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企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孕育着高成长性的金融需求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亦将成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新的增长点,成为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新的着力点。根据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乡村振兴整体要求,适应农业企业特点,金融支持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需先立后破、守正创新,逐步推进涉农金融改革;逐步形成以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基础,以财政为引导,各方协调配合的农业企业投融资新渠道,为推动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支撑。

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涉农金融领域顶层设计

试点改革考核体系。创新落实中央农办等七部委《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对建立健全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制度的要求,提高对“三农”领域信贷风险容忍度。在总体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允许部分合格金融机构扩大针对农业企业的信用贷款范围,提升获取信贷支持的便利化程度。针对农业生产的特点,从修改抵押物规则入手完善涉农金融风控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农业企业的信贷额度。全面推行温室大棚、养殖圈舍、大型农机、土地经营权依法合规抵押融资,积极认定渔业设备、活体资产等做抵押物认定。为小微农业企业量身定做信贷规则,逐步建立省级面向小微农企融资需求的全方位平台,大力发展对新型农业企业的信用贷、首贷,提升农业企业持续经营的信心。

推进分类差异监管。考虑到我国东中西部在经济体量、农业实情、金融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建议采取不同的方法与细则。对金融机制较为健全但农业占比较低的东部地区,建议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充分运用差别化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等各类工具,扩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投放。对农业占比较高但金融机构数量有限的中西部地区,建议以提高金融机构内部对不良贷款、存贷比的容忍度为主,对遭遇自然灾害或者其他不可抗力造成无法按期偿还贷款的情况,应设立新的服务机制、主动展期帮助农业企业渡过难关。试点通过形成金融机构跨区域结对帮扶新模式,支持中西部农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提升财政效能,推动支农资金更加精准持续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议在保证财政涉农支出强度的基础上,逐步推动当前以财政信保基金为主的模式,向信保与投资并行转变,按照投资的逻辑来看项目、定额度。对于成长性好、市场空间大的新型农业企业,由财政投资平台以投资人身份做天使投资、股权投资,与企业共同成长。对于大中型农业企业,财政投资平台以明债实股的形式为其提供长期发展资金,条件成熟时通过债转股、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获取更高收益。对于小微农业企业,财政投资平台用投资收益提供低息或无息信用贷款,以“多企少投”的方式做到既节约资金、规避风险,又持续支持小微农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试点实施针对农业企业的新减税降费政策,根据农业特点与不同发展阶段精准施策,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风向标”和杠杆作用。

发展特色金融,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作用

组织引导农业企业对接资本市场。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符合条件农业企业上市融资的部署要求,对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议由所在地金融部门优先提供支持,帮助积极对接、主动沟通证券交易所。积极构建以财政资金为种子基金,国有企业投资平台、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股权投资基金,加强对初创新型农业企业的投资力度,鼓励农业领域的创业创新。推动建立健全具有农业企业特色的估值体系,按照农产品的生产周期来确定估值周期。鼓励高等院校、券商和投资银行等加强前瞻性研究,对农业企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端牢中国饭碗中的重要作用和未来趋势,对涉及国计民生的农业企业,参照自主可控企业的估值体系来构建新的标准。

创新各类金融工具助力直接融资。探索建立“土地银行”等新的土地流转市场模式,引导农民自愿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收取“利息”;“土地银行”将土地进行产品标准化改造后贷给有技术、有能力的农业企业;得到土地的企业按照统一规划、标准进行经营,推动土地规模化、集体化、集约化。探索农业企业打包土地经营权等不动产,通过公募基金发行REITs(不动产信托基金)等模式实现资产证券化,获得长期稳定资金支持。探索“保险+期货(期权)”新模式,通过市场交易、套保等行为以期货交易来保护农产品成本、价格、利润,以及化解保险公司风险;增加“保险+期货(期权)”农产品订单的现金价值,设计订单信用贷款等融资新模式。简化并推广广东股交中心“农高板”等成熟做法,探索打造农业企业债券标准化和交易平台,整合多家企业项目或需求发行标准债券包,既助力中小微农业企业发债融资,又平滑投资者的风险。

THE END
1.农业银行:践行“一带一路”倡议金融主力军全面助力企业“走出去”在境内外联动方面,农业银行依托境内、境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挥境外机构全球网络优势,不断优化联动机制,通过境内外协同合作,积极拓展跨境银团、跨境投资并购、境外发债、全球现金管理等业务,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全球化跨境金融服务。 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1911301308644448.html
2.农业银行多举措服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界面新闻。二是密切与地方政府合作。2014年,农业银行与地方政府签订合作协议140份,其中与内蒙古扶贫开发办公室合作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为57个旗县龙头企业发放的“金穗强农贷”余额达10.4亿元;与山东财政厅合作设立共保基金,为农行农业贷款增信,2014年11月开始在28个县试点,年末贷款余额达2418万元。 https://jiemian.com/article/239153.html
3.扩大合作携手共进——农业银行武汉分行与武汉市城投集团公司签订农业银行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市城投集团公司携手在城市更新及老旧小区改造、保障性租赁房项目、普通房项目等多领域开展广泛金融合作,农行将在项目策划阶段就提前介入,全流程提供融资融智服务。农业银行坚定看好市城投集团公司,支持市城投集团公司的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将为城投城市资源开发提供资金保障,为城投城市更新事业http://www.whcjtd.cn/xwzx/xwdt/2023-04-07/477.html
4.家银行牵手互联网巨头悄然布局这些领域消费金融2017年6月16日,工商银行与京东金融集团在北京签署了金融业务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正式启动全面业务合作,在金融科技、零售银行、消费金融、企业信贷、校园生态、资产管理、个人联名账户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入的合作。 3、创新移动支付 工商银行持续加强移动支付领域创新,在国内率先推出工银HCE云闪付信用卡,支持银联“云http://www.sinotf.com/GB/consumerfinance/2017-11-08/2NMDAwMDI5MDE2Nw.html
5.金融科技实验室方案据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梳理,目前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方式和领域各有区别。总的来看分为三类:一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二是合资成立子公司;三是在细分业务领域的合作,如推出联名信用卡、对接征信体系、引入云计算产品等。 1、中国银行——腾讯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https://www.jianshu.com/p/849f87b53a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