每个都精心设计:

新教材必修一课件:

新教材·湘教版·必修一22个地理课件合集

新教材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THE END
1.东北平原的地形地貌卫星地图地图展示地理学真人出镜2024-03-24 11:45:59老臣地理广东 0:00/0:00 速度 洗脑循环 Error: Hls is not supported. 视频加载失败 老臣地理 2061粉丝感谢 00:34匈奴为何不北上占领西伯利亚 00:27印度半岛就像一把匕首伸向印度洋 00:33北京其实藏在一个天然的大山湾里 00:11如果没青藏高原江南将是一片荒漠 https://www.163.com/v/video/VPT43O69Q.html
2.全国各省市地形地势高清图全国各省市地形地势高清图!?(可打印)?mp.weixin.qq.com/s?__biz=MzUyNzczMTI4Mg==&mid=2247593764&idx=5&sn=468b514312f454f060a480f6d5f15478&chksm=fa783019cd0fb90f7e7c7b05f3aa115a4604861e633e2016eb55c4f7d5e16e4c6315e94a2ebe&token=1645386234 =zh_CN#rdhttps://zhuanlan.zhihu.com/p/551426216
3.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介绍1:1万地形图 1:5000地形图 6.总结 1.前言 本文搜集整理了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情况,共11种,并对前8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11种包括: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1:2000、1:1000、1:500。 https://blog.csdn.net/xiangshangdemayi/article/details/144301756
4.国家版图知识问答1200题地图知识3.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我国与哪一个国家的边界上? A. 印度 B. 不丹 C. 尼泊尔 D. 塔吉克斯坦 答案:C 4.下面哪个省级行政区不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三阶梯上? A. 吉林省 B. 河南省 C. 湖南省 D. 重庆市 答案:D 5.昆仑山脉处于哪两个省级行政区的边界线上? http://www.fjch.org.cn/ztzl/fjsqf/dtzs/201710/t20171009_21150.htm
5.天津市七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启迪慧想由图可看出,台湾山脉走向为东北——西南走向,A正确;由图可看出,城市主要位于台湾西部沿海平原,B错误;在经纬网图中,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由此可以看出,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方位,C错误;台湾西侧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D错误。 【5题详解】 水稻宜种植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图中显示,台湾岛西部平原面积较大,是水稻https://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2ys7c.html
6.高精度中国各省3D地形图合集(二)哔哩哔哩中国各省高精度3d地形地图合集: 1地图尺寸为高清的6000*6000像素; 2地理信息除了基础的地形信息之外,新增了建成区、主要的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以及更清晰的河湖水系等; 3每张省份地形图包括一张无标注地图,一张有地名标注的地图,方便识别城市和位置。★原创内容谢绝转载★我是查理,我们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VqCYCEAQ/
7.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带答案初一期中地理考试试卷4、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非洲;印度洋;亚欧或欧亚;太平洋;美洲;南极洲。 (2)太平洋;非洲。 (3)稳定 (4)亚欧(或欧亚);印度洋 5、读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7分) (1)代号甲丙丁EFGH 地形部位名称山顶或山峰鞍部陡崖山谷山脊 http://www.zzfmdn.com/article/1230189
8.读东北地区形图完成题目.(1)把相应的编号填到横线上大兴安岭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东北地区大部分地处我国地势的级阶梯,本区的地形以 为主. (2)图中字母ABC代表的东北平原三个组成部分,其中 A是 ,B是 . (3)图中数字①②③代表的山脉名称,③是 . (4)本区的耕地以 为主,气候为 气候,主要的农作物有 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83afe07b329c6d7c0975e537873affcc
9.东北平原地形图地形图:东北平原各方面介绍:1、位置:40°N~50°N之间,120°E~135°(125°E,45°N)。2、范围: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以南,长白山以西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的一部分。面积35万平方千米。3、地形:我国第一大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大部分地势低平。4、地势:地势平坦;沃野千里。5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14010196.html
10.东北地区冬半年积雪与气温对冻土的影响图1 东北地区地形及冻土分析站点 Fig.1 Topography and stations for frozen soil analysis in Northeast China Full size|PPT slide 2 结果分析 2.1 冻土及影响要素年际变化 1964—2017年,东北地区冬半年平均最大冻土深度以6.15 cm·(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20世纪60年代最深,此后逐年代递减。最大积雪深度以0.75http://www.bcdt.ac.cn/CN/10.7522/j.issn.1000-0240.202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