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办示警农地流转资本化

农业主推适度规模经营考虑改变补贴激励

李艳洁

“推进农村深化改革,发展农业现代化”是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在中央农村工作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清华大学农村研究院院长陈锡文看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改变先行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补贴激励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非常重要。”在第二届清华“三农”论坛上,陈锡文再次强调。

主推适度规模经营

在陈锡文看来,家庭农场的规模以百亩左右为宜。陈锡文解读的家庭农场主要是以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种植为主,考虑到南北方耕地的不同情况,他认为北方100亩、南方60亩左右较为适宜,东北地区土地条件好可以发展上千亩的家庭农场。这一规模数字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内部和农业部及一些政策咨询机构亦有人认同。

陈锡文解释,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究竟多大是合适的度,需要考虑实现这个度将要转移多少农民,转移出农业的农民如何实现新的就业。

他调研发现,上海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前几年平均规模为130亩左右,一户两人经营一稻一麦(或一季稻一季油菜),纯收入可达7万至10万元(亩均纯收入约700元),如果再代为畜牧公司养猪,还可增加纯收入6万元左右。

陈锡文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土部新公布的全国耕地面积20.3亿亩,如果全国农户经营的土地规模扩大到100亩,那就只需要2000万农户,而现在全国承包耕地的农户有23000万户,其中18000万户还在耕种土地。要达到户均100亩的规模就需要转移出1.6亿户左右的农民。“这不是短期内可以办到的事情。土地经营规模的扩大,必须考虑二、三产业和城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和人口的吸纳能力。”

企业投资需谨慎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杜志雄在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县域现代化农业发展高层会议上表示,目前土地经营上存在两种倾向,一个是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上的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大规模工商企业进入的公司化的倾向。“现在后一种倾向越来越强势。”

杜志雄个人倾向于前一种方向。“现在农业经营主体普遍性的模式是家庭经营,种植大户和家庭经营不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主要是家庭成员为主的经营方式,利益链是非常直接的,比较符合农业自然家庭高度统一的特点。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家庭经营为主的家庭农场是主要方向。但未来的农业经营主体一定是多元化的。”

“有的人建议把土地租给公司,农民又能拿租金,又能接受公司雇佣拿工资。我们经过大量调查,这种公司租地的模式,80%的原有土地上农民无法接受雇佣,所以不适合大多数农地。”陈锡文表示。

对于像中信信托2013年10月发布的国内第一只土地信托产品——安徽苏州埇桥区的土地信托项目,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一位副局长陈剑波表示,他对土地信托如何运作还不十分清楚,值得尝试,但是很难形成一种制度性的模式,关键是要看这个事情是谁在推动。他更担心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土地集中,操作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该项目目前面积为5400亩,远期预计达到2.5万亩。

“现在很多地方把土地集中、组织一个企业,其实是政府选择的行为。是选择家庭农场,还是搞大型的企业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杜志雄表示。

陈锡文亦表示,新的经营主体应该多种多样,比如鲜活产品就适合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生产,而景观农业就适合公司直接租赁农地生产。这两种农业,相对于大田作物来说,用于生产的面积相对缩小不少,但是对于生产技术的要求非常高。

改变补贴激励机制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6大任务中,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第一大任务,同时提出要“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在陈锡文、陈剑波、郭书田等人看来,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造成一些土壤污染、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陈锡文称,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要增加产出就要增加农药、化肥、薄膜等石油用品投入,农村环境将难以承受,农产品安全难以保障。

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的研究,目前我们大面积耕地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已经大量下降,耕地质量堪忧。

陈剑波表示,现在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激励方式就是多种数量、多拿补贴,直接刺激农民多施用化肥、农药等。在一些农业技术专家看来,这种方式虽然在短期内有利赠长,但是长期却会破坏土壤肥力。

而在郭书田看来,关于农业补贴制度的改革已经提了很多年,也研究了很多年,“看起来是很正面的政策,可是到下面层层扒皮,没有多少落到农民手里。”但是具体怎样改,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说法。

1月14日,财政部网站发布消息称,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财政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拨付2014年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财政部要求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尽快组织实施,制定科学的兑付方案,力争在春耕前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种粮农民手中,并探索形成补贴资金同粮食生产挂钩机制,让多生产粮食者多得补贴,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

THE END
1.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粮食等各类资源性农产品生产要靠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覆盖最广大普通农户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来带动支撑。各类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靠在资金、技术、人才、经营管理理念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农业企业等组织载体来引领发展。二是从业人员素质要高,是具有人力资本的从业者,总体要求是有爱农情怀、工匠http://www.farmchina.org.cn/ShowArticles.php?url=BjoNaApqU2ZUZVY1ATIFYQJt
2.适度规模经营破解种粮难种植农业农村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受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等因素影响,我国耕地流转不断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如何把握好适度规模经营之“度”,推动农业不断走向现代化?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V5COVE05346936.html
3.大资本养殖,第一大弱点是什么?为什么说无可避免?有从事养殖业的朋友,一直想让我利用自己的信源和行业认识,谈一下肉制品进口量和国内养殖业的产能对中小养殖户的影响,然而,我的看法是,在养殖业垄断属性越来越强的背景下,中小养殖户要冲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路,仔细研究资本化养殖企业的弱点更具有现实意义。我本来想搞一个SWOT分析模型,考虑了一下不必太拘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47535963100416&wfr=spider&for=pc
4.中国农业资本化的特征和方向: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资本化动力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正崛起为中国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农业的资本化是“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既有自上而下的驱动力,也有自下而上的驱动力。 一、引言:背景与争论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官方话语一方面宣http://www.wyzxwk.com/Article/sannong/2015/09/351908.html
5.农业经济杂志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主办2019年第01期农户土地经营权资本化经营的若干问题探讨 关键词:农户 土地经营权 资本化经营 “三权分置”的实施符合当下农村土地利用现状,顺应了农村集体、承包农户和经营主体的各自需求,厘清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之间的关系,从而也为农户土地经营权资本化经营带来了新契机。但农户土地经营权资本化经营尚属初期,仍存在不少https://www.youfabiao.com/nyjj/201901/
6.农业资本化与农村金融深化: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联合动力期刊摘要:运用农业资本化与农村金融深化的联合动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情境下,尽管理论界对农业资本化的发展尚存争议,但农业资本化在中国大地上正以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蓬勃发展,其内在逻辑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获得了来自政策、市场和农村底层的发展动力,也表现出复杂的利益关系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xnjr202410008
7.加快推进农业资源资本化进程议政建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仅仅依靠传统路径和办法是行不通的,必须借鉴和引入现代资本经营理论,加快推进农业资源资本化进程,最大限度地激活农业资源资产,从而更好地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一、充分认识农业资源资本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http://www.hbzx.gov.cn/46/2014-09-15/3853.html
8.黄宗智等:中国的农业发展——没有无产化的资本化在改革时期,中国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话语中,新自由主义占到了霸权地位。一种不同的看法是,中国农业仍将以农民家庭经营而不是资本主义经营为主。它的理想前景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传统的集体化农业,而是一条通过市场化的农民合作组织来实现的发展道路,一如恰亚诺夫原来所设想的那样。http://jer.whu.edu.cn/jjgc/15/2014-08-07/678.html
9.“小农经济”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兼评农业现代化激进主义具体来说,主张放开城乡要素的言论又可以进一步拆分为两点:一是认为目前农业经营的组织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无法实现增产增收的缺陷,只有发展土地规模经营特别是资本主义式的大农场,才能够实现农民增收、农业致富;③二是认为农业生产要素亟需实现市场化配置,通过市场化运作,农民可以获得进城资金,城乡差距因此得以缩小。④实际上http://sass.cn/109001/29650.aspx
10.以现代农业技术为基本手段,以公司化经营为形式的一种现代大农业特点:以()为目标,以现代农业技术为基本手段,以公司化经营为形式的一种资本化的现代经济。题目标签: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资本化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相关题库:农业经营管理题库 > 手机使用 分享 反馈 收藏 举报 参考答案: 盈利性商品生产 复制 纠错https://www.shuashuati.com/ti/87769e7fea0f4f788c56a9aa12809c9f.html?fm=bd8a2557e35fe0ea5c521fd39961da6774
11.小农户迈向大农业进入新时代,未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质量兴农战略,努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加快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农业资本化运作,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 农业发展基础越来越稳固 http://m.rgrb.cpcrugao.cn/index.php/home/article/index/appkey/214/date/2020-11-11/page/781636/aid/3045557.html
12.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感想8篇(全文)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感想 第2篇 经营体系 2013年2月22日 近年来,我县把培育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的重要抓手,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养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一、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k9fw2wqi.html
13.合作经营型是指工商业资本外国和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后形成的农查看答案https://www.shangxueba.com/ask/20870460.html
14.苏垦农发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股票频道种子加工依托自主经营的规模化种植基地优势,以自制为主,由公司自主制定生产计划和安排,确保种子质量。 在销售环节,公司采取“公司+经销商+农户”或“公司+种植大户”或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等多种销售模式,开展种子营销服务。基于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模式,公司种子销售与种植业上游、下游均联系紧密,即公司种植基地的种子大https://stock.stockstar.com/IG2024041800037813.shtml
15.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发展,而股份合作农场是农民在农业经营“农民多而不富、农业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美”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农村的发展,而股份合作农场是农民在农业经营体制方面破解上述难题的全新探索。农户以土地承包权人股,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使农村资源实现资本化、集约化发展,加快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这说明,股份合作农场模式能够( )①推动以工促农,提高土地资源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c8e5d5d1999285c75a425f4f9706f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