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结合的生态旅游[1],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和传统民族习俗为资源载体,以开发具有观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销售农业产品为前提,通过规划、设计和修建,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和农事活动体验等活动,融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农游合一的现代休闲观光景点[2]。本项目总投资约19亿元,总占地面积一千多亩,在政府支持下将打造成邯郸最具规模的休闲生态农业观光园,力为邯郸的农业和旅游业带来飞速发展。
1现状和前景
1.1现状
邯郸市总面积12062km2,其中市区面积457km2,总人口896.4万人,人均耕地仅约为1.03亩。发展集休闲、观光、生态于一身的农业观光园,是一条解决人地矛盾、发展致富的有效途径。
1.2前景
1.2.1地理及交通
邯郸位于河北省最南部,邻接晋鲁豫三省,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下降,高差悬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是连南接北、承东接西的枢纽。与周围城市互动,形成“半小时”、“一小时”和“两小时”经济圈。丛中村隶属邯郸县黄粱梦镇,距邯郸市仅6公里。因此,在邯郸丛中村建设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很大的区位优势。
1.2.2经济及环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邯郸市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有很大提高,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87.4亿元,农村实现增加值349.8亿元,增长5.7%。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我国农业旅游的主要形式,景观既不同于城市景观,又有别于纯自然景观,因其特有的田园文化和生活气息而倍受城市居民的青睐。
1.2.3农产品优势
丰富复杂的地貌特征为邯郸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多样的农业资源和诱人的地方特产,例如涉县核桃、魏县鸭梨、磁州莲藕、武安小米、郭八火烧、馆陶黑陶、磁州窑、粗布、马头天福酥鱼、成安草莓、金米酒等,这些特产在北方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些均为邯郸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规划指导思想
结合邯郸地区的资源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规划设计应以清洁、无污染的乡村生态环境为背景,运用生态学、美学、生态经济学原理等对农业资源的开发和布局进行规划设计,将农业开发成为以保护自然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生产和生态观光为主要功能,集生态农业建设、科学管理、观光商品生产与游人观光生态农业、参与农事劳作、体验农村情趣、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观光园[3]。
3项目的规划建设
生态农业观光园有观光和农业双重属性.所以,邯郸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园林、旅游和文化三方面与生态农业有机结合,在游园活动中强调游客主观感受,注重农业文化内涵,以实现观光园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另外,在功能分区上,既要注重功能的完整性,又要注重园区个性化特色景观的表达,突出特点,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3.1园林三要素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
园林三要素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观光园中演化为农事小品、农业水体和观赏植物与作物配置,应与园区共融共生,才能既体现出园林艺术美,给游客带来美的感受,又能表现出生态农业景观特色,营造出乡土性、农业性和参与性的氛围,让游客在参与体验中达到舒缓心情的目的。
3.1.1农事小品
园林小品可以美化环境,丰富园趣,着重体现景观的艺术性,但农事小品应该着重体现农业化,以展示本土文化和浓厚的乡土特色为主题。如为观光园区提供组景的小品,可以是犁、耧、耙等农具,也可以是水车、古井、陶器等农作所需,经过简单艺术加工,形成集艺术性、乡土特色于一身的农事小品。
3.1.2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原则是不妨碍园区农业生产的条件下,以满足生态性为前提,兼顾环境的观赏性,通过乔、灌、草三层立体化的配置,实现自然生态的植物景观,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园景;在选择树种时,在选择乡土树种的前提下,适当引进有较高观赏价值的优、奇、特类植物,挂牌重点介绍,突出科技示范和普及功能。
3.1.3农业水体
水体应具备农事生产和美化环境的双重属性。因此,园区水体在担负灌溉、消防和日常用水的前提下,结合农业生产,兼顾有机养殖,如养鱼、种植莲藕等来提高经济、使用价值、观赏价值;结合观光园区旅游项目的开发,设置诸如划船、游泳和水上竞技等多式旅游观光活动;另外,还可以开辟适度的湿地区域,以展现园区的生态景观。
3.2游客主观感受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
3.3文化内涵与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
本土文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根本[4],观光园应充分反映当地的农业乡土人文资源,凸显观光园的文化内涵,要体现乡土景观的一面,如乡土的“物”、乡土的“事”、乡土的“意”[5],但不可粗放、简陋,应深层次地挖掘乡土特色,走精致化、精品化道路,才能满足市场需要,形成独特魅力,从而吸引国内外的游客。
3.4功能分区的完整与个性化特色景观的设置
按照园内自然条件的差异,在服务对象、服务功能、农作物和观赏植物的种类与布局上也有所不同,进一步划分为生态农业种养殖区、农业科普示范区、休闲游憩观光区、农耕文化游览区和配套设施区[6]等五个不同的功能区。规划时,应当考虑彰显邯郸地域特色的个性化特色景观的设置。
生态农业种养殖区。该区域主要进行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以及动物养殖等农事生产活动。确保正常的农业生产,建议占地面积大于40%,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要满足游客参与性的要求,并且具有优良的灌溉、排水设施。布局上要远离主要出入口,但应保证能给游客提供方便的交通及产品运输服务。还应考虑根据各种农作物的生态特性,充分利用其景观色素,使其最大限度的保持一年四季均有景可观。
农业科技示范区。该区域以科普示范、农业科学研究、新品种与新技术生产示范为目的,占地面积约在10%左右,立地条件要求较高,其他各项条件均需优于生态农业生产区,该区域除了提供部分观赏景观外,一些重要设施区域应与游客集中区域相隔离,保持良好的通达性。
休闲游憩观光区。该区域在尊重物种生物特性的基础上,集中表现自然和田园风光,更适合表现观赏花卉植物的片植、农田景观的块植和珍稀动物的圈养等,是游客较为集中的地方。借助蜿蜒起伏地形展示优美的田园风光,使游客在闲散游玩之余,领略大自然的赏赐。此外,合理组织该区域内的道路、广场、构筑物、生活服务及安全设施,占地面积控制在20%左右,交通便捷,徒步即可到达各观赏景点。
农耕文化游览区。占地面积约为15%,该区域规划时通过设置有关的农耕小品,向游客展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演变、有趣的民间手工工艺等,如:通过展示农作的农具,让游客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史,让他们为农业科技发展的迅猛而惊叹,更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热爱自然的兴趣。
配套设施区。为满足观光园旅游休闲的功能需要,在靠近出入口处单独设置配套设施区域,如购物集市、手工作坊、农家活动场所、居所等,为游客提供餐饮、居住、垂钓、烧烤和参与农家活动等空间,相对独立,占地面积控制在15%左右,交通便捷。
4小结
观光园的发展应当立足于邯郸,将现有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将自然景观、生态农业景观、乡土人文景观等实行整体规划、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景观规划,使观光园具有休闲游憩、景观欣赏、观光旅游、科普示范和科学研究的价值。此外,实现产业升级,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标对观光园进行规划建设,提高邯郸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服务水平,最终打造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邯郸生态农业观光园。
参考文献
[1]张丽丽.都市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设计[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2]李文荣.农业观光园发展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6(8):7—10.
[3]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3):119—124.
[4]孙艺惠,杨存栋,陈田,等.我国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J].经济地理,2007(5):835—839.
关键词观光农业型园林规划研究
一观光农业型园林的设计原则
1自然原则
在园林的设计中,必须要符合自然原则,一方面要尽量的使得原则自然化,少一些工业社会的影子,另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好自然,在考虑其承受力度的前提下,适度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的建议大致如下,尽量利用自然的地形地势,避免刻意的工程改造。一方面减少人工痕迹,另一方面保持原有的自然风貌,保持当地的自然生态平衡,将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融合合一,使园林和环境和谐统一。在植被方面,要全面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雨水环境,土地性质等情况,种植最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并且保护要当地的原有植被,尤其是当地的特色植物。
2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在设计观光农业型园林时,既要让各个单一的景点有独特的特色,也要考虑整体性的效果,让各个景点之间能够很好的联接,以及营造流线型的整体园林效果。
3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整体体系,不仅仅只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更是一个社会经济相复合的生态经济系统。在接待功能、日常管理等方面,既要考虑自然原因,也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在园林的设计中,一方面要依托完善的生态学理论,以及最新的科技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园区的服务质量构建绿色科学的自然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要结合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协调处理各种问题,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二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具体设计
1原有的农业作业区的规划
2农业观光区的规划
农业观光区是观光农业型园林的重要组成,通过不同地理、不同植物、花草的组合,形成与相对现代城市截然不同的风景,让人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具体的构建搭配方法有很多,比如利用不同草木的高低特点,营造起伏错落的绿色波浪,或者成片,集中的种植大规模的颜色鲜艳的花木,形成花海的美丽景色等等。在这种规划的同时,要特别注意花木的控制和修剪,熟悉各类花草的生长周期以及特点,一方面不能影响景观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要不能影响本地的生态平衡,防止生物入侵。另外,根据不同的环境需求,营造不同的氛围。比如在休闲娱乐的场所,可以采用颜色鲜艳,结构稀疏的植被,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对于一些商业会议区域,可以用颜色浓,枝叶茂,且栽种紧凑的植物,营造庄重严谨的气氛。另外,对于一些美观效果不是很明显的墙面、建筑,可以适当的用绿化植物来修饰。
3基础道路的设计
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基础设施对于一个园林的发展十分重要,一在科学分析,协调各种问题的前提下,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以及不能破坏园林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还要最大程度的方便游客。另外,在道路设计上,也要最好规划,一方面,让进来的游客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将园林的景色扩展到各个方面,当然包括道路上。
4排水系统的设计
由于观光农业园林具有相对其他景点的特殊性,水资源在园林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方面满足各类植物的供水需求,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员工、游客的生活用水。在用水的同时,还要防止水流对自然地表的侵蚀,以及随着园林的开发投入使用,各种生活污水以及农产品加工处理的废水等等,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尽量实现水资源的再利用。
三实例探讨
比如山东潍坊市西南郊的浮烟山树林公园。利用其自然资源,以及独特的人文景观——元代吏部尚书张启岩亲笔书写的《麓台秋月》碑文,投资2000多万人民币,建成了荣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园林公园。园林的建设大抵和上文提出的园林建设规划原则相近,比如在利用原有的自然风貌的前提下,修建起了规模庞大的植物园,形成了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有效的保护了自然植被的多样性要求。对促进自然环境和园林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在原有湖泊的基础上,建成垂钓湖,不仅满足旅客休闲垂钓的需要,而且丰富了园林景区的景点。更重要的是,垂钓不同于传统的农业捕鱼,不会对鱼类的多样性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有效的保障了园林景区各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市场化,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中壮大自身实力,园区积极寻求政府部门的支持,并结合自身的实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容纳大量的游客,而且可以举办各种综合性的活动,在提高自身品牌形象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四未来我国观光农业型园林的发展动向
一般来说,观光农业型园林是着重点应该在农业生产和新型农业示范,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观光农业园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对促进绿化城市,绿化郊区有很好的积极作用,这种观光农业型园林,起源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在效仿同样的成功模式下,各地的这类型园林大力发展,而且根据各地方的特点,有不同的具体类别。尤其在最近几年,在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而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该行业的发展,而且在促进农村郊区化,郊区城市化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提高经济实力的同时,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新型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于农业生产生活的怀念向往,而且可以让人暂时远离环境日趋恶劣的城市,而且,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绿色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在这一方面,存在天然的优势,利用本身的绿色产业,在实现自然资源和园林景区和谐发展的同时,可以很好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农业大国,耕地资源问题显得十分紧迫,而观光农业型园林,在倡导新型农业,贯彻绿色概念方面有积极的引导作用。因此,这种模式的园林,强化管理的同时,一旦能够促进园林的良性发展的话,可以很好的成为未来郊区旅游发展的主流。而且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园林城市”的概念被提出来,现在的观光农业型园林,可以作为一个未来城市发展的模板,积极引导人类的健康绿色生活。
结语本人通过介绍一般性的园林设计、规划,提出了一些促进观光农业型园林发展的意见。随着城市人口的激增,城市的环境被破坏,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越来越看重,这种模式的园林,未来会有局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书目
[1]杨金鹅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
关键词:观光农业;景观生态;规划方案;设计
在对观光农业进行建设时,首先要兼顾的是观光农业的系统性,根据农村地域位置等基本要素,进行设计规划上的处理。与此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对景观上的生态进行规划,按照现代观光园的总体思路,将观光园的基础设施构建完整,突出景观的视觉以及美观上的呈现。在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还要兼顾观光农业园的生态功能发挥,尽量使用节能减排的施工手段以及设施,让生态园的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上的战略提出。
1w论
我国传统园林起源于前屋后院的果树菜圃,并以苑囿的形式出现。农业景观不仅具生产性,更具有审美价值。在当今倡导低碳生活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农业景观,不仅是对传统园林本质和过去农耕文明的依依不舍,更具有保障城市物质供应的紧迫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城市化飞速发展进程中,城市化带动的城乡格局的变化,为当代中国城乡结合带,乃至广袤的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整合这一区域的产业格局,如何体现农业的生产性与生态性,如何再现农业质朴的自然美。本文将从农业的自然属性出发,讨论观光农业生产性景观的营建,探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背景下的观光农业园设计方法。
2.1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中的“观光”一词最早出现于我国古籍《易经》中,《易经》云“观国之光,用宾于王”。美国农学家沃辛顿(MWorthington)将观光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都可接受的农业”,强调“自我维持”和“低输入”的特征,阐述了观光农业的生态内涵。
2.2观光农业园景观生态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的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以形成良好的多产循环为目标,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旅游发展,考虑农业生产与旅游休闲的产业发展;研究农业景观格局,布局景观生态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效规划方法。
3功能区划分与设置
3.1中心区
3.2服务区
3.3防护区
防护区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观光区农业环境的一个具有边界性的划分区域,这片区域在基础设施的构造上,主要为线状或是片状的绿化植被,这些绿化植被的布置原因,是防止农业园区的环境遭受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线状会是片状的绿化植被区域也可以将生态观光农业园中的气候环境进行调整,提供更为清新的空气以及舒爽的温度,让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可以享受到更为绿色生态化的旅行体验,在防护区的道路设置上,应该规划上平行九环线,与此同时,沿着生态农业园的周边护城河成线性的布局方式,进行规划。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要限制游客进入这些隔离屏障区,防止出现意外情况或是突发事故。
4生态园节能设置与功能规划
4.1生态观光农业园可持续的规划设计
观光农业园,在生态环保上的理念体现,包含很多各方面,其中包括温室大棚玻璃温室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植物的规划与利用,可以让生态农业园的温度以及空气的新鲜度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调节与保持。与此同时,施工设计规划人员还会根据观光农业区的功能规划,利用绿色理念以及环保的施工材料,对生态农业园的一些基础设施,展览区域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建设。通过科学绿色的规划,让整个园区的生态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人以自然的生态感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利用更多的绿色植物,来对观光农业园的一些区域进行划分处理,这样不仅节省了许多建筑施工材料的使用,而且,也增加了观光农业园的生态感。
4.2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农业系统
在对生态园的农业循环系统进行规划时,应该尽量采用节能高效的生产模式。开展建设上的内容。为了让生态园的整体结构都可以发挥生态上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也要符合这一设计理念,例如,开发建设一些具有观赏性的有机果园或者有机蔬菜基地等。在对果园进行建设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循环系统上的设计理念,使用“畜-沼-果”的循环系统,进行生产上的活动。例如,生态园在养殖鱼蟹等水产或是牲畜,可以在对鱼塘或是圈舍进行清理时,将淤泥以及粪便放置在沼气池中进行腐熟处理。通过辅输过的粪便以及淤泥。就等于是进行了消毒。这些粪便淤泥可以直接作为果园的生态有机肥进行使用。而沼气池中生产出的沼气,则可以作为生态农业园的燃气,供整个生态园的餐饮业的运作。这种循环式系统不仅在让生态观光园的经济实现了最大化的效益获取,也较为符合生态循环农业系统上的要求,可谓是一举多得。这种科学合理的物质利用方式,让观光农业园的生态规划设计更加巧妙,也可以一直作为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一个亮点,来吸引更多的观光游客前来参观。
结束语
这种生态园的规划方案,让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的循环系统,不仅可以实现生态农业的节能高效,也让经济效益得到了了最大化的实现。这种生产模式的建设,不仅让资源利用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与此同时也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园区的建设空间得到了良好的规划。让游客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农家生活的悠然自在。返璞归真的设计规划,缓解了快节奏生活带给城市居民的精神压力。
[1]董云超,夏宜平,潘菊明.园林式生态农庄的设计与实践――以浙江嘉兴碧云花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8(08).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中高强度管理下的一般绿地设施和城市公园,已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位于城市近郊的观光农业园,以其清新自然、风格独特,成为人们短途旅行、郊外踏青、返璞田园的最佳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在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设计中应如何合理统筹发展经济效益、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期为农业观光园整合资源发挥功能,营造景观,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应的共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此外观光农业园的设计也可以美化环境,缩短城市与乡村的景观差距,营造更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结合承担的四川射洪县万林太阳湖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项目,以此支持理论研究的可行性,从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第一产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豢养牲畜的生产事业;广义的农业包含了种植业、养殖业、副业、林业和渔业等五种产业形式,狭义的农业则仅指农作物栽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所发挥的作用及形式也在
不断地深化与拓展,其发展形式也走上了多样化的道路。一般来讲,“观光”有观赏、游览自然风光与人为景观的意思,例如最早出现在《易经》中的“观光之国,利用宾王”便是指参观、游览他国风土人情的意思;广义上的“观光”则包括了观赏、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一系列的休闲娱乐方式。
目前为止,关于观光农业的定义虽并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总的来说,观光农业可以理解为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其以农业为背景、以农村风光及民俗文化为游览主体,面对城市居民,围绕观光、休闲、娱乐、青少年教育等多层次经营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可以说,观光农业是融合农业和旅游业的优势,共同发展、共同盈利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风景园林形式。
观光农业是以广义的农业资源为发展基础,在协调发展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的一种具有很强的文化性和参与性的交叉型产业。其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生产、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3个部分,但其组成没有固定的模式,否则将规行矩步,缺少市场竞争力。加上所处地域的经济类型、气候类型、地理环境及民俗、民风的影响,使得农业观光园的类型多样化,风格各异。
射洪县隶属于四川省遂宁市东,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是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且属于成渝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距离成都、重庆均在180公里以内,距绵阳110公里,全程高速直达。射洪县气候条件优良,农业发达,有耕地70379.79公顷,严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复种指数高达287%,园区农业、大户农业、基地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发展势头强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
射洪县不仅具有发达的农业基础,近年来其工业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有沱牌集团、美丰股份、天齐锂业、华纺银华等4家上市公司,逐渐建立了完善的经济体系,成为我国科技工作先进县。此外,县域内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新农村电气化全线覆盖,是全国电气化建设先进县;县内对外交通发达,绵渝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遂绵高速射洪段正在顺利推进,涪江五桥也正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农村公路的建设更是荣获全省先进。
射洪县作为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的故乡,人杰地灵,素有“诗画艺术之乡”的美誉,且旅游资源丰富。县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位于金华山的陈子昂读书台,位于龙凤峡的国家级硅化木地质公园,位于平安的省级森林公园风景区,还有烟波浩瀚的螺湖、金湖,赏心悦目的沱牌生态园区。可以说得天独厚的地理、人文条件为射洪县的旅游事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来射洪县旅游的人们即可寻幽访古,登高泛舟,又可领略自然风趣,享受人文风尚。
该项目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县万林乡新桥村,隶属于四川太阳湖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北距射洪县城约6公里,毗邻射大路(射洪县-大英县),东临瞿河乡,南连太乙镇,西接陈古镇,北邻太和镇,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项目初步分三期规划,一期主要用来打造观光农业,二期、三期用来生产和辅助一期工程。本次承担的部分主要为一期工程,占地约300亩。项目基地呈“V”字型,三面环山,东南高、东北低,最高海拔360.18米,最低海拔331.67米,最大高差28.51米,基地内现有一条宽1.5米-5米,直线长度715.5米,总长度1108.82米,最大高差为2.7米的小河流和面积为8299.8平方米的池塘。基于提出的“美丽家园”新模式,将该项目定位于以苗木、花卉生产,水产养殖,畜牧业为发展重心,同时经营休闲观光景观、餐饮住宿、娱乐休闲,将生产与观光,游客与当地居民,人文活动和自然平衡,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有机协调,努力打造“遂宁第一,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生态产业景观园。
(第一作者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设计艺术系第二作者单位: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规划局)
Abstract:TheplanninganddesignofTangshantown,Jiangningdistrictagriculturalecologyparkconsiderstheconstructionofmodernsustainabledevelopmentofecologicalagriculturegardenasthegoal,usestheplanningstructureof"onedistrict,two-axis,threeclock,sixpark,moreattractions",andmakestheparkintoamodernagriculturecomprehensivedevelopmentzoneintegratingecology,economyandtourism.
关键词:汤山;生态农业园;规划设计
Keywords:Tangshantown;agricultureecologicalpark;planninganddesign
1现有基本条件
1.1人文历史条件汤山是南京的东大门,素有“金陵东花园”之美称。同时汤山也是闻名于世的温泉之乡,为全国温泉之一。汤山地区民风淳朴,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还有矿产资源。著名的阳山(羊山)大石碑就在羊山北侧,享誉海内外的宝华山隆昌寺位于汤山镇北。尚有先生温泉别墅位于汤山镇温泉路3号,1992年发现的距今35万年南京人头骨的远古人类遗址―葫芦洞,还有桦墅村庙山附近的石佛崖洞,吸引众多中外人士到汤山旅游。
1.2地理位置汤山地处江宁区东北端,距江宁东山主城30km。2006年3月与麒麟镇、上峰镇合并,设立新的汤山街道,辖区面积223km2,人口8.62万,管理23个居委会。南有直通禄口国际机场的汤铜公路,北有直达新生圩港口的汤龙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和宁杭公路由西向东穿镇而过。
1.4地形地貌汤山地区属低山丘陵地貌,自北向南有东西向的射乌山―陡山,中部为北东东向的青龙山―黄龙山―孔山―狼山―白露头山,向南是北东东向的汤山,海拔标高一般在200-300m。规划区域所在地地形起伏多变,总体四周为起伏丘陵,中间为洼地,坡度约为15-30℃之间。地面海拔高度不一,差距比较悬殊。
1.5河道水系规划区域南临汤泉湖,区域内还零星分布一些大大小小的水塘。具有天然独特的水资源环境。
2规划思路
2.1规划指导思想
2.1.1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园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农业可持续发展占有极重要的地位[1]。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因此,汤山生态农业园规划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的指导思想。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对规划的各类项目进行科学配置。
2.1.2“生态、经济、文化”三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生态、经济、文化三个子系统,要实现生态农业园可持续发展,就要保证这三个方面相协调。生态是建立园区之基本,经济是增强园区实力的保障,而文化则是园区经久不衰的关键。①生态立园。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汤山生态农业园以“白茶种植”、“有机蔬菜种植”、生态蔬菜种植”与“生态林果种植”等为主题营造生态环境,种植特色茶叶蔬菜果木,开发有经济效益的本地特色水生植物。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美化自然景观的目的。②经济强园。观光旅游与生态农业相协调发展。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原则[2],提升和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以生态蔬菜种植与生态林果种植为核心,实施生态农业经济新模式,促进园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③文化兴园。文化与自然、生态的交映。以地域文化、农业生态文化为核心,打造“生态牌”和“汤泉湖牌”,使之成为江宁区中现代化农业的窗口,展现江宁区休闲胜地的风貌,借文化的提升促进经济发展。
3规划布局
3.1总体规划汤山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结构为“一区二轴三脉六园多景点”。一区:生态农业园中的综合管理区。二轴:指生态农业园中的道路轴与景观轴。三脉:凭借园区彰显的生态之脉、科技之脉与文化之脉。六园:生态农业园规划为六个功能园区。多景点:各个功能区域由若干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的景点组成,每一个景点表现一个主题。
3.2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共分为生态蔬菜园、生态果园、生态茶园、奇花异草园、水生植物园、优质水稻试验园与综合管理区。
3.2.1生态蔬菜园①工厂化育苗区。建设2500m2加温玻璃温室,进行工厂化育苗,形成年产值达250万株蔬菜苗的能力。主要生产番茄、辣椒、茄子、黄瓜、南瓜、西瓜、甜瓜、西兰花、甘蓝及豆类常见蔬菜苗,供应园区蔬菜园及周边农户种植。②新技术示范观光区。建成28000m2玻璃温室一座,主要进行基质栽培、水培和立体栽培。种植蔬菜种类包括水果黄瓜、樱桃番茄、彩色辣椒、珍稀甜瓜、小型西瓜、观赏南瓜、紫背天葵、蛇豆、草莓及生菜等是用兼观赏性蔬菜,形成蔬菜新技术示范观光园。③大棚有机蔬菜生产区。建设钢架大棚100座,占地面积81.58亩。主要进行常见茄果类、叶菜类、瓜类和豆类等蔬菜反季节栽培,产品供应市场和游客采摘及选购。④防虫网室有机蔬菜生产区。建设防虫网室45.88亩,主要进行春季及夏季各种绿叶菜类、豆类、白菜类等蔬菜的有机栽培。产品供应市场和游客采摘及选购。
3.2.2生态果园①桃园。7.25亩,主要有菊黄、华光等品种。桃园与天然的水体相得益彰,辅之于其它植物材料,营造“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朵,中无杂树,芳草鲜美”的意境。②梨园。28.36亩,以新优品种黄金梨、水晶梨为主,在保证梨果正常成长情况下,体现出“梨花烂漫”、“梨白柳青”的景观效果。③甜柿园。14.45亩,以新品种新次朗为主,规划式栽培形成森林,平面式修剪易于采摘。④葡萄园。28.6亩,以具有观赏和食用价值的夏黑葡萄为主体材料,采用各式的园林小品(如葡萄架、立柱、廊、水池),巧妙结合,力求做到布局精巧,构图生动,层次丰富,意境分明。⑤树莓园。25.87亩,品种有红莓、黑莓。树莓浆果柔嫩,色泽宜人,风味独特,具有多种利用途径和很高的利用价值。
3.2.3生态茶园①茶树良种繁育区。主要任务是收集国内外茶树优良品种,采用常规育苗技术和现代容器育苗技术相结合方式,使之成为江苏省茶树良种最大的繁育基地与推广中心。②茶园设施栽培区。以早生的优良茶树品种为基础进行设施化栽培与管理,满足消费者尝新、尝早的品茶习惯,在全省优质、高效种植农业中起引导作用。③良种栽培示范区。选择适于苏南丘陵地种植的茶叶良种,以有机茶园的标准进行种植、栽培与管理,形成良好的园相、树相。同时,对机采茶园进行试验与研究,为节省茶叶采摘成本,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奠定基础。
3.2.4奇花异草园主要种植各种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和草坪品种,花草品种主要有以下几种:①观花类:茶花、月季、郁金香、非洲菊、三色堇、类等;②观叶类:龟背竹、花叶万年青、变叶木等;③观果类:冬珊瑚、观赏辣椒、佛手、金橘等;④观茎类:仙人掌、文竹等;⑤新品种:红掌、秋海棠、花叶芋、小花矮牵牛、羽状鸡冠花等;⑥草坪品种:加拿大早熟禾、多年黑麦草、紫羊茅、细叶结缕草、地毯草、弯叶画眉草等。
3.2.5水生植物园水生植物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调节气候,还在园林景观上起到重要作用。品种主要有:苦草、竹叶眼子菜、黑藻、水鳖、凤眼莲、花叶芦竹、慈姑、黄菖蒲、千屈菜等。
3.2.6优质水稻试验园农业园拥有水稻试验园25.81亩,重点试验水稻两段式育苗和水稻新基质育苗两项水稻育苗新技术。
3.2.7综合管理区①园区主入口。该入口不仅起到迎接游客的作用,同时也向过往于沪宁公路的人宣传了汤山生态农业园。大门设计为一个高8米的四方体构架,在构架的三面写上“汤山生态农业园”。在宣传的同时不失质朴的风格。②综合办公楼。该楼是对园区管理的主要地点,是一栋两层的建筑,面积1000m2,主要提供日常办公、管理、接待的要求。③生态停车场。用草坪做停车场,用行道树将车位隔离,树隙停车,树荫遮阳。
4总结
生态农业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体制创新。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汤山生态农业园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但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需注意以下方面:突出特色、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保护环境,严格管理;加强政府主导作用,保障健康发展;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发市场,扩大市场覆盖面吸引更多客源,获取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唐菲.浅析怀宁县三桥镇白洋湖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8):1584-1585.
[2]张晓冬.观光农业园的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521.
[3]崔志华,张金池.生态廊道农业园规划探讨-以东麟农业生态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12-113.
关键词:旅游目的地;竞争;观光采摘农业
引言
提及陕西旅游,更多人想到的是西安兵马俑、大雁塔、芙蓉园,或是延安宝塔山、壶口瀑布和一系列红色纪念馆,亦或是渭南的天险华山,很少有人即刻想到以能源著称的三线城市榆林。一是因为其“中国科威特”的城市形象过于深入,难以让人与旅游目的地结合起来;二是因为当地缺少著名的或有深刻历史文化内涵的旅游观光区。因此,面对周边众多的“老牌”旅游城市,其吸引力显得相对薄弱。
2010年陕西省农业厅提出了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采摘作为观光农业的典型表现形式,进入门槛低,发展速度快,能够快速实现农产品资源和旅游观光的有效结合[1~2],市场认可度和接受度普遍较高,尤其适合农业和旅游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城区,故成为榆林市提升旅游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依照省农业厅指导意见,榆林市按照“统筹协调、各计其功、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提出了“一心三区(红绿黄)”的总体发展模式:“一心”即以榆林市区为中心,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休e农庄统筹组合,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教育于一体的都市采摘农业聚集区;“三区”即黄河沿岸红枣产业休闲聚集区、南部黄土高原绿色有机休闲农业产业区、北部风沙草滩休闲农业示范区[3]。截至2015年底,全市观光农业经营主体总数达到298个,其中农家乐106个,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99个,休闲农庄67个,休闲农家26个[4],小规模自发性的农业采摘园更是不计其数。
一、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发展现状
(一)主要构成要素
当地多数采摘园来自农民自家种植园的改建,这类采摘园规模较小,缺乏地理位置的选择性,采摘品种也多是常见的当季水果产品。通过专业土地规划建成的采摘园数量较少,且地点多位于风景区和旅游观光热线上,或者规划而成的休闲山庄内部。这类采摘园规模较大,地理位置经过特殊选择,采摘品种较多,可以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可以是不常见到的野菜,可以是新研制的特色品种,甚至可以是农作物、花卉等,往往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采摘价格而言,无论是农户改建采摘园还是规划采摘园区,价格一般是由门票价格和产品外带价格组成,门票价格与一般游览园性质相同,由采摘园主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定价,而外带产品价格一般要高于市场零售价格,也是由采摘园主根据自身产品质量和市场供求情况等进行定价。
随着顾客多样化消费特征的显著,单纯采摘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以采摘为核心的活动扩展已然成为发展趋势,即在采摘的基础上,增加垂钓、骑马、烧烤、户外娱乐等多种活动内容,并成为招徕新顾客、留住老顾客的制胜法宝。
(二)主要经营模式
为了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采摘产业不断发展和延伸[5],在传统观光采摘园的基础上,出现了现代采摘园区,相较于前者采摘形式更加丰富,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展。
1.传统采摘园。随着本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居民短途旅游的不断兴旺,兴起了大量的传统采摘园,此种经营模式隶属于采摘产业发展的自发阶段,以家庭个体经营为主,采摘品种和采摘规模取决于家庭生产种植情况,多以草莓、苹果等水果为主,尤其在夏季水果大量上市的季节,采摘园区遍地开花,经营规模较小,活动功能单一,有的仅是自家种植区的简单开放,采摘环境缺乏整体规划,同时忽略了周边环境整顿及园区内部的规划与建设。目前,榆林市的传统采摘园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鉴于交通、采摘环境、服务、采摘内容等的限制,已经脱离了疯狂发展轨道开始逐步退化。
2.现代采摘园区。现代采摘园区由传统采摘园进化而来,规模较大,地点经过慎重选择,其以采摘活动为基础,集娱乐、休闲、观光等活动于一体,加强了园区建设、产品种植、餐饮、住宿等条件,同时服务水平也有所提升[6]。现代采摘园区尤其注重产品种类和产品质量,为了充分实现采摘品的高附加值,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品种”和“特别产品”。例如榆阳区的“榆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塞上明珠现代农业园”“金沙湾休闲农业示范园”;神木县的“禾丰生态农业示范园”“盘龙湾近郊农业体验园”“盛园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农庄”;府谷县的“高庄则现代农业园区”“青草地现代农业观光采摘园”等,都是现代采摘园区的典型代表。
二、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顾客需求是建立市场的目标,而市场供给则是市场建设的动源,只有当两者之间相互契合时,才能推动市场有序、健康的发展[7]。就目前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的供求情况来看,其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产品雷同现象较为严重
采摘市场的快速膨胀致使采摘园(区)遍地开花,但千人一面、品质雷同,缺乏个性与特色,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不够,许多具有开发价值或者具有联合价值的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致使与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相脱节。尽管有少量采摘园已经开始了特色产品研发与种植之路,例如野菜采摘、玉米迷宫、稻田字画等,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并没有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市场效果较差。
(二)园区服务与卫生条件较差
在榆林市已经形成的观光采摘农业项目中,除少数规模较大的采摘园区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基础配套设施外,大多数园区的设施配置与市场定位不符(例如麻将机的存在),尤其是存在安全和卫生隐患。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管理,许多采摘园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尤其是小规模自主性采摘园,仍以家族式经营为主,服务人员缺乏专项培训,导致一些园(区)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三)市场宣传方式与力度有限
三、对榆林市观光采摘发展的建议
榆林观光采摘农庄数量很多,但顾客选择意愿有限,客源不稳定。面对供与求的矛盾,必须加强客源市场研究,在明确采摘园(区)市场定位和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实现差异化、精细化和多渠道来逐步推进采摘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一,加强客源市场研究。不同类型、规模观光采摘农业的目标顾客群不同,其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接收宣传信息的渠道以及对举办活动的参与选择不尽相同。基于这种差别,各采摘园(区)需要准确定位自身资源,通过对现实顾客进行市场调查,明确自身园(区)定位和目标消费者类别,并针对性地收集有关数据,旨在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进行特色化改良。
第三,实现精细化管理。为了满足目标顾客,必须采用精细化的管理。对于休闲采摘农业,顾客主要的诉求是“回归本源”,目的在于亲近自然和放松休闲,蝉鸣蛙叫胜过城市的喧嚣,农家饭有时比山珍海味更有吸引力。因此,必须在“细”上下功夫,有效地利用当地的特产和风土人情,紧抓消费者的心理,满足顾客的诉求,提升服务品质。
小结
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与鼓励下,伴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张,榆林市观光采摘农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农民致富、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的新手段,同时也为采摘消费者带来了丰富的短途旅游体验。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有效管理,致使本地采摘园在产品选择、服务内容、宣传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差异化、精细化、多渠道等方法加以改善。
参考文献:
[1]骆高远.观光农业与乡村旅游[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5-11.
[2]秦志t.大兴区观光采摘园发展的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22-25.
[3]榆林市农业局,刘艳.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汇报[R].2016.
[4]榆林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刘东林.榆林市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汇报[R].2016.
[5]赵永红.我国农村特色种植与观光采摘游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13):84-85.
[6]政力,侯新民,韩风.浅析观光果园的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2):67-70.
[7]李静.都市观光农业市场分析及营销战略研究――以北京市观光采摘农业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AscendingofYulinTouristDestinationRelyingontheSightseeingPickingAgriculture
LIJing
(SchoolofManagement,YulinUniversity,Yulin719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