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一方面我们将直面企业经营现状,疫情影响程度,收集公司具体需求;另一方面会探讨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交流行业未来变化。
由于干货太多,为了减轻阅读负担,本次专题内容会分为(上、下)两篇。
两篇采访均涉及不同规模、业态的公司,便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
上篇公司介绍:
关于身心健康、工资发放情况三、四月企业收入影响、业务影响
孙卫东:
刚开始那两天就在家吃吃喝喝,是胖了。我一看不行,赶紧运动。现在我的体重应该跟疫情前保持一致,腹肌还练了一点出来。现在小区陆续开放,就会定期来跑跑步。
王小塞:
我是典型的巨蟹座,非常宅,不太喜欢动,所有爱好都跟不动有关系。也不可能和刘畊宏练操,吃不消,哈哈!
张帆Lamy:
有一些吧,不过还好,因为我这边有一些花园什么的,所以还能做运动。
KevinTi:
有在家运动的,我们公司运动基因都挺深的,所以一定会运动。至于长胖嘛,个人感觉应该是没有。
林德兴:
有保持每天1个小时运动的习惯,特别是疫情之下,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我也会鼓励员工强身健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积极应对疫情。
我们在封控前就有做物资调配。每天会在群里跟大家沟通,包括健康情况、物资情况、家属情况等,有问题我们就及时去解决,基本上到目前为止挺顺利。工资也是正常发放。
必须保证员工工资的正常发放,如果不正常发就是违规的。雅仕维有一千多号人,这就代表有成千上百的家庭。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影响到这些家庭的生活,这是我们做企业的责任,正如我们企业文化中的“诚信”,不光是对客户,对员工更是需要这样。
我们发了三次物资礼包,每一次都会不太一样。第一次是比较多的蔬菜,第二次除了菜和肉,还加了些柴米油盐,第三次就发放了大家拿到会比较开心的东西,像速食和可乐之类的。工资我们现在都正常发。这个相当重要,管理层咬紧牙关也要让大家的工资正常发。
马佳怡:
当然了,我们在发放工资上、给供应商付款上还是尽到了企业的责任。
HR很早就把资料设备全部带回家了,发工资是不影响的,按时按点,金额也没有任何改变。另外,我们行政和工会先后给员工发了四次物资礼包,公司内部在线上也举办了「笑脸咖啡馆」活动,送咖啡、送音乐、送书单、送宠物粮草基金等,丰富大家的居家生活。
工资肯定要按时发,虽说我们有几个子公司忘带U盾了,但还是会通过主体公司代付。
另外,公司会通过小程序收集员工居家情况,每周例会重点跟踪需要协助的员工情况,每天也会实时追踪。我觉得不仅是物资,工作状态、情绪沟通都非常重要。
3月份一点没受影响,差不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七八十。但4月份的疫情发展,让我们营收状态从一个很好的上升态势生生地被打断了。
80%左右吧。有一些长期运营的年度客户给我们带来了稳定的业务增长和维持。三四月份有大量Campaign延期了,这对于我们三四月份的收入还是有明显影响的。
第一季度影响不大,可能还比去年更好。我们公司去年5月份才正式成立的,去年第一季度基本上属于筹备阶段,很多业务都还在谈。但4月份会有一些影响。很多项目上线会延期,项目确认也会后延。基本上都是5月份执行,6月或7月份上线。
一、回款周期延长、项目进展延缓
二、业务机会延后、某些大的传播节点被取消
今年一些特殊营销节点上,如母亲节、618要不要做?相信疫情下的每个企业会有不同的答案。
三、着手为客户积极调整传播策略,优化沟通机制,共同摸索疫情常态下的合作模式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诸多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有两点。
首先,进一步强化我们的核心能力,打造更多有竞争力的品牌;其次,要加强产业链布局,比如原本只负责中端的创意,现在或许还需要补齐后端的媒介工作。
客户有部分的预算缩减,这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从全年来看的话,只是部分预算往后挪了,回款也有部分延迟。这是相对合理的,一个公司的应收和应付是要做适度的管理。
无法进行新客拜访,线上做沟通和提案也会稍微有些影响,但大部分项目还是比较顺利的。即使没见过面,项目批下来也开始执行了。其实客户也期待线下见面,这样情感连接会更强一些。
受疫情影响,我们会更重视现金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对未来的思考会更长远。今年邀请财务顾问负责公司的财务预算,精细化每个部门、每个团队的预算,同时体系化地思考绩效。日报、周报,双周会、月度经营分析会、季度经营分析会,都需和年度预算形成系统思考,确保业务流高效推进。
二,增强协同效应,同时保证每个公司独立生长。我们有不同的子公司承担独立业务板块,包括战略、创意、公关、增长和时尚版块。不同公司如何协同作业,形成统一的财务管理和以OA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未来对个人也会形成一套端对端文化,叫操盘手文化,即每个人对自己的目标负责。我们要求leader以操盘手要求自己,从前端到项目结案形成一个闭环的思考,而不是说只能做一部分。
雅仕维在上市以来已经连续第8年实现净现金状况,在这方面我们的做法是比较严谨的,特别是在困难的时候,更要守住现金流。
业务上主要是同行竞争。我们最近参加一些比稿,发现参与人数变多了,同时比稿周期也拉长了,有的比稿两轮都没做出一个决定,客户举棋不定也会加重项目前期的成本投入。
业务上也有一定的直接影响。我们现在跟一些客户聊,他们很多已经开始把Q3、Q4的budget减少,有些地方就干脆不要。但是生意还是要做,客户对ROI的要求会特别高,需要很实际的销售影响。
另外一些比较隐性的,像整个团队成员的心情也很难衡量。可能有些人对整个市场大环境比较悲观,疫情所增加的不确定性会提升大家的焦虑,生活上可能也会遇到困难。所以相较于员工流失,我们更关心的是大家的心态。多去了解大家的情绪,帮助大家去moveforward,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会一起面对这次的困境,这对大家的精神健康很重要。
商业服务方面,一些项目预算减少,甚至可能会取消。我们不能开票,客户不能收发票,现金流有压力,这个问题比较常见。这次疫情的整体影响可能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在下半年甚至两三年后才会出现。
实业孵化方面,我们有三个赛道:连锁餐饮、时尚生活和宠物服务。连锁餐饮影响最大,我们有两个项目大概有十几家店关掉了,但是我们还是会照样发全额工资。
还有送货问题。我们偏电商的项目,比如时尚潮牌、宠物服务都送不出去。在4月底,我们进行了很多调整,包括跟中国邮政合作(才逐渐解决)。从最近的表现来看,我们小程序的下单量是激增的。
抗风险举措、复工运营、应对行业变化
2020年受到疫情的警醒,公司开展了数字化办公,并逐渐优化企业SOP,让员工通过在线办公软件实现多人在线远程协同工作。所以今年疫情下,我们做到了可以随时拎包居家办公,线上办公效率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在行业竞争上,夯实公司与稳定客户之间的良好信任关系。在业务能力上,延长业务服务板块,提供更多种类更全面的数字营销服务给现有的客户,增加公司在行业中不可替代的差异化竞争力。
“在不确定性的世界里面,我们要做确定性的力量。”
我们要坚持长期主义的思想,不能因为一次疫情就打退堂鼓、减少开支、缩减人员。胜加不会这么做,我们还会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业务,去投资更多公司。
现在世界处于存量市场,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在下滑。为了拥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不管有无疫情,我们都在努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是最好的抗风险能力。
后续抗风险能力还是围绕业务本身,即如何把业务变得更为直接有效,加强与客户的紧密联系。对实业来讲,抗风险能力主要体现在加大线上投入,降低线下零售的比重,多点布局,拓新产品。
思考一:反脆弱经营模式。即需要一个很强的底线思维,以最快速度让业务流先跑起来。
如果所有团队都在上海,碰上疫情,就会影响线下项目的开展。所以我们考虑让员工分布在不同城市,即分布式团队。我们现在有负责公关的北京团队,未来可能还会在其他城市(铺开)。我们不会做创意团队的纯粹复制,而是要和上海主团队形成协同关系。
思考二:系统化和综合性的业务形态。
我们的业务形态比较系统化,可以形成自我闭环。如果客户要求整体解决,我们从前端策略到最后执行都能一体化完成。当外部协同出现问题,我们也可以快速自我调整。无论是否处于疫情期,我们都要保证业务运转,而不是做单一类型的业务渗透。
整个市场的变化难以去估计。我觉得中小企业会直接面对的就是客户需求的变化。所以,大家的心态必须比较灵活,围绕自身的核心业务往外散发。
我们起家于运动DNA,从17年开始到现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我们为运动品牌做了一系列内容,看到了运动给予大家的精神鼓舞。在过去的两年内,运动的需求和普及不断提高。这次疫情后,我们看到的是运动市场的下一轮变迁,身心灵健康将会是大趋势。
另外一方面,大众心理、消费意识和行为也有很大的转变。
二:加剧数字化升级。品牌现在的数字化升级还停留在非核心层面,但数字化对增长的重要性已逐渐凸显。未来数字化升级一定是以用户为核心,即用户需求和洞察用户的品牌内容共创为核心的数字化升级。
张帆Lmay:
因为阿里系、淘系的流量获取越大越贵,销量都在下降。现在我们主要发力新型销售渠道,以直播电商和私域电商为主。这一两年变化非常大,整个电商市场的蛋糕会被重新划分。这本就是我们在重点布局的事,也是我们服务客户很大的offering。在这个期间,我们通过项目实践获取了很多经验。
关键词一:电商。从身边包括自己公司的案例来看,今年很多客户把宝押到电商赛道上,与电商平台进行资源置换和合作。这跟以往客户把大Campaign压在IMC的case不一样。
因为平台的流量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若是能直接打造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不仅能摆脱品牌对平台流量的依赖,还可以直接从消费者端获得产品服务反馈,实现产品更为快速精准的迭代。
这轮疫情后,用户消费模式会有很大的转变,团购、私域变得更普遍更为大众所接受。曾经“只有小区大妈们才团购”的概念不会再有了,我们会看到大众对于这种购物模式的接纳以及更多私域流量的集成。品牌也会想要更大力度地去整合私域流量,将其变为常态营销策略并转化为品牌流量。
一,行业层面:
所以在不确定的流变时代生存,一定要在长期主义框架下思考。小的变化一定会发生,但我们要抓的是未来十年的大机会。
企业具体需求,如何重振行业、城市信心
我们在上海租的两个office都是国企背景,理论上应该能享受六个月免租,大概三四百万。听说社保也会有些延迟或减免。
考虑到疫情常态化,希望在一些办公领域加强数字化,提供更多便利。一是现在不能开票,导致现金流非常紧张,我们申请电子开票就很麻烦。二是电子发票会限额。
我们租的房子有国企背景,刚成立时,八楼有两个月免租期,还有每年一个月免租期,一共享受了五个月优惠。后来新租的一层价格变高了,但还没出现减免房租的优惠。
优惠还没有落实到具体实处,希望解封后可以尽快享受到对行业的扶持。
我们是小型企业,最直接的影响其实就是现金流受到冲击。有很多跟我们同类型或者是比我们更小型的,大部分都是based在联合办公,我们很需要房租减免、社保缓缴等一些很直接的帮助。
但这件事情没法着急。在疫情的状态下,首先要用实际行动让这座城市先恢复过来。任何传播性的东西,如果产品不好,宣传反而起副作用。所以一定是在恢复了之后,起码物理恢复之后才能来做传播上的事情。
一方面,以公司和个人名义去帮助大家。在疫情期间,我们以公司名义为一些客户提供了无偿服务,免费制作员工隔离期间的身心健康管理内容。我们的团队成员,包括我自己,也以个人名义成为了志愿者和团长,为所在街道居民提供帮助。
官方宣传已经有很多进步,但限于人力仍有改进空间。
我们公司有个拍摄团队,在疫情期帮公安团队拍了些东西,了解到背后的故事。大家现在集中去看负面,正面就没有被很好地引导挖掘。如果有需要的话,我们公司愿意尽一份力。
从心态上讲,大家不要过于焦虑。现在太容易被制造焦虑了,没有必要。我们会告诉员工不用焦虑,现在公司很好,你们不用担心。我们会给大家看我们在做什么,公司是怎样发展的。
从整个行业讲,上广非常棒,让大家出海报(宣传);我们也以个人或公司名义参与了不少物资捐助。比如合伙人为母校捐物资,包括复旦、交大、上外等;还有为周边一些小区的独居老人捐赠物资。
雅仕维在重大事件面前勇担社会责任,将企业文化贯彻至企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对人诚信、对事卓越、对社会仁爱。
此外,我觉得这件事的重点在于如何去推动整个社会意识。一己之力是有限的,不同的社会组织、个人,都应该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赚钱不能是企业的唯一目的,必须要有更高的目的,才能走得更远,需要企业价值观去驱动,让企业用自己擅长的东西去做实事。
人和企业都应该允许有弹性。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生存、找到机会,形成一种蓬勃、野蛮生长的生命力和活力,否则就会被整个行业打败。如果不能,就说明团队还不够优秀。我们非常依赖环境,但如果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你才能做好,那这个机会就不一定是你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与大环境产生互动,而不是埋怨环境。
▼
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创新性。
短暂的迷茫过后,迅速升腾起的是新的希望和勇气,只要有创新,脚下就会有路。