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过剩”危机,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内生性城市化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温铁军整理/观察者网高艳平】

2024年年初,习总书记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亦即,新质生产力和新型生产关系之间是一对互动的关系,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让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质量效益型经济发展起来,生产关系变革的目的,是通过推动深化改革来建立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同时习总书记也特别告诫,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是为了带动质量效益型的发展,告别以往粗放数量型增长。从这个角度看,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迎风而上、泡沫化,也不要只搞一种模式。”

据此可知,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三个原则:一是要创新要素配置方式,就必须全面深化生产关系的改革;二是目标是要把“粗放的数量型增长”改为质量效益的增长,也就是旧阶段的发展模式要靠新质生产力加以改进;三是不忽视传统产业,不搞单一模式。

产业化发展阶段:融入生产过剩的全球化

关于不同阶段。大家都知道,在产业资本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最快的。过去我们只用了15-20年就替代美国成了全球工业第一大国。目前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排在我们之后的第二直到第十个国家工业产值的总和。

但我们也必须知道,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工业化高速增长并非“中国的”,某种程度上是新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大举进入中国所带来的。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我们大类产业的三分之二是大型跨国公司控股的。他们建起的“买全球卖全球”的模式,使中国深度融入了已经出现生产过剩的全球化。

早在2000年中国加入WTO前我在与阿瑞吉(发表《亚当斯密在北京》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的讨论中就提过一个问题:中国加入本已生产过剩的全球化意味着什么?是改善还是恶化了资本主义内生性矛盾造成的危机?现在看,一方面新世纪第一个10年跨国公司带动的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另一方面,粗放的数量增长面临资源环境约束和国际环境恶化的问题在第二个10年日益凸显。

那么,中国自2020年要求转向“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阶段,同时强调质量效益型增长,这就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且配套以新型生产关系的深化改革,应对全球化危机的战略转变才有可能落实。

应该说,以往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按照西方进入现代化的轨迹来发展的,即工业化加城市化,各地都把产业集群叠加在城市带上。这种发展模式一方面带来了高增长,在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负外部性,那就是“面源污染”严重,是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两极分化等等问题。

产业资本阶段:资源禀赋不足+资本野蛮生长

从过去发展的经验来看,我们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是什么?那就是在这种“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过程中,国内的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现在很多矛盾是明显的。例如钢铁,我们一方面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钢铁生产国,全球18亿吨钢铁我们生产了10亿吨;另一方面,钢铁工业需要的铁矿石90%以上要靠进口。这就需要用大量的低端制造业产品去换取外汇,这样就受制于美国主导的国际结算体系。类似情况很多。比如,我们70%的石油天然气能源靠进口,农业领域中的大豆进口也高达90%以上。

在资源禀赋的制约之下,在资本极度稀缺的压力下,以产业资本扩张为目标的要素结构变化,派生出了“旧型生产关系”中生产组织及制度体系演变的客观需求。其中,资本要素因为具有组织作用而被称为“龙头要素”,且往往会因其极度稀缺而具有最高谈判地位,在“地方政府公司化竞争”所派生的亲资本政策导向下疏于约束,势必演化为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也形成内外紧密型连接的“利益结构固化藩篱”。这是此前的高增长与粗放数量型增长互为表里的根源。

华阳河农场农机手驾驶植保机械进行大豆喷药施肥作业ICPhoto

当时要求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目标,到现在仍然很难实现,如果不是靠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不断推出“逆周期”调控的措施,把过剩生产能力导入国家以大量国债投资支撑的“铁公基”、以及“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战略,我们在工业、农业、金融各个领域全面过剩压力之下,恐怕早就出大问题了。

我们再看内生性的问题,因为我们追求的工业化加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所以内生性问题一定是和工业化的内生机制有关的。

工业化是什么?工业化是一个资本不断增密,技术不断增密,不断排斥劳动的过程。因此它带来的要素充足,促进规模化活力的内生动力,一定派生出提高少数投资人占有资源资本化收益的“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贡献率”等生产关系演变的要求,这是两极分化加剧的内因。

产业化阶段:工业化主导下的农业,规模不经济

其他领域我了解不是太多,仅从自己长期从事的农业领域来看,在工业化主导的阶段,主要是用工业化的方式来改造农业,要求农业也像工业那样大规模集约化,这个过程同样遵循工业的资本增密机制,在农业的产业化推进中强调农业的装备系数、资本化率、有机构成等等,这些恐怕在教科书上毫无疑问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实际上,因为我们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完成了农民对主要生产资料的以户为单位的占有。即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村的资源被分户承包,形成了使用权大于所有权和其他权益的制度现象。这种淡化所有权的权利后来在法律上被物权化,进而又通过国家财政对农民生产补贴直接到户的制度安排所进一步强化,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农民分户吃租的体制。

由于分散吃租而使租值相对而言不能集中,同时,任何外部主体想推动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方式的时候,一定得跟分散地与农民做地租交易,势必增加交易成本。致使我们现在的地租水平大大超过了农业用地在农业生产上正常应该得到的收益水平。比如一亩地现在地租有些地区达到1000元以上。也就是在进入农业生产经营之前要先交地租,而这个地租已经大于农业生产经营过程最后所得到的收益。于是一定会出现资本有机构成越是提高,农业装备系数越是提高,土地租值预付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上推就越无法克服的情况。

当中国的农业政策单位学习别国农业规模化经验的时候,本来会发现,我们的对手,美国农场主不必支付地租,因此一般的农业规模化是靠简单生产力的外延扩张,获得更大规模的土地,形成绝对地租总量的增加来支付资本化的成本。

中国确实不同于美国,因为在农业集约化生产之前不仅得先支付地租,而且还有“交易成本”。因此不具备推进规模化的条件,于是,越照搬美国大农场方式农业就越不经济,这就叫做“规模不经济”。

这说明,在以往的工业化模式改造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教训,但由于照搬西方的教科书没有提出过这样的理论,所以很难把这个教训说清楚。

生态化阶段:通过生态化资产池扩张来吸纳过剩

现在我们处在生态化改造阶段,这是跨周期的战略调整。因为在传统农业领域中只做一产化的集约化规模化,已经不可能弥补农民吃租所造成的土地经营收益下降。因为农业收益很低,无法形成正常合理的投资回报。

新阶段的生态化转型与打造“两山”思想指导下的“三化”,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指导下的“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生态资本深化”,体现的是“两山”给定的生态资源价值化的实现。中国之所以要加强乡村振兴,最终是要靠生态化的资产池扩张,来吸纳已经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和金融的流动性过剩。

客观上,社会的需求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一代的消费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更多地需要实体产品,现在人们更多需要的是体现其自身生命价值的消费,各种各样的新消费方式正在产生。

与此对应的就是,这些年来大量资金已经投入到山区、高原等地,包括这些地方的大量投入形成的设施资产的规模,二十大之前就已经达到1300万亿左右,若以此做资产负债表分母,则分子是包括官方把控的设施资产在内的300万亿的综合债务;不过,这300万亿大部分同时也是资产。

这场自世纪之交遭遇生产过剩20年以来的战略调整,主要是在向生态化做战略转型,因此新质生产力一定是要符合国家的二十大所强调的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

在资本全球过剩压力下,西方向金融资本阶段升级,推进的是资本野蛮生长,包括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的新金融危机的发生,其实就是投机资本过多注入到了数字经济、信息化过程的投资,投机资本需要获得更高的回报,最终的结果是IT业泡沫促使新经济危机爆发。

因此,当中国目前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时候,更需要的是耐心资本。显然不可能用粗放数量型增长阶段得以无序扩张的投机资本去发展新质生产力。耐心资本对应的投资主体及适配性的新型市场体制,就是生产关系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自16大以来坚决、自觉地向生态化转型,二十大确立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在14亿人口规模巨大的条件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此,凡是与之相悖的皆非新质生产力。

同理,生态资源价值化就只能是以人为本,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社会需要自觉回嵌自然。同时,以往被照搬西方制度封闭起来的自然资源也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统筹兼顾,遵照“生态产业化”的指导思想有序开发。据此,这个转型只能是耐心资本介入,才能有序进行。

生态化阶段:乡村振兴需要新型生产关系

历史形成的产权制度基础,是空间生态资源的产权边界与村域地缘边界高度重合,即政治经济学理论应该讨论的“双边界重合”。因此,中央强调“新型集体经济”要靠三变改革——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其中,空间生态资源变为谁的资产?不是变为个体的资产,因其作为生命共同体不可分割,而只能变为村域内全体成员共有的集体资产。

中央当前强调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政策导向就是“三变改革”重构新型集体经济。针对的就是生态化的空间生态资源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而内生具有公平性,要公平地将乡村资源转化成资产,就只能让新型集体经济作为资产所有者。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需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深改原则来推进解放思想,才能带动一系列生产关系的变革,才能使得生态资本深化,才能与耐心资本结合。耐心资本进入到生态资本深化的过程中,既要带动以往工业化时代形成的城市产业向生态化转型,同时也要带动乡村生态资源的产业化开发。

由此,下一步的深改中需要进一步形成新型县域经济构建中的资本,完成县域闭环的三级市场体系,以此来回应中央所要求的新型集体经济的重构。这就要强调农村产业振兴要向“百业兴旺”转型,而非过分强调“专业化”;要强调“多种金融工具嵌套”,而非与城市适配的金融产品。对此,我们科研团队的骨干做了图示。

请看上图所示,左上角是全球化危机挑战下以乡村振兴作为压舱石,其下就是形成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百业兴旺,就要配套的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嵌套,作用于“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实物形态的生态资源价值化开发。

右侧则是本文提到的重构新型集体经济可利用的“双边界重合”形成村内“三变改革”为县域资产池构建微观主体,形成乡村多业态开发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

总之,在新兴县域经济的范围内,是可以通过资源变资产的过程来实现生态资本深化的资本闭环,这样的新型县域经济,就能保证农民得到这个“产业留在县域”的收益,这也是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生态化阶段的乡村实践:新集体经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最近几年我们在福建山区屏南县的四坪村做了一个数字产品NFT,想展示的是乡村振兴能够带动多业态创新和数字经济的有效结合。

由于这个数字产品包括了这个村的几乎所有三产融合的业态可能做的消费折扣,当时第一次发作价788元一份数字资产,总计1000份,不到一分钟抢光了,到了二级市场卖到1380。这个数字产品包含了有机农产品、烘焙、咖啡,也有农家乐和民宿,是整个村的第二、三产融合的多种业态消费折扣券,说明完全可以把多种村内消费打包成为token(代币)。

但是,这个产品后来兑现和分配都不成功,主要是因为做数据资产的运营公司出了问题。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在生产关系领域中还有很多没有到位的问题。

当村庄的多业态发展起来后,不仅二百个外出农民回流,还吸引了30多户外来市民成为新村民,还组建了新村民组等适配性的制度安排。但村内集体经济不完善,管理散乱,对外依然缺乏新型市场经济的谈判主体。当多样化的数字产品被包装起来的时候,村集体并没有介入谈判,没有形成对等谈判地位。因此当发行公司出问题的时候,村集体不是一个对应主体,连索赔的机会都没有。

用我们在基层试验中的教训做结尾,是希望大家了解在这个领域中还有大量的深改工作要做。

THE END
1.资本与数字藏品的交叠机制及其效应——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当代在此异化状态下,一种扭曲的平衡状态形成了:资本依靠奢侈消费资料Ⅱb的再生产致使生产奢侈消费资料的工人得到了工资,并用以消费必要生活资料,获得了在此异化体系中存活的机会;与此同时,在此体系下,因为生产奢侈消费资料的工人消费了已然生产过剩的必要生活资料,消费资料Ⅱa的生产得到了缓解,其再生产得以维系,生产消费资https://zgcsswdx.cn/info/12369.html
2.产业资本过剩程度越来越严重,金融资本会异化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权产业资本过剩程度越来越严重,金融资本会异化于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与权力高度结合也会走向过剩。资本的代价向社会转嫁,考验社会的结构承受能力。快速的资本流入导致的资源短缺与资源环境过紧的地区,矛盾向承担代价的载体中间转移,比如弱势群体,就会表现出非理性的爆发形式,也就会导致维稳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环境代价的越来越显https://xueqiu.com/8490002320/126614400
3.蓝江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引数字资本、一般数据与数字异化 ——数字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引* 蓝江** (南京大学哲学系 江苏南京 210046) 「内容摘要」:随着智能手机、数字化平台和APP的广泛应用,资本迎来了它的第三种样态:数字资本。数字资本是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之后的第三种起到支配性作用的资本样态,数字资本也随之催生了全世界范围内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312/13/74178525_966606873.shtml
4.存留于供给侧的,是产业资本压缩供给侧意来自中关村大妈存留于供给侧的,是产业资本。压缩供给侧意味着产业资本异化。流程图是:产业资本——金融资本——资产泡沫——资本外逃。中国所谓的“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一个能读懂《通论》(这一点张五常是诚实的)。他们用地方政府和普通居民增加杠杆(绝不是增加真实收入),迅速而极大地增加了所谓“消费”(其实是预支劳动者未来https://weibo.com/1601516235/IrGHJ9BQf
5.简单整理一下纲要,将来备查(说得好像真的有将来似的,嗯~)(八次自序自1960年那一次危机之后,每当危机在城市爆发,都会向农村转嫁,大凡能顺利转嫁的,就会在城市实现“软着陆”。农民权益、农村稳定和农业安全从来都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相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的三农承载城市资本危机代价,客观上成为中国工业化完成原始积累进入产业扩张的主要“比较优势”。引言中国是在几乎不具备工业化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548931/
6.暴风科技: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甘普科技评估过程中特殊假设如下:(1)现行的宏观经济、金融以及产业等 政策不发生重大变化;(2)被评估企业在未来经营期内的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无 重大变化;异化的竞争。为吸引用户,需要更优质以及覆盖面更广的内容资源,内容资源的 价值将会不断提升。作为互联网视频生态的上游,视频内容由于其有助于保持网 站用户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31400003251_93.shtml
7.农村经济合作社通用12篇村经济合作社的资金需要出借的,应当经社员会议或社员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委托依法设立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委托贷款方出借,并签订贷款协议和由借款方提供经济担保。 第二十五条村经济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开支审批制度。计划内的支出由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审批;计划外的支出由村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https://zhongguotouzi.xueshu.com/haowen/21259.html
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2、【判断题】马克思出生于贵族,一生过得都很殷实的生活。() 1.2走近马克思-马克思是有血有肉的常人 1、【单选题】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A、青年黑格尔派 B、社会民主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国际工人协会 2、【判断题】马克思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人,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常人。() http://changchun.ehqc.cn/show/32_67.html
9.2030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现状全面调研与发展趋势报告资产管理行业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稳健增长,得益于投资者对财富保值增值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金融市场创新的推动。私人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多样化、专业化的资产管理产品,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客户需求。然而,行业也面临着市场波动加剧、监管政策趋严、以及如何提升投资回报率和客户信任度的挑战。 未来https://www.cir.cn/7/62/ZiChanGuanLiXianZhuangYuFaZhanQu.html
10.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现状与问题梳理及模式解析产业发展基金:通常由金融机构与产业资本(运营方、施工方)共同发起设立,投向某一类产业项目;下面重点分析“某一类城市基础设施类”产业发展基金。 某信托公司联合某施工央企,组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50亿元,专注于投资某省智慧城市产业项目。 智慧城市产业基金基本模型表 http://www.jieming-angel.com/home/detail?id=e789b38c-b98b-4ea6-8444-06f1c263d397
11.禁止银行将资金投向限控领域通过对现有监管文件梳理发现,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及信贷政策等共同作用于“限控领域”。所谓的资金违规流向限控领域,主要包括:一是违规将资金投向限制产业。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限制类与淘汰类产业,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等;二是违规投向房地产。如向“四证”不全、资本金不足的房地产项目提供融http://www.hbbill.com/cms/hyzl/zljz/2c9081e489ba2d60018aa64eb1e6088d.shtml
12.资本无序扩张:表现风险根源与应对聪明投资者国内资本无序扩张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产融结合、房地产以及金融部门更为严重。 在产业层面,国内资本无序扩张贯穿于较大部分产业之中,逐步形成异化的产业资本、房地产资本和金融资本等,部分市场主体以产融结合为名,行资本扩张之实。 资本要素使用和资本扩张渗透于经济发展中各个领域,而无序扩张在资产管理、房地产https://www.cmtzz.cn/news/52848
13.科技与金融(精选十篇)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运用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促进金融产品和工具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减少了许多在运作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障碍,让金融交易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的融合,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的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金融的强力支持,而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又依赖与金融科技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b79r04v.html
14.A股从2245再出发十年大变迁十年前,股票炒多高由庄家说了算,所谓的估值系统还十分模糊;十年后,随着市场更加成熟,市场的定价有了一套理论。这时,并不是金融资本想炒多高就能够炒多高的,而是产业资本说他多高,他就能到多高。 十年前:金融资本定股价 有市场人士认为,证券市场从建立之初起,就有人希望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谋求超额收益。此时,http://yicai.com/news/1282711.html
15.温铁军:全球资本化与制度性致贫客观的说,只要金融资本脱离于产业资本追求独立利益,其导向就是加强金融资本主义内在必然的寄生性——内生地具有强烈投机特性的金融资本越是追求超越产业的自身利益最大化,就越是具有其腐朽性和投机赌博势必导致的垂死性。一旦资本投资人可以靠玩票子挣钱,谁还愿意来千辛万苦地做产业?金融资本异化于产业资本,搞产业的人https://m.hswh.org.cn/wzzx/xxhq/qq/2013-05-02/12928.html
16.新质生产力理论构建及其实践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标志着将产生新的劳动价值分配,从传统的工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时代将迈向智慧资本时代。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产生于18世纪中叶,两者均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的形态。工业资本主要包括工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等行业,由工业资本家通过投资设厂获得资本升值,以实体产业和科技进步为重要前提。金融资本则http://literature.cssn.cn/ztzl/dsxxjy/202408/t20240827_5774042.shtml
17.浅析供应链融资的六大本质,及其三种模式四种趋势!供应链金融服务已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热潮,成为不少产业转型的新方向,B2B企业如何做好供应链金融?供应链金融在升级换代的同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迎来发展黄金时期。 供应链金融具有产业和金融两个属性,由于对两个属性不同的侧重,市场对于供应链金融的定位也不同。一起来看看以金融的视角看供应链金融 ,会是什么样子? https://www.rzline.com/IndustryNewsDetail.html?19480
18.微博因为20世纪末已经出现产业资本过剩,必然会规律性地出现金融资本异化于产业资本,因为产业过剩了嘛,如果你们在座的各位任何一位是银行家,就不愿意往过剩的产业去投钱,投进去就意味着资金占压,甚至意味着坏账,意味着银行的亏损。 所以在这个阶段上,当产业资本出现全面过剩的时候,金融资本一定会规律性地异化于产业资本,很https://m.weibo.cn/status/KA4NRtu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