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国字号”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和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广东农特产品加快“出圈”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湛江对虾和金鲳鱼、茂名荔枝龙眼蜜源、英德麻竹笋、英德红茶等入选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茂名月饼、潮汕牛肉丸制品、饶平盐焗鸡等入选重点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集群。

广东近年来持续推进农业强省建设,目前已累计建设金柚、岭南荔枝等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65个农业产业强镇、157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粤字号”农产品,今年一季度,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延续良好增长态势,出口284.2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7.6%。

从一种产品到一个集群

延链拓群产业化发展初显成效

“英德红茶作为饮品之一在中法元首会晤上亮相,让我们茶人备受振奋!”清远英德市各大茶企内,喜悦的氛围处处可感。

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茶园,绿意盎然。经清明前第一轮采摘后,树梢新的嫩芽正在生长,茶园工人正忙着给茶树防虫、施肥,等待月底第二波春茶采摘。茶园负责人吴庆尚说,近期雨水充足,头批春茶品质很好,价格有所上升,取得“开门红”。

依托广袤的茶园,英德茶旅业也发展得红红火火。在英德横石塘镇积庆里红茶谷,优美的生态环境及3000多亩红茶茶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踏青赏绿、体验红茶文化。

从种植、生产、加工、销售到茶旅融合,英德红茶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集群。该市茶园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干茶年产量超1.4万吨,茶叶年综合产值超60亿元,带动15万人增收致富,英德红茶已成为全国三大红茶品牌之一。

在位于湛江东海岛上的国家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一批批虾苗从这里“游往”全国各地的养虾基地。该基地是我国最大的南美白对虾亲本选育基地,年选育对虾亲虾10万对,虾苗80亿尾。

养殖方面,去年湛江对虾养殖面积达2.4万公顷,产量21.4万吨,全国每5只对虾,有3只来自湛江。拥有“中国对虾之都”美誉的湛江,从虾苗繁育到规模化养殖,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对虾养殖产业集群,对虾种苗产量、养殖面积、养殖产量、饲料产量、加工规模、出口量和交易额七项指标全国第一。

除对虾外,湛江还是“中国金鲳鱼之都”“中国水产预制菜之都”,是水产养殖、加工、出口基地,2022年湛江水产总产量125.5万吨,总产值274.6亿元,连续20多年居全省首位。

除了英德红茶、湛江对虾和金鲳鱼,粤东西北入选《意见》的农产品及食品均形成种养和加工规模效应,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

英德麻竹种植面积达80万亩,去年麻竹鲜笋产量约105万吨,综合产值达40亿元,形成从生产到初加工的产业链条,带动从业人员8万多人;

茂名高州依托全市59万亩荔枝和32万亩龙眼种植园,以“企业+合作社+专业户+蜂农”模式,年产蜂蜜上万吨,蜂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

茂名月饼生产企业达231家,占全省1/3,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粤东潮汕地区牛肉丸生产加工企业达3000多家,产值超百亿元;

饶平盐焗鸡产业仅饶平县钱东镇就有盐焗鸡食品加工企业13家,年总产值达30亿元。

智慧赋能生态种养

推动农特产品迈向高质量发展

在湛江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港海域,湛江首个深远海桁架式智能养殖平台“海威一号”矗立在海面上。通过摄像头,可远程实时察看鱼的生长状态,自动投饵设备实现每天定时投喂,台风天气平台还能下潜以减少灾害。

这个面积超1000平方米、平台高13.5米、养殖水深超12米的庞然大物,是当地容量最大的海水网箱养殖平台,养有3万多尾鳘鱼,是去年4月由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

该平台单个养殖体积大、智能水平高、设计抗台风能力达15级、可节省人力成本60%,养殖效益可观。“‘海威一号’代表着湛江海水养殖业升级的方向,将引领水产养殖走向深远海。”海威农业集团董事长刘定介绍,公司智能渔业养殖平台“海威二号”已开工建设,预计5月投入使用,“‘海威二号’养殖规模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

据了解,目前,湛江有深水网箱3500多个,约占全省总数70%。根据规划,到2026年,湛江市将建成5000个大型深水网箱、5—10个深远海大型智能化养殖平台、4个国家级海洋牧场。

湛江的水产品养殖向深远海方向迈进,走出了智能高效养殖的关键一步。与湛江一样,粤东的潮汕牛肉丸生产同样也在加快智能化生产水平。

在汕头市潮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车间,一台台仿手工机器有节奏地对牛后腿肉进行捶打,打好的肉浆在成型机内生产出牛肉丸,再经水煮、降温以及真空压缩包装生产出一袋袋紧实弹牙的潮汕牛肉丸。公司董事长陈志斌说:“以前靠人工捶打,半小时只能制作5斤牛肉丸,自动化流水线一天能生产3万斤!从手工到自动化的生产,让美味的潮汕牛肉丸得以从广东走向全国。”

科技赋能提高了农特产品生产现代化水平,生态种养则是绿色低碳发展、提高产品价值的又一路径。

“叶子上有蜘蛛网,证明是没有打过农药的!”在清远英德市英州红茶业有限公司茶园,茶园负责人吴庆尚指着茶树上的一处蜘蛛网向记者说道。

茶叶农残曾是困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疾。为解决这一问题,英德当地一方面加大茶叶制品农残检测,另一方面大力推广生态茶园建设,不使用农药、用有机肥代替化肥,保障茶叶品质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价值。

记者走访英德各地茶园看到,茶园内广泛使用超声波干扰器、太阳能风吸式杀虫灯、黄板等物理手段防虫;在英红镇的广东鸿雁茶业有限公司茶园,负责人胡海涛告诉记者,除物理杀虫外,茶园几天前还购买胡蜂来捕食园内的尺蠖虫,此前还用走地鸡来吃茶园的叶甲虫,效果较好,“通过物理防虫和生态防虫,茶园可以实现不打农药。”

突破短板实现新跨越

让更多“粤字号”产品走出广东

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一些特色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形成规模集群优势,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农业和食品产业还存在科技种养水平不高、农产品深加工不足,以及食品加工企业大而不强、缺少龙头企业、缺乏品牌等短板。

“目前英德种植的麻竹笋八成以上以鲜笋形式卖到外地食品加工企业,本地深加工率不高。”据英德市麻竹笋协会会长黎水清介绍,政府和行业协会已意识到这一不足,正大力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英德当地加工生产竹笋食品,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当地已经有14家麻竹笋生产加工企业,生产的酸笋即食休闲食品受到市场欢迎。

在水产养殖领域,广东省沿海地区还存在以近海养殖为主、深远海养殖比例不高的短板。“作为海洋大省,广东省深远海养殖比起山东等省份还存在差距。”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陈华谱表示,“这有客观原因,即与北方沿海省份相比,广东台风天气多,深远海养殖风险较大,装备投入更高。但广东气温高,能够实现全年不间断养殖,且海域面积更广,应该说广东深远海养殖潜力巨大!”陈华谱建议湛江等沿海水产大市要加快深远海养殖步伐,加大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全省养殖业迈向深蓝探路。

受多种因素影响,粤东粤西粤北部分地区食品加工业存在企业规模较小的瓶颈。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东省食品学会理事长李汴生表示,以潮汕牛肉丸为例,虽然目前有企业应用了自动化生产线,但行业整体还是多以作坊手工生产为主。他建议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加大现代化生产线的使用,实现潮汕牛肉丸的工业化、品牌化发展。

“潮汕牛肉丸上过冬奥会餐桌,是网红食品,市场需求很大。”潮汕食品研究院院长方朝武建议潮汕三市应加强协作,制定牛肉丸生产标准,不断提升牛肉丸品质,加快潮汕牛肉丸预制菜发展,并借助直播带货等手段,将潮汕牛肉丸打造成网红大单品。

据了解,目前广东省正在大力推动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壮大。4月10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2023年开展“粤食越好粤品世界”推动食品工业提质升级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巩固提升千亿级第一方阵,培育发展百亿级第二方阵,培优做强特色园区第三方阵,争取到今年底,全省食品工业营业收入达1万亿元以上,形成若干个千百亿级产业子集群、区域和企业。

“广东各地特色农产品和食品在全国越来越受欢迎,如英德红茶、湛江海产品、饶平盐焗鸡休闲食品等。各地应抓住国家和全省大力发展食品产业的机遇,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和食品不断做大做强。”李汴生建议,全省各地应大力挖掘特色农产品和食品资源,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更多符合不同地区群众口味的食品,并加大线上线下营销推广,积极打造区域品牌,让更多“粤字号”产品热销全国、走向世界。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让丰收在田变为丰收到手,农产品走向市场的路也要走稳走好。”前不久举办的第21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农交会”)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坚定不移走科技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兴农之路,扎实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https://www.agri.cn/sj/scdt/202412/t20241210_8697648.htm
2.北京市气象台2023年5月19日14时3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焦点北京市气象台2023年5月19日14时3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焦点关注 【资料图】 千龙网北京5月19日讯 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5月19日14时3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前至20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出现雷阵雨天气,局地伴有短时强降水、短时大风和冰雹,请注意防范。http://m.chynews.cn/shenghuo/2023/0519/69586.html
3.农产品品牌推广(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如何打造品牌)无形之中,会减少一部分消费者,影响了市场消费的积极性,最后反应到种植端,降低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形成了恶性循环。因为每个消费者对于农特产品的认知都不一样,农特产品一般都是和吃有关,或者和装饰、和用具有关。 ?乡村振兴,农特产品如何打造品牌 乡村振兴过程中,售卖的产品和服务,是以农特产品居多,但全国的农特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09745-1.html
4.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召开农特产品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1月13日,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召开农特产品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协会优质农产品专业委员会、京东集团、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北京宿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微点时代广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壹品天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瑞农兴安农产品有限公司、杭州流云美科技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星悦一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40117/012024_1471915.html
5.关于购置摄像机的请示16篇(全文)综上所述,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的出台,对农民购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这项支农惠农政策做得更好,农机部门任重而道远。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带动农业机械化的大发展、农机市场需求的大增长、农机工业https://www.99xueshu.com/w/file5u35j8kq.html
6.培训中心一楼共计1750㎡,通过招商引进凉山农特汇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整合凉山地区优质农特产品资源,全面提升农特产品品质、做大做强农特产品品牌,引领凉山地区农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楼引进“义乌好货”品牌,全力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体系建设,通过电商直播带货与线下展会联动,构建线上线下销售运营模式。 (四https://www.xcc.edu.cn/pxzx/xwpxjd/693896/index.html
7.永定农特产品“借楼出海”“客家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享誉海内外,是打开永定农特产品销路的“神兵利器”。同时,以“客家土楼”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可以容纳各种类型的农特产品。永定区商务局局长赖梅添说:“永定的特色农产品有很多,但大都是厂家自设品牌。一个县要打造一个品牌不是易事,统一品牌‘借楼出海’才能将小品牌做成大品牌,将商品流http://www.hxcsw.com/chengshizixun/2024/1213/c_123614157.html
8.基于“互联网+”的农特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pdf株 洲市农产品生产基地主 要来 自县 乡区, 目前 主要 还靠公路和铁 路运输 ,而由于地理 因素 ,整个地 区地 貌是一个长方形,市区位 于长方形 的一 端 .农特产品从 乡下 到市区需要运输距离较长, 而且 基于02 0的社区体验店在建设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最后 困扰 电子商务 的信用 问题也 带来挑 战https://wendang.xuehi.cn/doc/20jcb8wm5e21l940ynr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