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与财经管理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与财经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二)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有的企业财务管理固步于会计电算化的数据信息处理,只专注于对数据的核算、记录与存储,对于企业周围环境的变化和时代要求不予理会。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没有足够重视对大数据的获得、利用和挖掘深层次信息,未认识到财务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主动接触、使用大数据,而仅仅把管理层的指示作为要求,把赢得收益作为目标。同时,类似前述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注重对部分财务数据的表面信息和分析处理,不重视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情况,没有应用大数据的核心技术至企业财务管理。因此,尽管这些企业达到了财务信息化的要求,其内核还是未实现信息化、大数据技术管理。

(三)企业财务管理技术未达要求、人才缺乏

现在,大数据来自于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社会乃至全球的各个领域,其数据量大,增长快,种类繁多。而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财务数据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数据特点为精准度高、类少量小。所以,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企业管理技术与人员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就大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而言,财务管理技术和财务人员能力水平在巨大复杂的大数据面前还有不足,有如何使用大数据技术收集、梳理可靠信息、挑拣有用信息、进行信息分类、深度挖掘并提炼信息等现实难题难以解决。

二、解决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树立新型财务管理理念

(二)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通过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和拥有内部的财务信息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处理方法解决企业内部各类、各部门信息相互缠绕、难获得有价值内容的难题,高效进行本期业务数据与预算数据比较、分析以及控制预算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能够对企业资金流动情况与管理制度进行监控与评价,帮助管理层通过参考财务信息平台中提供的财务信息和战略信息进行分析、最优决策,从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管理、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的深层次的应用与实施。

关键词:大数据;地方本科院校;经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85

地方本科教育必须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改革,实现经管人才的供给侧改革。统计大数据的到来,经管专业担负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的可以进行大数据挖掘及分析的人才,这亟待改革大数据时代的经管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经管人才供给侧改革有必要,研究经管专业大数据人才教学改革极具现实意义。首先,从《2013年大数据市场应用与趋势调研报告》显示,全球28%的企业和中国25%的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市场,淘宝,阿里巴巴等都在利用大数据进行消费者消费喜好,发现空白细分市场进行蓝海战略营销计划。利用传统统计中的推断统计结果具有一定的抽样误差更迫切需求大数据经管人才。欧美著名大学和国内名校(北大、人大MOOC)的在线教育平台,为传统教育带来挑战。大数据时代,获取知识渠道多样化,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利用有效的知识平台,促进师生教学共长,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应用型人才极具意义。

1大数据时代经管人才必备的技能

当前,我国高校培养的大数据分析人才集中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理工科极强的学科,市场对大数据人才的需求分别在各个专业尤其经管专业的大数据人才(金融、会计学、市鲇销调查等等)需求量极大,对从事经管行业的经管人才特提出更高的要求。

1.1较强的经管专业基础

一个优秀的经管数据分析人员,首先应该具备扎实的统经济管理专业基本理论。经管大数据分析人才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及统计学能力,既要具备对现象的敏锐洞察力,又要有专业的经济学知识,扎实的传统统计理论基础,又要有大数据的挖掘能力及收集数据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经管人才具备的行业知识储备越扎实,善于捕捉行业发展的热点与方向的能力越强,切合行业实际需要的分析结论越具有现实经济意义,这是大数据时代经管人才的复合型能力的体现。

1.2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

传统的统计学理论及传统的统计软件(excel、spss)仅仅能体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动动鼠标能完成基本的数据分析,但对于数据分析模块及分析原理并不清楚,同时对计算机的编程能力较弱。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范围不是抽样调研数据,不是传统的入户调查数据,而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及分析归类、分析得出结论,数据海量是传统统计软件完成不了的,大数据背景下,经管人才一定要具备计算机软件操作机编程能力,它主要涉及到数据库、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等计算机软件的各个方面。掌握的计算机能力水平越高,能够挖掘的数据信息越丰富,提供决策支撑力度就越大,发现空白市场,潜在客户的能力就越强。

1.3扎实的统计学理论基础

2大数据经管人才模式构建

3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经管数据的海量特征,尤其金融会计行业的整体数据规模巨大特征,其客户及商业商户交易数据的价值既蕴含商机又能开拓潜在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带来巨大变革,但当前经管大数据挖掘人才稀缺,形成了供需错位的现象,通过大数据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培养,培养高水平及实践性较强的经管人才既能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又能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重大贡献,同时也能解决毕业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尴尬局面。因此,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实践性、应用型的经管人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韩学军.发达国家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理论界,2009,(1).

关键词:实践教学模式;记账公司;校内实习平台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7.087

1引言

随着大批应用型院校的产生,其注重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应用的特点,使得实践教育改革逐渐得到大家的热议。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作为连接企业和高校的桥梁,如何将优秀企业管理经验应用于高等教育,是实践课程致力解决的问题。目前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将学科知识体系与实际工作过程结合,在教学方法中将理论教学与实训结合。但是这些教学要求必须在教学过程的各阶段通过校企结合才能得以实现。但是一般来说工科类专业较容易落实集中实习,经管类专业则难以集中实习。本文以会计学专业为例,结合记账公司真实运作环境,搭建校内实习平台,探讨如何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财经类实习型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企业运作环境中,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

以财经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为例,会计学生人数众多,每年毕业时市场上对于会计专业人才需求量在持续增加,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用人单位希望找到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才,而刚毕业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经验,难以直接与工作对接,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财经类院校通过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及校外实习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财经类院校实践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实践课程大多为实训类课程,缺乏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财经类院校大多通过建立校内实验课程和实训基地,开设用友、金蝶会计电算化等实训课,开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实践教学模式角度来看,这些实训型实践教学都是基于操作应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成为财务软件的操作培训课程,实践教学失去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意义,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不完备,教学效果不佳

由于实验教学质量规范不完备甚至缺失,导致部分财经类专业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时,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科学,从而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受学院师资和实训实习等教学条件的制约,在制订和修改教学计划时,因人设课、依现有条件设课;学校开设的实践实训课程学生单方面只把它当作一门课程,热情缺乏会导致教学效果降低,不能真正体现实训课程的价值。

2.3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单一

在校内实训基地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为解决实践资源缺乏的问题,学校也加强了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但校外实训基地模式比较单一,大多企业只是接受学生毕业实习或参观,无法满足岗位技能训练的需要,同时校外实习基地需要企业配合,学校方面处于被动地位,收效甚微。

3实习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3.1基于财经类专业职能部门的属性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财经类院校要创业创新,就要从财经学子毕业方向出发,实验课程的开设是对理论的巩固,与真正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同样的,由于与工科类专业不同,工科类专业在企业属于业务部门,能够独立产生收益,而财经类专业属于企业的职能部门,要依托于业务部门产生收益。因此单从校外实习角度出发,校企合作实际意义最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困难重重。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将企业业务通过一个合适的平台搬到校内来进行操作。

针对财经类学生毕业的就业方向,企业的财务部、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等。但企业的财务部作为一个职能部门,不利于学生直接切入实习。同样,会计师事务所的创立条件和要求门槛较高,需要的是更为高层次的人才,对于在校大学生想要接触核心业务来说短期内还是不太容易现实的。那么在校内实习平台创立的起步阶段可以结合校外企业比如记账公司来实现。

因此,结合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能够满足大规模的学生需求,真正使学生得到实习机会,为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2基于校企双发的利益点搭建校内实习平台

校内实习平台的搭建,关键在于找到校企双方的共同利益点所在。比如,记账公司通过与某院校合作搭建校内实习平台,该平台在解决广大财经学生的实习问题的同时,也利用了学生实习降低劳动力成本,日后如果该学生作为正式员工,则减少了培训成本,同时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也提高了该记账公司社会声誉。

4校内实习平台功能模块介绍

4.1结合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的特点

校内实习平台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开发,具有如下特点:(校内实习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2)平台分模块设计,根据难度等级由学校分配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操作。

(3)平台设置审核员角色,对学生操作结果全面复核,确保数据准确性。

(4)平台将经审核的结果上传至记账公司,记账公司根据合同约定进行利润分配,使学生看到收益与付出成正比,同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参与的业务意识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失,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5)初期开发时,仅以财务类专业对接的企业业务为合作对象,但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扩展开发适合其他专业企业业务的对接平台。

4.2基于记账公司的校内实习平台可行性分析

4.2.1技术可行性分析

通过调研项目确定平台的总体和详细目标、平台范围、平台总体的结构和组成、平台技术方案、平台核心技术和关键问题、平台产品的功能与性能。

(1)平台的总体目标。

为了更好的发挥大数据的优势,根据传统记账公司业务模式,通过平台设计,将其传统业务与平台结合,实现学生校内实习。

(2)平台的详细目标。

②根据形成的电子单据,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访问和查询,同时进行账务处理,切实体验真实财务业务核算环节,并形成分析报告;

③每一项工作完成有相应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④客户可以时时看到数据更新,根据需要获取财务数据;

4.2.2经济可行性分析

此平台是一个盈利性质的平台,其未来发展利润空间很大。由财经类专业与计算机类专业形成团队进行平台构思设计和研发。

由于参与人员都是学校教师和学生,因此在平台初创期不计报酬,等平台进入正轨,可以考虑分配报酬,因此前期投资人工方面具有经济可行性。

前期通过类似传统记账业务的开展,使团队人员更快的了解线下业务内容,也可以带来部分收益,补贴日常工作的开支。虽然财务服务是公司的主要业务,除此之外平台还应该邀请一些有名望的会计人员开展会计咨询业务、培训会计实战能力、组织税务知识系列讲座等手段增加收入,为初创期增加一定的收入。

4.2.3运行环境和法律安全可行性分析

平台采用WEB版设计,为了保障平台正常运行,合理制订平台运行规程,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更新和培训。可扩展性方面考虑向企业方开发提供APP版,提高推广面。

通过签订商业保密协议,确保客户财务数据安全;签订财务外包合同,保障双方权益。通过专业计算机团队,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性。

4.2.4社会可行性分析

此平台在学校推出,能够提高本校学生的业务能力,同时为学生和老师带来收入。如果学生毕业后愿意留在平台,那么在一个层面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平台成熟,可以在其他高校试运行,使更多的财务学生在学校就接触到真实业务单据,进行业务处理,同时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校内实习的机会。

(1)作为一种新兴事物,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非常困难,加之初创期投入大,回报小,前期研发阶段就可能会遭遇很多困难。因此需要对存在的风险充分考虑,提前规避风险,提高股东保障。

5校内实习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为企业的生存环境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挑战。高效而优化的财务管理方式与合理的资金运作配送已成为财务类新的研究课题,而这种依靠远程进行集中服务管理的模式称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意味着财务核心工作面临着转型,从事单纯的财务核算工作的人员将减少,而要求更多的财务人员投入到财务分析、成本预算与控制、风险评估等更为综合性的财务工作中去。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校内实习平台与财务共享在财务核算方面是存在一定的相似度的,但随着技术与结构的不断完善,校内实习平台的未来发展趋势定会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

[1]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

[2]杜驰,李怡,邓小红.财务管理专业校内实习平台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10).

[3]龚日朝,施式亮.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研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6).

[4]龚艳萍,陈可.经管类大学生校内实习平台的构建:研究述评与展望[J].教育教学论坛,2014,(40).

[5]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

[6]黄庆华,杜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探究[J].经济问题,2014,(7).

信息技术在过去数年中的飞速发展将人类社会带入了“第三次技术革命”,无论是物联网的初步形成,还是云计算技术的普及应用,抑或是移动终端的大规模应用,都给人类收集和利用数据的范围和形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

在高职院校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就是专门培养学生市场调查能力和分析预测能力的一门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多在财经管理类学校开设,后由于它的应用性很强,能为企业在作重大决策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所以很多工科类院校和农业类院校也开设了这门课程。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类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时代,该门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与改革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农业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一,我省农业高职院校的财经类专业属于比较“年轻”的专业,并且受我省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使得这些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仍处在学习和借鉴的阶段,教学思想陈旧,人才培养方案大多借鉴市场营销专业或商务管理专业而设计。教学思想上仍旧以“教、学”作为主导,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让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没有热情的学生无法与老师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即使采用了新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改变陈旧的教学思想就是第一步。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学科交叉融合;商业智能;经济变革

中图分类号:G647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视频监控、智能终端、应用商店的广泛普及,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时代即将到来,学科之间表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大趋势,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已成为科学发展的创新源泉和时代特征。积极推动多学科交叉,渗透与融合为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3]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也是高等学校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

商业智能(businessintelligence)简称BI是个概括性术语,它包括构架、工具、数据库、分析工具、应用和方法论。所以商务智能的含义意味着对待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就是将企业中现有的数据转化为知识,它是将计算机领域研究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将大数据通过计算机云计算分析与汇总,提取所需的数据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明智的业务经营决策的工具。

数据包括来自企业业务系统的订单、库存、交易账目、客户和供应商等,企业所处行业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以及企业所处的其他外部环境中的各种数据。而商业智能利用这些庞大的数据量进行数据挖掘,辅助企业进行业务经营决策。为了将数据转化为知识,需要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和数据挖掘基于大数据的云计算[2]等技术。

1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现状

21世纪,以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经济管理[4]为特征的为特征的信息革命正蓬勃发展,掀起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信息化浪潮,信息革命推动了经济和社会转型。经济结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其中以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为标志代表着新的网络多学科的大数据交叉融合时代的到来,

交叉学科[1]是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近代科学发展特别是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国计民生中的重大社会问题的解决等,常常涉及到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

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间里,取得了大量的成绩,从曾被认为仅是一门编程的单一课程扩展到包括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形式化语法等等,到更具体的主题如编程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和硬件的一门独立学科。而以计算机科学与许多学科诸如电子工程、数学、经济学和语言学等等联系密切。这些学科之间有明显的交叉领域,因此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计算机图形学等等[3]。

2计算机学科及商业智能多学科交叉的意义

2.2多学科的交叉体现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发挥专家见识与集体智慧。学术研究有多元化的权力,有多学科的观点,不同学科观点不同学者要有学术宽容。同时又通过相互解释与集体研究确立一定的学术规范。

2.3信息革命加剧了许多学科日益向纵深、广阔两个方向全面展开,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许多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其结果必将推进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3多学科交叉融合是当今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从当今科技发展看,科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研究更加精细和深入,新兴科学不断涌现。科学的重大突破,以及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的产生,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分不开的。因此,多学科交叉融合既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和优势学科的发展点,也是重大科技创新的突破点。

随着社会科学问题的复杂性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关于当代大科学时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体系也正在新的意义下形成。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更加广泛和深刻,并且日趋向一些传统的学科领域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这可以认为是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集社会科学、数学、信息科学等形成的人工社会与计算实验方法应运而生,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实验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论的重要创新,它以综合集成方法论为指导,整合系统科学、数学与信息科学等,通过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上再现社会科学问题的基本情景、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关联以及系统宏观行为的整体“涌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各种复杂行为和揭示其演化规律。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知识增长的速度极为惊人,现在提出的大数据时代就是典型的代表。BI在其本质上就是较高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它的功能很大部分是供财经管理人员(如企业的CFO)使用的。随着对决策功能支持、分析处理综合性复杂性问题的能力等要求,渐渐出现后期的高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出现商业智能系统。

4结束语

参考文献:

[1]管晓霞,钟书华.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的三维结构模型[J].高等教育研究,2011(02).

[2]穆向阳,缪宁,陈明.范伟.云计算环境下BI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情报科学,2010.

[3]曾胜昌,邹勇华.计算机专业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0(02).

[4]陈淳,杨征,苏弟华.对高校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科学发展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

作者简介:缪宁(1983-),男,讲师,PASSTianjing会员,研究方向:数据挖掘、商务智能;沈鸣(1955-).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据统计;鲁明(1977-),讲师;裴胜利(1977-),讲师。

关键词:实验资源;实训体系

一、引言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引下,高等教育逐步向注重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由过去的知识型向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转变;然而从人才的培养的实现手段上,普遍存在管理专业知识学习与领域知识学习相互分离的现象,缺乏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全面培养和提升的方案,课程之间的知识间隙也难以弥合,缺乏对于人才能力、品格、战略性思维的有效培养手段。同时,也忽视了如何结合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现代企业的需求,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素质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学习途径上来说,移动学习、即时学习、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成为这一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重要特征。大学生在知识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手段上更为及时、多样和便捷,他们能够快速、自主地查询知识信息,动态获取全球最新的专业知识,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一知识获取途径的新特征,成为管理类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新的实际问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体系建设思路

三、实训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四、结语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以知识应用为根本,突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特别是校内实验实训体系的构建就显得极为重要。就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言,建设一个有利于提高管理思维、理解管理岗位职责,促进就业、创业技能的提升并能高效利用、动态更新的实验实训体系对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现实的意义。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体系需要从建设理念、实训室建设、实训教学平台体系建设、实训教学项目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

[1]胡能.工商管理专业实训内容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7,(17):131-132.

[2]吴杰.应用型物流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思考——以广州工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为例[J].科技风,2016,(20):155.

关键词:财经类专业;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优化措施

一、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面临的困难及存在问题

二、课程实践环节优化调整具体措施

(一)管理学课程实践环节

管理学是财经类专业最基本、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涵盖管理的具体职能,涉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课程结束后,学生走出课堂、走向企业非常有必要。因此,课程亟须增加为期1—2周左右深入企业参观考察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能够让学生了解课堂中所讲述的管理职能、企业组织架构以及人财物销的经营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企业经营中。如通过角色扮演进行人力资源的招聘与解聘,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企业对“人才”的理解,也更能直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游戏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基本周期发展,面对供给需求的变化做出不同决策,使学生真正体会决策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与竞争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双面性等。

(二)经济学课程实践环节

经济学是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大课,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共计6—8个学分。其中微观经济学以西方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主,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自行验证所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也非常有必要。通过与其他高校的经济实验教学中心合作,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打破了人们对“经济学是非实验性科学”的局限认知。学生完成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学习后,在可控的实验室环境里以简单、抽象的形式模拟在市场和其他经济交往中出现的情景,按照一定的现实规则,以实验仿真的方式创造与实际经济现象一致的实验室环境,通过不断改变实验条件和参数,得到不同的实验数据。通过分析对比,对已有的经济理论进行验证,为一些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经济学会在未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课程融入经济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中能够给学生带来很多有意义的启示。这种方式可以应用于很多影响巨大、不容有失的重大改革方案和决策出台之前的有益探索中,从而增加保险系数,为市场经济的成熟提供决策支持。

(三)应用统计学课程实践环节

(四)财政与税收学课程实践环节

财政与税收学作为一门涉及国家财政与税收制度及实务的课程,能够帮助学生熟悉国家的财政运行体制及制度,掌握国家税法制度的立法原则,是每个财经专业从业人员的基础。只有对国家的财税制度深入了解,才能很好地把握一个经营单位的财税问题,做到有效利用国家财税政策并正确科学纳税。因此,课程专业定位明确,实践教学环节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但是在目前培养方案中没有独立安排实践教学,对课程教学的最终效果产生极大影响。财政与税收学课程涉及的实务内容包括企业纳税申报、税务筹划、税务处理等,利用已经购置的实训软件,开设纳税申报或税务筹划实训课程,作为对理论课程教学的检验。如在纳税申报实践环节,学生能够准备开业税务登记材料,如各种营业执照、合同、协议等的原件与复印件;学会变更或注销税务登记;能够申领和缴销发票事务;掌握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计算和申报等。这些环节可培养学生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补充措施

[1]凌日平,安祥生.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困境与推进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09):44-47.

[2]董建蓉,赵川.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J].大学,2021(21):118-120.

[3]张锦华,郑春荣.我国财政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状况分析报告———基于56个专业点的问卷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14(07):26-31.

[4]王红芳.财经类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1):103-105.

[5]王景波,刘忠诚,朱海涛.合作办学模式下财经类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应用统计学为例[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3(05):7-8+11.

[6]钱书法,崔向阳.基于创新教育的地方财经类高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03):36-38.

摘要:结合多年教学授课经验发现,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分析,对构建教学知识体系、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设计出电子商务课程案例教学方法与内容,以期提高电子商务教学效果。

关键词:案例分析;电子商务教学;教学方法

然而,通过对现有电子商务教材、内容、教学体系的梳理,可以发现,目前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内容覆盖面窄、体系不够明确、理论深度不足、应用案例陈旧等。因此,为了实现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电子商务知识普及、电子商务教学效果提高的目的,本文主要分析了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问题,探讨了教学案例分析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旨在为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提供一定的可参考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

二、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普遍认知对教学的影响。随着淘宝网、京东、亚马逊、当当网等一大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已经不再陌生,特别是高校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尽管这种势头能够吸引学生投入电子商务课程的学习中,但受普遍认知的影响,可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反作用。先入为主的概念,可能影响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对某些知识点出现片面认知,无法系统、深入地学习。

三、电子商务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针对电子商务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指出案例分析的应用方向,可为电子商务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胡松筠,屈莉莉.电子商务[M].东北财经大学,2013.

[2]白东蕊,岳云康.电子商务概论[M].第3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周伟,刘红丽,等.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M].第2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运筹学实验教学教学软件

1.运筹学概述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新型计算机的出现,为运筹学的运用开辟了新天地,使得运筹学的方法论成功及时地解决大量经济管理中的决策问题。并且随着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运筹学不再只为专家所掌握和使用,成了广大管理工作者进行最优决策和有效管理的常用工具之一。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高校人才培养计划,运筹学这门课程教学的目的除了使学生根据研究问题的背景学会建立运筹学的数学模型、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以外,最重要的是使用计算机软件分析和解决运筹数学问题,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为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的管理人才服务。

2.运筹学实验教学中的软件介绍

解决运筹学计算的软件较多,每种软件都有特点与不足,如运用到教学中的实验软件有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CLPEX、MS-Excel、Lindo/Lingo、Matlab、DPS、WinQSB等,下面一一介绍这些教学软件的特点。

(1)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CLPEX

微机软件CLPEX是一个关于线性规划的辅助教学系统,其中文解释是“线性规划练习系统”。它不同于大家熟悉的“只要输入原始数据,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便能由机器自动进行”的那种“运筹学常用应用程序”,而是一个“只要用户掌握了计算方法,就能通过人机对话,让机器根据用户的指挥,一步将线性规划问题解决”的软件,是一个通过由计算机引导和协助、用户反复练习而达到帮助用户掌握线性规划各种计算方法的教学程序。该教学程序可以解决单纯形法和改进单纯形法(包括大M法和二阶段法),对偶单纯形法及进行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各种方法的迭代运算是通过反复调用系统的旋转运算、求比率、求检验数、行变换、行伸缩、退一步、暂停等七种程序模块实现的。

(2)MS-Excel软件

MicrosoftExcel是微软公司的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的组件之一,是由Microsoft为Windows和AppleMacintosh操作系统的电脑而编写和运行的一款试算表软件。Excel是微软办公套装软件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操作,广泛地应用于管理、统计财经、金融等众多领域。在运筹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该软件主要通过Excel环境中丰富的函数功能,进行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编程,建立面向实际问题的模型。其可以解决管理运筹学中的确定型模型(线性规划、网络规划等)、随机性模型(随机过程、随机规划等)、混合型模型(动态规划、组合规划、模拟等)和模糊性模型(模糊规划、模糊对策等)。

(3)Lindo/Lingo软件

LINDO和LINGO是由LINDO系统公司发行的软件包中的两个产品。LINGO是LinearInteractiveandGeneralOptimizer的缩写,即“交互式的线性和通用优化求解器”,由美国LINDO系统公司(LindoSystemInc.)推出的,是建立和求解线性、非线性和整数最佳化模型更快更简单更有效率的综合工具,也可以用于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功能十分强大,是求解优化模型的最佳选择。其特色在于内置建模语言,提供十几个内部函数,可以允许决策变量是整数(即整数规划,包括0-1整数规划),方便灵活,而且执行速度非常快。能方便与EXCEL、数据库等其他软件交换数据。目前LINGO15.0为最新版本。

LINDO(LinearInteractiveandDiscreteOptimizer)是一个解决二次线性整数规划问题的方便而强大的工具。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商业、工业、研究和政府等领域。LINDO和LINGO的主要区别是:LINDO只能求解线性问题,而LINGO可求解线性与非线性规划及一些线性和非线性方程组。LINDO和LINGO软件能求解的优化模型,如图1所示。

(4)Matlab软件

MATLAB是矩阵实验室(MatrixLaboratory)的简称,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商业数学软件,和Mathematica、Maple并称为三大数学软件,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及数值计算的高级技术计算语言和交互式环境,主要包括MATLAB和Simulink两大部分,其在数学类科技应用软件中在数值计算方面首屈一指。MATLAB可以进行矩阵运算、绘制函数和数据、实现算法、创建用户界面、连接其他编程语言的程序等,主要应用于工程计算、控制设计、信号处理与通讯、图像处理、信号检测、金融建模设计与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全新的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其主要优势有:强大易用的科学计算语言、全面的图形功能、独立开放的平台、实用的程序员接口和Simulink动态仿真功能。其主要做的具体工作有:数值分析、数值和符号计算、工程与科学绘图、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讯系统设计与仿真、财务与金融工程等。MATLAB是一个交互式的、计算可视化及编程一体化的开发系统,其基本数据单元是矩阵,附加的工具箱(单独提供的专用MATLAB函数集)扩展了MATLAB环境,解决这些应用领域内特定类型的问题。(5)软件DPS

DPS(DataProcessingSystem)数据处理系统是浙江大学唐启义教授设计研制的一款通用多功能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处理软件系统。该系统采用多级下拉式菜单,用户使用时整个屏幕犹如一张工作平台,随意调整,操作自如,故形象地称其为DPS数据处理工作平台,简称DPS平台。该平台将数值计算、统计分析、模型模拟和画线制表等功能融为一体。

(6)软件WinQSB

QSB是QuantitativeSystemsforBusiness的缩写,早期的版本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WinQSB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其里面有大量的模型,对于非大型的问题一般都能计算,较小的问题还能演示中间的计算过程,可以在Windows9X/ME/NT/2000/XP及以上平台下运行。WinQSB可应用于管理科学、决策科学、运筹学及生产运作管理等领域的求解问题。WinQSBV1.0共有19个子系统,分别用于解决运筹学不同方面的问题,如图2所示。

3.运筹学实验教学软件的分析、比较与选择

从上述介绍的六款运筹学实验教学软件的特点看,如何选择运筹学教学软件应该从教学质量考虑。

运筹学教学软件选择前,授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被授课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情况,倘使授课对象只有初步的计算机知识,那么授课教师应该选择最易学生接受的教学软件,比如不用任何计算机语言编程的软件——WinQSB软件;假使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语言编程能力,那么Lingo、Matlab、WinQSB等软件是最好的选择。

[1]邹清明,陈建华.运筹学软件在经管类运筹学教学中的实践体会[J].大学教育,2013(22):60-62.

[关键词]移民人口数量;计量经济学;模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带来了有史来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其中精英和富裕阶层移民人口所占比例逐年增大,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正成为移民的目标国家。有数据表明,移民的主要构成是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这样庞大数量的高端群体及其流失的趋势不容忽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于上世纪出现的知识分子移民潮,现在移民的主要是富人。虽然他们迁出国外,但是仍把中国作为挣钱发财的摇篮,这样,通过移民这一渠道,中国的财富在不断的向国外流失。经济意义上来看,这不利于国家的利益,但是从富人的角度出发,首先是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90%的移民是为了拿外籍身份,这样便于子女在海外读书从初中至大学都享受到教育优惠,而这也正好抵消移民的费用。其次,移民者是出于寻找安全感的考虑。由于财富分配机制起的作用较小,没有较明显的贫富差距调节作用,这会导致社会的疏导机制出问题,富人移民,从这方面来看,是社会问题。再次,是出于换个生活环境的考虑。与我国经济大幅定增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的自然环境在经济高速增长中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水和空气的质量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食品和药品安全都出现问题,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虽然国内的大城市在硬件方面,甚至优于某些发达国家,但是,在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大问题,并且近年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和物价水平,降低了人们的“幸福感”。相比较而言,发达国际具有相对稳定、平静的生活就成为他们的选择。

计量分析中,上述很多因素不好量化,容易出现多重共线性,因此,选取以下几个因素做计量分析:

1、财富状况。本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财富状况。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个人的可支配收入提高,表示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会使人们不仅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从而产生类似移民一类的更高要求。

2、教育支出。调查研究显示,城市家庭教育平均年教育支出近9000元,占收入的三成,支出差距加剧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孩子的教育费用越来越高,但教育体制却差强人意,这影响着家庭的和谐幸福。为了寻求与教育支出相匹配的满意度,有条件的家庭纷纷将目光投向国外。数据显示,58%的家庭移民是出于对子女教育的考虑。

三、指标与模型的选择

本文中,用多元回归模型来分析。被解释变量为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解释变量,即影响移民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可以选择家庭可支配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

确定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

其中,β0、β1、β2、β3为待估参数。

四、数据

本文收集到的是2001年至2010年间的数据(见表1):

表12001-2010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家庭可支配

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

年份/

指标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元)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统计(元)年度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居住支出统计(元)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人)

2001年6859.1510.2547.9640365

2002年7702.8495.24624.3633307

2003年8472.2514699.3836256

2004年9421.6558.95733.5336429

2005年10493571.33808.6642291

2006年11759.45612904.1955365

2007年13785.8638.4982.2827014

2008年15780.76622.161145.4152318

2009年17575645.891228.9132511

2010年19109.44661.341332.1453982

五、回归的结果及其含义

Y=5063.42311.98009X1+19.29309X2+198.9951X3(79252.36)(13.04)(166.76)(199.83)

t=(0.063890)(0.918522)(0.115691)(0.995810)

R2=0.237890R2=0.14316F=0.624292DW=2.876804

(图1)

(图2)

(图3)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Y)、家庭可支配收入(X1)、家庭教育支出(X2)和家庭住房支出(X3)的变化发展趋势由下图(图4)表示:

(图4)其中,X1的11.98009系数表示,在样本期间(即2001年-2010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家庭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向加拿大递交移民申请的人数就减少11.98009人。

X2的19.29309系数表示,在样本本期间(即2001年-2010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平均而言,家庭教育支出每增加1元,向加拿大递交移民申请的人数就增加19.29309人。表明了教育支出的增加的确会增加人们的移民倾向。

X3的198.9951系数表明,在样本本期间(即2001年-2010年间)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家庭在居住支出方面每多支出1元前,将会使得198.9951人产生移民倾向。这和居高不下的房价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考虑移民到国外置房产的实际情况相符合。

常数系数β0为5063.423,说明了没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人们移民的意愿是为负,大部分人不愿递交移民申请。

R2值0.237890表明,模型的解释变量解释了2001年-2010年间,申请移民加拿大人数变异23.789%。

六、检验

(一)检验的经济学意义

(二)统计学检验

(三)计量经济学检验

(图6)

(图7)

七、建议

现代国际移民和以往的移民有着根本性的不同,现代的移民史生产力发展、经济增长的产物。因此,我们应从新时代的视角认识移民问题。

全球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政治、文化领域的变化发展,带动了移民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把握移民问题所提供的机遇,解决移民产生的问题,并且趋利避害,这是我们国家新时期发展面临的新任务。

我国应从国家发展层面正确处理移民带来的问题。中国的人口流向国外,是我国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只能趋利避害、加以引导,防止人才与财富的流失。我们可以依靠加速城市化进程吸收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积极开拓正常的移民渠道,防范出现移民状况混乱的情况,主动参与国际劳动力资源配置,发挥我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的同时,缓解部分国内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近几十年发展始终以GDP为主,传统的优秀价值正被遗弃。整个社会正处于价值的真空状态,社会面临考验。社会的不安全感、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政治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断攀升的房价,导致了许多有能力有思想的精英重新审视如何让自身的财产、家庭的生活、子女的教育更为富足和安稳。他们是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想方设法的维护自己及家庭的利益,移民无疑使他们的最佳选择。

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在经济、制度上都与国际接轨,建立法治国家,确保司法的独立和公正、建立法律体系。让国民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感。

于此同时,中国应大力吸引国外的人才,让全世界的资本、教育和信息人才甘愿为我们所用,中国将会有更好的发展。

八、总结

本文构建的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模型经过检验,较好的拟合我国申请移民加拿大人口数量的实际情况。但这个模型只是初步研究的结论,移民现象是近几年来的新兴事物,所以其趋势、模式都还没有固定,而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因此,在不同时期,影响它的主要因素不一定相同。因此,还需要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

[1]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2005年3月第1期。

[2]谢美华,《近20年新加坡的中国心移民及其数量估算》,2010年9月第3期。

[3]高峰,《中国富人移民境外为哪般》,2010年12月第4期。

[4]《时事聚焦》,《第三轮移民潮,中国富人移民海外》,2011年5月。

[5]《2011年移民情况汇总》,2011年12月。

[6]《对我国移民现象的冷思考》,2012年4月。

[7]《内地富人海外移民潮的现状及原因调查》,《财经管理》。

THE END
1.2024年版中国农业大数据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2024年版中国农业大数据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深入剖析了当前农业大数据行业的现状,全面梳理了农业大数据市场需求、市场规模、产业链结构以及价格体系。农业大数据报告探讨了农业大数据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展望了市场前景与发展趋势,并基于权威数据进行了科学预测。同时,农业大数据报告还对品牌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https://txt.cir.cn/1962509.html
2.数字农业大数据应用分析平台顶层大数据分析再次对第一、二、三方面的同时结合,顶层分析出整体生产、管理、市场、生态的效益指标及综合指标,分析出农业总体成本与生产效率的指标,环保降排指标,以及管理指标(生产、市场)分项指标和总体指标。整个生态系统形成,降本增效,低排、低残留(甚至0残留)绿色环保,高效益的绿色系统。针对每个综合指标或者子项https://www.sjrt.net/home/solution?cid=158152397799310777
3.大数据分析能解决什么问题4、智慧农业的建设与发展; 5、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 6、精细化运营; 7、公司选新产品上线。大数据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核心价值,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市场需求/潜在用户的挖掘 能够跟踪数据,分析大数据,同时了解市场每个阶段的需求变化,了解每一个个体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行为,进而挖掘并预测出未来的消费趋https://www.linkflowtech.com/news/2081
4.一文了解全球800家农业大数据公司(国内篇)36氪未来智库根据技术应用方向及特点分类,本文共分为物联网现场监控平台、气候天气、数据分析平台、农业大数据企业、无人机平台-系统、ERP - 农场、农作物管理软件、现场监测传感器方案、混合应用、精准指导、自动化、交易市场、影像服务提供商、可追溯性安全、大数据提供商、市场信息等15个子部分。 https://www.36kr.com/p/5213113.html
5.多源大数据在农业种植数智化方面应用研究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取可行的大数据应用模式,如作物病虫害的早期预警系统、农产品市场的预测模型等。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技术,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并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 5. 精准农业的实现 http://www.myzaker.com/article/66c95d3c8e9f090fed5dd238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加速融合。产业数字化快速推进,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等数字技术加快向农业农村渗透,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不断深化,市场监测预警体系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兽药基础数据、重点农产品市场信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等平台建成使用,单品种大数据建设全面启动,种业大数据、农技服务大数据建设https://www.bjzhiborui.com/view-30437.html
7.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博思数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前景研究咨询报告》介绍了智慧农业行业相关概述、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的现状、中国智慧农业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智慧农业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智慧农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https://www.bosidata.com/report/G81651JEDA.html
8.大数据在农业发展中(精选十篇)利用农业大数据的分析技术, 我们可以避免遗漏数据的现象发生, 通过对全体数据的分析, 可以大大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如在农业合作社管理中, 通过对组织规模、生产技能、管理和经营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等因素的数据进行分析, 发现影响组织管理的因素, 进行经营方式的选择, 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uf30p4.html
9.2023智慧农业市场分析报告会逐步向农业机械、智能化设备等领域拓展。智能传感和控制系统精准制定农业方案1. 利用智能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信息化和数字化,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质量。2. 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农业产业链及供应链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03农业物联网与大数据应 https://www.360doc.cn/document/80388387_1077766036.html
10.大数据服务三农的初步分析与探索(1)农业大数据作为我国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对农业大数据进行分析,快速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对农业环境、农产品、农业产业链、农业市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调控,达到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服务“三农”的目的。 农业大数据就是运用大数据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农业或涉农领域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与https://item.btime.com/47k7vnc6gen8saa8gcqsg1u1u49?page=3
11.农产品流通大数据一亩田依据平台的优势,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的采集、开发及应用,目前已研发上线一亩田“天机”农业大数据系统,不仅服务了数百万农业生产经营者,还为多个地方提供了大数据分析服务,为这些地方的农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https://www.ymt.com/tian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